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朝会结束后,吏部郎官和书吏便陪着当朝国舅~符昭愿,吴辰,石保正,这三位皇帝心腹呆在吏部库房。
任劳任怨,查看官员档案和递上来的介绍公函,筛选符合年龄条件的官宦子弟名单记录,准备明天封赏大典上使用。
最后录得年龄在20岁以下没有官身的,三代以内子弟竟然多达三千人。还有一些是远在家乡赶不上明天大典的都一律不算在没。
此时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被恩准回府召集家族子弟参加明日太庙封赏大典。
此时哪里还有半分前几天那种“国无长君,社稷不稳”的人心惶惶。
官员们忙着准备参加明天的太庙大典,忙的不亦乐乎。
百姓们则是准备后天的乞巧节,给孩子、妻妾们买各种玩意儿。
整个汴京城一片祥和,街上所有人都客客气气,就连平时热闹的青楼酒肆也都冷清了许多。
如今达官贵人们都在准备明日封封赏大典,哪里还顾得上声色犬马呢?
而此时在汴京西市上最繁华的酒肆~仙飘楼的三层包间内,围坐着四个贵公子,外加一个打扮清纯的小姐,他们就是,小皇帝宗训、国舅符昭愿、吴辰、石保正。而站在宗训旁边的小姐自然是菀儿。
宗训把人约到这里,也是想自己可以到民间放松一下。
当然名义上是犒劳一下自己的三位“心腹大臣”。
看着菀儿直直的站在旁边,宗训起身道:“菀儿你搬把椅子坐朕旁边吧!”
菀儿低声道:“当着外人,奴婢哪里敢放肆!”
没想到宗训大声道:“你哥哥是朕的心腹。你哥哥是外人吗?”
旁边的三个大臣早就低头噤声看着盘子,仿佛听不着这两位贵人在说话。
这时菀儿捏着粉拳着急道:“陛下,奴婢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不要让奴婢丢人了。”说着就跑到一边躲起来了。
这时宗训看了一会儿呈上来的名单,对三位心腹道:“吏部那帮官儿们还得力吗?三位爱卿都辛苦了。今天朕就犒劳一下功臣,今天三位爱卿安坐,朕和菀儿替大家布置。”
坐上的三人哪里敢真坐着不动,纷纷起身斟茶,夹菜。就像是宗训前世的自助餐一样。
几位少年围着桌子吃的痛快,也玩的开心。至少是宗训这样觉着的……
饭后宗训带着众人,在街上闲逛了一会儿买了几样扇面和布偶。便回宫不提……
晚膳的时候,宗训拿出刚才买的荷花的扇面捧给太后道:刚才在西市看到两幅扇面,想到母后宫中的华服上也有荷花,觉着亲切就买了。
太后看看宗训又看看身边的银屏公主,眼角湿润道:荷花是母后在闺阁时画的最像的,看到这个扇面我又想到姐姐了(宗训这一世亲母后),还是姐姐当面教我画的呢!
宗训没料到会有这一层,用手绢替母后擦干眼角后,便模仿小大人的语气道:“说到闺阁,后日便是乞巧节。这场事关舅舅赐婚的庆典母后筹备的怎么样了?母后给皇儿透露一下吧,明日我还是要找舅舅嘱咐一番的。”
太后被逗的笑了一会儿道:“我的好皇儿,几家太祖宗室的女眷,两天前就通知她们带上子女,乞巧节晚上来宫中参加节庆。到时你带着舅舅中途过来,也就顺便看了。回头再打探一下人品学识,让你舅舅选一个,母后再颁旨意赐婚就可以了。”
宗训叹道:“母后费心了,无论如何也要让舅舅满意啊…”
此话说完,太后跟菀儿又莫名的笑起来,好像搞得宗训一头雾水。
转身拿出民间买到的猴面布偶逗着银屏公主道:“哥哥好看还是猴子好看啊。”银屏也很配合的蹬着小腿“咯咯”笑起来。这下弄得殿内上下都一片欢声笑语。
第二天太庙大典内,宗训祭拜完太祖和先皇灵位后,带着宗亲勋贵们来到太庙正前的广场上。
此时正是辰时初刻,太阳也是比较灿烂略微燥热。但台下群臣和官宦子弟们都非常的高涨,丝毫不受天气的影响。
由于场面壮大,专门派亲军到四周传声,宗训高声道:诸位爱卿们,太祖皇帝与世宗皇帝立朝九年,天命所归,文治武功,半壁江山尽沐天恩。然仍有半壁江山沦落敌手,民不聊生。
随即振声道:朕以天子之尊昭告天下,天下大小外国,受朕命而不归土投降者,朕必率亲征讨灭之,绝不可殆。
这一番话虽然说的群臣有点懵圈,与今天的主题好像扯不上关系。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是热血激动,这种吞灭山河的气势让群臣第一次感受到皇者的威压和心胸!
接着喊到:“接下来朕要宣布亲军太学正式成立,太学就在原禁军大营边上,所有改建一个月内完工。今天在场的诸位郎君们都是朕的太学官,但每半年都会有考核,不合格者裁汰另用。”
停顿了一下看看场上众人补充道:“学满两年,优异者拔擢重用、一般者赏六品官身,为朕建功。”
最后又把原各军节度使嫡亲子孙集结道大殿内另宣恩旨:“赐各郎君,子爵勋位。若太学内考核达优异者,赏四品御前官身,普通者,赏四品各部官身就用于各部,裁汰者,赏四品官奉。”
此旨宣完,可以说即在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最大的惊喜就是四品御前官身,这相当于六部中的侍郎,绝对是前途远大……
直到此刻各军节度使才算是心服口服了。当然不服也没有办法……
至此太庙的封赏大典便告结束。
宗训便让菀儿给舅舅捎话儿,关于明天乞巧节的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