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000000026

第26章 大宋王朝的全面解读(3)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大宋王朝的风云人物、文学大家。在政坛上他们是相互对立的政敌,在文坛上却又有些惺惺相惜。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苏东坡遭际了变法派官员的残酷迫害,乌台诗案后被贬谪黄州。然而就是在遭贬谪的日子里,东坡却道经金陵去谒见了安石,据说两人握手言欢,同游唱和。两人关系到底如何?确令后人颇为难解。

元丰二年(1079)六月十八日,御史皇甫遵奉令到湖州缉拿知州苏轼。苏轼这时刚由徐州改任湖州,上任还不到两个月,就遭到一场凶狠的暴风雨袭击。堂堂一位太守,正坐公堂办事,就被两个狱卒像驱逐鸡犬一样,逮到城外的船上,押送汴京。

苏东坡这次受到四个变法派官员的弹劾: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之等人先后四次上书,罪证是别人为苏东坡所刻的一部诗集,诸御史择其要害部分汇编成册,在神宗面前大进谗言,而导火线还在于苏轼到湖州上任后所上的《谢表》。罪名便是在“谢表”和“诗文”中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对新法肆意诋毁,无所忌惮。此案牵涉到东坡的许多作品,也牵涉到一些朋友,其后都受到不同的惩处。

在苏东坡的作品中,确有一些是攻击和嘲讽王安石变法的。然而反对王安石变法,早在熙宁变法开始之初,苏轼就已表明了态度。写出《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先后两次,极论新法之不便,对新法进行了比较激烈而又全面的攻击。如要求撤销制置三司条例司,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和农田水利法等,以为“王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借口批评商鞅,指责王安石“怀诈挟术,以欺其君”,诋毁新党中“新进小生”是“小人招权”,并把新法比作毒药。实行后“四海骚然,行路怨咨”,所以“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就是说新法将会招致国家的败亡。因此,他劝神宗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提出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徐徐求进,积十年之功,何事不立。

苏东坡与反对变法的官员司马光、欧阳修、张方平、曾巩、刘挚、刘恕、孙觉等人交往日深,成为反对派阵营中敢于从正面出击而直面敌人的一员勇将。如在送官员刘恕的诗中,东坡就直接攻击王安石,把他比作曹操、张汤,而把与王安石绝交的刘恕比作孔融、汲黯,褒贬反差强烈。在王安石提出科举新法,神宗下诏讨论时,东坡又独持异论,公开加以反对。开封府考试进士,苏轼主考,又发策问影射王安石变法独断专行,将败坏国事。后来司马光曾回忆说,与新党作战,苏轼最为勇敢。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其父苏洵写《辨奸论》,对他有一定影响。

王安石在这种情况下,也给苏轼以牙还牙般的回击。范缜曾推荐东坡担任谏官,如果推荐成功,那将对变法派十分不利。王安石就通过他担任御史的姻家谢景温,弹劾苏东坡在回四川奔父丧之时,多占船位,贩卖私盐和苏木。王安石下令淮南、江南、湖北、成都诸路转运司,严加调查,搜集证据,并逮捕篙工水卒,进行刑讯穷治。但由于这是个莫须有的罪名,所以调查很久,结果一无所获。苏轼对这种诬陷没有进行任何辩解,但已感到在京压力的沉重,处境的困难,就坚决请求外补,朝廷批准他通判杭州。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抵达杭州上任。三年后移知密州(治今山东诸城),再过三年,改知徐州。其间,王安石曾于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相,由于变法派内部倾轧,年余又再次罢相,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退居半山园。总之,在乌台诗案发生的时候,王安石已不在中枢执政。然而当政的变法派还是对东坡的讥嘲心存宿怨,决心要除掉苏轼,便上书攻击苏东坡包藏祸心,讪上骂下,嘲讽新法,“无尊君之义,亏大忠之节”,甚至要求将苏东坡正法,以正风俗民心。

