登陆注册
20946800000007

第7章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

阿来

前些天接到这个邀请,说要有个题目,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个题目,今天大家是做我们近代历史、抗战史、当代史、口述史的很多机构的同仁,首先向大家表达敬意。

不是工具,不是轶闻,其实是包含了我个人对于中国人的历史观,或者说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大量的消费性的阅读、传播中所包含的一些不正确的历史观的某种反思。

历史解说,尤其容易沦为统治阶级进行教化的工具

当时想出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正在读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叫《三国志的时代》。大家知道前些年日本出了一套写中国历史的书,《三国志的时代》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很有意思,《三国志》是真实的历史书,它把《三国志》跟《三国演义》之间进行对照,在这种对照当中,它的目的绝非是为了说,我要弄清楚从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转化期间,到底虚构了什么东西?虚构了什么史实?虚构了什么人物?虚构了什么人物的事迹?它重要的是说,梳理一个我们要什么样的历史思辨方法和历史观念的问题,它的检讨很宽泛。

比如它举到一个例子。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的,大家知道是“赤壁之战”,这本书从《三国志》出发,做了大量的考究工作,甚至它发现在日本,还有更多关于三国的历史资料,比中国保存的还要多。通过这些史料的梳理,它认为在赤壁之战三国历史本身当中促成了刘备跟孙权联合抗曹,但这样一件事情,真正出谋划策的人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被写成一个老实巴交的、甚至特别无能的老好人的鲁肃。实际上他是一个大能臣,是他在刘备、孙权之间不断往返,不断做说服工作,促成了蜀和吴的合作抗曹,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三国演义》却把它变成了诸葛亮的事迹,还添加非常多的神话性的东西,比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像一个道士一样登上祭坛,借东风。

但是作者问了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人这里,尤其在普遍的老百姓这里,它几乎成了替代历史的一个历史知识?大部分人在说三国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在叙述,这样的一种转移怎么会发生?

三国这个时代,对于中国来讲非常重要。在新中国要建政以前,陈寅恪先生还在清华大学做教授,他曾经开办过整整一年的讲座,前些年有人把他的讲稿整理成一本书,叫《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他说过我的演讲一定要从三国开始,三国对于中国的历史非常重要,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一个大的转折期,这些几乎是他的原话。

第一,他说从三国时代开始,在汉代或者从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士族、门阀,世代为官,财富集中在他们身上,这种情况开始转移。比如从魏国讲,司马家、袁绍这些人就是过去的豪族出身,世代为官。司马氏一家从东汉开始就当将军、当府尹,每代都这样。但是曹操是出生寒族。士族都是信奉儒家的,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说得好,不论新儒家、旧儒家怎么样阐述儒学,但是他们不能否认一个道理,就是在过去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化安排当中,独尊儒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三纲五常的安排承认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今天,不管是新儒家还是旧儒家,如果对这一件事情、这样的一个核心事实没有反思,那么可能这个儒学变不成新儒学。陈寅恪先生非常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这些豪族都是儒家,像曹操这些出身低微的人,包括刘备,虽然他说他是皇叔,但最开始他在河北卖草席,他的兄弟张飞在那杀狗。陈先生说这是中国有朝代以来,中下层的人——太下层的人也不行,替代这种封建门阀制度的开始。后来晋朝取代魏朝,其实也是士族制度的一个反扑,这个反扑到了魏晋南北朝末期,这个历史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到唐朝,李家上台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纯正的汉人血统了,李世民他们有鲜卑人的血统,彻底打破了门阀制度、士族制度。

