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如刀,满地昏黄。大泽境饶州境内,有着闻名大陆的三座圣山三清山、龙虎山、白鹿山,三座山彼此相去四百里形成三才之势。三山自腹中心一直延伸之最西北都是大泽湖。
相传大陆的道教便是从此处诞生。无论各国战乱如何,此处都未曾受到侵扰。
而铁戈国最早的起义根据地就在饶州境内。铁戈国以八卦象形划分为八境,乾,坤,离,坎,艮,兑,震,巽八大境。其中兑境范围最大取之为大泽境。
铁戈国依据先天八卦划分境域,大泽境即对应的就是铁戈国的西北方。
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南隐终于进入秋季之际踏上了三清山。刚进山林便看到一处绝壁横空,绝壁之上便刻写出几行大字。哪怕是相去深远依然清晰可见。当真是鬼斧神工之迹。
三清可是等闲地,巨制随云入九天。
险径逶迤接栈道,大峰壁立借雾翻。
司春神女应有意,怪蟒出山待客还。
遍地青松皆俯首,笑迎四海旅人间。
而落款只留下四字而已,荒村野鹤。沿途南隐早已打听三清山乃著名神仙遗迹。传说猴王就成在这里修炼道法留下传承,又有传说佛教罗汉曾经于此处成就罗汉法身。总之各种光怪陆离的传说都是在说三清山的神秘历史。
在来之前阴魂宫也交代到达此地无比持敬畏之心,交付完信件之后。等待黑鸦传讯便是。
深红的枫叶从山路飘过,即便是入秋此间的虫鸟也是不停的吱吱呀呀呀的叫唤。没有一丝人间喧闹,有的只是大自然温和的放松,温和的呼吸。
南隐此时正感受这这种奇妙的意境,不是大海那般无时不刻的拍打广阔浩浩,波涛惊绝,没有此起彼伏的连绵。只有落叶冥冥,虫声寒噤,孤峰挺立……
“少侠好心境呐。我观少侠对这自然之道的亲近十分契合我们道教修行之意啊。敢问家里可成是有我道教前辈指导?”待南隐脱离神思游离之时,会过神来才发现身旁已经站立一个身穿青白道袍的中年道长。
“还教道长知晓,早年小子已经没有长辈在身边了。深得道法精妙的长辈又怎么会有呢。至于这心境完全是心神为神山所吸引吧。”南隐苦笑回答道。
“是贫道失言了,人世难料,更何况如今又不是百十年前了。还望少侠勿要为往事挂怀,这世间生死离散皆暗合定数,时事造化实不可为我辈强求。”中年道长叹了叹气。
“小子也是知晓如此道理,但是静心之下便觉万物皆是有情,更何况像我们自小受人情孕育出的血肉?只要停下来那么一会,有哪个不会联想过往?”南隐无奈回应。
“这……还未问及少侠来此地是有什么重要之事吗?”中年道长也不好继续接答下去,干脆转移话题。
“难道小子就不能是来朝拜神山的吗?”南隐不禁笑了一笑。说完,已经明白了此时已经黄昏渐暗了。朝拜的香客早就下山去了。道长看着南隐尴尬模样也是笑了一笑。
“现在时候也完了。下山怕是不便,少侠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到我们教观落脚明日再做打算如何?”中年道长也不好让南隐一直尴尬下去。
“如此甚好,甚好。”南隐看天色已经下去了。交付信封之事怕是也耽搁了道长的修行了。明日再做吧,反正已经一个多月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黑鸦传讯,南隐也未曾想明白。自己从巽境跨过乾境到达这大泽境饶州,由于出入江湖很多事情做法不够果断老练,吃的可不是一点点亏。光是遇到的小偷扒手把脚趾头也算上也数不清。所幸凭借自己练习《顿悟篇》五感是普通人的几倍。才没有被人得手,饶是如此南隐也还是被骗的身无分文了。
如此才会已经过了巳时还继续上山,身上已经没了盘缠住店了。十几里的盘山路耗费的时间加上刚刚的走神已经到黄昏了。
道长带领南隐走一处小路,几番转折也就到了盖了十几间木屋的住处。住处简朴,只有一个蒲团,一把木盆,两个竹杯,然后一只瓦壶。连一个铁器都没有。
“少侠稍等片刻,我去取一床被褥来,山上比山下还是冷上一些。”中年道长对南隐说到。
“有劳道长了。”南隐抱拳说道。
“帮助来观里的香客本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少侠不必多礼。”中年道长摆手道。说着就出木屋去了。
南隐也把包袱搁下了木桌。摸了摸桌面,发现此处即便是没有人住也是常常被人打扫的啊。随即便被一串字迹吸引。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字迹与桌面木纹契合竟然难以发现。要不是刚刚触摸还真难发现,这字迹看着实在是普通至极像是随便刻在上面的一样,让人看了一眼就忽略掉。若不是南隐因为突然发现哪里会如此印象深刻。想到这里南隐也开始觉得三清山的高深莫测了。
随即也围着这木屋转了起来。仔细查看之下,也发现了许多断断续续的经文。分别是: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断断续续有的刻在床榻,有的刻在墙壁,还有写在杯子底下的。完全没有什么逻辑。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没有什么东西了也就坐下来了。闲来无事就拿起水壶往土炉子升起火,烧起了水来。
而这个时候中年道长也取来了一床蓝白色床褥。交代了南隐夜间不要乱走后就走了。
南隐虽然心里多少有些疑问但是也没问。待明日再探索。南隐也愈来愈对这三清山好奇起来了。
压制下了思绪的波动,南隐就盘膝坐下来了,修习《顿悟篇》起来了。南隐丝毫没有察觉到,待他闭上眼运行起《顿悟篇》时瓦壶冒出的白气却是不断地飘向南隐化作缕缕红霞,被南隐吐纳……
若是中年道长此时看到必定惊呼:“这是师叔祖的《降本流末之术》!”
只是此刻的南隐与中年道长都未发现。南隐一夜坐完只觉得这一晚《顿悟篇》似乎是有点不同。一夜下来竟然有中意犹未尽的感觉。只能归功于三清山的神妙了。
起来便已经发现昨晚水壶的水竟然已经烧干了,而自己依然没有多少口渴之感。哑然,只当是自己刚刚到来心感三清山的神秘强大没有多少戒备,却不知道从一开始南隐的心身已经融入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