苏东坡确有一些嘲讽新法的作品,表达了对某些问题的个人感慨和内心牢骚,其中往往夹杂着对人民的某些同情,及忧国忧民之情怀。而有些加在东坡身上的罪名,纯属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诬陷。如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中有“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一句,诸御史指斥为反对农田水利法。东坡《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宰相王琏居然在神宗面前挑拨道:“陛下飞龙在天,苏轼以为不知己,反欲求地下的蛰龙,非造反而何?”可以说纯粹在捕风捉影,枉加罪名。

苏东坡从七月十八号入狱,到十二月二十八日,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不断受到审问和各种重刑折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变法派也只是为了加给苏轼一个“讥讽朝政”的罪名。最后,苏轼写了长达两万多字的“供状”,承认了有关罪名,表示“甘服朝典”。由于写作而惹出这样的大祸,这是东坡所始料不及的。期间,诗人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屡次想自杀以结束生命。那么为什么神宗这时要惩治苏轼呢?当然对苏轼这样有影响的官员以文字攻击新法,他不无恼怒,但问题是苏轼反对新法的态度早已表明,嘲讽王安石的诗作也早已有过,为什么过了八九年,神宗才严惩苏轼?

同时,又是什么原因最后使神宗宽恕了苏东坡?据说此案也惊动了内宫,由于文才与名声,宫中上下也早知苏轼之名。尤其是仁宗曹皇后在病重之际还想到此事,神宗原想为了祖母病情的好转而进行一次大赦,曹太后却说:“当初仁宗主持科举,回宫曾高兴地说:‘吾今又为子孙得到太平宰相两人。’就指苏轼兄弟。现在你难道要把他杀掉吗?不需赦天下凶恶,但放了苏轼足矣。”神宗只得听命。

或说众臣的救助与说情,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大臣张方平、范镇曾上书援救。弟弟苏辙为恳求神宗免哥哥一死,上书乞纳在身官职,以赎兄之罪。变法派官员中也有不同态度者,如宰相吴充就对神宗说:“曹操尚能容忍祢衡,陛下为什么不能容一苏轼呢?”王安石的弟弟、中书舍人王安礼也劝神宗不要杀苏轼。据说,连王安石也说了句“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的话,传到神宗的耳中,才最后决定宽恕苏轼。

或说还是太祖誓碑起了一定作用,神宗不敢开本朝杀士大夫的先例,怕被后人指责。此外,神宗也颇赏识东坡的才华。据说苏轼在狱中自感凶多吉少,便作《寄子由》二首以嘱托后事,其第二首写道: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其兄弟诀别之深情,使人读了凄然泪下,神宗读后也大动恻隐之心,加上本来并无杀意,所以最后的处分是:责受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这场冤狱虽然结束了,但苏轼于其中所受的迫害与侮辱应是无法忘怀的。甚或后世士大夫提起这件诗案,都会谈虎色变。由于它是王安石变法所引发的,那么苏轼与王安石是否进一步势不两立了呢?历史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东坡抵达黄州,过起谪居生活。这个富有理想、富有才华、更富事业心的知识分子,在困厄中艰难度日,其文学创作还走出了一个小高潮。四年后,神宗下诏:“苏轼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苏轼只得别离黄州,坐船上路。经过江州、高安诸地,道过金陵,通过几个朋友的斡旋与安排,在那里会见了王安石。

这是元丰七年(1084)的七月,艳阳高照,气候颇热。苏东坡在朋友的陪同下,上蒋山谒见王安石,已经六十四岁的王安石也热情接待了这位比他小十六岁的后辈。有的说是王安石野服乘驴到船上与苏轼相见,然后相游蒋山。十四年来,两人各处异地,未曾一晤。朝廷政坛也已今非昔比,主要是两人在政坛中的地位都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两位过去曾经相互对立的政敌,如今抛却了从前的不愉快,开始握手言欢。东坡与安石同游数日,共览江山之胜,尽论文章学术,互作诗词唱和,甚或谈佛说禅,气氛相当融洽。

