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和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几乎都看过,尤其是香港TVB拍的各个版本金庸武侠剧,我每部都看过不止一遍。金庸先生去年(2018年)不幸去世,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做“从此再无江湖”。我作为金庸迷,就想自己写一部武侠小说,一方面有向金庸先生致敬、再续江湖之意,另一方面我想以武侠小说作为载体来展现我国传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我国古代的奇门遁甲、五行术数等各种学说。
熟悉金庸的读者都知道,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一般都是基于道家或者佛家的理论,比如少林寺的武功是基于佛家理论,九阴真经、逍遥派、武当派等的武功是基于道家理论。基于儒家或者墨家的武功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里并不多见。儒家学说自汉朝以来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对我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先秦诸子百家中最有侠义精神的其实就是墨家,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着墨家的侠义精神。因此我想在我的这部小说里展现一些基于儒家和墨家思想理论的武功。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唐朝坚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放胸襟,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理解并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科技都传入了唐朝,许多外国人还担任了唐朝的官员。以开元天宝年间为例,突厥人哥舒翰、铁勒人仆固怀恩、日本人安(阿)倍仲麻吕、高丽人高仙芝、百济人黑齿常之、印度人瞿昙悉达等外国人都担任过唐朝的官员,所以我想在这部小说里也展现一些唐朝与周边各国宗教、科技、文化输入与输出的景象。
唐朝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陷入了内战,颜真卿、郭子仪、李光弼、李泌、高仙芝、封常清等将领指挥平叛。江湖侠客们皆认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遂纷纷投身义军,协助官兵平叛,与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展开了殊死的较量,江湖上的奇人异士们有的用墨家的“城守备梯”等防守方法与器械御敌,有的用奇门遁甲、五行术数排兵布阵,有的用孙子兵法攻击敌人,有的用儒家、道家、佛家的武功上阵对抗叛军,一场江湖腥风血雨就此展开……
虽然有此想法,但是由于文笔不好,加之平时没有多少时间来创作这部小说,所以不知道耗时多久才可以写完,但总要开始写,权当自娱自乐吧。
作者:闲穿径竹
2019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