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900000018

第18章 西汉王朝的兴衰(17)

当时江东初定,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这对孙权确实是个严重的考验。江东有许多人对孙权持观望态度,有人怀疑他的统治能否长久,有人甚至公开反叛。庐江太守李术就是公开反叛的一个。在这紧要关头,孙权迅速调动军队,一举消灭李术,把李术部下三万多人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大家见孙权这样有气魄,有胆略,又很果断,打心眼里佩服他,愿意服从他的指挥,江东的局势稳定下来了。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派遣使者到江东,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到许昌去做人质,以表示两家和好。孙权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这件事情。长史张昭是个文官,害怕打仗,他说:“如果我们不送人去,恐怕曹操就要借口兴兵来打江东。一旦大兵压境,局势就危险啦。”周瑜反对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意见,他说:“如果按照长史的主张,送去人质,那么我们就成了曹操的附庸,就要受他的控制,听他的指挥了。我们称霸江东的大业也就要断送了。现在我们占有江东六郡,物产丰富,兵精粮多,人心不乱,将士用命。有什么理由要给曹操送人质去呢?”孙权同意周瑜的看法,认为不应当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屈服。他坚决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在文臣武将齐心协力的辅佐下,孙权用心管理政事,努力增强军事实力。从此,由孙策开创的称霸江东的事业,到孙权手里逐步地得到了巩固。

刘备三请诸葛亮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以后,原来投靠袁绍的刘备,只得带着张飞,以及从曹操那里逃回来的关羽,去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对刘备很客气,拨给他一些兵马,可对他有些不放心,叫他屯驻在偏僻的小小的新野县城。

古代画扇刘备从起事以来有二十多年了,虽然他一直寄人篱下。可是名声很大,只是身边缺少能出谋划策指挥千军万马的干才。他屯驻在新野以后,有不少的人从各地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有个叫徐庶的谋士,赶到新野来对刘备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称‘卧龙’,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一听十分高兴,连忙对徐庶说:“请您把他带来见我吧!”徐庶摇摇手说:“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像他这样的人,不能够随随便便地叫他来,您应当恭恭敬敬地亲自去请他来。”刘备认为徐庶说得很对,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他从小死了父母,跟随叔父在荆州避难。在他十七岁那年,叔父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北)的卧龙岗盖了儿间茅屋,定居下来。他除了种地以外,经常和一些朋友攻读史书,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诸葛亮胸怀大志,常常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和乐毅。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乐毅曾经替燕昭王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熟悉诸葛亮的人,都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像卧在地上、准备腾空而起的龙,又因为他住在卧龙岗,所以人们就尊称他为“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来到隆中。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葱茏,风景秀丽。其中有一座山蜿蜒曲折,真像是一条静卧的苍龙。刘备等三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山岗脚下,只见几间茅屋,掩映在一片苍松翠竹之中。刘备对关羽、张飞说:“这里大概就是卧龙岗了。”说着,三人在茅屋前下了马。刘备亲自上去敲门。一个小童开门出来问道:“你们找谁?”刘备客客气气地说:“请告诉卧龙先生,刘备前来拜见!”小童迟疑了一会儿,说:“先生不在家,早上就出门去了。”刘备问:“先生到哪里去了?”小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可能找朋友一块儿读书去了。”张飞见刘备还要再问,不耐烦地说:“既然他不在家,我们就回去吧!”关羽也在一旁说:“我们先回去,以后派人打听好了再来。”刘备只得对小童说:“等先生回来,请你告诉他说,我刘备来拜访了。”说完,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到家里,又带着关羽、张飞去请他。那天天气很冷,走到半路上,天下起大雪来了。张飞有些不耐烦,想要折回新野。刘备却认为冒着风雪去请,正好能表明自己的诚意,坚持要去。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卧龙岗,一打听,才知道孔明已经在头一天和朋友出去了,又扑了一个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选定了一个好日子,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这次连关羽也有些不高兴去了。刘备说:“你们知道周文王访贤遇姜尚的故事吗?文王那样敬重姜尚,姜尚一心辅佐文王和武王,君臣齐心,上下合力,终于完成了灭殷的大业。咱们应该效法古人呢。”说完,带着关羽、张飞出发了。

刘备等三人来到卧龙岗,从小童那里打听到诸葛亮还在草堂上睡觉,不敢随便去惊动。刘备叫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一会,诸葛亮才翻身醒来。小童赶快禀报说:“刘备已经来了一会儿了。”诸葛亮这才把刘备和关羽、张飞迎接到屋里,开始谈论起天下大事来。

