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93700000002

第2章 密谋

承载着光耀门楣使命的曹腾,入宫后却发现,这个使命是何其艰难沉重。其实岂止是艰难沉重,简直根本就没有可能性。宫门深似海,太监何其多。皇宫之内,太监众多,大大小小,三六九等。普通太监,只不过是皇宫里的杂役,要想得到赏识,取得一定地位,比起一个宫女偶然受到皇上临幸还要困难。照此下去,曹腾恐怕一辈子也就是个九流公公,谈何光耀门楣。

但是曹腾并不气馁,牢记父亲的教诲和赋予的使命,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情,期盼能够得到赏识,得以提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这话大抵不错。曹腾出身于大家士族,虽然家道中落,仍然不同于普通人家,被曹萌安排读过书,受过正规教育,素质远远强过其他太监。曹萌有四个儿子,让曹腾入宫当太监,也是经过选择考虑的,这曹腾在四兄弟中最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行,方方面面都强于三位兄长。不久,命运之神悄然光顾,曹腾果然被主管太监看中,调到汉安帝之母邓太后宫中服务。机会来了,曹腾更加卖力表现,既勤快干练,又老成持重,所做每件事都让邓太后非常满意。曹腾更有一种过目不忘的独特本领,宫中往来文书信件,但凡经过草腾之手,太后一旦问起,曹腾就能即刻答出,由此赢得邓太后喜爱。未及半年,命运之神再次光顾,汉安帝唯一的儿子太子刘保到了读书的年纪,邓太后见曹腾颇有文才功底,做事又勤快周到,于是把他安排到东宫,给太子做侍读。

曹腾心花怒放,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一旦登基继位,那就是皇上,作为身边近侍,飞黄腾达自不待言。于是乎,曹腾尽心尽力照料刘保,衣食起居,莫不细致周到。闲暇时间,曹腾陪伴刘保玩耍,向他讲述乡村生活、田野风光,青蛙喜鹊、野兔黄獐,引得从未走出过深宫的刘保好奇地瞪大眼睛。曹腾在侍奉刘保读书的时候,自己也留心旁听,因为有读过书的功底,因此学业上比皇子强多了,遇到师傅提问刘保答不出时,曹腾就从旁提醒,引起师傅惊喜,由此被师傅委以对刘保课下辅导之责。由此,刘保与曹腾交流加深,无话不谈,把曹腾当作至亲好友,引为知己,亲昵地呼其为小腾子。

太子的老师,那都是当世大儒,曹腾一边侍奉太子一边旁听,也是受益匪浅。

不料好景不长,深宫突起风云。汉安帝刘祜十分宠爱皇后阎氏,但是阎氏却未有生育。刘保乃是宫人李氏所生,属于庶出,并非嫡子,原本没有立为太子的可能,但是过了数年,阎皇后仍未生育,汉安帝对阎氏失去了信心,刘保遂被为太子。由此,其母李氏母凭子贵,地位大增,开始飞扬跋扈,与阎皇后争风吃醋。为此,阎皇后大为恼怒,遂与身边心腹太监江京、樊丰等密谋,串通了安帝的乳母王圣,先将太子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李氏羽翼,然后寻机将李氏鸩杀,继而又向汉安帝进谗言,说自己经过太医院调治,大有生儿育女的希望,刘保并非嫡子,不宜处太子之位。一开始安帝并未放在心上,架不住阎氏屡次啰嗦,汉安帝不生烦恼,又因其确实也宠爱阎皇后,就寻思阎氏总不会永不生育,于是萌生废立之心。但太子的废立乃是国家大事,并非皇室一家私事,是要经大臣们廷议讨论。廷议上,有太常桓焉、廷尉张皓等进言:“太子不可轻易废立,望陛下为太子选拔贤能高师,对太子多加教导,悉心培养。”然而阎皇后通过其兄大鸿胪阎显,私下里沟通了众多大臣,因此大多数人赞成暂且虚悬太子之位,以待皇后生产。汉安帝遂废黜了刘保,封他为济阴王,移出东宫,另立王府居住。刘保由尊贵的太子一下子变成无人疼爱的孤儿。

