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6800000007

第7章 警惕工具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历史的扭曲

阿来

前些天接到这个邀请,说要有个题目,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个题目,今天大家是做我们近代历史、抗战史、当代史、口述史的很多机构的同仁,首先向大家表达敬意。

不是工具,不是轶闻,其实是包含了我个人对于中国人的历史观,或者说中国人对于历史的大量的消费性的阅读、传播中所包含的一些不正确的历史观的某种反思。

历史解说,尤其容易沦为统治阶级进行教化的工具

当时想出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正在读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叫《三国志的时代》。大家知道前些年日本出了一套写中国历史的书,《三国志的时代》是其中一本。这本书很有意思,《三国志》是真实的历史书,它把《三国志》跟《三国演义》之间进行对照,在这种对照当中,它的目的绝非是为了说,我要弄清楚从历史文本向文学文本转化期间,到底虚构了什么东西?虚构了什么史实?虚构了什么人物?虚构了什么人物的事迹?它重要的是说,梳理一个我们要什么样的历史思辨方法和历史观念的问题,它的检讨很宽泛。

比如它举到一个例子。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的,大家知道是“赤壁之战”,这本书从《三国志》出发,做了大量的考究工作,甚至它发现在日本,还有更多关于三国的历史资料,比中国保存的还要多。通过这些史料的梳理,它认为在赤壁之战三国历史本身当中促成了刘备跟孙权联合抗曹,但这样一件事情,真正出谋划策的人是在《三国演义》当中,被写成一个老实巴交的、甚至特别无能的老好人的鲁肃。实际上他是一个大能臣,是他在刘备、孙权之间不断往返,不断做说服工作,促成了蜀和吴的合作抗曹,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三国演义》却把它变成了诸葛亮的事迹,还添加非常多的神话性的东西,比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像一个道士一样登上祭坛,借东风。

但是作者问了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人这里,尤其在普遍的老百姓这里,它几乎成了替代历史的一个历史知识?大部分人在说三国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在叙述,这样的一种转移怎么会发生?

三国这个时代,对于中国来讲非常重要。在新中国要建政以前,陈寅恪先生还在清华大学做教授,他曾经开办过整整一年的讲座,前些年有人把他的讲稿整理成一本书,叫《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他说过我的演讲一定要从三国开始,三国对于中国的历史非常重要,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一个大的转折期,这些几乎是他的原话。

第一,他说从三国时代开始,在汉代或者从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士族、门阀,世代为官,财富集中在他们身上,这种情况开始转移。比如从魏国讲,司马家、袁绍这些人就是过去的豪族出身,世代为官。司马氏一家从东汉开始就当将军、当府尹,每代都这样。但是曹操是出生寒族。士族都是信奉儒家的,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说得好,不论新儒家、旧儒家怎么样阐述儒学,但是他们不能否认一个道理,就是在过去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化安排当中,独尊儒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三纲五常的安排承认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今天,不管是新儒家还是旧儒家,如果对这一件事情、这样的一个核心事实没有反思,那么可能这个儒学变不成新儒学。陈寅恪先生非常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这些豪族都是儒家,像曹操这些出身低微的人,包括刘备,虽然他说他是皇叔,但最开始他在河北卖草席,他的兄弟张飞在那杀狗。陈先生说这是中国有朝代以来,中下层的人——太下层的人也不行,替代这种封建门阀制度的开始。后来晋朝取代魏朝,其实也是士族制度的一个反扑,这个反扑到了魏晋南北朝末期,这个历史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到唐朝,李家上台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纯正的汉人血统了,李世民他们有鲜卑人的血统,彻底打破了门阀制度、士族制度。