他讲三国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是,中国开始民族大融合。由于曹操那个时代,经过黄巾起义、镇压黄巾军的战争和豪强们互相的战争以后,东汉的人口大概只剩下10%-20%,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大概只剩下几百万人,曹操自己的诗里都写“生民百遗一”,一百个人才剩下一个人。这个时候首先就开始从边疆地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中国其他的民族地区向中原移民,今天我们叫少数民族的,那个时候不一定是少数。汉族的扩大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后来我们总是解释成少数民族的入侵,或者说其他民族的入侵,其实那个时候中原政权很主动。没有人就没有生产,没有人就不可能发动战争,所以那时候需要很多人,比如魏国就大量从北方移民,经常发动战争,不是为了扩张疆土,是为了抢人口,一次就抢几万户人口,强制迁移到中原。四川许多居民是从西北的羌族,那时候的羌当然不是今天的羌,几万户几万户地集体移民。蜀代有名的战将马超、姜维这些人都不是汉族人,是那时候的羌人。

魏晋南北朝史很重要,陈寅恪先生这样的史学大家都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这样一些东西,所以他说,我不讲别的历史,我特别想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而且他讲的那个时期是1948年到1949年,也是中国社会正要发生一种新的剧变的前夜。我想一个历史学家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历史剧变的高度的敏感。

但是,历史上一直处于正统地位的是魏,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是蜀国,也不是吴国,为什么后来会在中国出现一本书叫《三国演义》,把真正推动历史进程的魏,尤其是魏国的统帅跟领袖曹操漫画化、奸臣化、反面化,把刘备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的人作为正统?这就是中国人历史观念当中的工具论、工具性思想方法。我们的史学总是要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供支撑,提供服务。所有朝代的人,过去是一个家族作为一个朝代,所以我们一定要正宗。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自己编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是汉朝刘家的人,即使过了很多代了,即使他在河北编席子卖,也没有大作为。就靠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需要这个东西,一个家族需要统治的正当性,他家族的延续就使他成为一个正统。

我们的历史解说,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解说,容易沦为统治阶级进行教化的工具。《三国演义》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让一个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反面化、奸臣化。

围绕曹操还有更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后来的曹操不用儒家的方式治理国家,他是用了法家韩非子他们的思想来治理国家,而且治理得很有效。他后代被司马氏篡权是另外一回事,他不能负这样的责任。本来还他的历史真实面目是非常应该的。

大概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文化大革命”后期批判儒家宣扬法家,但是“文化大革命”是否真正要批儒扬法呢?恐怕也不真是学术问题,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可能也有政治平衡上的考量。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出来做文章,这个人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就要替曹操翻案。他那篇文章写得其实非常好,非常有学理,郭沫若也是大学问家,他在历史文化上的研究的成就大家都很清楚。他就讲到,比如说曹操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什么样的文化制度、什么样的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比如汉代都是以世家世袭的权力,最多就是地方上举孝廉,谁特别廉洁,谁特别孝顺,可以推荐你做一些不重要的官,叫孝廉,大官还是别人来做。只有曹操这个时候才开始从各个方面征聘人才。这也隐含了从隋唐以后开始的科举制度,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的。

这些他都考证得很好,但是“文化大革命”当中的史学是彻头彻尾的工具论,如果他只写这个文章,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所以他很荒唐地得出一个观点,说我们之所以要给曹操平反,是因为他继承了农民起义的精神跟达到了农民起义的成果。大家知道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以道教为主的“黄巾军起义”,曹操、袁绍、董卓这些人的兴起,都是借帮助朝廷围剿黄巾军、镇压黄巾军而得到了自己的武装,曹操最早就是在青州收编了被他打败的30万黄巾军,得到了他的第一笔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但是郭沫若他居然能做这样的验证:虽然他镇压了黄巾军,最后黄巾军的目的不就是要推翻东汉王朝吗?最后不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儿子废掉了汉代最后一个皇帝,自己做了帝王,建立国家叫魏吗?本来前面的学问做得很好,但是后面这样的转折一发生,我们看到了,在三国这样的题材上,本来做的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正本清源的工作,但是当你是服务于一个特别功利的目的而来做这样一种工作的时候,本身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就失去它本身严肃的意义了。这也是我们把历史当作工具的一个悲剧。

