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200000070

第70章 人物故事(7)

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摆好了酒宴,下次再改吧!”谁知东方朔正色道:“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了下去。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请皇上三思。”武帝听罢说:“你说得有理。”于是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并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同时赏赐给东方朔黄金30十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30岁就去世了。汉武帝也远离了斗鸡走狗、游猎踢球这些无聊的游戏,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国家大事上。

在这里,东方朔一改平常的幽默诙谐,也没有采取什么高超或者离奇的谏铮方式,而是义正词严、有条不紊的向武帝陈述董偃的罪状,以及宣室摆酒的不良影响,使得汉武帝不得不听,不得不服。

当我们看多了先秦两汉时期各种充满智慧的曲谏方式时,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最有力的劝说方式便是旁敲侧击、微言大义,其实不然,最有力的劝说方式是那些义正词严、直中要害的劝说方式。这时最重要的便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要害所在。

徐童一字保古树

东汉时期,在今天的南昌地区,有一位名叫徐童的少年,聪颖机智,善于论辩,在家乡一带声名远扬。发生在他身上的有趣故事有很多,至今许多故事还在江西一带广为流传。

徐童年龄虽小,但学识和辩才却一点也不比成年人差,因此,江西许多知名人士都纷纷邀请小徐童到家中作客,一方面既可以亲自和他交流切磋,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的子女儿孙做个活榜样,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一天,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小徐童到他家做客,郭林宗也是一位学识渊博之士,在南昌一带名气很大,而且待人十分和蔼可亲,并且勤于奖掖后进,于是徐童欣然前往。徐童刚一踏进郭老先生的庭院,便看到一些人拿着锯子、抡着斧头,正准备砍倒院中的一棵大树。

徐童看到这棵树枝叶繁茂,绿意葱茏,夏天能乘凉,冬天能挡风,觉得砍掉了十分可惜。于是对郭老先生说:“郭老伯,你看这棵树足有上百年树龄,长着圆形的枝盖,披满了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华盖伞,夏日它能遮阳避雨纳凉,冬天它能挡风拦雪,而且目前还是生机勃勃,葱葱郁郁,没有半点枯老的痕迹,您为什么要砍掉它呢?难到不觉得太可惜了吗?”

谁知郭老先生听完徐童的讲话之后,便哈哈大笑,说道:“是这样的,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书中这么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我转念一想,是说的很有道理啊,你看,木在口中,不就成了‘困’字了吗?你说,谁愿意在困境中生活呢?”

徐童听后,觉得老先生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转念一想,又似乎不对头,经过短暂的沉思后,徐童便对郭老说:“先生您刚才说的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您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我最近也看了一本书,书中这么说:‘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正好是一个‘囚’字吗?谁愿意在囚禁罪犯的牢房之中生活呢?所以,您的忽略就在于这一个字,如果因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古树伐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试问屋中还能住人吗?芽”

郭老先生听后,先是一惊,因为他虽然早已听说徐童聪颖过人,但是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思维竟然如此敏捷,看样子真是自古天才出少年,于是哈哈大笑起来,连连夸赞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真是后生可畏,你堪称我的一字师啊!”

郭老先生于是吩咐仆人们不要再砍古树了,一棵古树便因徐童的一席话而保住了。

面对郭老先生看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观点,小徐童并未直接说不对,而是根据郭老先生的逻辑进一步引申,你说有树在庭院中是“困”,那么砍掉树后只有人在其中不成了“囚”了吗?试问谁又愿意住在牢房中呢?郭老先生自然是不会砍古树了。可见有时间接否定比直接否定要有力的多。

有的观点孤立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当这种观点推而广之时,其荒谬和错误便显而易见。这时,不应该在具体的观点上纠缠不清,而是应该根据对方的逻辑引申出一两个有力的反例,从而让对方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虞诩增灶拒羌兵

东汉安帝时期,地处西北的羌族举兵反叛,派兵侵袭武都郡,士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为安帝太小,当时朝廷临朝执政的是邓太后。边塞告急的消息一传来,邓太后便召集满朝文武,商讨平叛羌兵之策。大臣们一致推举有将帅之才略的虞诩担任将领,让他带兵西行平叛。邓太后欣然同意,马上升任虞诩为武都太守,令其率兵立即西行。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穴今河南柘城南?雪人,12岁便能诵习尚书。安帝时,始为朝歌?穴今河南汤阴西南?雪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

虞诩率三千兵马前往武都。羌军早就知道虞诩很厉害,听说汉朝派他前来征讨,羌人首领便率领几千人马,在陈仓?穴今陕西省宝鸡东?雪道上崤山山谷?穴大散关?雪凭险设防,想在这里堵住虞诩军队的进攻。虞诩立即命令随行人马停止前进,并且宣称已上奏朝廷请兵增援,要等援军到来再一起进发。羌人闻知这一消息,为其所惑,就分头到邻近的县城去抢掠。留在崤谷的少数羌军,也觉得虞诩一时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虞诩趁机日夜兼行百余里,并且命令将士们每人挖两个灶坑。以后每人每天再增挖两个。羌人见灶坑天天增加,以为汉军有了援军,便不敢逼近他们。