他讲三国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是,中国开始民族大融合。由于曹操那个时代,经过黄巾起义、镇压黄巾军的战争和豪强们互相的战争以后,东汉的人口大概只剩下10%-20%,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大概只剩下几百万人,曹操自己的诗里都写“生民百遗一”,一百个人才剩下一个人。这个时候首先就开始从边疆地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中国其他的民族地区向中原移民,今天我们叫少数民族的,那个时候不一定是少数。汉族的扩大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后来我们总是解释成少数民族的入侵,或者说其他民族的入侵,其实那个时候中原政权很主动。没有人就没有生产,没有人就不可能发动战争,所以那时候需要很多人,比如魏国就大量从北方移民,经常发动战争,不是为了扩张疆土,是为了抢人口,一次就抢几万户人口,强制迁移到中原。四川许多居民是从西北的羌族,那时候的羌当然不是今天的羌,几万户几万户地集体移民。蜀代有名的战将马超、姜维这些人都不是汉族人,是那时候的羌人。

魏晋南北朝史很重要,陈寅恪先生这样的史学大家都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这样一些东西,所以他说,我不讲别的历史,我特别想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而且他讲的那个时期是1948年到1949年,也是中国社会正要发生一种新的剧变的前夜。我想一个历史学家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历史剧变的高度的敏感。

但是,历史上一直处于正统地位的是魏,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不是蜀国,也不是吴国,为什么后来会在中国出现一本书叫《三国演义》,把真正推动历史进程的魏,尤其是魏国的统帅跟领袖曹操漫画化、奸臣化、反面化,把刘备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大的作为的人作为正统?这就是中国人历史观念当中的工具论、工具性思想方法。我们的史学总是要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供支撑,提供服务。所有朝代的人,过去是一个家族作为一个朝代,所以我们一定要正宗。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自己编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是汉朝刘家的人,即使过了很多代了,即使他在河北编席子卖,也没有大作为。就靠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需要这个东西,一个家族需要统治的正当性,他家族的延续就使他成为一个正统。

我们的历史解说,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解说,容易沦为统治阶级进行教化的工具。《三国演义》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我们让一个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反面化、奸臣化。

围绕曹操还有更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后来的曹操不用儒家的方式治理国家,他是用了法家韩非子他们的思想来治理国家,而且治理得很有效。他后代被司马氏篡权是另外一回事,他不能负这样的责任。本来还他的历史真实面目是非常应该的。

大概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文化大革命”后期批判儒家宣扬法家,但是“文化大革命”是否真正要批儒扬法呢?恐怕也不真是学术问题,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可能也有政治平衡上的考量。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出来做文章,这个人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就要替曹操翻案。他那篇文章写得其实非常好,非常有学理,郭沫若也是大学问家,他在历史文化上的研究的成就大家都很清楚。他就讲到,比如说曹操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什么样的文化制度、什么样的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比如汉代都是以世家世袭的权力,最多就是地方上举孝廉,谁特别廉洁,谁特别孝顺,可以推荐你做一些不重要的官,叫孝廉,大官还是别人来做。只有曹操这个时候才开始从各个方面征聘人才。这也隐含了从隋唐以后开始的科举制度,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的。

这些他都考证得很好,但是“文化大革命”当中的史学是彻头彻尾的工具论,如果他只写这个文章,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所以他很荒唐地得出一个观点,说我们之所以要给曹操平反,是因为他继承了农民起义的精神跟达到了农民起义的成果。大家知道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以道教为主的“黄巾军起义”,曹操、袁绍、董卓这些人的兴起,都是借帮助朝廷围剿黄巾军、镇压黄巾军而得到了自己的武装,曹操最早就是在青州收编了被他打败的30万黄巾军,得到了他的第一笔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但是郭沫若他居然能做这样的验证:虽然他镇压了黄巾军,最后黄巾军的目的不就是要推翻东汉王朝吗?最后不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儿子废掉了汉代最后一个皇帝,自己做了帝王,建立国家叫魏吗?本来前面的学问做得很好,但是后面这样的转折一发生,我们看到了,在三国这样的题材上,本来做的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正本清源的工作,但是当你是服务于一个特别功利的目的而来做这样一种工作的时候,本身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就失去它本身严肃的意义了。这也是我们把历史当作工具的一个悲剧。