王安石对苏轼当然不无成见,不过也看好东坡的文学天才,爱读苏轼的诗文。如对东坡所作《钱氏表忠观碑》一文,认为“绝似西汉”,“直须与子长驰骋上下”。在读到东坡的诗句“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时,抚几而叹:“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一句。”读完苏轼在黄州所作《胜相院藏经记》后,称赞道:“子瞻,人中龙也!”所以在文坛上,王安石也是当时最了解苏轼的天份,并能给予高度评价的人物之一。

苏轼反对新法,对王安石的一些诗文也时有揶揄,如安石《字说》谓:“坡者,土之皮也。”苏轼以“滑者,水之骨也”相讥。但通过十几年来的观察,对王安石的个人人品,尤其是安石在文章学术方面的成就,还是能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曾说:“王氏之文未必不佳。”当他读到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也赞叹道:“此老乃野狐精也。”所以两人在文章学术方面应是同路人,仍有相当多的共同语言。当时王安石大病初愈,就舍宅作寺,又约苏轼卜居秦淮河边,东坡也不无感激地在和安石的《北山》诗中说: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看来此次会见,两人在感情上有所沟通。王安石曾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东坡在离开金陵后,曾写给王安石两封信。王安石也给东坡回了信,劝他“跋涉自爱”。但两人是否已尽释前嫌了呢?似乎也未必。王安石谢世后,由苏轼替朝廷撰写“制词”《王安石赠太傅》,南宋还是有人以为:“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尤其是制词中对王安石变法诸事避而不谈,说明苏轼对此问题采取了保留的态度。苏轼又作“制词”《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对吕惠卿是持谴责和否定的态度,有人以为也“都是把王安石包括在内加以指斥的。”不过,元祐更化时,司马光欲全废新法,而苏东坡却又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如对免役法如何存利去害,与司马光争得面红耳赤。

总之,苏、王两人的关系,确实极为微妙,迷雾不少,令人无法看透。

史官为何以曹彬为“宋良将第一”

曹彬(931~999),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正定)人。曹彬曾在后汉、后周为将,赵匡胤掌握禁军时,见曹彬为人中立不倚,不是公事,曹彬决不会登门造访,至于社交宴游,更是很少参与,因此对他很器重。宋太祖即位后,曾对曹彬说:“我过去总想和你亲近,你为何却老是疏远我呢?”曹彬说:“我为前朝旧臣,又是前朝近亲,忠于职守,常恐自己一不小心就获罪,哪里还敢随便结交呢?”随即,太祖升迁他为官省使,与王全斌、郭进率领骑兵进攻河东乐平县,招降了敌方将领王超、侯霸荣等一千八百多人,并且俘虏了敌方一千多人。不久敌方又派遣考进等率兵接战,曹彬率部连续三次击败了对方。乾德初(963),辽州刚刚平定,河东召请契丹六万骑兵前来攻取平晋,曹彬与李继勋等率领将士严阵以待,大获全胜。

曹彬乾德二年(964)冬天,讨伐蜀国,曹彬为都监。当地郡县被攻克后,将领们都打算用屠城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私愤,只有曹彬下令部下不得滥杀无辜,因此曹彬所到之处,民众都心悦诚服。太祖得知后,下诏褒奖了他。两川平定后,其他将领昼夜宴饮,纪律松散,部下士卒到处抢夺,蜀人为此特别苦垴。于是顷刻之间,蜀人在全师雄的率领下,拥兵十万,与宋王朝的军队对峙。曹彬与刘光毅率部在新繁击败了对方,蜀地最终才平定下来。战争结束后,许多将领大都夺取美女及金银珠宝,只有曹彬的车厢中全是书籍。等到返回京师,太祖认为曹彬廉洁谨慎,于是封他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入见太祖,辞让说:“征伐蜀地的将士都违法犯纪了,唯独我受到奖赏,恐怕不能服众。”太祖说:“你有大功,而不夸功,应当受到奖赏,不应该辞让。”