年幼的刘保,虽朦胧无知,但是一失生母,二失太子位,遭此沉重打击,自然而然表露出对皇后阎氏的无比怨恨,同时也对父皇的表露出不满。此时的曹腾,其心情其实和刘保是差不多的,多年的奋斗,就此毁于一旦,此后恐怕再难有出头之日了。但曹腾毕竟比刘保年长几岁,见识有所不同,便以古人的故事,旁敲侧击,诱导劝勉刘保隐忍,以学业修炼为重,不要流露这些毫无益处的不满,否则引起阎氏注意,恐怕会大祸临头。只要隐忍不发,倘或上天垂怜眷顾,阎氏仍然无所生育,再次被立为太子,也还是有其可能性的。抱着这点希望,曹腾仍然兢兢业业,实心实意守护呵护刘保。

公元125年,汉安帝携阎皇后和一些近臣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然得病,身体时冷时热,随行太医调治无效,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以致难以前行,只得下令回返。返途之中,到达叶县时,病势加重,已呈弥留状态。此时,汉安帝预感到大限将至,遂想嘱咐后事,但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把眼睛眼盯视着阎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32岁。

见皇帝断了气,只有25岁的年轻皇后手足无措,顿时晕厥过去。身旁太监手忙脚乱,一阵揉胸捶背,将皇后救醒。但是皇后醒来后,只是不住哭啼。众太监见状,急忙去请随行的国舅大鸿胪阎显。

大鸿胪,乃是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大臣,秦及汉初本名典客,为九卿之一,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改名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及郡邸长丞等,负责管辖诸王入朝、郡国上计、封拜诸侯及属国首领等,位高权重。阎显乃是阎皇后之弟,自幼老成持重,多权谋,善权衡,于大鸿胪之位上如鱼得水,呼风唤雨。

阎显赶到灵前,阎皇后也顾不得理他,依旧在不住悲伤啼哭。阎显示意众太监退下,然后对嚎啕不止的阎皇后说到:“妹妹,人死不能复生,当下可不是悲伤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登基当新皇帝才是大事。”

一句话,令阎皇后立刻止住了哭啼,脸上一阵抽搐,把目光呆呆地看向阎显。阎显却面无表情地站立在那里。

谁来登基,事情明摆着,刘保虽然已经被废了太子之位,但是汉安帝毕竟只有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如今突然驾崩,继承大统,除了刘保还能是谁?但是如果刘保登基即位,将来长大了,这杀母之仇,怎会不报?想到此处,阎皇后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变声变色地对阎显说:“难道除了济阴王,还能让别人来当皇帝?”

阎显冷笑一声:“事在人为,为今之计,只能放手一搏。”

“那该怎么办?”

“皇上有遗嘱吗?”

“没有,,他说不出话了,临死什么也没说。”

“那就好办了。”

“好办?怎么办?”

“妹妹有所不知,当年秦始皇也是在出游的半路,病死在沙丘宫平台。依照常理,怎么都该太子扶苏即位,但是赵高、李斯却素与太子有隙,便秘不发丧,回到都城,伪造遗命,合谋将胡亥立为秦二世,方才宣布皇上驾崩。为今之计,大权握在我们手里,一不做二不休,只要当机立断,行动快,做得隐秘,另立皇帝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阎皇后听罢此言,陡然有了主心骨,深以为是。于是,叫来亲信大太监江京、樊丰,对他们说:“如今汉安帝在道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万一被公卿知道后立为皇帝,日后定会成为大患。”江京、樊丰均参与了鸩杀李氏,因此深表赞同。可怎么办呢?江京、樊丰眼睛瞪着阎皇后,一脸茫然。

阎显道:“我们效仿赵高、李斯,另立皇帝。”

江京、樊丰顿感豁然。“可是,始皇帝除了太子,毕竟还有胡亥这个儿子,我们皇上可只有济阴王这么一个独子,况且其年纪尚幼,并没什么大错大恶,皇上废其太子之位,不过是等待皇后生产,无奈皇后至今并未得子,皇上突然驾崩,这还能有什么法子?怎么能不立济阴王呢?”江京提出了疑问。

阎显说:“列位记得否,此次皇上出巡之前,干了什么事情?”

樊丰想了想说:“事情很多,但是要说最大的事情,就是册封了济北惠王刘寿的5岁的儿子刘懿为北乡侯。”

“着啊。”阎显说道:“济北惠王刘寿是当今皇上近亲,堂兄弟,与皇上一个爷爷。此次皇上出巡之前,济北惠王带着儿子觐见皇上,不知道他的儿子刘懿,哪里讨得了皇上欢喜,刚刚5岁,就被皇上格外恩赏,封为列侯。”

江京道:“是啊,是啊,皇上很喜欢这个小孩子,这是肯定的。”

阎显道:“这不就结了嘛。这件事满朝文武无所不知,我们就说皇上临终遗嘱,令刘懿为帝。这个孩子还小,不可能当政,我们就说皇上还遗命皇后以太后身份临朝摄政,把大权攥到我们手里,到时候谁又能怎样?”

