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金川县简单补给后,尚书主动领骑兵队在周边扫除了一些蛮人,也算是走之前帮一帮金川县尉,估计他们要过一天才开始迁走。
前方兵败的消息早已经超过了尚书的行军速度,一路上有许多从四镇逃难的人。
尚书一路上也遭遇了一部分奥赛军和蛮人,交战过后尚书从奥赛军俘虏那里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消息:西部四镇的蛮人只是一支偏师,在边境开放蛮人入境后,蛮人便分了一支主力直奔黑金城。
这一个消息可把尚书炸得不轻,黑金经过了大秦的强攻后城防早已经破烂不堪,特别是南门,南门几乎没有城墙,为了追击奥赛残军,三大军候在黑金的驻防全是残军,有些部队建制都不全,指望这些伤残兵修城墙是不可能的。
现在离蛮族进来已经有三到四天了,尚书一直期望着黑金完好无损。
七月上旬,尚书领军一路上边打边退,总算是到了黑金城下,看到黑金城门上插着大秦的旗帜尚书松了口气,尚书率领卫兵到城下扣门。
见城上黑金守军人影攒动,下面接待的城门官一脸轻松,尚书的心,已经沉到底了。
“黑金没有受到袭击?”
那城门官一边把尚书往城内引,一边回答道:“在蛮人入侵后,我军便迅速回防黑金,进攻黑金的蛮人不多,而且昨天蛮人就已经被打退了!”
(进攻的蛮人是不多,但奥赛军应该不算少吧?)
尚书道:“我已经知晓情况,等我我领主力入城!”
说罢领着骑军迅速奔走,也不管那个城门官,此时,无数奥赛军和蛮人从其他几门冲出来,直奔远处尚书的主力。
而尚书的副将早已经和尚书约定好了,见尚书飞奔过来,马上领着军队撤退。
虽然尚书提前做了反应,但是尚书军日日赶路,基本没怎么休息,奥赛军和蛮人以逸待劳,很快便追上了尚书,的尾巴,并且凶狠地撕咬着尚书的后军。
一直拉不开距离,再这样发展下去,这支军队要完了!
这时,王赣和陆通一齐赶来尚书面前。
“将军,敌势汹涌,请让我领军一战!”
两人同时请命。
此时已到生死关头,尚书内心一阵挣扎,准他们去就是九死一生,不派他们去,整个军团都危了。
尚书没有发话,两人对视,私自退开,各自点了一小队人直奔后方。
尚书很不想这样,但是却没能开口。
只能大喝:“加快速度!”
……
傍晚,大军已经甩了追兵一段距离,尚书路过一个坡路,马儿跃上坡顶,看着后方一片寂静,尚书望了很久。
这一战尚书虽然有准备,但还是损伤过半,还剩下五千多人。
看着手底下这些士卒双眼无神,尚书现在什么也没想,试炼什么的都没有想,他只想把这些人带回秦国,不管这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也许我就应该被戏弄!)
……
第二日,尚书领着残军往大秦退,黑金陷落估计已经有一段时间,东南四镇估计也差不多丢了,再糟糕点,入金关说不定都丢了。
现在只能走尚书和鹿候来时走的那条山路退军。
“报!”
斥候远远的就开的喊。
“我军正前方四里处有一支蛮骑!”
“有多少人?”
尚书赶忙问。
“大概三千人!”
入山的路前是一块小平原,要想入山必须走完平原地区。
“绕路!”
尚书领军开始绕路走,与这支蛮骑错开,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尚书松了口气。
(这样应该就结束了。)
离山区还差十里路左右,尚书真正放心了。
“报!”
斥候的喊声让尚书瞬间紧绷起来。
“我军后方五里有一只蛮骑正在追来!”
“不是已经绕开了吗?”
尚书哪里知道蛮人追踪技术成熟,可以凭借一些踪迹便判断一支军队的人数和路线,他们只是判断这很可能是一支败军,便掉头追了过来。
“全军加速!”
