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一把双刃剑,过于强调它会令你锋芒太利,虽说会消除异己但也会伤及无辜,导致被隔绝孤立;而过于放弃它,又会令自己迷失,成为无根的浮萍,甚至刷不出存在感来。
那自我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学认为它是一种意识,或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人的认识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的认识产生了对事物不同的态度,而对这些态度不同的体验,就是情绪。
我比你成熟,是因为我更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十年前在长沙,一个吵吵嚷嚷的办公室里,四个女孩七嘴八舌吵个不停。一个中年妇女愤怒地拍打着桌子,斥责送餐的厨师送来变质的肉。老实的厨师低头耷脑委屈地站在门口,面对她们伶牙俐齿的攻击他百口莫辩。我是她们的主管,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最近业务不好大家都有些火大,值班的经理,也就是骂人的中年妇女雨晴正处于更年期,她几次刁难厨师,把火发到这个最软弱可欺的人头上。
我闻了闻那些肉,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并无异味。
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我亲自下厨做了辣椒炒肉,准备和这些日夜值班的热线接线员共进午餐。
但雨晴的怒气并未消除,仍旧喋喋不休,骂骂咧咧。
和事佬没有做成,我说了两句,终于引火烧身,她把攻击的火力转移到我的身上。
“你们主管都是吃闲饭的,每天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机房里的人有多辛苦谁都看不见。拿臭肉来欺负我们,根本就是存心故意。我们不想吃肉,马上给我换,我们要喝鸡汤!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小夏合起伙来整我们,你们两个早就勾搭成奸……”
小夏是刚毕业来实习的女生,才二十岁,试着做管理工作,此刻她就坐在我的身边。
本来无论她怎样攻击我我都能忍着不发火,但她越骂越过分,已经变成了涉及男女关系的人身攻击,我再也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只钥匙包砸了过去,正中她面门。
她号叫着哭出声来,炸锅一般扑进厨房,大家以为她要寻菜刀砍人或自杀,但是并没有,她边哭边骂边转着,找到一部手机,准备报警。
终于她被大家拦住,公司老总出面压住了一切。
我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出闹剧。
在办公室里,老总轻轻地叹息了一声,他说,再怎么样,你也不能去打一个女人啊……
我没有打她,我只是把手里的钥匙包丢过去砸了她的嘴,她骂得实在太难听,我也是一怒之下做出的本能反应。
老总说,如果她今天报了警,事情就不好收场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我出面就能平息一切,而你却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了呢?
我想说,你是老总,她当然要给你面子,你有足够的权威震慑他人,你决定着员工的去留,决定着薪酬,决定着公司里的一切。
你是老总,成熟稳重,比我们大二十岁,正牌海归,经历过大风大浪,什么场面没见过,平息一段小小的争吵自然不算什么问题。
你比我们成熟,有丰富的经验,事情分得出缓急,说话懂得轻重,处理拿得准分寸,这些我们学也学不来。
但是,雨晴为什么会服从老总的管理,对我却不仅不服而且不屑,甚至故意作对呢?