警惕消费主义趋势对历史的扭曲

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尤其是今天我们在中国特别容易看到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经常讲民间。但是我们对民间也要警惕,当民间不只是顺从了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和观念,而是在不知不觉当中,顺从了某种消费主义的趋势时,也会发生对历史的扭曲。我们这种历史学如果没有沦为意识形态工具,它可能就变成趣闻轶事,而老百姓对这些趣闻轶事背后真正的历史,背后真正所包含的人类发展所真正需要呈现、需要揭示的那些基本规律,就无从发现。

其实《三国演义》的出现也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大众喜欢野史、喜欢趣闻轶事的一个开端,或者说是消费主义和读者的错误趣味之间的一种互动。在文化领域当中,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好的,如果是我们向正知、正见发展,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读者之间,是良性的互动。但是中国的文化消费跟欣赏,往往发生另外一种反向的运动,就是我们往往离真实越来越远,在和历史规律越来越远,和人性跟人道都越来越远的方向上滑行。今天我们就更知道了,消费主义盛行以后,从今天的历史言说,从网络上的段子、小说,或者是一些假装在考证历史的文章,到电视剧、到电影,到小说,我们就可以看到,从《三国演义》就开始的不正常的、盲从的,对于正统的、封建的意识毫无警觉的那样一种文化消费在今天的社会当中正在大行其道,而且比起那个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消费主义带来的这种历史需求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警觉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抗日神剧怎么出来的?你以为就是那几个演员演的?你以为就是那几个编导想出来的?他不就是不断地揣摩你们这些观众,不断从收视率当中得到启示而越来越变本加厉的吗?所有戏说宫廷政治的东西,不也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商跟他的消费群体之间的不断互动的一个结果?所以今天我们来做历史,确实会面临非常多的困扰。所以确实需要对在座大家所做的工作表示敬意。

今年我去白俄罗斯,我在那是外国人,我卖我的书,没有什么人,那天来了几十个人。但是我身边的人就很热闹,我不知道她会得诺贝尔奖——S.A.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正在卖她的《锌皮娃娃兵》,那时候我还没读过她那本书,而且她那个封面又做得特别像安徒生童话里写的那个小锡兵。后来我想这个老太太大概是写儿童文学的,现在别的书都不好卖,儿童文学好卖,家长自己不读书,但是希望小孩读书,所以我们去书店都看到家长主要是给小孩买书,自己不打算买书。我说难怪,跟中国也一样,也是儿童书好卖。这些天我读了她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很严肃地写苏军侵略阿富汗的书,“锌皮娃娃兵”就是他们把这些战死的士兵运回苏联的时候,用的都是一种金属棺材,棺材的主要材质就是锌,而且他们当兵的年龄跟中国的也差不多,这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都是十八九岁、二十来岁,所以它叫作“锌皮娃娃兵”,有反讽意味的一个题目。

回过头来又看到她对于参加“二战”的女兵们的记录。她第一本书是对于参加“二战”的女兵们的记录,以前说战争中没有女性,其实是有女性的。她采访了很多人写成这本书,而且都是口述实录的方式,没有任何评价,最多有一两句话对这个人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介绍,都是她们自己的口述。所以她也建立一种风格,她除了写阿富汗战争以外,还写了经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人。我也想,为什么在白俄罗斯那样一个小小的国家,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那天那个书展在城外,但那么多人围着她。当时我的想法也是对的,按照中国经验推断,一定是卖儿童书的,别的像这样一本严肃的书在中国,当这样的作家带着这样的书出现在我们某一个图书展览会的时候,这样的情形是可能出现的吗?这也是我们今天文化消费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要说说清宫秘史,我们有可能去,要说说明朝那些事儿,天天写皇帝怎么跟宦官钩心斗角,怎么跟嫔妃钩心斗角,我们可能会去,但是真正展开历史记录,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想起来在80年代读过两本美国人写的口述书,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类作品,作者是美国一个叫特克尔的作家,他是记者出身,他得过普利策奖。中国出版过一本他的书,80年代叫《美国梦寻》,《美国梦寻》他采访了100个美国人,都是美国人口述,白道、黑道,什么道的人都有,但是他围绕的是美国梦,说你和美国梦有多远?有些人实现了,有些人部分实现了,有些人失败了。他就通过采访这样不同的人,不同职业,不同境遇,成功者、失败者构成了一个关于美国整个社会的生动画卷。后来他又采访了100个参加过“二战”的人,也是各个方面的人都有。他每次都凑100个数,也是非常有意思,非常有冲击力,比我看过的所有“二战”的小说都有冲击力。