警惕消费主义趋势对历史的扭曲

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尤其是今天我们在中国特别容易看到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经常讲民间。但是我们对民间也要警惕,当民间不只是顺从了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和观念,而是在不知不觉当中,顺从了某种消费主义的趋势时,也会发生对历史的扭曲。我们这种历史学如果没有沦为意识形态工具,它可能就变成趣闻轶事,而老百姓对这些趣闻轶事背后真正的历史,背后真正所包含的人类发展所真正需要呈现、需要揭示的那些基本规律,就无从发现。

其实《三国演义》的出现也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大众喜欢野史、喜欢趣闻轶事的一个开端,或者说是消费主义和读者的错误趣味之间的一种互动。在文化领域当中,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好的,如果是我们向正知、正见发展,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读者之间,是良性的互动。但是中国的文化消费跟欣赏,往往发生另外一种反向的运动,就是我们往往离真实越来越远,在和历史规律越来越远,和人性跟人道都越来越远的方向上滑行。今天我们就更知道了,消费主义盛行以后,从今天的历史言说,从网络上的段子、小说,或者是一些假装在考证历史的文章,到电视剧、到电影,到小说,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三国演义》就开始的不正常的、盲从的,对于正统的、封建的意识毫无警觉的那样一种文化消费在今天的社会当中正在大行其道,而且比起那个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消费主义带来的这种历史需求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警觉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抗日神剧怎么出来的?你以为就是那几个演员演的?你以为就是那几个编导想出来的?他不就是不断地揣摩你们这些观众,不断从收视率当中得到启示而越来越变本加厉的吗?所有戏说宫廷政治的东西,不也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商跟他的消费群体之间的不断互动的一个结果?所以今天我们来做历史,确实会面临非常多的困扰。所以确实需要对在座大家所做的工作表示敬意。

今年我去白俄罗斯,我在那是外国人,我卖我的书,没有什么人,那天来了几十个人。但是我身边的人就很热闹,我不知道她会得诺贝尔奖——S.A.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正在卖她的《锌皮娃娃兵》,那时候我还没读过她那本书,而且她那个封面又做得特别像安徒生童话里写的那个小锡兵。后来我想这个老太太大概是写儿童文学的,现在别的书都不好卖,儿童文学好卖,家长自己不读书,但是希望小孩读书,所以我们去书店都看到家长主要是给小孩买书,自己不打算买书。我说难怪,跟中国也一样,也是儿童书好卖。这些天我读了她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很严肃地写苏军侵略阿富汗的书,“锌皮娃娃兵”就是他们把这些战死的士兵运回苏联的时候,用的都是一种金属棺材,棺材的主要材质就是锌,而且他们当兵的年龄跟中国的也差不多,这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都是十八九岁、二十来岁,所以它叫作“锌皮娃娃兵”,有反讽意味的一个题目。

回过头来又看到她对于参加“二战”的女兵们的记录。她第一本书是对于参加“二战”的女兵们的记录,以前说战争中没有女性,其实是有女性的。她采访了很多人写成这本书,而且都是口述实录的方式,没有任何评价,最多有一两句话对这个人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介绍,都是她们自己的口述。所以她也建立一种风格,她除了写阿富汗战争以外,还写了经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人。我也想,为什么在白俄罗斯那样一个小小的国家,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那天那个书展在城外,但那么多人围着她。当时我的想法也是对的,按照中国经验推断,一定是卖儿童书的,别的像这样一本严肃的书在中国,当这样的作家带着这样的书出现在我们某一个图书展览会的时候,这样的情形是可能出现的吗?这也是我们今天文化消费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要说说清宫秘史,我们有可能去,要说说明朝那些事儿,天天写皇帝怎么跟宦官钩心斗角,怎么跟嫔妃钩心斗角,我们可能会去,但是真正展开历史记录,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想起来在80年代读过两本美国人写的口述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类作品,作者是美国一个叫特克尔的作家,他是记者出身,他得过普利策奖。中国出版过一本他的书,80年代叫《美国梦寻》,《美国梦寻》他采访了100个美国人,都是美国人口述,白道、黑道,什么道的人都有,但是他围绕的是美国梦,说你和美国梦有多远?有些人实现了,有些人部分实现了,有些人失败了。他就通过采访这样不同的人,不同职业,不同境遇,成功者、失败者构成了一个关于美国整个社会的生动画卷。后来他又采访了100个参加过“二战”的人,也是各个方面的人都有。他每次都凑100个数,也是非常有意思,非常有冲击力,比我看过的所有“二战”的小说都有冲击力。

