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
清军入关前,满族人以狩猎为生,素有精骑善射的美名。清军入关后,便将这一传统承袭下来并形成新的制度。每到秋季,皇帝会亲率满蒙八旗的贵族官兵到围场行猎讲武,此谓“秋狝”。
这一年皇帝照例出行西郊,还下旨要纳兰性德随行。他接到圣旨后并无喜悦之情,只沉沉端坐房中,目光灼灼地盯着桌上的巨烛出神,心绪十分低落。这是自己新婚后首次与卢瑾蘅分离,难免心生眷恋,有所牵挂。他对这种所谓的荣宠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猎场的确是他的向往:纵横马上,驰骋林间;手持弯弓,百发百中;而后点火炙烤,喝酒吃肉,一个满洲男儿最旷达豪迈的一面不过如此。然他被排列在浩荡的侍卫队伍中,一切壮大恢宏的排场,只为衬托那高高在上的天子。这真的是他追求的理想吗?
按祖宗家法,秋狝前要举行隆重的宣誓,皇帝会令扈从大臣们到奉先殿,向列祖列宗表示不忘“国语骑射”的决心。
钦天监把出行日期定在八月十六。这天清晨,卢瑾蘅为纳兰更衣,他一身纯白铜钉绵甲英姿焕发,袍上缀满金光闪闪的铆钉,头盔上绦有醒目的红缨。系好最后一颗纽扣,又帮他掸掸肩头再拉拉袖口,目的是让征衣各个角落都没有褶皱。
“冬郎此次去到京郊要好好的,毕竟是圣上钦点你随行,总是要周全些的”,她心下难过,却强忍着不露痕迹,纳兰一下将她搂在怀中,她隔着征衣都能听到胸腔里有力的心跳声,再也承受不住委屈,哗哗淌泪。
“冬郎怎么这样?人家好不容易给你穿戴好的……”,她话语中带有哭腔,直让他心如刀割,“旁人只道是‘上上荣宠’,却不知我从未放在心上。”
“我懂,冬郎是为了保全家族。”
“唉……”长长喟叹一声,纳兰再次搂紧了她,这世间或许再难觅得如此知他信他的人了。
“时辰不早了,冬郎快走吧,我在家里等你”,卢瑾蘅拭去泪痕,仰起小脸冲他微笑。见她眼眸中波光闪动,长睫上还挂着晶莹,分明是依恋不舍的神情,纳兰实在不忍多看,只紧抿双唇皱起眉间,转身跨步离开了。
天气晴好,一切准备就绪。皇帝此刻骑坐在烈焰宝马上,身着大红妆花缎行服袍,原本俊朗的面容更添威仪。千余名侍卫簇拥在侧,关外数里的区域早已限制车马,一路畅通无阻,恢宏的气势彰显皇家风范。约莫二十天后,大军如期行进至西郊外围,修整一夜即可正式行围秋狝。
翌日五更时分,蒙古骑兵和喀喇沁、土默特、巴林、敖汉诸部提供的围甲兵、虎枪手、向导及八旗军队等分为两翼队伍,在管围大臣的率领下,从相隔数十里的距离迂回包抄,逐渐收拢形成包围圈,把各种野兽赶向平缓空旷的中心地带。与此同时,四周迅速用黄色帐幕搭建出临时的看城,皇帝会在日出之前临幸此处。他将亲手烹煮汤饭和肉食,用以赏赐王公大臣。
满蒙将士们按八旗固定次序方位展开:以黄旗为核心,红旗和白旗延伸围拢,蓝旗为两翼前哨。他们由远而近绕围场布围,数骑在两翼前拥纛飞驰。布围队伍军旗摇动,呐喊鸣金,压山而下,依次而发。声势浩大,场面尤为壮观。
“奴才恭请御驾观围。”哈察尔正俯首跪地,他原属科尔沁草原的翁牛特部,去岁因平定部族纷争而受重用,被钦点为此次的管围大臣。
“知道了,待朕更衣。”
李德全忙着招呼尚衣局的小太监取来戎服。皇帝的大阅甲由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左右袖、前挡和左挡共十一部分组成。玄色缎面上大面积用金,凸显灿灿辉煌,腰间佩有一柄雕花云纹福寿金刀,刀柄为上等羊脂玉铸成,触手冰凉滑润。后背的大阅鞬以皮革制成,外表蒙银丝缎,缝有三个软壶,装饰的凤凰花以金丝拧成,嵌有华贵的东珠。
随后在护从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他从行营登上看城检阅兵马。黄旗指挥官迅速发出号令,全军脱帽举鞭束马,高呼“玛喇哈”(意为围毕)。
皇帝神色威严,双目如鹰,默言扫射底下的围猎队形。众将士整齐威武,士气高昂;马匹高大雄壮,武器在朝阳下熠熠夺目。他心下满意,嘴角有一闪而过的微笑。旋即他发现围内野兽过多,遂命合围士兵开一个口子放出部分,以此显示天子仁慈好德。指挥官见诸多事宜均已完毕,执旗疾驰看城,高呼“围毕,请皇上猎!”
