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姑娘回到自己的居所,屏退丫鬟和婆子,自己待在房间里。认真回想起来,“嫡母王氏是一位公正、大度的主母,换做是自己,估计也做不到这么好。”
看看她的居所心桐院和大姐姐的嫣然院,格局和大小没有分别。嫣然院有的摆设,心桐院也必然有。
一年四季的衣裳首饰,有张大姑娘的,必会有张二姑娘的,嫡母王氏真正是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张大人待张二姑娘和大姑娘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从没有因为二女儿是庶女就不重视。夫子请辞之后,都是张大人亲自教导三姐妹的读书习字。
张二姑娘一直练的是前朝书法家梅书的“梅派小篆体”,都是照着后人的临帖来练习的,梅书的真迹价值千金,二姑娘一介庶女可没有余钱去买真迹回来。
张大人特地找人寻来梅书的真迹,作为张二姑娘十三岁的生辰贺礼。
嫡母王氏见了,也说张大人做的好,孩子们长大了,总要有几件心仪的礼物。
年年张二姑娘过生辰,家里有会有家宴举行,大姑娘、张大人、范姨娘都会替张二姑娘庆祝,就连张三姑娘能说会动以后,都会有在生辰宴上给姐姐们送出自己的心爱之物,虽然大姑娘和二姑娘敬谢不敏,但那也是张小三的一片心意。
比如,张大姑娘生辰宴的时候,张三姑娘送的就是一只她亲手抓了蜻蜓,还是活的呢。
小厮明来手巧,给三姑娘做了很多手编的小物件,草编蜻蜓是死的,抓到的蜻蜓是活的,张三姑娘认为,这是件珍贵的礼物,特地拿绳子绑在蜻蜓一侧的翅膀上,防止它飞走,在大姐姐的生辰宴上当礼物送给了大姑娘。
张大姑娘惊的花容失色,张三姑娘受到王氏和张大人的训斥,不开心了好几天,结果还是张大姑娘做了新点心哄了她,才重现笑脸。
张二姑娘过生辰的时候,三姑娘爬到树上采来一片叶子,钻进荷花池中,摸回来一块石头。把全家吓得不清,这小屁孩,不声不响的,不知什么时候学会凫水了。据说从隔壁的学的。
最近,张三姑娘一直在隔壁习武,平时里,和威远侯府的老兵一起接受威远侯的训练,闲暇之余,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兵谈论起,家乡的奇人异事,传说怪谈。
张三姑娘听的心生向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像故事里一样“上天入地”“缩地成寸”“点豆成兵”…。现阶段太难了,但是上树下池塘是可以的,特别挑选了一片最漂亮的叶子和一颗最好看的石头,本来准备自己收藏的,张二姑娘过生辰宴,那就忍痛割爱了,把他送给二姐姐。
全家都没有看出这片叶子和这颗石头漂亮、好看在哪里,张二姑娘暗暗庆幸,叶子好,石头也好,只有不是虫子就行,不想和张大姑娘同等待遇。
张二姑娘想起这些,也不禁觉得温暖,家里父慈母爱,姐妹和睦,从没有因为是庶出而受到慢待。
在外面,大姐姐也很关照自己,从没有高人一等的态度。张二姑娘就亲眼所见,有些人家的嫡出子女对庶出的兄弟姐妹随意训斥。
当这些人知道张二姑娘是庶出时,对她冷嘲热讽,还是张大姑娘站出来,极力维护妹妹,因此才和某个人结了仇,才有之后被周晨帮了一把的事。
不管怎么看,父母姐妹都是好的,张二姑娘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偏激了。张二姑娘决定,试着理解父亲和嫡母的想法,黄主事一定是张大人经过深思熟虑考察后才定下的,张二姑娘也不想辜负张大人的一片慈父之心,试着考虑婚约的可能性。
张二姑娘能这样想,范姨娘最高兴了,在她看来,女儿的福气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