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600000028

第28章 一条非西方化之路

不求现代感但求超越性

李琼久耗去大半生心力面壁历练,对传统有全面深刻把握,对民族艺术充满自信自尊。他提出“五性”﹑“八能”,(五性:民族性﹑艺术性﹑趣味性﹑书法性﹑时代性;八能:静而能定﹑定而能论﹑论而能明﹑明而能行﹑行而能博﹑博而能大﹑大而能精﹑精而能深,日新又新)将民族性作为“五性”之首加以肯定,并强调了继往开来,与时俱新的大境界。他不是盲目地追求“时代感”、“现代性”,而力排众议,特立独行,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不断超越古人,不断超越自我,选择了一条非西方化的道路开拓前行。

现代性的提出,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步伐迈进现代,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历史的猛惊和反思,中国画的变革也由此而来。中国画要在现代土壤中,开花结果,敞开胸怀是必由之路。

李琼久出生在一个国运衰败、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时代,亲历民族苦难耻辱,唤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而后命运多舛,激发起对生命的渴望,文化堕落,使他越来越不能容忍旧文化的束缚。他在痛苦挣扎中,反省千年文化,终于在祖宗先民辉煌的艺术精神感召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憧憬着豪迈开朗、健康热情、自信向上的秦汉风采、盛唐气象。他坚信,靠自尊、自立、自强、自我更新,一定能打通百脉,开拓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变革,“传统与现代”论战烽烟不断,“笔墨”的争鸣如火如荼,李琼久淡定不争,我行我素,顽强地活在自我精神世界中。他既不抱残守缺、坐吃“笔墨”,也不以西代中,全盘否定传统。积极开拓进取,大胆打破前人标准规制,重新创制规范概念。别人开放是对外,他的开放对内,别人强调现代感,他追求超越性,选择了“简淡阔笔”画法,构筑起自己的话语平台,创造出一条无古无今的非西方化道路,为时代提供了典范样本。

简淡阔笔 精于约取

从画史来看,唐以后两宋院体画和文人画齐头并进,山水画关注生活,造意自然,保持了良好的写生风尚:“峰峦深厚、势壮雄强、枪笔俱匀、人屋皆质。”宋元以来文人画中兴,师法造化并强化了绘画的书法和文学性。此间,呈现出以元四家王蒙为代表的“密”,和以倪瓒为代表的“疏”不同风格。倪瓒“景物渺远宁静,用笔简淡安详”为明、清两代文人画所推崇。明代山水画趋向摹古,有创造性的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被当时文人画所排斥的“江夏派”提出的“大笔山水”、“笔法纵横、妙理神化”的主张,却别具创意。遗憾的是在文人画大倡中锋用笔的大环境下,被后来者忽视。

李琼久大胆打破“贵用中锋”的八股教条,充分发挥“逆侧锋变化万端”的优势,独具慧眼,力排被文人画视之为“邪道”的大笔山水画法,创造性地以简淡阔笔为画。所作山水画皴、擦、点、染八法具化,拖泥带水,形质兼收;笔下人物以书为画,笔简神具;花鸟画含滋蕴彩,着笔生趣。正如钱来忠先生在《高山仰止一峨眉》文中对《达摩图》所评:“用奔放阔大的书法用笔,取法汉刻的雄简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思想……山水画《旭日丹岩》以其运笔如斧,气势恢弘,用笔大胆破格,而成为他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代表之作。”画家邱笑秋赞道:“删繁就简是他晚期作品的一大特点。所谓繁,即是与作品主题无关的枝蔓(求全和节外生枝是旧山水画的通病,李老批之为‘纤渣’),所谓简,绝非单薄、空乏。”(《峨眉高出西极天》)

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书法金石味,是李琼久人物画最具魅力的特质。所画人物,有时以曹衣出水,长线勾勒,潇洒明快,风神飘逸;有时大泼大染,拖泥带水、阔笔成形、风驰电疾、格调高迈,从以下案例足见其大观。