但是这个人介绍到中国后,几乎在公众当中没有什么反应,倒是影响到过两个中国作家模仿他的方式,一个是冯骥才,他采访了100个经历过“文革”的人,那本书好像叫《一百个人的十年》。后来又有一个现在留洋去了的80年代比较新锐的女作家张辛欣,她也采访了100个中国人。但是这样两本书出来应该说当时是有意义的,而且作家也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在中国社会当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甚至今天可能冯骥才自己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不再提到这本书了。前些日子有人采访我说,你也写了非虚构,现在非虚构又得了诺奖,要红了。我说非虚构、口述史很长很长时间就有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听凭一个诺奖来指引我们吗?

中国人对待历史,要么是统治者阶级把它当作一种教化工具,要么是我们老百姓完全把历史当成一种文化娱乐性的资料,当成趣闻野史。如果中国一直在这样一种历史观下,在这样一种历史观念的消费下前行,那么中国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跟前景。我们不是说今天盛世了吗?历史上不是出现过很多盛世吗?《三国演义》至少有一句话说得对:“天下大势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这么一句话来提纲挈领。今天我们所做的工作,记录当下历史,是值得欣慰的。中国有这么多团体、有这么多机构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之下,还在各自默默地付出金钱、付出精力来做这样一件有益的工作,再一次向大家表达敬意,谢谢大家!

原载《阿来研究》201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本书共三个部分,上下篇及附文。上篇《极地英雄》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先遣连进入西藏、解放西藏的一些事件。在严寒、缺氧、食物和水短缺、高山反应等困难面前,先遣连的官兵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生命的极限,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先遣连的官兵们用生命换来了进藏后续部队的顺利进军;用温情和无私奉献打动了藏胞;用睿智稳定住了西藏的反动势力。《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主要讲述了堆拉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亚东边防派出所的一些感人事迹,显示出了新时期西藏边防工作的重要性,讴歌了新时期边防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附文则介绍了地球第三极的绿飘带“一江两河”工程的建设及给西藏地区带来的繁荣和作者在加查采访的纪实,真切朴实。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现实似乎越来越印证了这一点。民以食为天。俗有“耳枕妙音,舌食上味”之说。然而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上味”还是古云中的“上味”吗?当一盆猪骨汤端到您面前,它没有猪骨,用的全是“白色粉末”,您相信吗?当您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美的速食肉丸时,您可曾想过这吞进胃脘里的全是黏糊糊的“废肉”,是厂家煞费苦心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堆积而成的。当化学添加剂摄入过量,身体不适,您是否想知道美食“黑幕”,您是否要求知情?……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热门推荐
  •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本书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又雄心勃勃的心理学课堂实验的经过。在讲授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中,作者将她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文化组。在随后的10周时间中,这两个组的人员内部逐渐形成结盟、忠诚等特质,而两个组之间则发展出偏见、敌意和冲突。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这个实验对于我们理解同一种文化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产生的原因、心理学机制很有启发意义。这本书对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人员都很有参考价值。
  • 暴君他偏要宠我