皇帝难掩心潮澎湃,快步下城直至马前。他身轻力捷蹬上马背,矍铄的目光在围中稍稍瞄了一圈,伸手从后背缓缓拔出一箭。他只将箭置于着箭处,不急立马射出,似乎是在等待良机。周围所有随侍均屏气凝神,噤若寒蝉地观望。
御弓为鎏金龙纹桑木弓,表面蒙金桃皮,着箭处加黑桃皮;两弰以檀木制成,饰桦皮,刻有弦槽;弦垫为鹿角制成,装饰绿色皮革。弓柄两头加装犀牛角,因此比普通射弓多出一倍弹力,在弯弓射出时事半功倍。弦线也大有来历,只取吃柘叶的蚕吐出的丝线,其坚韧程度比筋弦更胜一筹。
未等众人反应过来,只听“嗖”一声响,箭已离弦。顷刻间有物应声而倒,原是射中一鹿。近旁侍卫赶忙上前将其拎起示众,群臣随即高呼拥戴,场内震耳欲聋。皇帝于重围中先射中一物以示天子独尊,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皇帝因首发告捷,回至看城时面色亲和可掬。见纳兰离得不远便示意他上前,“容若,接下来就看你的,朕准你用御箭!”他受宠若惊,一时惶恐不已,“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奴才万万不敢用御箭。”
“朕让你用你就用,不必拘谨!”皇帝命李德全颁旨开始合围,围场内的气氛瞬间涌向高潮。将士们纷纷跃马而上,挥舞手中钢刀,人人期待弯弓射猎,拔得头筹。纳兰从上用的鈚箭、梅针箭和骲箭中各挑一支后上场。三种均为杨木箭杆,箭羽为黑雕翎,为他不凡卓资增添光彩。
王公大臣和皇子们奋勇争先,把自己非凡的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如此激烈的气氛下,纳兰也忽感热血沸腾,索性丢下素日儒雅的面貌,示出骑射课程上的凶猛。
围场突变成战场,须臾间百骑并发,万箭齐鸣。围猎官兵左奔右突,呼啸山林。这是一次短兵相接的实战演习,时刻上演着人**斗与围追堵杀。马蹄哒哒,所到之处无不卷起尘土豪沙,各路军士秉持素养,队伍依旧进退不乱,张弛有度。
如遇熊、虎等猛兽出现,察哈尔会派侍卫驰报皇帝。皇帝旋即亲临处所,下令掩杀,兴致高昂时,会用御弓亲自捕杀。将士们或飞马跨越山谷,紧追不舍;或舍马徒行,攀岩截杀,受伤的野兽难逃恢恢大网。
一次,皇帝听闻纳兰带头围杀一头猛虎,于是面露喜悦,放弃前往,想试出他的真本事。纳兰不负众望,面对穷凶极恶的庞然大物,不仅未有惧色,反而步步为营,静观其变,在它张牙舞爪腾起猛扑之际,拉弓将其射中。
如此围剿两日,终是到了撤围之时,检验官会如实上报各人的猎获。凡围中射获鹿的,官兵把割下的鹿尾用车运到幔城,以此计猎获之数,等候皇帝颁赐。蒙古王公贵族及二品以上官员所获野兽,则在皇帝面前跪献。皇室子孙的射获,通通记入档册,以备皇帝奖赏。最后依照猎获成绩论功行赏,举办盛大的庆功宴。
宴席设在西道行宫内,皇帝换上一套蓝缎金龙铜钉棉甲,甲上的龙纹为金线绣成,在烛光中分外耀眼逼人。他先把食物、布匹、绸缎、白银等赏赐给蒙古王公,宣布开宴后,众人共赏助兴节目。包括民族传统的诈马(赛马)、什榜(蒙古乐曲)、教駣(驯生驹)、相扑(摔跤)。宴会结束后,部族向皇帝呈白马、白驼等献“九白”之礼,表求对朝廷的忠诚。
“皇上”,韩菼起身敬酒,“纳兰公子上马驰猎,柘弓作霹雳声,无不中,在众将士中脱颖而出,有此良将在侧,实乃皇上之福,大清之幸啊!”
“爱卿所言极是”,皇帝拿眼看向纳兰,“依你们看,朕该赏他点什么好呢?”
纳兰已躬身行礼,“启禀皇上,奴才能获佳绩,绝非奴才一人之能,实乃仰仗御箭的非凡功力,奴才怎敢再要赏?”
徐乾学笑道,“纳兰公子有文武才,每从猎射,鸟兽必命中,依臣愚见,皇上不如赏些箭弓刀枪之类的物件,以示激励表彰如何?”
皇帝仰头喝下一大口马奶酒,脸色不知是被酒气晕染还是烛火映红,“好!朕就把头几月打的团纹大金佩刀赏你!”
“奴才谢皇上恩典。”
一时间,纳兰容若在军中声名大噪。先是获皇恩得以使用御箭,后在围场上表现不俗,只身应对猛虎时英勇无畏,一箭射中其命脉且虎皮完好,如今更是以头等的成绩受赐御刀,试问谁人不羡?
宴席散去,夜里北风怒吼呜咽,帐中烛光摇摇曳曳,帏布呼呼作响。纳兰只懒懒围在红炉边,手持佳酿好不自在!听他随口吟了阙《鹧鸪天》: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明日虽能启程回銮,却要再等半月方可到家,想来真是不痛快。对卢瑾蘅的漫漫思念又开始啃嗫他的心,酒入愁肠勾起相思,难免文采斐然,只听他又道一首: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忆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残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风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似,等闲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嗯,不错。”
秋风重,酒意浓,他瘫在羔羊皮地毡上放空思绪,渐渐因为疲惫而合眼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