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300000017

第17章 厚黑学原理解密(2)

孟子知道:一般人有怕死的天性,见孺子将入井,就会发生恐惧心,跟着就会把恐惧心扩大,而生恻隐心,因教人把此心再扩大,推至四海,这是孟子立说的本旨。恐惧是自己怕死,不能说是仁,恻隐是怜悯他人的死。方能说是仁,所以下文摘去恐惧二字,只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在孟子本没有错,不过文字简略,少说了一句“恻隐是从恐惧扩大出来的”。不料宋儒读书不求甚解,见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句,以为人的天性一发出来,就是恻隐,忘却上面还有恐惧二字,把凡人有怕死的天性一笔抹杀。我们试读宋儒全部作品,所谓语录也,文集也,集注也,只是发挥恻隐二字,对于恐惧二字置之不理,这是他们最大的误点。

但是宋儒毕竟是好学深思的人,心想:小孩会夺母亲口中糕饼,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一旦读《礼记》上的《乐记》,见有“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等语,恍然大悟道:糕饼就是物,从母亲口中夺出是感于物而动。于是创出“去物欲”之说,叫人切不可为外物所诱惑。

宋儒又继续研究下去,研究我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发出来的第一念头,只是赤裸裸的怕死之心,并无所谓恻隐,于是诧异道:明明看见孺子将入井,为什么恻隐之心不出来,反发出一个自己畏死之念?要说此念是物欲。此时并没有外物来引诱,完全从内心发出,这是什么道理?继而又醒悟道:怕死之念,是从为我二字出来的,抢母亲口中糕饼,也是从为我二字出来的,我就是人,遂用人欲二字代替物欲二字。告其门弟子说:人之天性,一发出来,就是恻隐,尧舜和孔孟诸人,满腔子是恻隐,无时无地不然,我辈有时候与孺子同时将入井,发出来的第一念。是怕死之心,不是恻隐之心,此气质之性为之也,人欲掩盖它了,你们须用一番“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才可以成为孔孟,成为尧舜。天理是什么?是恻隐之心,就是所谓仁也。这种说法,即是程朱全部学说的主旨。

于是,程子门下的第一个高足弟子谢上蔡。就照着程门教条做去,每日在高石阶上跑来跑去,练习不动心,以为我不怕死,人欲去尽,天理自然流行,就成为满腔子是恻隐了。像他们这样的“去人欲,存天理”,明明是“去恐惧,存恻隐”。试想:恻隐是恐惧的放大形,孺子是我身的放大形,恐惧既无,恻隐何有?我身既无,儒子何有?我既不怕死,就叫我自己入井,也是无妨。见孺子入井,哪里会有恻隐?

程子的门人。专做“去人欲”的工作。即是专做“去恐惧”的工作。门人中有个叫吕原明的。乘轿渡河坠水。跟从的人溺死,他安坐轿中,漠然不动,他是去了恐惧的人,所以见从者溺死,不生恻隐心。程子这派学说传至南宋,朱子的好友张南轩。其父张魏公,符离之战,丧师十数万,终夜鼾声如雷,南轩还夸其父心学很精。张魏公也是去了恐惧的人。所以死人如麻,不生恻隐心。

孟子说:“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撄冠而救之可也。”吕原明的随从、张魏公的兵士,岂非同室之人?他们这种举动,岂不是显违孟子家法?大凡去了恐惧的人。必流于残忍。杀人不眨眼的恶贼,往往身临刑场,谈笑自若。是其明证。程子是去了恐惧的人。所以发出“妇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议论。所以戴东原日:宋儒以理杀人。

有人问道:恐惧心不除去,遇着大患临头,我只有个怕死之心,怎能干救国救民的大事呢?我说:这却不然,在孟子是有办法的,他的方法,只是培养仁义二字,平日专用培养仁义的工夫,见之真,守之笃,一旦身临大事,义之所在,自然会奋不顾身的做去。所以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平日培养仁义,把这种至大至刚的浩气养得完全全全的,并不像宋儒去人欲,平日身蹈危阶,把那种怕死之念去得干干净净的。孟子不动心,宋儒也不动心。孟子的不动心,从积极地培养仁义得来;宋儒的不动心,从消极地去欲得来,所走途径,完全相反。

