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姑姑
知道么?不经历至亲之人的生死,说什么珍惜当下,什么梦见一个人,醒来去看他,那都是对当下自己的薄情自欺欺人式的安慰。
只有那个你想见的人,看见某处风景会想起的人,或者在别人的故事里对号入座时陪你一起落座的人,忽然再也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世间时,这种遗憾才会上升到痛彻心扉、抱憾终身的刻度。
毛家姑姑的离去在意料之外。正月二十四离世,五月二十四,恩恩才在聊天时将这噩耗云淡风轻的透露给我。说是由于当时疫情特殊时期,父母怕远在外地的我伤心,特意叮嘱,姑姑的事不能让我知道。这期间,村子里一位老人因癌症故去的消息并未对我封锁。你们愿意用爱砌一座城堡保护我的良苦用心啊,无法批判!
最后一次见姑姑的时间待查,请原谅我糊涂健忘。但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做完手术的姑姑像一尊雕像一样坐在床头,她说:“娃娃,在新疆啥都好着呢吧。”
“都好着呢,娘娘”
……
这对话因空气凝滞而搁浅。只此一句,姑姑明显力不从心,而我不善交谈。她用满脸沟壑的轻微波动来缓解短暂的静默。
毛家姑姑的故事在我很小时就有耳闻。那时,母亲提的最多的是她的勤俭节约与好茶饭。姑姑是大爷爷的女儿,由于父母早逝,她小时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据母亲说,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饭的年代,姑姑竟然在结婚前攒下50元零钱。这些由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累积成的“巨款”后来作为嫁妆陪姑姑去了姑父家。
而姑姑的好茶饭在我们那四里八乡也算有些名气。有一户人家要办喜事,前一天活的做油饼面发酸了,一大帮巧手主妇没人敢接手,都推姑姑去。结果,姑姑真的化腐朽为神奇,做出了甜丝丝的油饼。一众宾客都赞不绝口,期间,有一人说:“只有毛家女子有这个茶饭。”
我上初中时,学校离姑姑家近。时常周末去她家改善伙食。腌制的虎皮辣子,蒜泥黄瓜,放了猪油的又酥又软的大馒头……那些满足过我口腹之欲的人间美味呀,此生已再无机会!
姑姑也是我父母家人之外至亲的人。去她家度过的周末是读书时代最美好的时日。听她讲讲家长里短,听她跟嫂子说:“这是我娘家的亲人”。
陪她去摘院子下面一棵小树上结的大桃子;陪她去给给胖的看不见路的猪喂食。看着她杀鸡做饭,看着她翻箱倒柜为我寻一套新买的秋衣秋裤。
每次要返校时,她都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十元钱硬塞给我。十元,那时,是不小的数目。初中毕业后,再见面时,她给的是二十,高中毕业后,是一百……
这一切待遇,只因为,我是她的娘家人,是她的亲人。这个从小缺爱的苦命女子,拼命对我好的我的亲人,竟然就这么走了,甚至,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对她说过一句感谢的话。就连姑姑去世的消息,也像是陌生人的故事一样轻描淡写的传到我的耳朵里。
病故于疫情正盛之时,一切从简,五十多人相送,一生就此尘埃落定。只留下勤俭节约的美德与好茶饭的传说。
人生啊!
珍惜生命里那些重要的人吧!
别等失去了再哭泣!
眼泪换不回她!
谨以此文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