戊辰秋月,年已八旬的李琼久先生在峨眉山下作画,弟子田文君向先生讨教草书之道,先生不答。他突然提笔临池,却久未落笔,弟子们紧围画案,期盼先生狂草书法又出奇招。岂知,乾坤在胸的艺术家抓起斗笔,饱蘸浓墨,振臂挥毫,纵情横扫,顷刻间一尊神态萧然、体气高古的《草圣像》跃然眼前。但见草圣张旭宽袍长袖、盘腿而坐,眉宇间透出一股清寒之光,胸有吞古化今、大雅宏达之气。运笔疾驰如龙腾虎跃,泼墨潇洒,痛快淋漓,有形无形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寥寥数笔,狂奔漫舞,非书非画,非笔非墨,非神非人,甚至非草圣,一切皆出胸臆,形天地万物者尽在通神,此非画,乃道也。

曲尽其终,老师对弟子道:“你在学草书,我画张草圣给你,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弟子问草书之道,先生画草圣而答,颇有佛祖拈花微笑的机锋,就不知弟子可否悟得。

草圣张旭,效法张芝、二王,以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典范,以洒脱豁达、卓尔不群的鲜明个性为历代书画家所推崇。一般造像者都以他狂奔呼叫的个性、作大幅度动态夸张为画,而李琼久则反行其道,用盘腿曲坐的静态描写,表现其内心世界的挣扎。

以狂草笔法入画,用干裂秋风的浓淡墨使转纵横,一牵一迭,笔皆旋转,如火筋划灰,不见起止,其环转处悉见其起伏顿挫,形态体貌尽在其间。用笔肆逸飘忽,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性情发之形质之内。草圣肤发衣袍有线描八法之用,骨骼结构藏露有无之间,以笔助气、以墨发神,混混沌沌的衣袍中,挟裹的是神幻莫测的奇思妙想、惊世骇俗的精神张力。画家以狂草书奋笔写来,蓬乱长发,以气助势,若旋风骤雨一泻胸前,如痴如醉,如狂如癫,尽显一代草圣傲视千古,卓尔不逊的豪放大气和绝世才华。几笔淡淡赭石,横涂竖抹,满目沧桑,神凝气聚,浓眉之下,双目炯炯有神,可穿透人世之苦痛,解除一切是非纠结,向往着与天地同和的“至美大乐”。

李琼久以“简淡阔笔”再造草圣,将一个先贤古人描写得透骨入髓,亦如唐文学家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中所述那样:“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睡、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水岩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变动犹神鬼,不可端倪。”

意大利一代宗匠达?芬奇用四年心血打造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以她那神秘的微笑打动了世界几百年。李琼久以一幅《草圣像》奉献出的,乃是游乎四海的自由放达、虚静恬淡的大彻大悟,来安顿抚慰大苦大悲中的芸芸众生。

如果说《蒙娜丽莎》美丽的双手,透出的是母仪天下的仁慈,慈眉善目中成就的是温暖人间的大爱,那么,《草圣像》眉宇间透出的乃是穿透人生,超尘绝世的慧光,胸怀蛰伏的是横扫六合、气吞万象的波澜壮阔、和天同地的崇高道德境界。

盛唐山水画祖李思训以数月之功,写《千里嘉陵江图》长卷,而一代画圣吴道子以一日之迹“皆尽其妙”。西方人达?芬奇以四年苦心打造一位贵妇尊容,而李琼久以瞬息之功,写一代草圣。一个出自西方圣手,一个来于东方妙笔,谁最好,谁更高 这里没有人会告诉你。两个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两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异曲同工,各尽其妙,艺术上许多东西无可比性。

李琼久以“简淡阔笔”写《草圣像》,满纸满篇,充满了东方书法神秘意味,洋溢出的完全是一派纯正、刚直的民族气派,所画人物非西方化,非古典化,非素描,非结构,无非借古人笔墨,一吐胸中逸气耳。张旭以变幻莫测的狂草,豪放不羁的个性开书法狂草先河,李琼久以吞古化今的创造,卓尔不群的简淡阔笔,树一代新风,不知草圣似我,我似草圣也!