江京、樊丰齐表佩服。

皇帝,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是既威严高大,又遥远而不可及,君命天授,皇上必定神圣无比。然而在皇帝身边的人眼里,什么受命于天,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于是,几个人开始紧锣密鼓安排,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像没事一样启程,朝都城洛阳进发,所到之处,上食询问起居照旧。

三月十三日,车驾驱驰,回到皇宫。

十四日早朝,阎皇后代帝临朝,宣布汉安帝病势沉重,不能登殿处理政务。

十四日夜深,皇宫传出安帝驾崩消息,请三公九卿诸位大臣入宫议事。阎显、江京、樊丰等当即宣布了伪造的安帝遗命:“迎立北乡侯刘懿为皇帝,以阎皇后为太后,临朝摄政。”阎后则当即加封大鸿胪阎显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这大将军非同小可,掌管全国武装部队。大将军之职,原为西汉武帝征讨匈奴是所创,是个战时头衔,授予执掌统帅职责的小舅子卫青,后来其外甥霍去病因攻,又被授予骠骑将军职衔,辅佐卫青一并统带军队。后来西汉为国相王莽所篡。及至光武帝中兴汉室之时,汲取了相国王莽篡汉的教训,罢弃了周、秦、汉一贯相袭的相国(丞相)制,以司马(后改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分担位高权重的相国(丞相)职权。司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三公分别开府,置僚佐。这是除了皇帝皇宫之外唯有的三个中央机关,有权处理所分管的事物。自此之后,国泰民安,无所战事,大将军之职遂被虚悬。不料,到了汉安帝时期,西羌发生叛乱,引发汉羌战争,汉安帝遂效仿武帝,再设大将军之职,另辟府衙,仪同三司,统带武装部队对羌作战。有汉一代,人们大多熟知汉匈战争,却对汉羌战争知之甚少。其实汉羌战争,其规模程度并不亚于汉匈战争,之所以为被人们所重视,原因在于羌人与汉人血缘相近。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炎帝部落战败,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今天汉族人的血液里,大多数都具有羌人的血统。但有少部分炎帝部落人,西迁到甘肃、宁夏一代,形成新的部落,这就是商、周、秦时代的西戎,后来演变为羌族。从商周开始,汉族的祖先华夏族就一直在与羌人作战,西戎甚至导致了西周的覆灭。东周乃至春秋战国,西戎一直在于秦国对峙。到了汉代,汉武帝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之后,羌人慑于汉朝的强盛,才开始真正臣服于中原王朝,但这仍是暂时的臣服,并没有彻底融入汉族。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已达20余万户,100多万人口。至光武中兴东汉之时,汉王朝将羌人徙置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内迁的羌族百姓与汉族百姓杂居在一起,开始密切交往融合。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夏天,安帝派遣骑都尉王弘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随征西域,打破了羌族百姓平静的生活,引发羌人造反,他们多次打败汉朝的地方部队。鉴于弹压无效,汉安帝遂被迫迁发当地汉族百姓内迁,然而当地汉族百姓热土难离,不愿迁徙,汉安帝遂下令拆除房屋,毁坏庄稼和积蓄,强制百姓内迁,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散,大量死亡,引发了当地汉族百姓的反抗,他们与羌族百姓一同反抗东汉王朝。汉安帝不得不倾全国之力,镇压西域暴乱,为集中统一指挥之故,遂再设大将军之职。直到元初五年(118),经过10余年战争,东汉王朝才将羌汉两族的联合反抗镇压下去。以后,到了汉顺帝永和五年(140),东汉政府委派马贤为弘农太守、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这三位生性刻薄,到任之后四处搜刮民财,引起羌族百姓的反抗。东汉王朝企图用武力来镇压起义,但在羌族百姓的强大攻势面前,汉军却屡战屡败。至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烧当等部羌人联合进攻陇右,其他各部羌人随即先后起来响应,打击东汉政府。东汉政府又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将起义镇压下去。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后,羌人又积极响应汉族百姓,先后发生了烧当之乱、先零之乱,马腾、韩遂、宋建、董卓等人,又利用弹压西羌人之乱,割据西凉。在中原王朝衰落之后,西凉董卓集团进入长安之后发动政变,控制了朝政,成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导火索。直到宋朝,党项羌人还在宋朝西北部造反,建立了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对抗。最后西夏被蒙古人灭亡,西夏羌族被蒙古人杀戮殆尽,只剩余小部分羌人在西藏南部(今阿坝州附近)存活了下来,人口所剩无几,才再也没有能力与中原王朝对抗了。