刘备说:“现在汉室衰颓,奸臣当道,我不自量力,想要出来安定天下。但是,我的智谋短浅,能力薄弱,直到现在没有什么成就。请先生指教,我应当怎么办才能够得到成功呢?”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就对当时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给刘备提出了一整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说:“自从董卓进入洛阳以来,天下群雄并起,势力跨州连郡的多得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比,名望低,兵力少,但结果竟然打败了袁绍,这是由于曹操有智谋。如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目前当然不能够和他争锋。至于孙权,他据有长江天险,老百姓归附他,有才能的人肯为他效力,因此对他只能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荆州地势险要,北有汉水、沔水〔沔miǎn〕,南通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个用兵的地方。可是荆州的主将刘表守不住这个地方,这似乎是老天要将这个地方送给将军,将军应当取而代之。益州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向来有‘天府之国’的称号。汉高祖刘邦就是以益州为根据地,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将军如能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励精图治,充实国力,联合孙权,结好西南各民族,然后等待时机,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刘备连连点头称是。他对诸葛亮说:“先生这一番话,说得十分透彻。我希望先生能够出来,帮我进一步策划完成统一天下的事业!”诸葛亮见刘备非常诚恳,激动地说:“既然将军这样看得起我,我只好竭尽微薄的力量来为将军效劳了。”刘备见诸葛亮已经答应请求,非常高兴,他请诸葛亮尽快出山,共图大业。笫二天,诸葛亮告别了亲友,跟着刘备一起到了新野。

诸葛亮当时只有二十七岁。从此以后,他就用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

文姬归汉

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以后,不仅注意发展生产,还努力提倡文化。他打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蔡邕〔yōng〕的女儿蔡文姬流落匈古代风景画鉴赏奴,就派遣使者,携带厚重的礼物,到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让她为发展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蔡文姬,名琰〔yǎn〕,陈留圉〔yǔ,今河南省杞县南〕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文姬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博学多才,记忆力很强,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yì〕。据说蔡文姬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她睡在床上听父亲弹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她对父亲说:“第二根琴弦断了。”蔡邕认为这是她偶然猜中的。为了证实女儿是不是真能辨别音调,他又故意弄断了一根琴弦。蔡文姬马上又说:“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果然一点不差。蔡邕这才知道女儿真的能够辨别琴音,高兴极了,就更用心地教她学习音乐,教她做诗写文章。这是个传说故事。事实上,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

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被人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到了朔方。这时候,蔡文姬还是个襁褓〔qiǎng bǎo,背婴儿的布幅〕中的婴儿,她也成了罪奴,被剪去头发,跟着父亲去充军。过了几个月,蔡邕遇赦回家。在归途中,他得罪了一个地方官,全家又被迫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后来才回到洛阳。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蔡邕在长安被王允逮捕入狱,囚死在狱中。接着,文姬的母亲和丈夫也相继死亡。蔡文姬只好只身回到陈留,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也就是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的那一年,汉献帝派人去南匈奴,邀请匈奴出兵,来对付凉州军阀李傕的追击。匈奴兵在打败李傕以后,乘机大肆掳掠。蔡文姬给匈奴兵掳走,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她留居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

就在蔡文姬流落匈奴期问,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了。在这个基础上,曹操努力提倡文化。他搜罗各方面的人才,也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蔡邕的女儿文姬,决定派人带着礼物出使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好让她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派去的使者到了匈奴。使者拜见了左贤王和蔡文姬,陈述了曹操想要迎接蔡文姬回汉朝的要求,并且向左贤王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蔡文姬听了,又是高兴,又是悲伤。高兴的是她很快就能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了;悲伤的是将要离别丈夫和在匈奴出生的儿女了。此情此景,怎能不叫她内心矛盾重重呢!她不知道应当怎样办才好。蔡文姬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被曹操的事业和功绩所感动,决心离别自己的亲骨肉,离开匈奴,献身于汉朝的文化事业。