尚书大喊道。
可是疲惫的士卒跟本无法再快起来了。
就十里路,加把劲,进入山路蛮人战斗力大减,那时候可以一战,如果在平原上交手,一定会被屠杀。
八里路,蛮骑追到了后军,尚书主动领骑军断后。
来到后军,蛮人已经和后军搅在一起,不过都是蛮人在一边倒的屠杀。
而尚书这边的士卒很多只是跑,已经失去反抗的意识。
尚书看到这些蛮人屠杀自己的士卒,一下子便怒了。
提枪直接抛向还在追杀的蛮人,那蛮人正想斩眼前秦兵的头颅,一下子便被长枪洞穿身体,死得不能再死了。
尚书拔出耀廉带头冲锋,那些蛮骑见敌军有援军,马上三五成队,各自组织起冲锋。
尚书正面对决一个骑兵小队,只见他轻挥耀廉,便砍断了那些蛮人的枪头和刀身。极快的身手带起一片片血花,一下子便解决了这只蛮骑小队。
四周全在厮杀,尚书看见一个蛮骑小队便冲,只为了自己能承担更多的压力,果然那些蛮人很快便知道了这支军队的主将,很多人主动开始向尚书围拢。
这回入侵黑金和奥赛大王有约:每杀一个秦军赏金一两,斩一员秦军大将可得二十万金。
重金之下,全是勇夫。
尚书还纳闷为什么自己亲自诱敌效果那么好。
不过,这样就行了!
一边催促部下撤退一边大笑道:“来得好,来的好!”
从刚才那个蛮人身上取回缨枪,尚书主动冲向蛮骑。
缨枪一挥,便掀翻几个蛮人,连续几次这样后。
蛮人群攻反而为他做了助力,打了一会儿后。
蛮人心中想着:同是血肉之躯,我还比你强壮,怎么会这样?
尚书每一击都消耗了一定量真气,他知道,这不是游戏,三千人他是杀不完的。
一遍思考着逃跑路线,一边暗中蓄力。
打了一会儿,尚书突然加大功率,一个横扫,直接扫倒几十人,在蛮人愣神期间,迅速拍马逃去。
蛮骑这下子反应过来,知道尚书可能体力不支,赶紧追去。
尚书这一路连跑七八里,见路上没什么部下,便放心起来,一口气跑到山里。
蛮人也追到山路前,这入山是一片谷地,两边山崖,看秦将把他们往这边引,蛮族主将放弃了追杀,只得悻悻离去。
一边尚书与主力汇合,清点完人数后,得知只剩下三千多人,而跟随尚书断后的那只骑兵,基本上全军覆灭。
尚书沉默了,好在这一路上再也没有奥赛人,蛮人。
来时走这条路,尚书有一万七千多个兄弟,带他们回家时,只剩下了三千多人。
这一路上走得都非常沉默,这支军队已经死气沉沉了。
这一段几天就能走完的路,硬是走了十几天。
走到最后,大家都衣衫褴褛,丢盔卸甲,破破烂烂地到了京都外。
领军到了京都外,部下脸色才有了一点生气,可是在尚书已经部下面前的京都,城外没有了绵延几里的野市,也没有什么人进进出出,原来的繁荣景象现在就很静。
尚书部很快便被城尉发现,表明身份后,城尉立刻回去禀告,尚书便等待城尉的消息。
不一会儿,便接收到信息,尚书军被分配到了一个收容所,专门收容前线逃回来的败兵。
尚书早上带兵入营,一入营便开始整理亡者和生者的名单,派遣认得到亡者家人的士卒去报信。
尚书做完这些还不能走,因为直系长官鹿候生死不知,尚书部被直接分配给了城防军。
尚书也打听到了具体的消息,整个黑金已经失守,蛮族联合奥赛帝国一共三十万人已经离开入金关,杀向京都,秦王决意迁都,前些天已经迁移了部分宫中的女眷和朝中大臣军将的家属。
大王下令扩征拱卫京都的士卒,也建立收容所,收容前线败兵尽最大努力增强防御力量。
尚书作为一军之将,而且是帝国名将,他回归的消息很快便被高层知晓,并且立即发出任命,给尚书补建制,补兵源。
(又要打仗了。)
尚书很疲惫。
领路的将官把尚书带入校场,里面都很忙碌热闹,尚书很快便见到了第一批新兵。
这一批人有一千多人,是刚刚征的,他们身穿白布衣,他们参差不齐,站得东倒西歪。
这些尚书都不太关心,他挑出几个矮个子问:“你们今年多大了?”
“将军,我今年十四岁了!”
“我跟他一样!”
“十五岁!”
……
他们依次报出年龄,这几十个人都是一个村的,都不到16岁。
(他们提得起枪吗?)
尚书脑海里不禁提出这个疑问。
拱卫京都号称十万大军,八成都是强征来的新兵。
(那些大贵族的人呢?)
尚书有点生气。
“你们都下去吧!”
尚书转头。
“就这些人吗?”
那将官回答道:“还有个几千人吧,有征来的,也有前方退来的老兵。”
“张宏,他们就交给你了!”
尚书边走边吩咐着,已经不想再好好练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