孟子的学说:以我字为出发点,所讲的爱亲敬兄和恐惧恻隐,内部都藏有一个我字。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吾是我,其也是我,处处不脱我字,孟子因为重视我字,才有“民为贵君为轻”的说法,才有“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说法。程子倡“去人欲”的学说,专作剥削我字的工作,所以有“妇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是孟子业已判决了的定案。韩愈说:“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程子极力称赏此语,公然推翻孟子定案,难道不是孟门叛徒?他们还要自称继承孟子道统,真百思不解。

孔门学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利己利人,合为一事。杨子为我。专讲利己,墨子兼爱,专讲利人。这都是把一整个道理,蒙着半面,只说半面。学术界公例:“学说愈偏则愈新奇,愈受人欢迎。”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孔子死后,不到百年,他讲学的地方,全被杨、墨夺去,孟子奋臂而起,力辟杨墨,发挥孔子推己及人的学说。在我们看来,杨子为我,只知自利,墨子兼爱,专门利人,墨子的价值,似乎在杨子之上。等到孟子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反把杨子放在墨子之上,认为离儒家更近,于此可见孟子之重视我字。

杨子拔一毛而有利天下不做也,极端尊重我字,但杨子同时尊重他人的我。其言曰:“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不许他人拔我一毛,同时我也不拔他人一毛,其说最精,所以孟子认为高出墨子之上。但由杨子的学说,只能做到利己而无损于人,与孔门仁字不合。仁从二人,是人与我中间的工作。杨子学说,失去人我的关联,所以被孟子所驳斥。

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其要点是损已利人,与孔门义字不合。义字从羊从我,故义字之中有个我字在;羊者祥也,美善二字皆从羊。由我择其最美最善者行之,是之谓义。事在外,选择的人是我,故日义内也。墨子兼爱,知有人不知有我。所以孟子极端排斥之。但墨子的损我,是牺牲我一人,以救济普天下之人,知有众人的我,不知自己的我,这是菩萨心肠。其说只能行于少数圣贤,不能行之于人人,与孔门中庸之道,人己两利的宗旨有异,自孟子观之,其说反在杨子之下。为什么呢?因其失去图一图二的中心点。孟子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一本是什么?是中心点。

墨子的损我,是我自愿损之,非他人所能够干预的;墨子善守,公输盘九攻之,墨子九御之,我不想自损,他人固无如我何也。墨子摩项放踵,与“腓无跋,胫无毛”的大禹有什么区别?与“栖栖不已,席不暇暖”的孔子有什么区别?孟子极力贬斥他的原因,无非学术上门户之见而已。但墨子摩顶放踵,所损者外形也,宋儒去人欲,则损及内心矣,其说岂不更出墨子下?孔门之学,推己及人,宋儒也推己及人,无如其所推而及之者,则为我甘饿死以殉夫,于是希望天下的妇人,皆饿死以殉夫,我甘诛死以殉君,遂欲天下之臣子,皆诛死以殉君,仁不如墨子,义不如杨子。孟子已斥杨墨为禽兽矣,使见宋儒,未知作何评语?

综而言之:孟子言性善,宋儒也言性善,实则宋儒的学说,完全与孟子违反,其区分之点在于:“孟子之学说,不损伤我字,宋儒之学说,损伤我字。”再者宋儒还有去私欲的说法,究竟私是个什么东西?去私是怎么一回事?也非把他研究清楚不可。私字的意义,许氏说文,是引韩非的话来解释的。韩非原文:“仓颉作书,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环即是圈子,私字古文作厶,篆文作厶,画一个圈。公字从八从厶,八是把一个东西破为两块的意思,故八者背也。“背私谓之公”,就是说:把圈子打破了,才称之为公。假使我们只知有我,不顾妻子,环自身画一个圈,妻子必说我徇私,我于是把我字这个圈撤去,环妻子画一圈:但弟兄在圈之外,又要说我徇私,于是把妻子这个圈撤去,环弟兄画一个圈;但邻人在圈之外。又要说我徇私,于是把弟兄这个圈撤去,环邻人画一个圈;但国人在圈之外。又要说我徇私,于是把邻人这个圈撤去,环国人画一个圈;但他国人在圈之外,又要说我徇私,这只好把本国人这个圈子撤了,环人类画一个大圈,才可谓之公。但还不能谓之公,假使世界上动植矿都会说话,禽兽一定说:你们人类为什么要宰杀我们?未免太自私了。草木问禽兽道:你为什么要吃我们?你也未免自私。泥土沙石问草木道:你为什么要在我们身上吸收养料?你草木未免自私。并且泥土沙石可以问地心道:你为什么把我们向你中心牵引?你未免自私。太阳又可问地球道:我牵引你,你为什么不拢来,时时想向外逃走,并且还暗暗地牵引我?你地球也未免自私。再反过来说,假令太阳怕地球说它徇私,他不牵引地球,地球早不知飞往何处去了。地心怕泥土沙石说它徇私,也不牵引了,这泥土沙石,立即灰飞而散,地球就立即消灭了。