蔡文姬回到汉朝,遵照曹操的意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加了撰写《续汉书》的工作。有一次,曹操召见蔡文姬,问她:“听说你家里原有很多古书,现在还能记得内容吗?”蔡文姬答道:“从前亡父赐给我古书四千多卷,因为流离散失,一无所存,如今还记得内容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很好!我派十个人,帮助你默写下来。”蔡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默写好了,再给您送去。”果然,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古代珍贵的文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古代山水画鉴赏文姬归汉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重视文学的事实。其实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很诙谐、很潇洒、不拘形迹的人物。文如其人,他的诗歌很有气魄,唱出了他统一天下的理想,昂扬进取的精神,慷慨不平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也爱好文学。他和文士相处,不拘礼法。常常在一块儿喝酒,谈论诗文。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辞赋数十万言,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据说,曹丕很嫉妒他的弟弟。有一次,他要曹植在走完七步路的时候,就吟出一首诗来。这首诗的题目是《兄弟》,但是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眼。不然的话,就要受到惩罚。曹植略加思索,走了七步路以后立刻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还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战乱和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家父子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曹操的邺都是当时文学活动的中心。因为他们活动在汉献帝建安时代,后来就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作家数以百计,其中最负盛名的除曹氏父子外,还有孔融、王粲、刘桢、阮瑀〔yǔ〕、徐干、陈琳、应玚〔yáng〕,称为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在诗赋文章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新局面。文姬归汉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曹操掌权时代文治武功的盛况。

名医华佗

东汉后期,我国的医学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名医,像华佗,张仲景等人。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年轻时候在徐州读过书。由于他刻苦学习,学问非常渊博,特别精通医学。地方官和朝廷上的大官听说华佗学问很好,医道高明,都想请他去做官。华佗乐意行医,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厌恶官场上的那一套,对于他们的邀请,都婉言谢绝了。

华佗华佗经常在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行医,治好了许多人的疾病,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因此到处流传着华佗治病的动人故事。

广陵(今江苏省淮阴县)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闷,经常肚子痛,面色发赤,不想吃东西。华佗给他诊断以后,说:“因为你吃了未经煮熟的鱼肉荤腥等东西,肚子里有许多虫子。”说完,就给他配了一副打虫药。陈登吃了药,果然吐出许多虫子来,病就好了。

又有一次,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厉害,派人请华佗给她看病。华佗摸了摸她的脉,说道:“这是因为怀孕期间跌伤了身子,胎儿没有下来的缘故。”在一旁的李将军惊异地说:“她确实摔了一跤,伤了身子,但是,已经流产过了,胎儿早已堕落。”华佗接着说:“依我切脉来看,还有胎儿在腹中。”李将军不相信。过了些日子,病人的病势更重了,再来请华佗治疗。华佗切脉以后,对他们说:“脉搏和上次看的差不多,可能是双胎。在第一个胎儿流产的时候,流血过多,因而使得第二个胎儿下不来。现在只好用针灸和汤药把死胎催下来。”华佗给李将军的妻子扎了针,又吃了汤药,病人的肚子痛得像要临产,可就是不见胎儿下来。华佗判断这是死胎在腹中时间太久,下不来,应当由人工取出。他叫李将军找个产婆来按摩探取,果然取出来一个死胎。

有一次,华佗碰到两个都是患头痛的病人,症状完全一样。华佗切脉以后,判断叫倪寻的应当服泻药,叫李延的应当服发汗药。两个病人服了华佗给的药,病都好了。有人问华佗为什么对同样的病却要用不同的药来治疗。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根在内部,所以要用泻药;李延的病是受外感,所以要用发汗药。”

还有一次,盐渎(今江苏省盐城县)有几个人,为了等候华佗治病,在一家酒店里饮酒。华佗来了,向大家打招呼,看了看每个人的脸色,然后对一个名叫严昕的人说:“从你脸上可以看出你有急病,最好不要多饮酒,快点回家去。”严昕听了半信半疑。不大在意。过了一会,严昕坐着马车回家,刚走了几里路,果然头发晕,从车上跌了下来。别人把他扶起送到家里,不久就死了。

同类推荐
  • 我叫关长生

    我叫关长生

    在动荡不已的东汉末年,一名异界的现代人灵魂转生到还没出生的关羽身上。当出身不再卑微、并有着现代思想的关羽闯进朝廷后,给予东汉的是新生?还是毁灭?
  •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理工科学霸,手工达人一朝穿越成为古代王朝小山村的一个小婴儿。不想走科举的独木桥,转而开始把自己家的学堂开成了古代版的技术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农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甚至还有美食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青山学堂教不到的。当然在事业创举的过程中,少不了美人相伴。自己网恋的小姐姐竟然也穿越过来,成为自己青梅竹马,指腹为婚的小妻子。两人各展所长,共同掀起了大宣王朝的教育新篇章。
  • 风起汉中

    风起汉中

    一条天下争霸之路,一曲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歌。
  •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考古探险之谜、黄金国都的神秘、古地图及宝藏考古的传奇、探索古遗迹之谜、神秘消失的古遗迹、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
  • 旅明