汉军中有人不解其意,问虞诩:“孙膑围魏救赵时是采用逐日减灶之法欺骗魏军,而您却是用的逐日增灶之法;兵法上讲一日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以防不测,而今我们却走了二百多里。这是为什么?”虞诩回答:“敌人兵多,我军人少;敌人见我军锅灶逐日增多,必定认为诸郡救兵来参战了,兵力增多而行军速度又快,敌人必然不敢追赶我们。孙膑是故意向敌人显现自己力量弱小,而我现在是向敌人伪示自己力量强大。两者所用战法之不同,这是各自所处的态势不同的缘故。”周围人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佩服虞诩用兵有方。

虞诩到了武都郡,由于兵不满三千,被数万羌兵围于赤亭数十日。虞诩命令将士顽强固守,一直坚持了十天,打退了羌军的多次进攻,大大挫伤了羌军的锐气。到了第十天,羌军又开始进攻了。虞诩站在城墙上了望,发现羌军士兵畏缩不前,好像是怕被虞军的强弓利箭射着。于是虞诩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用小弩射击。羌人见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以为没有危险,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二十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发无不中。羌人大惊,连忙退却。虞诩见敌退兵,纵兵追击,大败羌兵。

羌兵虽然大受创伤,但是发现虞军反攻时只出动两千多人,故以为虞诩兵力不多,准备再次进攻赤亭。虞诩也感到暴露了实力,估计羌军可能会再来进攻。为了迷惑羌军,他决定再次给羌军造成一次假相。

次日,虞诩让所有的官兵排长队,耀武扬威地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一圈,再从北边城门进城。进城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发,那个城门进来,并不断更换衣服以迷惑羌人。每天都这样反复出入多次。羌人见汉军服饰不同,源源不绝地出入城门,猜不透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惧,军心动摇。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就在敌人撤退的必经道上,以500余人设伏于城外河流浅水处。羌人果然逃走,汉军伏兵突起,截击掩杀,大获全胜。羌人溃败,逃窜到益州去了。武都郡于是安定了下来。

同样是敌强我弱,孙膑和虞诩,一个采取逐日减灶之法向敌人显现自己力量弱小,一个采取逐日增灶之法向敌人伪示自己力量强大,但最终都以弱胜强,成功地打败了敌军。这是因为,尽管两人战法不同,但都是根据各自所处的形势,以及敌军的心理特征而制定的。

兵无定法。无论是军事策略还是具体战法,都必须结合彼时彼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

孔融难上大夫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儿子。孔融从小聪明过人,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孔融同时是一个懂礼貌、讲谦让的人,“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被世人代代传颂。

孔融小时候,都城洛阳的行政长官李元礼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学者,日常拜访他的人很多,如果来访者是无名之辈,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很想见见这位大学者。一天,他来到李元礼的官府门前,请守门人通报李元礼。但守门人见只是一个孩子,就打算随便把孔融打发走。孔融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他一定会见我的。”

守门人一听说是李元礼的亲戚,不敢怠慢,马上通报主人。谁知李元礼听到守门人的通报后,却倍感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位亲戚。不过还是决定见见他。

李元礼见到孔融,就好奇地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老子的后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他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说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孔融所说的,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与孔子同时代的哲学家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当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自称学生,谦虚地向李聃请教。

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如此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李元礼更是为能结交这样一位神童做亲戚感到十分骄傲。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是一位颇有些名气的学者,官拜上大夫,平时十分高傲,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座的宾客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是说陈韪现在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这句话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涨得一脸通红。

孔融长大后,博学多才,做了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但当时的东汉已经衰落,国家出现分裂,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即将开始。孔融秉承了祖先孔子“兼济天下”的抱负,在言行及写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和不满,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被曹操所杀害。

孔融在这里成功地运用了“逆推法”。利用对方的原话反过去再说给对方。虽是针锋相对,但是又不直接说破,棉里藏针,使其上当。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正推法”,而且要学会“逆推法”,运用好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掌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仅要能从“因”推导出“果”,而且要能从“果”推导出“因”,这样我们的思维便会变得敏捷和灵活。