但是这个人介绍到中国后,几乎在公众当中没有什么反应,倒是影响到过两个中国作家模仿他的方式,一个是冯骥才,他采访了100个经历过“文革”的人,那本书好像叫《一百个人的十年》。后来又有一个现在留洋去了的80年代比较新锐的女作家张辛欣,她也采访了100个中国人。但是这样两本书出来应该说当时是有意义的,而且作家也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在中国社会当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波澜,甚至今天可能冯骥才自己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不再提到这本书了。前些日子有人采访我说,你也写了非虚构,现在非虚构又得了诺奖,要红了。我说非虚构、口述史很长很长时间就有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听凭一个诺奖来指引我们吗?

中国人对待历史,要么是统治者阶级把它当作一种教化工具,要么是我们老百姓完全把历史当成一种文化娱乐性的资料,当成趣闻野史。如果中国一直在这样一种历史观下,在这样一种历史观念的消费下前行,那么中国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跟前景。我们不是说今天盛世了吗?历史上不是出现过很多盛世吗?《三国演义》至少有一句话说得对:“天下大势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这么一句话来提纲挈领。今天我们所做的工作,记录当下历史,是值得欣慰的。中国有这么多团体、有这么多机构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之下,还在各自默默地付出金钱、付出精力来做这样一件有益的工作,再一次向大家表达敬意,谢谢大家!

原载《阿来研究》201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洈水谣

    洈水谣

    人之初,性本善。向上、崇善的人性也是唯美的。《洈水谣》里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好人。我不忍心把“坏人”写得那么坏,也没理由将“好人”写到极致。用接近真实的文学语言还原纯粹的人性,这是我的初衷和方向。洈水更美。她是离尘嚣很远,离童话很近的一片净土!作为土生土长的洈水人,我一直想运用文字的形式彰显家乡的钟灵毓秀。《洈水谣》的付梓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来不及相爱

    来不及相爱

    小小说文体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要取决于两个必要的生存条件:一是小小说能否不断有经典性作品问世,以此来锻造和保证它独具艺术魅力的品质;二是在从者甚众的写作者中,能否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代表性作家,来承担和引领队伍成长进步的责任。只有这样,小小说才会像一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

    《梦想人生》一书,文章朴素自然,文字清新宁静,笔触空灵激情溢于纸上——有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深邃、悠远,避开无味的说教而直抵心灵;有的则寄情于山水间,借写风光景物而咏怀,妙语连珠;还有的是对都市生活场景的感触与刻画,坦诚、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体现出了作者特有的气质。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海贼之植物果实

    海贼之植物果实

    重生于大海贼时代,掌握植物果实能力。与路飞称兄,与索隆切磋,品尝山治烹调,与乌索普调侃。与七武海较量,与四皇切磋,与世界政府讨论正义。四海之内,伟大航线之中任我纵横。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伟大的英雄将屹立于万众的瞩目当中。
  • 皇上,皇后又想要和离!

    皇上,皇后又想要和离!

