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
萧何看了眼韩信,笑了笑。
“你寻萧大人作何?”
“共议大事。”
萧何看了韩信一眼,拍了拍韩信的肩。
“萧大人可没时间和你共议大事。”
说罢,萧何缓缓离开营堆。
韩信?有趣。
韩信瞧着萧何离去,愣在原处。
突然,伙夫揣着干粮走来,吼了句。
“谁还没干粮的,快些来领!”
“这边!”
韩信回过神来,跑着过去领了干粮,坐在营火前吃着。
······
翌日。
营帐中,萧何看着那从咸阳御史府运行来的简书。
近卫匆忙进来,指着外边。
“萧何大人,外边有个叫韩信的说是你的亲戚要来见你,不知道?”
韩信?听着有些耳熟,可我没有哪个亲戚叫做韩信来着才是。
“让他走吧。”
“诺。”
近卫说完就想离去,可在出营帐时,被萧何叫住。
“让他进来。”
“诺。”
近卫走出营帐,看了看一身布甲的韩信,实在想不到这人和萧大人有什么关系,便摇了摇头,道:“诶,那个,萧大人唤你进去。”
“多谢兄弟。”
韩信笑着拍了拍近卫,掀开营帐帘幕便大步走了进去。
“韩信,拜见萧大人。”
韩信低着头,弓腰行礼。
“你还真得敢来?”
萧何放下简书,看着昨夜大言不惭的韩信,不禁大笑道。
“额?”
韩信抬头,见着那萧何便是昨夜那位大人,大喜。
“所以,你是来共商大事的?”
萧何说着昨夜韩信的说辞,轻笑着。
“萧大人。”韩信板着脸道,“沛军入蜀,火烧栈道,是为韬光养锐之谋,韩信斗胆猜测,汉王有出关逐鹿之意。”
“韩信曾为项军执戟将,故知项军之勇猛,岂非汉军之所能敌。”
萧何重重看了韩信一眼,笑骂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投奔汉王?”
韩信嘿嘿一笑,向前一步。
“不知萧大人以为汉王如何?”
“仁义无双。”
“那么,仁义便可击溃项羽了?”
萧何邹着眉头,看了一眼自信满满的韩信,反问着。
“那你以为汉王如何?”
“凡辈。”韩信笑了笑,“可他能重用贤能,启用萧大人等人,此乃项羽万万不能及也。”
不过也是,人家项羽自识兵术,勇猛精进,加上一支精军,却是用不着看得起别人。
萧何听罢,也是笑出声来。
绕了这么大圈,原来就想谋个好位置么?
“那你说,你能做什么?”
“领将。”韩信沉音道,“依那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帅,领全军之将。”
领兵之人为将,而领将之人为帅,这是那先生教他的。
“领帅?未曾听闻,何人说的?”萧何摇了摇头,“还有,你不过小卒,便想领全军之将?狂妄!”
领全军之将,便让要全军都要敬服于你,而这,便是张良和自己也未曾做到。
“沛军良将甚多,樊哙,周勃之人,治国之人也有萧大人在,但可有一人可以领十万之军?”
韩信笑了笑。
“领万军之人,善于统略将士,精于兵阵,熟知地形,先识天象,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敢问萧大人,这沛军,未曾有人吧!”
“天时地利人和?这便是你那位先生教你的?”
萧何愣了愣,除了这话,实在说不出其他话,不能说自己军中没有这种人吧。
“算是吧,但先生归隐山林,萧大人就莫要指望了。”
想通过我来寻出先生,门都没有。
“你这家伙。”萧何见着韩信信誓旦旦的模样,笑骂着,“便是我军中没有此人,难道你就能为帅?”
没有犹豫,韩信迎着萧何的目光点了点头。
萧何吸了口长气,用手拖住额头。
这人,真是什么都敢说。
“你说行便行了?那岂不是天下之人都可以?”
不知怎样,萧何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和眼前这韩信杠上。
“萧大人让汉王立我为帅,那不就可以看我是否能为帅了么?”
好家伙,你这是铁了心要做这领帅了?
萧何长长吸了口气,生怕被这人给气出病来。
“领帅我就做不了主了。”
“那韩信便就此告退。”
说着,韩信便转身离去。
“不过我倒是能给你一个机会,在我身边,押运粮食。”
韩信听着,停住。
“若是你做好了,我便引荐你去拜见汉王,如何?”
萧何眯着眼看着韩信,笑道:“如何?”
韩信转身,看着萧何。
“真的能见到汉王?”
“可以。”
萧何看着韩信,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韩信啊韩信,但愿你真能有如此本领吧。
······
夏末半月,天连大雨。
刘邦见着眼前拜见自己的儒生们的,气不打一处来,蹬着大眼怒视眼前的领头叔孙通。
“沛军入蜀,天逢连雨,寡人还在忧愁行军之事,如此燃眉之急,你竟还来如此烦寡人!”
叔孙通迎合陪笑,全然没有儒家的冷傲高气。
“汉王之福,延于沛军,此雨势必奈何不了我军。”
听罢,刘邦的脸上才好看了些,但心中烦闷,不饶地说着。
“便是见着你们这身服饰,寡人便是怒火中烧。”
叔孙通看着自己一身儒家服饰,皱了皱眉头。
他知晓汉王不太喜欢儒家,以为儒家不过乱朝之派,聒噪烦耳。
叔孙通虽心中有些不适,但也是强忍心中,不敢表露再聊脸上,毕竟眼前这人,可是敢在宴上强夺儒生帽,并在上面浇尿的狠人啊!
适时,天闪雷鸣,雨势磅礴。
叔孙通想了想。
“昔时汉王斩白蛇起义,乃是顺应天意和攻入咸阳,如今天雷大作,势必是天命所归,称霸天下。”
说着,叔孙通指着身后一众儒生。
“我等儒生,便是传颂汉王之德,使天下归服也。”
身后的儒生虽脸色不佳,但看着绷着脸的刘邦,不敢说些什么,只好低着头拜礼着。
刘邦扫了眼懦弱的儒生们,摆了摆手。
“出去吧!”
叔孙通不敢说些什么,领着儒生们拜礼后便离去。
此后,叔孙通将身上的儒生服饰换上了楚人短褐,果不其然,汉王见其不怒反喜,大有亲近叔孙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