在汉安帝以下时代,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将军相当于三军总司令。

但这大将军,虽然号称掌管全国武装部队,却有点虚,因为其主要职责在于统带部队作战,要想调动部队,还需太尉的计划安排和皇帝的批准,职权有限。因此,阎后和阎显又任命阎显的弟弟阎景为执金吾校尉,执掌宫廷侍卫,阎晏为司隶校尉,担任京畿卫戍,执掌洛阳九门,以此牢牢把握京畿军事实权。

阎氏家族这一切安排,迅速而周密,满朝文武,虽不无狐疑,但也无从异议。而济阴王刘保,则根本无可参与,直至宣布了汉安帝驾崩的次日,才得知消息,在曹腾陪伴下,哭号上殿。此时,阎显等正在安排前往济北迎请惠王父子。刘保刚刚11岁,无知无畏,口无遮拦,边哭边呼喊:“父皇怎么会让别人的儿子当皇上呢,父皇怎么会让别人的儿子当皇上呢。”大殿诸臣,听罢此言,多有面露不平之色。阎显听罢,颜色变更,急忙扶起小刘保,对诸臣说道:“诸位都知道,先皇特别喜爱侄儿刘懿,此次出巡之前,还特意加封刘懿为列侯。大家都知道,列侯是不可以随意加封的,纵然是皇亲国戚,若无特殊功勋,封侯也难。济北惠王之子,若小年纪,尚未懂事,何谈功勋?皇上却格外施恩,加封其为北乡侯,足见圣上对其喜爱之至。此次先皇遗命,立其为帝,实乃出于圣躬之意。济阴王切勿过分悲伤,保重身体要紧。”随后,吩咐手下,将济阴王护送回府。刘保则不听,更加大呼大叫。江京等人不容分说,强行簇拥起刘保,下殿而去。

回到王府,刘保拉住曹腾的手,不住絮叨:“让别人的儿子当皇上,凭什么?凭什么?”

凭什么?曹腾苦笑一声。皇上遗命到底如何,只有天知道,而阎氏如此而为,要说凭什么,那还用说,不外乎满朝上下、整个京城,都是阎氏势力所掌控之中。时也、势也、命也。但是曹腾心中所想,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刘保说。

因此,刘保紧拉曹腾之手,对他说道:“小腾子,我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你要替我想办法。”曹腾能有什么办法?但是无奈之下,也只好点头答应,籍此暂时安抚刘保。

次日清晨,天刚放亮,曹腾就听到从刘保寝室传出哭声。曹腾手足无措,茫然立在院内,不知如何去面对他,只得在院内走来走去,来回踱步。

不经意间,曹腾走出了刘保寝室院落,正在低头寻思,猛听有人大呼一声:“曹公公这是怎么了,丢了魂一样。”曹腾抬头一看,见是王府总管太监孙程。曹腾不知如何回答。孙程把曹腾让到屋内,沏了一杯香茶,对曹腾说:“曹公公不说也罢,想必是为了淮阴王之事。”

曹腾不置可否,低头喝茶。不料孙程却说出一句大出曹腾意料的话:“曹公公,此事阎家做得确实过分。”

曹腾听罢,双手一颤,好悬没把茶碗打翻在地。孙程看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曹公公不必紧张,这里就我们两个人,不妨,大家不妨直抒胸臆。”

曹腾对孙程说:“孙公公请讲,阎家过分在哪里?”

孙程道:“当初皇上之所以废掉太子,只不过是宠爱阎皇后,期待阎皇后能够产下嫡子,但是急病而亡之际,阎后并未生育,淮阴王虽为庶出,但毕竟是皇上唯一的儿子,天下哪有不立自己的儿子而另立他人之子的道理?显见得是阎家悖逆圣意所谋划。”

曹腾也是年轻,听罢孙程所言,便也沉不住气,喝了几口茶,大声附和:“是啊,是啊。阎家如此谋划,当然是为了把大权抓在自己手里。”

孙程又道:“曹公公请想,想当年淮阴王被立为太子之时,年仅6岁,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可是满朝文武大员,哪个见了我们不是点头哈腰,凭什么?还不是因为太子会日后登基,他们就来被巴结我们。可自打太子被废,谁还搭理我们?你我这样的人,身在宫中,万事由不得自己,尊荣与否,全看主子。当今之时,为你我计,也当替济阴王分忧解难。”

曹腾沉吟半晌,说道:“孙公公实乃肺腑之言,话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你我二人,纵有此心,又能做些什么?”