曹操急中佯献刀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军阀割据,国势衰微。外戚董卓于189年废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并自任相国。大权在握的董卓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司徒王允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连忙惊问原因何在。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祖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选”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相对而泣。只有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芽”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芽”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但希望马上将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讨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听说司徒您有宝刀一口,希望能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正坐在小阁的床上,吕布在一旁侍奉。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董卓便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便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身问道:“你干什么?芽”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发慌,他灵机一动,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一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只是被发现,便佯装献刀。”这时,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不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说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而去了。”董卓连忙派兵去追,但这时曹操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曹操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身取义的莽汉。在紧急关头时灵活机智,在形势变化时随机应变,七宝刀既可以作为刺杀董卓的利器,亦可以马上变成进献的礼物。正是随机应变这一点使曹操得以保全性命。

事情的成败,都有主客观许多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随机应变”这一谋略的实质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作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曹冲称象

同类推荐
  •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与许多高大上的人生指导不同,此书中大多观念,皆为作者曾经的思维误区之反省。传统、权威的不容质疑和不敢质疑,混混然地囿于“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一旦开始觉察与思辩,生命便又呈现鲜活的欣欣然。文化与文明日趋多元,对同样一个观念,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的不同见解并列在一起,本身便是一件非常有趣又值得玩味的事情。况且,每个观念后面都给每个读者留了一席思考的空地……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主要讲了俄国现代文学精品和苏联现代文学精品两大部分,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文章篇幅都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却至纯至真至美,如同行云流水,将生命的真善美,力透纸背。置身于他的文字中,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情感共鸣,总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生活中,以至于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文章感人不在于华丽的语言,而在于意切情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交往纪实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无可争议的伟人,他出生在一个刚刚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期,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踏上了革命道路。从参加中共一大到走完万里长征;从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发动“文化大革命”到亲历中美建交。他经历了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到独立自主的伟大历程。在此期间,毛泽东与形形色色人物交往的活动,成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历史见证。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重温毛泽东的交往历史,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来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截取了最能体现毛泽东独特交往艺术历史事实,向读者朋友们展现不朽的伟人风采。
  • 李与他与他

    李与他与他

    怎么,你也会纠结?
  • 快穿这个反派有毒

    快穿这个反派有毒

    【宿主,你的任务对象跳楼了!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智行号咆哮。【我的任务是攻略他。】灵曦面无表情的说。智行号:【……】这人都死了,任务还执行个鬼!灵曦在万界中心开了一家事务中心。她接下了一单特别的生意,交易的内容是需要她穿梭各个位面拨正时空秩序,并且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系统特点:看热闹不嫌事大。爱好:看宿主打伪主角的脸。女主特点:没有感情。爱好:无。男主特点:病娇爱好:女主
  • 归田园居逍遥小农女

    归田园居逍遥小农女

    林宛宛,现代女大学生,因为一个翡翠手镯意外从21世纪穿越到大周朝一个名为“十李村”的小村庄和奶奶相依为命。吃了上顿没下顿?无良婶伯虐待老人?捡到的闷骚美男赖在自家不走?且看她手持空间、发家致富、虐渣渣、获得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走向人生巅峰……
  •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擒拿术》内容简介:人生处处都在销售:画家销售艺术,音乐家销售声音,政治家销售主张,作家销售文笔,发明家销售创新,男人销售魅力,女人销售美丽,销售无处不在,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销售自己,销售是一门生存艺术,《每天学一点销售心理擒拿术》将帮你成为洞察世事、见微知著的人,让你学会捕获人心,成功地推销出自己。
  • 道友快到锅里来

    道友快到锅里来

    修仙问道从吃饭开始。我叫赵缺,缺德的缺,我为自己带盐……谁说厨道比不过丹道,来尝尝哥的肥宅快乐水,让你快乐无极限。一口突破境界,两口硬渡雷劫,三口白日飞仙,四口法力无边,看修仙就是这么简单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窟(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窟(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佛教艺术的奇葩——石窟综述;“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瑰宝——敦煌莫高窟等。
  • 珠刹记

    珠刹记

    天地之间有三气分别是:混元、混沌、鸿蒙、通称为三清之气,每种气都有不同的修理法门,但修炼到极致都是一方霸主被人称之为帝,且看林元如何扭转乾坤三气合一。
  • 河东河西(中篇)

    河东河西(中篇)

    徐志忠一进屋,便把巴拿马式的宽沿儿草帽,使劲拽到我的沙发上,挺长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儿。他背贴着门站在那儿,手里提着一个大西瓜,上眼皮没了神经似的往下耷拉着,翻鼻孔呼呼直出粗气。我没理他,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从小学到初中一个学校一个班,从来没分开过,16岁又一起去修马路,开山放炮的天天滚在一块儿,没有那么多的客气。徐志忠看我不理他,便用布满了血丝的眼睛,盯着我看了一会突然大声说:哥们儿!我让人给涮啦,你得帮帮我!是吗,谁呀?谁能把你给涮喽,你这么精明的买卖人。怎么帮你,起诉他?要是起诉他,你找我不行,得去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