我们这样的推想,就知道:遍世界寻不出一个公字,通常所谓公,是画了范围的,范围内人谓之公,范围外人仍谓之私。又可知道:人心之私,通于万有引力,私字之除不去,等于万有引力之除不去,如果除去了,就会无人类,无世界。宋儒去私之说,如何行得通?

请问私字既是除不去,而私字留着,又未免害人,应当如何处治?回答说:这是有办法的。人心的私,既是通于万有引力,我们用处置万有引力的法子,处置人心的私就是了。本章第五图,与第二章一、二两图,大圈小圈,层层包裹,完全是地心吸力现象,秩序井然。我们应当取法它,把人世一切事安排得秩序井然,像天空中众星球相维相系一般,而人世就相安无事了。

孟子全部学说,就是确定我字为中心点,扩而充之,层层放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宋儒的学说,恰与之相反,不但想除去一己之私,而且想除去众人之私,通于万有引力,欲去之而终于不可去,而天下从此纷纷矣。读孟子之书,霭然如春风之生物:读宋儒之书,凛然如秋霜之杀物。故日:宋儒学说,完全与孟子违反。

善恶之间:告子的人性论

人性本来是无善无恶,也就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告子的说法,任从哪方面考察,都是符合人性的。他说:“性犹湍水也。”湍水的变化,就是力的变化。我们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告子在2000多年以前,早用“性犹湍水也”五字把它包括尽了。

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意思是说:导之以善则善,诱之以恶则恶。这种说法,就是《大学》上“尧舜倡导仁义,人民就仁义,而桀纣推行暴政,人民也变得恶劣”的说法。孟子的驳论,是一种诡辩,宋儒不体会孟子的错误,极力贬斥告子。请问上引《大学》数语,与告子之说有何区别?孟子书上,有“人民的本质是喜欢好的品德”之语,宋儒极口称道,作为他们学说的根据,但是《大学》在尧舜桀纣几句话之下,却续之日:“皇上的命令,违反了百姓的喜好,百姓就不听从。”请问,民之天性,如果只喜好好的品德,那么桀纣施行暴政,是反其所好,人民应该不从了,今既从之,岂不成了“人民的本质是喜欢坏的品德”?宋儒极力批判告子,而对于《大学》却不予驳正,怎能服人?

孟子全部学说都很精粹,惟独“性善”二字,理论上不圆满。宋儒的伟大处,在于把中国学术与印度学术沟通为一,以释氏之法研究心,以孔氏之法研究社会,入世出世,打成一片,为学术上开一新纪元,是千古不磨之功绩(其详具见拙著《中国学术之趋势》一书)。宋儒能建此种功绩,当然发现了真理,告子所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何以反而极力贬低呢?其病根在误信孟子。宋儒怎么会误信孟子?那是由韩愈造成的。

韩愈说:“尧把它传给舜,舜把它传给禹,禹把它传给汤,汤把它传给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子,孟子死后就传不下去了。”这本来是无稽之谈。这是由于唐时佛教大行,有衣钵真传之说,我们看《五灯会元》一书,就知韩愈所处之世,正是此说盛行时代,他是反抗佛教之人,因创此“想当然耳”的说法,好像是说:“我们儒家,也有一种衣钵真传。”不料宋儒信以为真,创出道统五说,自己想上承孟子;告子、荀子之说,与孟子不同,故痛诋之。曾子是得了孔子衣钵之人,传给子思,转授孟子,所以《大学》上的话,虽与告子相同,也不驳正。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

    本书依据作者开设的本科生课程《高清海哲学思想讲座》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高清海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有创见、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他的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学术思想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哲学研究的风气和研究范式的改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几个重要学术阶段的代表性论文,围绕这些论文,作者在比较广阔的理论背景下阐述高清海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书主体分为六部分。序言从总体上介绍了高清海教授学术思想的特点、原则以及学习高清海哲学思想的意义。第一讲主要介绍高清海教授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讲主要讲解高清海教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变革。第三讲主要解读高清海教授的类生命与类哲学思想。第四讲详细解读了高清海教授的哲学遗嘱。附录部分为作者介绍和评述高清海教授的文章。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快穿:女神风华记