孙程道:“岂止你我,满朝文武,不平之人,大有人在。”

“可是,阎家上下,一个执掌大将军印,一个执掌宫廷侍卫,一个执掌洛阳九门,满朝文武又能怎样?”

听到此言,孙程起身走到门边,打开门向外张望一阵,未见一个人影,随后又把房门紧闭,压低声音对曹腾说:“也并非无从所为。”

曹腾大感惊讶:“此话怎讲?”

孙程说道:“阎显虽然执掌大将军印,号令三军,但是这三军到底还是大汉的,不是他阎家的,由不得他想怎的就怎的。倒是阎景、阎晏这两兄弟,分别执掌宫廷禁卫和洛阳九门,手握实力。但除此之外,这洛阳都城,也并非没有另外的可用雄兵。”

“另外的雄兵?在哪里?”

“西园虎贲御林军。”

曹腾猛然醒悟。是啊,阎景、阎晏这两兄弟所执掌的军队,说到底只不过是禁卫仪仗和城防部队,虎贲御林军那可是皇帝亲掌的正规军。这御林军,不同于执金吾校尉和司隶校尉所管辖的部队,不担任任何具体驻防事务,日日专一操练,以供皇帝遇事调遣。

“但是这御林军......”

孙程晓得曹腾的意思,对曹腾一笑:“不瞒曹公公,这御林军统领校尉梁商,乃是我家故交。”

曹腾眼中闪出亮光:“是吗?如此,倒是大有可为。难道孙公公与这位梁校尉已经商议过了?”

“那倒还没有。”孙程说:“不过,大可以一试。”

“这......,倘或一旦稍有差池,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人生如梦,转眼百年,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搏之时自当放手一搏,成王败寇,岂可婆婆妈妈、瞻前顾后。”

想不到这个孙程,身为太监,居然有如此豪情,一番话说得曹腾热血沸腾。想当年入宫,父亲曹萌谆谆教诲,定要混个出人头地,而今跟着这个尚未成年的淮阴王,又是如此情势,若不有所作为,哪里还有什么出头之机?罢,罢。

“那好。”曹腾咬了咬牙,拉住孙程的手:“你我二人,可否此结为兄弟,同心协力,共保少主?”

孙程也拉住曹腾的手,两人当即对天盟誓,结为兄弟,孙程年长为兄,曹腾为弟。

盟誓之后,曹腾对梁校尉之事仍然感到无所把握。孙程说:“梁商有一女,容颜姣好,且甚是聪慧,我们可与少主商议,聘为王妃,一旦少主得登大统,梁商就是国丈,你看如何?”

曹腾一拍大腿:“好,好,如此甚妙。”

两人商议已毕,一同来到刘保寝宫,说出了打算。刘保毕竟还是个小孩子,不知轻重深浅,根本不想别的,听到此言,抹了一把眼泪就说:“那还等什么,咱赶紧去办。”

当晚夜半之时,从济阴王府后门,悄然驶出一辆马车,直奔西苑。车上乘坐着刘保、曹腾、孙程三人。到了西园虎贲营辕门,孙程递上名帖,告知“本家至亲孙程访探梁将军。”不多时,传出将令,三人被请入营。到了中军,梁商已经在门前迎接,拉住孙程的手说:“孙公公深夜造访,难道有什么急事?”孙程拉住梁商的手说:“兄弟猜对了,自然有事。”梁商当即把三人让进屋内。

宾主落座,孙程指着曹腾说:“这位是济阴王侍读曹公公。”

梁商大吃一惊,望着刘保说:“难道这位就是济阴王?”

孙程说:“正是。”

梁商慌忙起身,撩衣跪倒:“不知王家驾到,小臣接驾不周,忘请恕罪。”

孙程拉起梁商:“将军请起,事情紧急,不是叙礼的时候。”

梁商起身,吩咐手下沏来一壶好茶,然后紧闭房门,把刘保让到上座。

孙程开门见山:“我们既然来了,那就不绕圈子了。当今之事,想必两将军都看到了,阎氏一家,欺人太甚,放着先皇亲子,居然假传先皇遗命,另立他人为君,是可忍也。”

曹腾眼睛盯住梁商:“阎皇后伪诏摄政,阎氏兄弟把持了宫廷侍卫和城防九门,为今之计,只有靠梁将军主持公道了。”

孙程望了一眼刘保,对梁商说:“如能扶保济阴王得即大统,大将军之位非梁将军莫属。”

刘保点了点头。

梁商咕咚一声,跪倒在地。

孙程急得直跺脚:“大将军威风八面,当断则断,怎的婆婆妈妈,梁将军请起说话。”

曹腾见状,起身扶起梁商。

梁商沉吟半晌,方才说道:“此时事关重大。先皇突然驾崩,于情于理,是该淮阴王继承大统。可是先皇遗命到底如何,我们苦无证据,如何说服将士们呢?”

