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经过收容所的不懈努力,尚书部又扩展到一万多人,基本上都是平民,又有许多未成年,尚书面对这样一支缺乏训练的新军,老实说没有带领他们的信心。
好在他们不是出去野战,主要任务是守城墙,而这支名义上的新军除了原部的三千人,其余的都被上官派去加强城防。
尚书原本是为这些新兵准备了一些训练计划的,不过看他们经过一天劳作完全没有心力,尚书也就放弃了训练计划。
今日,尚书在城门上跟上官巡视,上官名叫黄岑,是秦皇身边的近侍,此人上任后督促城防干得矜矜业业,虽然贪财,但也要做实事。一部分人投其所好,送了些金银给他,他虽然照样收,但也不会偏袒。
尚书和几个将军没有心思弄这些,他也笑嘻嘻的仿佛没什么感觉。
此时两人正在看城下搬迁的皇家产业。
“尚书将军,京都第一批迁走的人和物资将在今日迁移完毕。”
“你估计在蛮人和奥赛联军打来前,能迁到第几批?”
“听前方探查的情报,大概第三批吧。”
第一批是帝王家属和和京都的大量财务,第二批是贵族和官员家属,第三批则是商人、平民等。
“哦,那还是来得及!”
黄岑拍了拍心口。
“那,这京都城能守多久呢?”
“三军用命,估计能守个半年吧!”
尚书也不知道能守多久,但是京都作为国都,守半年应该不差吧!
“半年,足够到达江南了!”
黄岑小声嘀咕一句,心情有些好了起来,这些天担惊受怕,生怕蛮人突然打来。
尚书没听到他的嘀咕,而是问道:“黄大人,大王想要我们守多久?”
“自然是能守多久就多久,放心,尚书大人,大王派遣我来总督战事,我定会与大军同进退!”
尚书不知道黄岑是什么样的人,看他说得那么铿锵有力,周围的卫兵都有了好的神色。
大王事先承诺守卫京都殿后的军士,他们的家属可以第二批次跟随撤离,由帝国出车马帮助他们运输,然后又派遣近侍过来总揽大局,这样的举动极大的提升了新军士气。
第二批次的迁移是在西门进行,尚书和一个叫王观两个军负责守东门,王观和尚书曾有几面之缘,这回一起共事很快便打成一片,两人闲时喝酒聊天,很快便称兄道弟。由于京都太大,东西门相距太远,尚书不知道迁移情况如何,不过他每日都会回府询问千纱何时才能走,不过千纱都说负责的尉官让她们等,眼看蛮人就快打过来了,尚书有些急了。
“前方军情来报,敌军已经到达京都东门外五十里处。”
这是搬迁这些日后的第一份紧急军情,这两日尚书和王观都被勒令不能回府,因为事情太多。
王观很不乐意,毕竟他专门留了几个小妾在京都却享受不了。
尚书不清楚千纱她们的情况,这两天陆陆续续问黄岑十多回,起初黄岑回答不清楚情况,说是派人去看看,也让尚书和几位将军依次填写住地。
在紧急军情前一天,黄岑才答复说,军人家属已经开始随队迁走。
安抚了众人的情绪,不过尚书始终觉得心神不宁,想私下多问问细节。不过黄岑白日督促修筑城防,夜间也不在军营。
紧急军情发出来当天,尚书也没有机会回府,黄岑把守各门的军将聚集在东门,一阵安抚,又宣读旨意提高了各位的官位,众将表示一定好好完成断后任务,尚书心中越发感觉不对。
“尚书将军,就别担心了,我们说是断后,其实只需要守个几日,立马变撤,那些蛮人入京都不就是为了多抢些财务吗,到时候我们撤军,蛮骑是不会追的!”
说这句话的是跟尚书同事的主将王观,两人共事几天,也算是有了些兄弟情义,见尚书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忍不住安慰了一句。
尚书还没说出自己的疑虑,便有军官来报东门有人闹事。
尚书和王观急忙到东门,原来是剩余的百姓知晓蛮人军队明日下午可能到京都,纷纷坐不住,收拾家当想要出城。
此时已经傍晚,为防止奸细等不利因素,原本是不准出城,可是刚刚接到黄岑可以放人的命令,两人当即开门放人。
由于城门需要大将来盯着,所以尚书和王观各自留了一员副将看守,便各自回营。
路上,尚书忧思难耐,想了一下,当即改换路径,领着卫队往尚书府赶去。
尚书府在北门,距离较远,尚书加快步伐,当看到府内还有灯光的时候,尚书心中有点不敢置信,由走变为跑,待到下仆开门后,尚书急着问:“什么情况,为什么你们还在府内?”