    暴君他偏要宠我

    作为小侍女,苏酒只想老实本分地过日子。可是她伺候的贵公子大魔王,偏偏整日里作天作地,各种吓唬她、欺负她,非要把她惹哭才罢休。她长大的那年,大魔王突然对她咬耳朵,“苏小酒,老子喜欢你很久了!”——本该是国公府千金的苏酒,被遗弃乡野明珠蒙尘。却有那心黑手辣、残暴奸佞的权门庶子,把她紧紧护在掌心,为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直到把她捧到千万人中央,那本就属于她的位置!金陵风月,百年春秋;美人闺秀,英雄风流,您的暴君已上线!(凶残病娇小狼崽+天真励志小青梅+干净甜宠)
  •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庶出?废材?哼!肃杀冷绝的她从来都不是弱者,冷笑间就能轻易将你抹杀,这就是冷情,21世纪绝杀女特工,如名字一般冷的女人,一朝穿越,来到这个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强者为尊,不够强,就不要在我面前嚣张,即使你是个神!【女强、玄幻、爽文】(绝杀特工穿越系列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宅男的坏天气

    宅男的坏天气

    "两岸文学PK大赛"史洋,一个典型的80后宅男,不上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玩游戏,不打麻将,不喝酒,不交朋友。他与妻子经营着一间小药店,四岁的儿子聪明可爱,一家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然而,一场突然侵袭的恶疾,让史洋陷入无限的惶恐、绝望之中!他万没想到,疾病年轻化,那么远,这么近!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生活习惯导致?一番痛苦挣扎,史洋决定坚强面对!但是,看病难,庞大的医药费……求医的路上,又困难重重!他的命运将会如何?恶疾会不会像坏天气一样,会过去?
  • 火影之我在木叶做选项

    火影之我在木叶做选项

    你知道吗,小天。宇智波鼬摸着我的头温柔的在我耳边轻轻的说到:你就是个弟弟!宇智波天:…………我忍了,然后默默地看向他。心里默哀一声:靠,出生晚也是我的错吗。(幻想中)不过没事,还有二柱子呀。宇智波天小声嚷嚷道……然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斑化!系统:行了,别想了。做任务了今天什么任务,看着宇智波天把瞬身术用到了极限,系统欣慰的笑了笑,小声道:让宇智波佐助穿上裙子并让他自愿的在吃饭的时候跳……不行,二柱子可是我哥,不能这么对他,再说了我宇智波天是那样的人……(奖励:万花筒写轮眼)……吗?行,没问题,说着一人一系统脸上逐渐斑化。宇智波佐助:啊切!谁在说我坏话吗,二柱子揉了揉鼻子。
  • 到死才说的话

    到死才说的话

    该书中收集的是视角独特的墓志铭和遗言——到死才说的话。这些话都是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说出来的。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 捡灵人

    捡灵人

    一枚铜钱、一面铜镜、一副尸骨深埋地下数百年。一件血案,一张人皮,深仇大恨铭记在心数十年。无声的冤诉,彻骨的恨意,尸骨之谜,人皮之恨,不可能成为当世之谜,最终被捡尸人的他破解。
  • 倾世江山美人祭

    倾世江山美人祭

    雨归来出品:江山风云变幻,情海挣扎浮沉。一贯深情残虐,且看如何绝地重生。回到西汉武帝时期,再现一代倾国之恋。(已出版)他冷眼看着她嫁给自己的祖父,无情地嘲弄她想要凭一己之力化解他对大汉的敌意,残忍地夺去她的清白,却始终无法挫败她的傲气。他为了给堂弟报仇,与匈奴联手,掀起与大汉的战争。三国波涛暗涌,她在风口浪尖,为完成使命,与他既是相互纠缠的恋人,又是各怀心事的敌人,在试探中步步沦陷。他为她中止战争,为她抛下王位,为她远走他乡,为她谱写旷世绝恋,然而这一切,都是以血为代价……
  • 他存在过吗

    他存在过吗

    痴汉女主&白月光男主有一天,你看见了一个人,就再也看不到其他人了!
  • 我和上仙那些事

    我和上仙那些事

    那是一个上古的时代。那时的她依偎在他的身旁,看着云卷云舒,看着风云变,看着四季轮回。那时的她是多么的天真灿烂,只要有什么烦心的事都向他说,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都向他诉说着。也许是上天见不得他们安宁快乐罢,也许是上天跟他们开一个玩笑罢。突然来了一个上仙抱走了磐石,从此就剩紫莲花孤零零的呆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