孙程说:“先皇驾崩之时,身边都是阎家一伙,风雨不透,哪里去找证据?为今之计,只有请梁将军一声令下,杀奔大内,拿下阎氏,大事可定。”

梁商道:“尚需从长计议,师出无名,虎贲营将士,又不是我的家丁,虽说军令如山,可也难保人人奋勇。“

曹腾道:“梁将军,前来之时,我等已经商议好了,济阴王尚无王妃,闻之梁将军膝下有一女,名曰梁妠,尚未婚配,不才愿和孙公公一道做月下之老,提媒保婚,迎聘将军之女为王妃。”

梁商闻言,再次拜倒在地,口称谢恩,并信誓旦旦地说:“先皇亲子尚在,皇位却传于外人,于情于理,实难服众。王家千岁和两位公公放心,但能容我时日,对手下诸将做些沟通,想必也不难令虎贲营将士上下一心。”

孙程、曹腾齐声道:“好,只要将军有此之心,大事可成。”

梁商又说:“宫中也要有所安排,做些打算,以为内应。”孙程、曹腾点头称是。

刘保、孙程、曹腾等当即回宫,暗中联络各宫太监。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是太监,江京、樊丰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早有一些太监内心不平,因此不出几日,孙程就秘密联络了张防等十九名宦官,在宫中德阳殿秘密聚集,举行了盟誓,每人割去一片衣服,决心同心协力,共举大事。

刘保等这边暗中动作,阎皇后那边也是紧锣密鼓,一边发丧汉安帝,一边迎来北乡侯刘懿,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继承帝位,史称少帝。一切安排严密周到,刘保这边并无下手机会,眼看大局已定。

不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个少帝刘懿,自小就体弱多病。此次被迎立为帝之时,也正身在病中,在父亲济北王刘寿安排下,强打精神,硬撑病体,参加完隆重繁复的登基仪式。经此一折腾,刘懿病势加重,仪式刚刚进行完,就撑不住了,卧倒在床。太医府调治数月,仍然必见好转。125年十月,仅仅当了几个月皇帝的刘懿,病症加重,阎皇后和阎显、江京、樊丰等人围在刘懿身边,急得如热锅蚂蚁。江京将阎显叫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少帝一病不起,看来凶多吉少,我们应该再做打算。”阎显认为很对。还没等到阎显想好对策,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就一命呜呼。阎显与江京、樊丰等慌了手脚,再次奏请阎太后秘不发丧,同时将宫城和洛阳九门戒严,急招济北王、河间王带兵进京,商议对策。

午间,孙程所联络的太后宫中太监,将阎氏的密谋传到济阴王府。孙程、曹腾得知消息,感觉到了最后时刻,除了立即动手,再无退路。两人磋商之后,将情况和决定告知刘保。刘保到底年幼,真到了关键时刻,却手足无措。孙程、曹腾对刘保说:“王家不要担心,我们已经谋划好了,明日晚间就动手。”

随后,孙程、曹腾到德阳殿,再次密聚盟誓的太监,准备兵器,谋划行动细节。

次日傍晚,太阳落地,孙程带领张防等十九名宦官,将太后宫总管李闰骗到德阳殿,将刀架在李闰的脖子上说:“我等决意迎立济阴王,老公公何去何从?”李闰一阵沉吟,觉得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于是答应下来。孙程等扶起李闰,直奔太后宫中,不由分说,将阎太后看押起来,取出印信,拟写了两份太后懿旨。一份是传令西园虎贲营御林军进驻洛阳城,接管九门;另一份是传令皇官侍卫退到宫门之外把守,将宫门之内交与近侍宦官。曹腾带着懿旨,策马亲往西园,孙程则押着李闰,击鼓传令,将宫中所有太监聚起,每人发放一件兵器,由参加盟誓的十九名太监带领,分路行动。一部分人直奔江京、樊丰等阎太后亲信宦官处所,也不多言,均乱刀砍死,可怜风光无限的大太监,顷刻之间就成刀下之鬼;另一部分人分头奔往皇宫各门,以太后懿旨,吩咐执金吾阎景所执掌的宫廷侍卫们,一律退到宫门之外,然后将各宫门紧紧关闭。