那下仆回道:“大人,那负责车马的官员一直说车马不够,让我们等着。”
“怎么可能车马不够,昨天我才去停放车马的地方巡查过,那里至少还有数百辆车马!”
这时,一个卫兵突然开口:“将军,那些车马你走后就被一些商人全部弄走了!”
“商人凭什么能优先使用车马?那些车马可是为兵部准备的!”
说完,尚书突然悟了。
(这个腐朽的封建社会!)
尚书又想到负责车马的尉官的上司是黄岑。
(卧槽,不会吧!)
尚书立对身边的亲卫说:“情况你们也看到了,你们多日没有回家,很多情况都不了解,你们赶紧回去看看,你们的家人是否已经迁走!”
身边的亲卫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他们那三千多人都是京都本地平民出身,所以尚书第一时间就放他们回去。
那十多个亲卫感激道:“多谢将军体谅!”
然后各自跑开。
此时千纱突然从内院走出,看见尚书在门前,欣喜道:“尚书大人!”
“千纱。”
千纱快步走向尚书,尚书说道:“千纱,你们赶紧收拾东西,就收拾财务就行了,钱够用就行了,跟我走,天亮我送你们出城!”
根据消息蛮人和奥赛的联军明日下午才会到,这时候走还有机会。
“哦,好!”
千纱带着仆人开始打整,原本已经准备好了要带走的东西,但是现在没有车马,只能尽量带一些钱财,所以很快便收拾完毕。
尚书又等到卫队回来复命。
“怎么样?”
“将军,我们的家属都没有被迁走,我们被黄岑骗了!”
“是只有我军没被迁走还是大家都一样?”
尚书急忙问。
那个卫兵回想了一下,回道:“我那条街服役的家中有一部分人迁走了,有部分人没有迁走!”
“md,黄岑这个王八蛋!”
“走,跟我去找黄岑!”
尚书没有领军回营,直接冲向黄岑的府院。
守门的府丁见有军队来,擦了几下眼睛,不急不慢道:“你们有什么事?”
“我是天威将军尚书,我找你们老爷黄大人,你进去通报一下!”
“这么晚了,我家老爷早已熟睡,有什么事情明早再来罢!”
那府丁听到尚书的带有命令式的话后,心中有些嗔怒,但想起老爷走前的吩咐,身体一动不动,不急不慢地拒绝尚书。
尚书见这个府丁推脱,便接下一句:“军情紧急,黄大人总督战事,此事必说与他知晓!”
“你可以把事情说与我听,待老爷醒了,我向老爷禀告。”
听到这句话,尚书笑了:“先不说你有没有资格知道,就算你有资格,我也信不过你!”
“我们将军叫你快点去禀告,哪来的那么多废话,影响了战事,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尚书身旁的卫队长亮出刀剑,厉声呵斥着府丁。
府丁见这人有拔剑砍人的趋势,内心一慌,知道情况已经不在掌握,连忙道:“我这就去禀告老爷,请将军在外稍等片刻。”
说完就关门跑回府中,尚书见他进去禀告,便站在门前,此事总得给个说法。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小时,尚书见情况不对,又叫手下叩门,可是门紧锁着,完全没有人回应。
“遭了!”
尚书心头感觉不妙,令人直接破门而入。
入府以后一片漆黑,没有灯光,卫队展开阵型,卫队长见府内设置的灯台还有火油,便点燃了府里的灯。
过了一会儿,手下人已经把黄府搜了个遍。
卫队长:“将军,府中一个人都没有,仓库只有一些粮食,财物基本上被搬走了。”
“那个府丁呢?”
“府丁不见踪迹!”
尚书此时才知道黄岑已经跑路了,心中暗骂自己涉世未深,看不透黄岑这类人。
“跟我回营!”
尚书把千纱她们安置在营外的一个木屋后立刻派人把信息和打算通知给王观,然后马上召集了本部三千人中百人级以上的干部。
见人来齐后,尚书给他们说了晚上发生的事,众人先是惊怒,然后一个个面露忧色。
做完这一切后,尚书说道:“现在发生这样的事,大家也无心再战,你们和手底下的弟兄有家人的今晚便去看一下是不是已经迁走了,没有迁走的,天亮时我和王观会打开东门,你们的家属可以从东门走山路撤离!”
这个指令对于尚书来说没什么,他不是大秦人,没有思想束缚,可是对于手底下的人来说,则是恩同再造,在他们眼中,相当于尚书主动承担风险,放他们走。
众人一一拜谢,连忙回营下达命令。
此时,离天亮还有五六个小时,尚书离开营地带着千纱往东城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