开宝八年(975),太祖派曹彬与南唐后主李煜作战。曹彬每每延缓进军的速度,希望李煜归服。十一月,曹彬又派人告谕李煜说:“形势发展到今天,所该珍惜的应该是全城人的生命安全,如果您能归顺宋王朝,这才是上策。”等到城快要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所有的将领前来问候。曹彬说:“我的病并不是药物可以治好的,只要你们诚心诚意地发誓,等到攻克城池的那天,不要滥杀一人,我的病自然就好了。”将领们都焚香为誓,许下了诺言。城池攻陷后,李煜率领他的臣属一百多人请罪,曹彬用宾客之礼加以款待,然后请李煜人宫改换衣装。左右的人悄悄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后倘若有什么不测,怎么办?”曹彬答道:“李煜素来优柔寡断,既然已经投降了,肯定不会自杀。”李煜及其群臣,也因此得到保全。等到凯旋归来,入见太祖时,只称自己是“奉敕江南干事回”。当初,曹彬统兵攻伐李煜时,太祖许下诺言说等到攻克了李煜,定当封他为使相。副帅潘美庆贺,曹彬说:“不会如此,行军打仗,依靠的是天子的威望,遵循的是祖先的功德,才能成事,我有什么功劳呢?更何况使相是官位的极品!”潘美说:“这怎么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及平定李煜还朝后,太祖果然说:“本来应该封你为使相,但太原尚未平定,你稍微等待一下。”

太宗即位后,升曹彬为同平章事。太宗决议要征伐太原,召见曹彬问道:“后周世宗与太祖都亲往前线征战,为什么不能攻克?”曹彬回答道:“世宗时,史彦超在石岭关吃了败仗,军情动摇,因此只能班师回朝;太祖把军队驻扎在草原,刚好碰上多雨,士兵大多生病,所以只好中止。”太宗又说:“我打算征讨太原,您的意见如何?”曹彬答道:“以国家现在的实力,攻打太原这样一座孤城,就像摧枯拉朽一样,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宗于是拿定了主意。太平兴国三年(978),曹彬随从太宗征伐太原,因有功又加封了侍中的职务。太平兴国八年曹彬,被弥德超诬陷,罢为太平军节度使。十多天后,太宗发觉这是诬陷,所以进封曹彬为鲁国公,对待他更加信用。

咸平二年(999),曹彬病重,太宗亲往探询,赏赐白金一万两。并问曹彬打算怎样安排后事,曹彬说:“我没有什么事可说,我的两个儿子颇有将才,如果我能举荐的话,他们两人都堪当将领。”太宗又问谁更有才干,他回答说:“曹璨不如曹玮。”这年六月,曹彬逝世。八月,太宗下诏让曹彬与赵普配享太祖庙,以示殊荣。

所以史官评价道:“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岂无意哉?”

“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潘美有何功绩

潘美(921~987),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潘美年轻时曾对同乡人王密说:“后汉将亡,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取得功名,获得富贵,碌碌无为与普通人同生死,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同类推荐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 汉时明月何时归

    汉时明月何时归

    她只身向汉,桓帝庶女,曾以麒麟女之名闻达天下,后封五原长公主却在河套种着田。她一身蓝衣,执杖刀,舞长戟,赤马座下将过十万汉家铁骑。北却胡人静羌笛,西扫西域收乌孙,东平幽燕占三韩,只是为能够安宁度日,维持身后一地太平。汉末三国,天下纷扰,中原诸侯打得热火朝天,而她北境几十载东征西讨却显得格外安静。她曾失望过,因大汉之明月渐渐残缺。也痴喜过,为庆幸看不见血染山河破碎。行路茫茫!踏在满布硝烟之汉土上,最后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盲女的大汉往事。轻松的历史架空文,单身向的,最后变身慎入。
  •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货币不仅是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为研究视角,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拓展、充实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内涵,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300多幅首次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外古代“货币交流史”极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 重新发现上海