    快穿:女神风华记

    系统:女神就该有女神的样子,教你如何做一个食烟火的女神。风华:不,我并不需要。系统:不,你很需要的。神秘人:在我心里,你一直是女神。
  • 回首见君心

    回首见君心

    云守月,我守你。七不离,月不弃。一场奇缘,一个陌生的世界,究竟是穿越还是南柯一梦?她以为会一直幸运下去,却原来身边只有他一人。生父为权抛弃她,养父不要她,竹息不信她,唯一关心她的生母也与她阴阳相隔,到头来只有他不离不弃。沐月不知云七何时喜欢上自己,是她对竹息芳心暗动时,还是被竹息所伤悲痛欲绝时,她好像一直在忽视身后的玄衣男子。她将所有劣性尽数展露于他面前,他一一包容,蓦然回首她只有他一人罢。她蹙眉冷眼相问:“云七,你到底喜欢本月什么?”男子黑眸中溢满柔情,温言道:“心悦你之所有”小剧场:竹息怪异的看她一眼,叹口气:“那是在下的粥”粥?她刚才喝的粥?沐月咳嗽几声,面上保持镇定:“没事,我不嫌弃你。”话音刚落,云七端起碗走到沐月身后,把粥放在她手边,神色莫测的道:“小心喝呛”,不着痕迹将沐月喝过的那碗粥端走。『甜文哦!男主一直喜欢女主,站在她身后守护她,偶尔也会吃个醋啦!』
  • 我到万历当王爷

    我到万历当王爷

    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年代。皇帝不上朝大臣不作为。那我作为王爷岂不是饮酒作乐潇洒人间?快来看我笑看朝中恩怨杀夺,更要看我洒脱快活的王爷生活。建功,立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 蜀伐

    蜀伐

    天佑四年,唐哀帝李柷退位,朱温篡位建立梁国,史称“后梁”,就此统治中国大地长达二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走向终结。自此中国大地诸侯并起,燕、晋、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等势力,四方割据,征伐不断,中国大地又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动乱。时有蜀王建,拒称臣于梁,自立为帝,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割据一方。蜀帝皇孙--承颢,幼自聪慧,有大志,帝建甚宠之,封承颢“武成侯”,食邑汉中千户。及帝薨,郑王衍继位,帝衍无道,奸宦当道,承颢连权臣,兵谏帝衍,以清君侧,诛奸佞,帝衍以“武成”王之,承颢是以权倾朝野,内安百姓,外联诸侯,继武侯遗志,南征北讨,开疆扩土,是以蜀强,征伐诸侯,诸侯蛰伏,是以帝衍禅位,承颢称帝,建号“大蜀”。
  • 快穿女主奋斗指南

    快穿女主奋斗指南

    苏白睡了一觉然后就开启了快穿逆袭的道路手撕白莲花//打脸贱渣渣惬意的生活过得好不美好只是,这只一直跟随着她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哦,好像是不小心招惹到的那就大方的收下扒。【此文1v1前方注意只有甜只有甜!!】 新书《穿书后我成为了世界首富》,求支持~
  • 上清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上清回耀飞光日月精华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朽方士

    不朽方士

    观阴阳、察风水、窥天道,方术传承,永生不朽……方士,从事医、卜、星、相等职业的人,擅长看相算命、风水堪舆、遁甲阵法、祭拜鬼神、炼丹长生,也称法术之士。千年棋局觅长生,几世轮回成不朽。.(一三五七九出品,精品保证,值得期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界造化游

    诸界造化游

    林海死过一次,他明白活着的珍贵。这一世,他要活得精彩。哪怕终有一死,他也要让诸天万界知道,他曾经来过!
  • 2016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2016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受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托,《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由高洪波、方卫平主持编选,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师生承担具体编选工作。编选团队在广泛阅读浙师大国际儿童文学馆本年度订阅的数十种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及综合性报刊和大量图书的基础上,对入选篇目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推敲;选文忠实地反映和呈现了2016年度中国儿童文学的短篇小说、儿童诗、散文等短篇作品的创作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