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冀走出门外,敛起的脚步慢慢放松,他转身看向背后的门,一脸疑惑。
为什么华安的气息,在他进门前后变化这么大,刚开始气息不规律,但不至于很紊乱,但忽然特别乱,乱玩之后又很规律,好似刻意调整了一样,她发现他了?
也是,华安也应该习了武吧,毕竟从前她舞的那两幅图那么美,没有练过武的人很难能舞出来的。
青冀收起心中的疑惑,回了房。
月上中天,东宫终于慢慢沉寂下来,只有身在暗卫隐匿在暗处,注意着周围的动静,和天上的月。
_翌日
一早,青冀就换了衣着,带着未岚,前去上朝。
_
不出一刻钟,王公朝臣们便都齐齐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式梧帝才带着大太监姗姗来迟。
式梧帝坐在上方的龙椅上,对着旁边的陈庆平招招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陈庆平高喝一声。
式梧帝的目光游离在下方的朝臣身上,朝臣们揣测不到式梧帝此举何意,沉默了半晌,丞相才站出来向式梧帝行了一礼。
“皇上,北方传来消息,北兆城受灾严重,请朝廷派人赈灾,皇上,北兆城接壤北芜,忽略不得啊。”老丞相枯哑的声音在殿堂中响起。
众人闻言,普一抬首看向龙椅上的式梧帝。
“丞相之言有理,诸位爱卿,谁可为朕分忧啊?”式梧帝收回游离的思绪,眼神定定的看在一众文官身上。
“父皇,请赐儿臣赈灾大臣身份前往北兆,儿臣可令北兆起死回生。”侧首的青冀站了出来,行了大礼,俯首举起手中的芴板,向式梧帝请命。
式梧帝诧异之下又觉情理之中,昨日他叫去了太子,告诉了他北兆灾情,本以为太子会用两日时间与他的谋士门人商量之后,会派一个太子派系的大臣出面上奏赈灾,没想到会是太子直接出面。
“哦?太子已经有了赈灾计划了?”式梧帝招招手,示意太子起身。
“回父皇,儿臣心中已有谋划,灾情不可耽误,还请父皇早日下令,命儿臣带队前往北兆城赈灾。”
式梧帝看着殿中央长身直立的青冀,颇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好,朕给你三日时间,处理好你东宫琐事,准备好物资,需要什么你书列下来,朕皆满足你。”式梧帝面露满意之色,“三日后,巳时三刻出发,你可有疑?”
“回父皇,儿臣无疑。”青冀回道。
赈灾一大事,被式梧帝和青冀三言两语便定了下来,朝廷中,其他皇子的派系自然不满。
“皇上,太子殿下虽已成年,但终究还是未经历过太多的事,赈灾一事并非儿戏,怎可如此便敲定下来。”尚书令出列说道。
“那你去?”式梧帝看着尚书令,脸上写满了不耐。
尚书令噎住,“这,这,这,还请皇上三思啊。”
“上次讨伐大温也是太子带队,得胜凯旋,太子是下一任国君,自然不可端坐朝堂,不经磨砺怎能成一代明君,世人百姓之苦,他自然要看到。”
式梧帝道,“你们的心思朕都明白,只要太子这次,完美的解决了北兆城的灾情,待太子凯旋,朕会赐太子辅国之权,太子是正宫嫡出,天资出众,又仁心仁德,只要太子无大错,朕的位置,你们就莫要肖想了。”
式梧帝烦躁的卷卷桌案上的卷宗,陈庆平见状,喝道,“退朝!”
式梧帝抻了抻衣袖,便离了大殿。
青冀在式梧帝离席之后,也回了东宫。
只剩下一帮臣子面面相觑。
_一边
二皇子青辉追上了青冀,“皇弟,皇弟可是有了赈灾的办法了?可否说给皇兄听听看?”
二皇子大口喘着气,青冀停了下来,二皇子见状猛的顿了一下。
只见青冀摆出了一脸笑意,对二皇子说,“皇兄,不是本宫有办法,而是本宫身边的智囊有办法,她还未说与本宫听,所以本宫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二皇子被青冀说的一愣一愣的,只能干笑道,“那,那皇弟还挺相信你那位智囊的。”
青冀一笑,“皇兄,本宫还要回去处理事情,先告辞了。”
二皇子点点头,看着青冀离开,心中细细品着青冀话中的意思。
_
待青冀回道东宫的时候,御膳房已经送来的早膳,青冀唤了华安,二人慢慢用着早膳。
“今日上朝,父皇说了北兆城的灾情,我应承了下来,阿涵,可否跟我说说你的想法?”青冀看着华安,说道。
华安未抬首,只是在吃,片刻回道,
“具体办法我没有捋好,只是现在要殿下通知出去,皇宫各嫔妃包括皇上,还有皇孙贵胄,王公大臣,募集饷银,另外向民间贴出告示,寻找民间农业方面的高手,要懂得怎样改善土质的,懂得种植,擅长农牧业的人才,招满十个,还有要一千人精兵,用来护送赈灾饷银,只要一千人,只要精兵。”
华安看向青冀,细细说来。
青冀点点头,表示清楚了。
_
皇帝太子的办事效率很高,皇室贵族已经各大臣,迫于式梧帝的yin威,以及太子放出的若不捐出一些可观的饷银,就要清理皇城的消息,东昭的日益腐烂,朝臣早已没有一个清廉的了,硬是东拼西凑,也不敢不拿出一些赈灾银。
华安看着征缴上来的数目,只能叹一句腐朽。
一个国家已经烂到根里了,她不收也有天收。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要准备的东西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_
巳时三刻,
式梧帝站在城墙上,目送着近乎两千人的队伍离开。
_
精兵的确是精兵,训练有素,本事也不小,从东昭皇城到北兆,约莫半月的功夫,皇宫来了四五波刺杀,一千精兵并无折损,受的伤也都被随队太医及时诊治了。
_
北兆城,看到这个城池的第一眼,华安就怔住了。
谈不上饿殍满地,也谈不上人间地狱,只是荒凉无比。
赈灾队伍来到北兆城的时候,是正午时分。
北兆城知府来接待的,城中已破败不堪,知府对着面前的太子殿下,只是一脸土色,是一副多日未进食的模样。
知府告诉青冀,城中已经十日未有什么食物了,饿死了不少人,活下来的,都靠啃树枝啃草延续生命。
青冀带人休整片刻,便与华安以及随队而来的几位大臣商量事宜。
“阿涵,你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做。”青冀问道。
“我们带来的粮食,先煮一些基础的白粥,待会支个棚子,先发放下去,让随队厨师,准备一些白面馒头,花样不需要,只要能填饱肚子,那一千精兵,先让他们休息着,准备好食物之后,找好场地,支好凉棚,让他们在旁边看守,现在,我带着那十位善农牧的先生去看看周围土地。”华安道。
“殿下,等准备好食物,便放出信号,叫我回来。”
“好。”青冀点了点头。
旁边的几位大臣看着青冀,又看看华安,等待青冀下命令。
“就按阿涵的安排,先去做,记住,阿涵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若是不从,事后问罪。”青冀明白这群大臣的想法,也不等他们提意见,就直接说道。
“是。”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是无奈。
可他们不敢说话,因为自己没这个本事,也不敢干扰华安,怕担了责任。
房中人都领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下去了,只剩下一个皇后母家的,青冀的表兄,“殿下,让这位姑娘带领,是否稳妥?”
“我相信她,你们只需要服从就可以了。你把消息带下去,无论是谁,都不可以反驳墨涵。”青冀眯了眯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