    重新发现上海

    上海滩的霞飞路,这个在近代历史中闻名中国的街道,就坐落于一个叫天平的社区。在天平社区的梧桐树之间,曾经来来往往地走过一些人,发生过一些事。这些人与这些事,或显赫轰动于当时,或幽幽影响于后世。在这梧桐之间,寓涵着与中国现代化转型息息相关的历史脉络,这里是历史的交汇点,可以说,它既是上海的小标本,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三国之江东我做主

    21世纪历史系大学生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群雄汇集的三国时代,变成了江东之主孙权,此后,凭借着这个身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复宗集

    复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主要收集当今社会真实的微信营销案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求真务实的态度向读者传递最真实的微信营销成功案例。所有案例都是由从事各个行业,如房产、汽车、酒店旅游、餐饮婚庆、医疗、电商、教育等领域的当事人以亲身经历的口吻叙述讲出,配以真实的图片和照片,给所有想了解、学习、从事微信营销的人以切切实实的帮 助与指导。
  • 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讲故事的人;阅读与人生;为官之典则;春寒中的法国人;北京碎事;谁能改写历史等。
  • 帝王权术

    帝王权术

    打着穿越的幌子来到一个王朝时代,不认识什么超级名将,也不是什么学霸造不出飞机大炮和火药。他有的不过是初中学过的历史课。他能做的不过是运用数千年的帝王权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能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看一个现代普通人如何做一个皇帝。
  •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班超以武功绝技闯过索命的三关,赢得出征西域的征荣。以大智大勇的谋略歼灭了北匈奴百万大军,统一了西域。继承父业的班勇又以惊世奇计尽杀了反攻而来的北匈奴强敌,控制了西域局势。小说充满了九死一生的险情和智胜邪恶的悲壮情调。
  • 林少的心尖萌妻

    林少的心尖萌妻

    新书已发【豪门爽情:重生娇妻,郑少宠上瘾】五岁那年救了他,许下成年后的婚约。二十二岁那年,酒吧门口惊险相逢却不相识,从此她顶着他家大恩人的身份,却被坑得泪流满面。哼,黑脸总裁竟然敢把她的仇人当做小时候的她,之月一怒之下带球跑路。某日,粉嘟嘟的小包子气呼呼地指着某张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脸:爸比,想追妈咪请排队!【正月夫妇,霸气来袭!本书先坑后宠,后期女主变强,男主妻奴德行,慎入~小心出不来!】
  • 行云画梦

    行云画梦

    寒千繠,本名李青箬,青箬是南国的一种竹子,她是李煜的后人。从她知道自己身世的那一刻起,她活着的目的就是复仇,对宋复仇。然而一个人,如何能对一个王朝完成复仇?这本是不可能的事,可上天却偏偏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机会。于此同时,她还遇到一个人,一个名叫画行云、和她同样背负着仇恨的人,可他最后却放下了仇恨,那么她呢?是否也能放下仇恨?
  • 致我们曾经淳朴的爱

    致我们曾经淳朴的爱

    顾诺重生前是个不折不扣的渣女,她会玩,会浪,但却绝不会生下孩子。她被自己最爱的人送进医院,她苦笑:“如果当初有人拉住我,我也不会是这个样子。”重生后的顾诺又一次喜欢上一个人,他叫司逸,他高高在上,他干净如初。顾诺说:“我有病,我喜欢司逸。”司逸只是笑笑,没有说任何话。她说:“我累了,真的,我好疼。”司逸只是转身离去,不再看她一眼。她说:“我真的累了……”司逸还是摇摇头,再次离开。只是,司逸没有想到,他在也见不到她了,他们的缘分断了……都是爱情十有九悲,顾诺不信。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却伤了自己。司逸到死都没有想到,那个女人会那么狠心的抛下一切,离开了。那个盛夏,那一句:“我喜欢她。”便是她一生追求他的原因……你是我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你是我年少时的春秋大梦,终于在吹满北风的酒里醒了……“我只能用这样的方法让你记住我……”(小短文,酸酸甜甜虐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屾峰宪禅师语录

    屾峰宪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