以简驭繁是民间艺术最具原生态的特质。从远古先民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们所关心的,并非对现实事物的再现,而是富于幻想和联想的形象表现,他们主要考虑的不是技法,而是天性意识的自由表达。李琼久从远古先民的岩画、甲骨和彩陶上,看到了洗练简洁的生动。天趣盎然的稚拙,心灵流动的旋律,原始生态的力量,充满内涵意义的人之意识的物态化和天人合一的永恒价值。这种取自民间的原生态元素,在李琼久的人物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他以简约质朴的线条所写戏装人物,如《浣纱》《钟馗嫁妹》《八仙》,灵动活泼、情态盎然。以诙谐、幽默、简洁笔墨所写《做文章》中丑态百出的徐元宰,捉鬼怕鬼的钟进士别有风味;在《武松打虎》中,干脆直取民间泥塑布老虎造型,把一个威猛无比的吊睛白额大虫,勾画成一个憨态可掬、温婉可人的乖乖老虎,妙趣横生,给人以天真浪漫的无限遐想。

《彩陶系列》中,李琼久独具慧眼,于多姿多彩的古陶器中,拼接鲜活的花卉果品,在一古一新跨时空的联接对话中,追逐祖先遥远的梦幻;在弥漫着原始,天真烂漫的宇宙意识中,触碰民族血脉的旋动,并由此呈现出华夏民族艺术中,朴质高韵,古雅宏达的古典美学精神。正如郑乃珖先生所赞“古趣生辉”,程十发先生读后有感:“彩陶乃数千年前祖先于劳动中创作之精越艺术,历千变万化之艺术改革,方有今日花卉画之新技法。今琼久画此,以古彩陶倩以今花卉,从古今上下数千年之法熔于一炉,能得前后辉映,足见民间绘画有相承关系。”

可见,李琼久简淡阔笔画风取之民间,承续传统,来之有源,去之有根。

以淡为贵独标高格

传统审美重淡,淡由玄出,古人论画以“简淡”为贵,笔简而妙,无法而法。在文人画那里,法是一种素朴人格性情,以天真自然为宗旨,故重自由、重逸、重神,成就了文人画在画史上的一段辉煌。然而因其盲目排斥精、能、色彩和阳刚劲健,最终让文人画在狭隘的桎梏中不断萎缩凋谢。李琼久高视阔步,不屑文人画之大忌,不仅重逸、重神,而且重精、重能,甚至重色轻墨。在他的“八能”中特别强调“博而后能大、大而后能精、精而后能深”的理念。在他看来,技巧的钻研、澄练,必由熟练之极,以归于忘乎技巧,而将技巧融于性情,创作中不以技巧的本身出现,而以性情呈现,由有法到无法,由有限连接无限,这就是李琼久常说的“由不会到会易,由会到不会难;由无法到有法易,由有法到无法难”的道理。

“淡”者,并非狭隘地局限于墨色而盲目排斥色彩。李琼久大胆运用色彩大泼大染,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于五彩斑斓中别开天地。

传统美学以书入画,贵用中锋,由于文人画的偏执,片面排斥侧锋,终成“画八股”。李琼久打破这种陈规陋习,常取逆侧锋入画,主张运笔随形就势“八面生锋”,充分发挥中侧并用的优势。他自创猪鬃笔,正是以超长度的笔锋纵横挥写,参乎造化,以纯熟驾驭偶发机理效果,独出奇招。这种笔墨简淡,大刀阔斧作风,在他的《南行纪游》中有生动体现;《漓江》一画,用笔酣墨畅的浓淡之墨,以隶篆为法,随形就势,三笔成山,五笔成水,损之又损,无为而无不为;《六和塔》《狮子林》大笔小画,泼五斗墨,山石林木浑然,楼台宝塔无中寓有。晚年临池所作《虎丘》,更见简淡真功,林木森森,大岳茫茫,若隐若现;廊桥横卧,溪水低吟,似笔非墨,似山非水,法外施法,混沌苍茫有无中。

