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生下来,总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怨天,怨地,怨生不逢时。其实,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把握。人应该靠自己去成长,靠自己去成功。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上,靠自己创造,靠自己添加色彩……一切靠自己。
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的成功之路也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提到“成功”二字,许多人会联想到什么呢?比起“成功”,自己的兴趣、家庭及快乐地生活应该来得更为重要。因此,你是否也想过立志当经理、董事长或者老板,达到功成名就的目的呢?
我经常拿这个问题来询问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所得的答案大多是:“我的目标至少要当个董事长吧!”原本以为现代的年轻人大多注重生活享乐,不喜欢拼命工作,应该不会有功成名就的念头,这个答案实在令我大吃一惊。也许是因为初入社会一两年,尚未尝过升上高位是什么滋味,才会有这样的答案吧!
立定远大的志向并非坏事,但是不可能人人都能当董事长。在任何企业中都大致相同,地位愈高,责任愈重,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就愈多,并非只是在名片上印着漂亮的头衔,就表示功成名就了。
在以企业为题材的社会小说之中,见到描述公司内部派系斗争,以及激烈的升职竞争的情形,如果受了小说情节的影响,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法则。所谓学问之道没有捷径,功成名就也没有简单的方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年轻人应该靠自己去成长,靠自己去成功。
仔细观察企业内部深受好评的人才,大多有数个共同的行动模式和思考模式,现在我们将它统称为企业适应行为。如果在企业内部无法适应,就无法做出完善的工作,地位当然也无法提升。
商业活动至少要具备专门性知识、技术或逻辑思考力、创造性等智慧能力,并非仅仅工作就行了。这些能力在人为的社会环境之中,换言之就是在企业界之中,必须与适应行为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原有的效用。常听人说:“学校中的高材生不一定是企业人才。”因为许多学校中的高材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相对的,适应能力佳的人,不一定出身于一流大学,却能在企业界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适应与否深受个人的性格、需求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适应行为也算是能力的一种,属于态度性的能力。态度性能力与知识性能力相比时,经验所占的比例较多。因此,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致力于提高态度性的能力。我愿在此将经验之谈笔录下来,提供给你们作为企业之中生存的行动指南。
并不是我个人怀旧,在社会未进入高度经济成长期之前,各种事情的步调都比较缓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比较浓厚,上司或前辈的指导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实在妙用无穷。
但是,今天商业的脚步非常快速,无法等到一切的想法与做法成熟之后才开始行动。因此,早日提升企业的战斗力,无论对公司或对自己而言,都是一件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