我迷惘了。
一个星期后,雨晴辞职了。原来她早就计划跳槽,已经暗中找好了新的工作。我始终没有与她碰面,也没能对“打她”一事说声对不起。但她通过同事转达,其实她并不恨我。她一直耿耿于怀的人其实是小夏。
我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小夏是新来的实习生,因为业务能力出色而被破格提拔到办公室进入管理层,公司提拔小夏的主要原因是她很年轻并且是正规院校毕业,很有发展潜力。而雨晴已是中年,虽然工作时间长,但发展潜力小,所以一直在值班经理的位置上不再上升。雨晴把这一切归咎于小夏,认为是她挤对了自己,初来乍到的她怎么能这样顺利,怀疑是我这个办公室主管的作用。
于是她脑补出了我和小夏之间的暧昧关系。
看来是我疏忽了她们的心理活动。不同位置上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而我只是一味地抓着业务,出现了问题去应对问题,却没能做好细致而微妙的管理工作。我应该事先就了解到她们的想法,在人事安排上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要起用新人务必先得到老人认可和支持,不能强硬上马。在出现纠纷的时候态度要积极正确,不能光想着息事宁人,应该釜底抽薪,不可火上浇油。
我向老总汇报了这些想法,写了一份总结。
老总说总结做得还可以,但仍然不够准确。
一个月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出游,大家乘坐竹筏在猛洞河上漂流,玩得很是尽兴。浑身湿透的老总像个孩子一般唱起了山歌,我揶揄他说,成熟的老男人也有发癫的时候。
换洗完衣服坐在太阳伞下喝茶,老总悄悄对我说,你干得好。
什么干得好?我没听明白。
他坏笑着说,揍得好。
雨晴业务能力不错,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下滑,原因很简单,她有了跳槽的计划,所以很多单子接出去了,这是一种吃里爬外的做法,只是暂时还没被抓到真凭实据。另外她性格飞扬跋扈,依仗着自己资格老年龄大,对同事尖酸刻薄,张口就骂,很多员工都被她辱骂过,但拿她没有办法。我这一砸,真是替大家出了口恶气。
但我这种行为始终是不对的,一个男人怎么能去打一个女人呢?哪怕她可能是欠揍的。
尤其是在工作单位,同事之间,她骂你,你也可以翘着兰花指骂她嘛。
那我做不到,论口才和骂人的花样,雨晴说自己天下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
老总终究是老总,像狐狸一样狡猾,他对雨晴也是无可奈何,我的动粗反而催生了她的辞职,从此以后她就烦别人去了。
实际上,她也挺不容易的,这么大岁数换了很多份工作,几乎全都因与同事闹翻而辞职,这成了她的宿命。
老总说,雨晴是一个不懂得情绪管理的人。
她与老总年龄相差不了几岁,人生却很失败。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有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备受排挤,家庭生活也不顺利,因丈夫外遇而离异,自己带着孩子生活。诸多不顺让她情绪很不稳定,暴躁的性格时常作祟。她有了火就要发出来,不砸东西不骂人就难以平息怨怒,受到一些委屈就会觉得天塌地陷,怀疑身边的人在陷害自己。
所谓的情绪管理,其实不过是在自己随心所欲时先平静下来想一想是否妥当,在不能随心所欲时又停下来想一想该如何解决问题。
想什么呢?想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自己这样做是否值得。如果不值得就不要去做,如果值得就去做——但应该想想怎么去做。这实际是一种自我控制的表现。
第二个问题是给自己一个理由,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个问题是合理性的判断,也就是自我修正的一种过程。
第四个问题是自我调适,也就是应该怎样去做的有效补充。
世间种种,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抑或是情感,都逃离不了要面对这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完全基于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是能够训练出来的习惯。
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方能找到最好的处理方法,培养出各种能力,比如自我控制的能力,激励的能力,判断与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老总成熟,是因为他比我们更懂得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他在留学的日子里,一个人置身陌生的阿拉伯半岛,男女分校,又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出门非常不方便,学习氛围很是压抑。而受当地习惯习俗的影响,那里的老师并不重视学业,有时连课都不来上,学生只能靠自学。这个时候他就靠宗教信仰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否则成天面对茫茫沙漠恐怕得疯了。
他在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借自己哥哥的钱来维持公司运营,嫂子常冷言冷语来讨债,他默默告诉自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理想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忍受住那些白眼,那些质疑与中伤。
在管理公司时更是百事缠身,十个员工有十个心思,一百个员工有一百种花样。现实不是小说,创业不是电影,再好的事业伙伴也都会有自己的算盘,凝聚在一起靠的不是满腔热血,而是文化。他用文化管理情绪,在公司里形成既严肃认真,又活泼开朗的工作氛围,包括跟我这个毛头小子都能沟通无碍。
可就是这样一位成熟的老总,竟然也对雨晴束手无策。
他说,我的肺都要气炸了,如果我年轻三十岁,可能早冲上去扇她耳光了。但是不行,我只能坐在那里,听她哭闹,看着她一边数落你们的不是,编造那些谎言,一边贪着小便宜从公司外面捞钱。
那当时你又是怎么管理情绪的呢?我问。
习惯。他说。
习惯是一种修养,能够形成自然。
当自然成为常态,也就不再因为不习惯而觉得受不了,不再因为受不了而失控。
好吧,我可能永远都无法像他那样成熟,但从今天起我愿意去养成管理情绪的习惯。
但没有了情绪我可能什么都写不出来了,这真是新一轮的苦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