《高僧图》是李琼久继两年前作《草圣像》之后,去世前在北京所作六尺巨幅肖像。此画以篆隶入画,行笔缠绵,使转沉着,疏密有致,虚实相宜,浓墨缠绕,花青破之;衣袍躯干,以阔笔粗线往复夸张,绵里裹针,形质具佳;头部神凝气聚,浓眉之上,额部宽广,拥有宇宙大千世界;鼻梁高耸,下额上窍,有忘世忘我之容;脸上几笔淡赭,静若秋水,稳若泰山,好一派空明净洁,澄彻朗俊,古韵高致的高僧大德仪容。

李琼久用简淡阔笔,以形媚道,飞笔走墨,随心所动,所造肖像神超理外。若说《草圣像》是疾风暴雨式的狂奔挥洒,静中取动,《高僧图》则是阔笔简淡,从容回荡,静中求逸。前者激昂大气,在明;后者隐逸虚静,在暗。一画一境,一画一变,简淡纵横参乎造化,非天资高慧不能为也。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琼久就以画佛道人物见长,而后虽然多涉猎山水、花鸟,但一直没有放弃人物画的探索创新。尤其在1983年峨眉山广福寺所作《十六应真者》系列,深得五代前蜀禅画大师贯休神韵。1986年先生到洛阳,笔者讨教佛像画法,师答:“青、奇、古、怪。”只此四字道破天机。难怪他所造佛像非神非人、非仙非佛,超尘脱俗。也许正是这种远离凡俗表象的审美关照,从另类的“丑”中发掘出的,才是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的本质属性。

李琼久以简淡阔笔为法,不仅在山水、人物上独标高格,而且在花卉、禽兽创新上也取得卓尔不凡的成就。他妙得中锋之质,兼收侧锋之变,所画苍鹰,泼墨纵横,雄姿独立;所画奔牛,逆笔横扫,气贯千秋,一往无前,力克千钧;画虎则虎虎生威,画鸟则生趣盎然,画花则五彩缤纷。

以简约繁,以淡为贵,由李琼久开创的这条简淡阔笔画法,无求现代感,但求超越性,具有鲜明个性风格和纯正的民族气派。开拓的这一条非西方化之路,为当代苦苦探索中国画出路的人们,提供了启示和范本。虽然这不是中国画的唯一出路,但毕竟他获得了成功,也许他自己也没有获得这种成功意识的自觉。成功也罢,自觉也罢,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也成为灯塔,照亮了前程,给我们以勇气、力量和自信。他的成功表明:中国画有能力靠自我更新不断改革焕发青春,重振民族精神,在迎接时代挑战中,依然能以强大的生命力,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同类推荐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参军

    参军

    莫言军队服役21年,这是他从成长到成熟,文学创作从起步到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时期。过去的莫言研究,实际上是他的创作研究,关于他小说世界之外的人生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不把他的人生故事与其文学创作相互参照,加以对读,这种研究其实很难真正展开也无法深入下去。或者说过去的莫言研究就其思想和文学创作而言,除创作技巧和方法外,基本属于宏观史观范围,并没有重视到微观史观的问题,而我所说的微观史观,就经典作家研究而言,就是他的家世研究。直白地说,就是弄清楚他是怎么一个人的问题。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汤一介传(增订版)

    汤一介传(增订版)