于此同时,曹腾、梁商也率领虎贲御林军赶到城中,利用伪造的太后懿旨,令阎晏执掌的人马退回营房,顺利接管了洛阳九门。

一切安排妥当,孙程、曹腾、梁商率领众太监一齐到西钟下,将济阴王刘保迎请到正宫大殿,登基为帝,是为汉顺帝。

这一切,均发生在短时间内,如电石火光。但是阎家兄弟也并非一无所知。首先是宫廷侍卫部队,按照常规,将太后懿旨所做安排上报到执金吾阎景那里。阎景不明就里,策马赶到皇宫,欲觐见太后问个明白。但是宫内把守拱门的太监却不开门,口称太后懿旨,严禁入内。阎景大感诧异,遂直奔大将军阎景府邸。正在与阎显诉说之际,阎晏也赶来了,通报虎贲营接管九门之事。如果说太后关闭宫门之事,只不过是令人诧异,这虎贲营接管洛阳城防,却毫无道理。阎显顿感不妙,却百思不得其解,猜不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但是阎显预感一定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决定,让阎景回去统带宫廷侍卫营,三兄弟共同前往司隶校尉营,再议对策。

当阎景赶到皇宫时,宫内已经传出消息,济阴王已经登殿即位,任命宦官张防卫执金吾校尉,接管了宫廷侍卫,同时又任命虎贲营佐尉虞诩为司隶校尉,随同梁商率领虎贲营前往司隶校尉营,接管城防部队。阎景大吃一惊,策马疾奔,驰往司隶校尉营。

阎显听罢,大吃一惊,如五雷轰顶,万万想不到,这个刘保,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大本事,能够策划宫中政变。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只好咬牙整队,列阵迎敌。

霎时间,虎贲营已经到达,盔甲鲜明,阵容齐整,刀光闪闪,鼓声如雷。前一排,一色长枪,后一排,一色强弓劲弩,再后一排,一色长刀,两翼旁边,骑兵巡骏。当先一将,金盔金甲,正是虎贲营统领校尉梁商,双手执大刀,威风凛凛。

阎显策马向前,双手一抱,拱拳施礼:“不知梁将军到此,意下何为?”

梁商抱拳还礼:“大将军,奉旨接管司隶校尉营。”

“奉旨?谁的旨意?”

“济阴王已经登基称帝,宣大将军前往觐见。”

“当今皇上,在世少帝刘懿,济阴王焉可称帝,难道谋逆不成?”

梁商哈哈大笑:“少帝已经故去,你等却密不发丧,意欲何为?难道梁家要效仿王莽,谋篡大汉不成?”

“你......,我梁家乃大汉皇亲国戚,岂有悖汉之理。”

“那就请大将军上殿面圣。”

阎显沉吟半晌,未作答复。阎景、阎晏则齐声大呼:“大哥,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梁商大刀一横:“司隶校尉营将士听真,济阴王已经登基称帝,传旨虎贲营佐尉虞诩为司隶校尉,接管司隶校尉营,尔等不得受人蛊惑,附逆做叛臣贼子。”

言罢,闪在一旁,一阵金鼓,虎贲营长枪齐挺,踏着鼓声,已经向前推动。司隶校尉营一阵骚乱,阎景、阎晏转身呼喝:“不要听他一派胡言,不听号令者立斩。”

阎显环视一周,眼见得虎贲营如巨浪一般,席卷而来,排山倒海,司隶校尉营则喧哗不止,眼看就要弹压不住。于是,叹了口气,对两位兄弟说:“罢了,罢了,大势已去,非力所能及,我等并未悖逆汉室,不如前往上殿,看看太后何意。”于是,振臂对梁商道:“梁将军请停止前进,我等随你前去面圣。”

梁商见状,令旗一举,鼓声停息,虎贲营齐刷刷止步。

阎显、阎景、阎晏等除去盔甲,虎贲营飞奔出三顶软轿,梁氏兄弟下马上轿。虎贲营齐奏凯歌,回奔洛阳城。

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景县。

大功告成,曹腾、孙程、梁商以及张防等十九位宦官,全部被封为侯。曹腾心花怒放,父亲的殷切期望实现了,曹家门楣又将大放光彩。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充满偶然性。宫廷政变,说起来千难万难,可是年仅11岁的汉顺帝,凭借几个太监,就这么轻易成功了,真乃时也、命也、运也。曹萌的愿望实现了,先祖曹参几十年追随汉高祖开疆拓土四处征战才得到的爵位,在他年轻的儿子曹腾这里,轻易就获得了。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曹参这种侯爵,属于实授,有封地,而曹腾这种侯爵,则是一种名誉虚衔,比起祖先还差了一截。这就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同样是元帅,彭德怀、林彪等人实际在担任军职,手里有实在军权,而陈毅当时则担任外交部长,并无军职军权。