    她是名动天下的皇商之女,却阴沟里翻船,栽在渣男和庶妹手里。不但满门抄斩,还被烧死在天牢,?重活一世,她步步为营,但求保得苏家一门平安,却半路杀出个明求娶暗结盟的王爷。不过,做买卖这件事,她是行家,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是傻子。却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了皇后。?苏梓萱:我要和离!?太监宫女:皇后娘娘三思!?苏梓萱:我不管!我就要和离!?太监宫女:皇上!皇后又想要和离!?皇上:我们回寝宫好好谈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汉碑

    汉碑

    尧光湖涂的来到了从前,换了人间,地点没换,活下去成了第一大的问题。
  • 一直很安静

    一直很安静

    夏天是一个乐观,善良的中国女孩,一次意外让她失去了父母。在美国的留学生涯里她阴差阳错的进入了美国最有名气的篮球俱乐部DV做这里的心理咨询老师。遇上了颇具名气的德州当家篮球巨星蒙拉,并通过相处,两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而商业巨头帕勒斯的出现让夏天的感情世界出现了剧烈的震荡……
  • 契婚总裁套路深

    契婚总裁套路深

    “乔总,我刚才看见夫人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了,夫人该不会是要红……”杏出墙了吧?“哦?”乔余生掀了掀眼皮,“她什么时候红杏出墙?我在墙外等着!”不小心听到了对话的余漫乔:“乔余生,你想什么呢!我这枝红杏,只出你这堵墙!”吃了一波狗粮的顾景:“……我就不该多嘴……”
  • 余光里满满是你

    余光里满满是你

    一年前,她因家庭变故离开了他……一年后,他来找她,只为能远远的在她身边就好……两人相见都变了很多,她不在是原来的那个她了,他也变了许多,不再那么随便……他的一切改变都是因为她……“顾一满”——那个天才电竞少女,两年前离开了TY战队后宣布正式退役。两年后,因为种种原因,“顾一满”复出,他与她成了同一个战队,他们一起打进总决赛,一起完成他们的梦想……清楚多么美好……从校服到婚纱,从教室到教堂,初恋就是自己的妻子,有多少人是?
  • 最强开挂少年

    最强开挂少年

    【无敌爽文】天生无法修炼的云星河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奈何人生开挂,天道当靠山,没有力量也可以吊打一切。对于一般的废物,你们可以嚣张,但是遇到带挂的废物,最好低调做人。绝世天才如果太装逼,只会被花样吊打。倾世美女如果太傲娇,只会被花样征服。顶尖势力如果太霸道,只会被花样蹂躏。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牛逼,因为我的人生全靠浪,天生就注定牛的一批。当云星河开始装逼的时候,如果不愿意瑟瑟发抖,那么后果……超级严重。
  • 盛唐皇师

    盛唐皇师

    你相信这世界存在时光隧道吗?李明也不相信,但是现实却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竟然穿越回到隋唐时期,还附身在了大名鼎鼎的袁天罡身上,那如此乱世他又如何搅动风云,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帮助李世民一统山河?又如何让武则天疯狂爱上他,他又如何帮助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呢?最终成为左右历史走向的一代皇师呢?答案就在盛唐皇师!
  • 你给予的温柔很甜

    你给予的温柔很甜

    【原书名《仅仅对你温柔》】【学霸vs学神】一条猝不及防地娃娃亲,两件带有疑点的死亡,互相不喜的两人在慢慢的相处过程中日久生情。在有人怀疑他们之间的感情时,夏晨曦淡定自若地说:“我会努力将这些差距减小,努力不行,那我就加倍努力,还是不行的话,那我就加加倍努力。反正一辈子那么长,我就不信追不上他的步伐。”在有人质疑她的能力时,殷涵衡勾着唇角说:“我原本不是个很爱笑的人,可在遇见她以后,感觉全世界都灿烂了起来。”原来,寂寞时是自己的手指数脚趾;原来,思念时是连呼吸也会肉痛;原来,一个人就是一辈子。(本文属于从头甜到尾的小甜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不是傻白甜。作者原创文章,禁止搬运,若发现,必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