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
注:“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在第七章,道德经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递推到圣人治天下,因后身外身故能天下治的道理。这是从义理(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宋后,称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的高度上,讲了圣人治天下的理念。本章承接第七章,继续往下递推,侧重于讲圣人如何在具体方法上治理天下。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为。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交代过,在道德经全书中,所有的善字,无一处是指人伦意义上的那种善良,好人好事。因为道德经整本书里面,几乎从不谈论人伦琐碎。全书都是围绕着道-天地-万物;圣人-天下-百姓这两条脉络在展开。
上善若水一句,应该是道德经一书里面,被误读最严重的一句。而且被误读后的解释,也流传的最广。通常,这句话被理解为,好人就像水一样温柔。再往人伦琐碎上发散一通,这样一来,道德经就彻底的被降格解读了。沿着温柔-不争-不辨-无为-宽恕这样一条世俗人伦的脉络阐释下去,最后居然还能给说的头头是道。如果道德经,真的是讲这些大傻瓜式的智慧的话,那宋襄公才配得上是圣人,而且他的结局也不应该像现实中那么悲惨。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说,在圣人看来,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像水一样又是怎样的呢,往下看。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如果把善,解读为人伦琐碎的那个善良,为了附会善良之意,那么自然而然的,利也级被解释为利他行为。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温柔,他对谁都好一心一意的想着做好事好事助人为乐,从来不跟别人争,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别人不愿意吃的亏,他抢着吃,所以看上去,他简直就是一个得道之人啊。
真是这样的话,那得道也太简单了。做圣人也太简单了,治理天下也太简单了。随便找个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人,都能去当圣人去治理天下了。
而且,利如果按照利他来解,水利万物,也是不符合现实的。如果水真是本然的利他之物,那么怎么还会有水灾呢,为什么还会淹死人呢。大禹为什么还要治洪水呢,中国几千年以来,为什么要前赴后继的治理黄河泛滥呢。所以说,水并不具备本然的利他属性。或者说,水既不利他,也不利己,它只是按照自身的本性来表现出自己的行为,利他还是利己,这都是人按照自己的心理倾向给水强加上去的特质。
此句中,利的真正含义,是指通利。不争,则是不与外物撞击之意。
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这个思想,也体现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庄子所说的应物无穷,游刃有余,都是在阐述这个思想。因为水没有常形,它是根据外物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沿着空虚的地方,使自己通利过去。从而也避免与万物发生碰撞。这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句也很有内涵。
道德经在后面章节中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众人崇尚智巧,争强好胜,互相撞击,役累于物,追求盈满,无有止尽。他们所厌恶的,则正是虚。
水沿着这些虚空的地方循行,避开了和万物撞击,不管它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并总能找到通利的办法和出路,它所循行的这些为众人所厌恶的空虚之处,不正是道之所在吗。
大道甚夷,唯道集虚。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此句是承接上一句,进一步阐述,如果圣人治理天下,能像水那样的沿着道的虚空而循行的话,那么就可以无不通,无不利,无不治。并在具体的表现上,进行论述。
居善地:不管世事如何,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
心善渊:安身而后静其心。这是进一步讲虚其心的思想,使自己的心沉入虚静之境,如同沉入深不可测的潭渊之底。
与善仁:身安心静,故与人相处,则能宜于往来,自然平易近人。
言善信:和人相处共事,则能不动则已,动则必成。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政善治:如果能做到上面那些,治理国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事善能: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动善时:把上面所有的本领都俱备了,那么还剩下最后一件事:圣人得其时而驾。
夫唯不争,故无尤。
圣人如果像水那样通利万物一样的,去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不管现实中,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我都能够找到对策,应对自如。和万物撞击,即便有什么解决办法,那也是个事倍功半的选项,而且往往还会两败俱伤。
像水那样去行事吧。并按照这样的道理去治理天下。
任何事都会被化解,任何障碍都会被通利。
天下大治,并且整个过程中,也没有损害到什么。
所以,也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责过之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我们应学习水的品质!
2玄之又玄,有无相生,功成不居
和光同尘,天地不仁,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金玉满堂,功成身退
目迷五色,宠辱若惊,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涣然冰释,虚怀若谷
绝圣弃智,少私寡欲,相差无几
如登春台,飘风骤雨,余食赘行
天大地大,道法自然,知白守黑
去甚去泰,天道好还,佳兵不祥
知止不殆,自知之明,淡而无味
将夺固与,无中生有,若存若亡
大音希声,知足不辱,大巧若拙
知足常乐,出生入死,祸福相依
根深蒂固,以德报怨,轻诺寡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
俭故能广,寸进尺退,被褐怀玉
3老子说:上善若水,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嗯!我想呀!其实良心责任忠孝就是一种身心的禁锢?上善若水!
4悟道休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都是命中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悠悠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5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6上善,上谷泉,若水,口液也。这说的是人体。上善天雨也,下降而润万物。上善,地气,若水,地表内的江河湖泊,井,泉之水也!这就是天人地的上善若水。而济三奇泽万物生长之源泉也!
7。大道至简啊。道讲究生而不宰
8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篇。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居恶渊而为善,一生无忧。
古人早明白上善若水的道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话说一商人被搭档骗光财产,心灰意冷,准备跳江,在江边遇一智者,江边冻厚千尺,智者开导他,送给他一把斧头,他用尽全力也只是凿浅浅的一道痕。智者生火支起一个锅,把锅里放上冰块,不一会冰块都化成水。智者问商人能明白什么道理?商人迷惑不解。
智者答,水在寒冷恶劣的环境变成冰,这是百折不绕的品质。
水在加热过程中形成水汽,水气随无形,聚在一起却力大无穷,动力无限,这叫聚气生财。
10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篇。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居恶渊而为善,一生无忧。
古人早明白上善若水的道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话说一商人被搭档骗光财产,心灰意冷,准备跳江,在江边遇一智者,江边冻厚千尺,智者开导他,送给他一把斧头,他用尽全力也只是凿浅浅的一道痕。智者生火支起一个锅,把锅里放上冰块,不一会冰块都化成水。智者问商人能明白什么道理?商人迷惑不解。
智者答,水在寒冷恶劣的环境变成冰,这是百折不绕的品质。
水在加热过程中形成水汽,水气随无形,聚在一起却力大无穷,动力无限,这叫聚气生财。
水能净化万物,多脏的东西都能洗涤干净,最后净化自己,清澈透明饮如甘露,这叫包容接纳。
总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胸怀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