同类推荐
  • 改造唐朝

    改造唐朝

    易凡带着一部手机,一头牛,来到了唐朝。为了好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用手机给李二放大片,冒充‘道祖老子’的徒弟。用自己跨越千年的知识,改造唐朝,如果李世民若对自己好,帮他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若对自己不好,就踹开他自己单干。哼!哼!!!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大唐的盛世帝国

    大唐的盛世帝国

    大唐帝国最后的盛世。在噩梦开始之前,一个男人来到了这里。长安城里太平人。看他如何指点朝堂。醉卧沙场君莫笑。看他如何与阿拉伯帝国决战中亚。梦入江南烟雨路。看他如何开创海上丝绸之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看他如何誓除国贼,扶大厦于将倾。有了他,大唐盛世最终会走向哪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萝莉丫头不好惹

    萝莉丫头不好惹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学校里最为平凡的女生。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完美校草。在他的眼中她不过是一个整天只知道读书的丑丫头而已。他是校园中的神秘王子。缘分就是这么的神奇,当平凡的丑丫头遇上了不良校草与神秘王子,三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谁才是她的真名天子?
  • 日本父母育儿经:好教养,好人缘儿

    日本父母育儿经:好教养,好人缘儿

    在生人面前不说话,在熟人面前总抢话,在父母面前听不进去话……怎么做,孩子才能更有教养?跟日本父母一起用严家风来教养二胎让男孩、女孩都明白:情商高的孩子能有好人缘。
  • 君爵集团:爵少的失忆妻

    君爵集团:爵少的失忆妻

    小时候。长相精致可爱的男孩,霸道的拉着女孩的肩膀,“你只能嫁给我,等着我回来娶你。”“嗯,我等你。”女孩眼里的不舍都快溢出来了。长大后。“诺安,你敢嫁给别人试试,你的男人是我!”邪魅肆意的男人已经完全狂暴。【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已经弃坑,别看了!】
  •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每天学一点礼仪常识

    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

    帮助家长解读孩子心理的权威读本,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实用指导计划。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孩子走出心理误区,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本书为家长提出了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指导计划,有助于家长帮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 名门有月

    名门有月

    前世,她是相爷府痴傻丑陋的废柴嫡女,被惨无人道地折磨而死。再次醒来,她是现代的特种兵灵魂,却回到了傻小姐被害死的一年前。这一世,她就替那傻小姐讨回所有的债。仇人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红粉骷髅,下万毒窟等,都是赏给你们的。咦,那个病猫腹黑男从哪里蹦出来的?简直就是她辉煌人生的绊脚石啊!要蒸了,还是煮了呢?
  • 妃临天下:倾城王爷哪里逃

    妃临天下:倾城王爷哪里逃

    一个背景神秘的女主,一个全场看戏的男主。一堆像是男主的……嗯?有男主?!“师父,你不是说不娶她吗?”“她那么蠢没人娶。”“师父,你不是说把她嫁给我吗?”“为师看咱岛上的果子挺好,不若徒儿全给摘了来吧。"小鬼回头看种了半岛的果子树,谄笑,”师父,你媳妇儿真漂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谋之暴走世子妃

    凰谋之暴走世子妃

    她穿到这时代,从前世抓贼平冤的正义警花变成身无分文的十岁小乞丐,为求活命的唯一要记便是实施抢劫。可是,她为何会一不小心抢了堂堂慕世子?要不要赶紧跑路?什么,世子失宠抢了也没有关系啊。只是这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太他娘的坑爹,要想生存必须得女扮男装。谁说身为女子就不能为官为将,她偏要一身甲胄征战杀敌;谁说世子失宠就不会东山再起,他偏能逆势而行君临天下;皇宫内院妖精成群,朝堂重臣狼子野心,且看两人如何打怪升级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血染江山,万马喑哑,她站在高墙上凌风噬笑:“谁告诉你们我的男人是可以随便染指的,胆敢动他,我保证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此生为人,不信,碰一下试试。”
  • 净土简要录

    净土简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