    旅明

    曹川原本一个人在明末和后世之间倒腾土产。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原来活人也可以倒腾!是时候召集一票兵王,学霸,总裁,医圣同去明末制霸了!之后,一帮废柴,无业游民,包工头,还有卖拖鞋的,陆续被送走。没办法,只有这些人好忽悠,价格便宜量又足。总之,这是一个众人在明末,建设伟大的星辰帝国的故事。Q群:794998628
热门推荐
  • 回首盛年

    回首盛年

    再相遇弥补青春的遗憾,磨合青春的棱角,放大青春的足迹。本文生活流水账,求虐请绕行。
  • 我的出场自带旁白

    我的出场自带旁白

    赵雨萌,身为一个拥有“百分百获得旁白解说”buff的特殊玩家,总是会被不明就里的人误认为是世外高人,也因此而逐渐聚集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走上了成为真正大佬的路途……然而因为过度沉迷游戏,大佬身体日渐消瘦,一激动还容易对着小哥哥喷鼻血,从而招致狂蜂浪蝶们的追杀……更雪上加霜的是,因为救了一个同病相怜的神棍,赵雨萌得罪了最大的佣兵团,不得不过上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偏偏旁白君还爱凑热闹,日常播报她的行踪和状态……赵雨萌仰天长啸:旁白君,求放过!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吼夜

    吼夜

    本书所选文章均出自季栋梁近年来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小说绝大部分发表后被各类选刊选载,引起评论家和读者广泛的评议。这些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写实风格和底层情怀,多从小视角切入,选取小事情,在叙述中,在故事的可读性与寓意的丰富性之间,通过营造一连串的意象与情境,找到了合理、恰切的平衡支撑,从而达到穿透故事表象本身,充分营造了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人性扭曲和粗犷而细腻的情感世界的艺术质地,使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 掌上天庭

    掌上天庭

    天庭至宝散落人间,竟与手机相结合,被都市凡人张钟所获。入天庭,盗仙丹,戏仙女,学仙术。张钟凡尘的天宫之旅虽然惬意,却终究惹来强敌,天庭派人追杀于他,凡间魔道更是窥觊那至宝,且看张钟如何在重重危机下,降临天庭。
  • 慕秦娇

    慕秦娇

    秦九死于十六岁那年,正是她韶华正好的时候。世人皆传她醉酒后贼心不死,追着乔家那俊俏的小郎君欲行不轨之事,却不想失足掉入运河,这才溺水身亡的,可秦九知道不是。因为她那晚根本就没有喝醉,是有人害了她。
  • 我本高冷

    我本高冷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同时也可以让岁月的痕迹越发的深刻。可是它却冲不淡我对你的喜欢,同时也让把你深深的印在心里。
  • 飞不过沧海的苍穹

    飞不过沧海的苍穹

    “胸口捂着干嘛?又不是没见过!”付俊鹏污秽的话语,久久的回荡着暖小衣的脑海。她曾想过无数次冲过去,对视频那头的女人,宣誓着主权,告诉她,付俊鹏是她的。最后,只是幼稚的跟他要了烟。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吸烟。当轻缕丝烟从鼻腔中窜出。眼睛里却早已是模糊分清的无名水。*【渡劫】债务、车子坏、手机坏、生意赔、被家暴、被欺骗……所有的厄运接种而来。那个曾经娇小的人默默地为自己和女儿撑起了一座城。在那个没有伞的日子里,她只能学着让自己变成伞,勇往直前*【追妻火葬场】“暖小衣,你什么意思?”付俊鹏双手紧握,看着被暖小衣扔了一地的卡片和现金。“我已有自己的江山,又何须他人锦上添花?”暖小衣话音刚落,付俊鹏就被暖小衣找来的警察,请到局子里以’私闯民宅,骚扰异性为由‘喝酒去了。——————————————————————————苍穹终究飞不过沧海,所有的美好,都将被现实狠狠地敲击,然后,跌至尘埃,以此永生。所有的劫难都是暂时的,要相信,只要努力奔跑,就一定能到遇到最美彩虹。飞不过的沧海,可停在彼岸,欣赏花开,香溢自来~
  •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Nicholas Nickleby(III)
  • 栾巨庆之谜

    栾巨庆之谜

    中国长期天气预报最准的能人,为什么却被排斥在中国气象界之外?创造“世界领先”成果的老科研工作者,为什么却跪倒在科技处长的脚下?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的栾巨庆,为什么却在为鉴定费而奔波?栾巨庆百年之后,科技界还将在黑暗中徘徊多久?“栾巨庆现象”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个缩影,它暴露了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