    当代国学大师汤一介生平唯一传记《汤一介传》,不仅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更受到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充分体现出国人对国学的重视程度和对国学大师汤一介的敬仰。并且本书出版不久后便进行了重印。今年9月9日晚汤一介先生逝世。随后在他的亲朋好友和众多学生的支持和鼓励下,新华出版社把汤先生自本书出版以后至逝世期间的故事增补至书里,以对汤先生的一生作一个完整的记录。
热门推荐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宁婧的秋天

    宁婧的秋天

    这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她是想到他不幸的妻子。她想起那疯女人在砸瓷器时说的话:“假的,统统是假的!”疯子的这句话像利器似的击中了她。但她感到很庆幸,这时她还能想到她。生活中很多东西就像那些精美的瓷器,太容易碎裂,她只是不想轻易就将它们打碎了。还有,她深信这黄昏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也是美好的。不管前路如何,它们注定成为她一生珍贵的记忆。
  • 田间小农女

    田间小农女

    女大学生刚大学毕业,准备回到乡间发展自己毕生所学。谁知道在回家的路上,一场车祸,把她带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时代。她姜瑜儿没那些穿越女的没金手指,也不会什么厨艺,更不会什么首饰设计图。除了种地,她什么都不会,带着哥哥弟弟开荒种田,带着一村人致富奔小康。只是,那个在她身边安插了人的男人,为什么每次她以为自己已经回击给他了,最后吃亏的人,总是自己?
  • 若这世界没有神,我将成为神

    若这世界没有神,我将成为神

    腥风从碧落海吹来,血雨在黄泉山落下,战火燃尽凡人幻梦……世界即将在此刻崩坏,无论人、神、魔、一切都无法从命轮中挣脱……做乱世的亡魂,还是天下主宰,英雄们即将在这混沌的时代相遇……“若这世界没有神,我将成为神……”
  • 暴食君主

    暴食君主

    幕夜再次降临,秉承黑暗传承的人,扛着巨斧穿梭光明与黑暗之间,转念之间便是腥风血雨,辽阔的世界,是站在至高点才能俯瞰世间,还是拥有一颗正义的心才能一路高歌?不被命运青睐之人,回归最初之始,背负满身罪孽,即为一生所奉献无怨无悔!“奉献火焰中的杀戮,奉献黑暗中的救赎,此生愿受天地诛灭!”
  • 坐在马桶上仰望星空

    坐在马桶上仰望星空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仿佛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推出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我将撰写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或者实际点,我要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我要拿到某家知名企业的offer。而这基本上都是坐在马桶上时的胡思乱想。尤其是当手边没有报刊杂志,洗手间没网或手机没电的时候。提上裤子之后,又是一切照旧,懒散如故,也许有人会象征性地坚持片刻,但能坚持到下次脱下裤子的人却是寥若晨星。你以为有个牛逼的想法,不画上几叠错综复杂的结构图,不写上几抽屉密密麻麻的代码,不经历卑躬屈膝的融资和推广,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就应运而生了?
  • 终结无限

    终结无限

    林沼渴望光明,可他不知道黎明前的天空往往最黑暗……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快穿与你相遇别说了我爱你

    快穿与你相遇别说了我爱你

    一代天骄影后离奇殒落,在这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苏醒于奇怪空间里还绑定了奇怪系统,苏悠悠欲哭无泪:“靠!”被迫攻略一个男人,不过这个男人长得还不错啊!可,为毛……!位面都换了多少个了!!攻略来攻略去还是他啊!!!攻略到最后,自己还丢了心嫁给了他呢?!系统,你给我个解释啊![1V1]超甜宠文苏悠悠:“我算是认了,栽你手里不吃亏!”祁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注定是我的妻!”委屈巴巴的系统:“还不是多亏了我啊!”
  • 与平行界的交流

    与平行界的交流

    姚之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如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匆匆过完一生,来无影,去无痕。却未想,一道晴天霹雳,系统砸上了她,去平行世界体验各种职业,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