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左天佑和助学会中的十五名成员一起正在街头发传单。
有两个记者模样的青年人走过来问他们:“同学,你们就是他们公司里说的那个我们在一起助学会的?”
一位女同学朝他们笑了笑,回答道:“是的。”
他们问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是谁,那个女同学向左天佑指了指说:“那位同学就是我们助学会的负责人。”
两位记者走到左天佑面前,他们拿出一张工作证递到左天佑面前。
正在忙着发传单的左天佑看到一张华夏青年报记者证出现在自己眼前,他转过头看到两名记者。
“这位同学,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其中一名年龄稍大一点的记者问道。
左天佑反问道:“您们有什么事情吗?我正在工作,这会影响我今天的工作报酬的。”
两名记者相互看了看,还是那名记者说:“那行,我们等你工作完成后,问你几个问题行吧。”
左天佑点点头,继续发传单。
三个小时过去了,左天佑终于发完今天的传单。
乘着左天佑喝水的时候,那名稍大一点的记者坐到了左天佑的旁边,说道:“你好啊,同学。我叫张伟,是华夏青年报的记者。我可以向你问几个问题吗?”
左天佑点了点头,张伟就继续说:“你们这个我们在一起助学会的目的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吗?”
左天佑随即回答:“我们助学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同学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
张伟继续问:“你们这样赚钱给其他同学花,你们自己能想得通吗?”
左天佑看了看张伟,说道:“请你不要偷换概念。我们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继续上学。而不是你所说的赚钱给其他同学花,因为他们凭自己的力量无法赚取到上学所需要的费用,所以我们就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对不起,我们要回学校了。再见。”
左天佑讨厌这种油腔滑调的记者。这种时候如果遇到其他不会说话的同学,很可能就会被他的话给套住。毕竟,他们还是只有十八九岁的学生,社会经历特别少,很容易被这样的记者给误导。
左天佑带着自己的同学们走了,留下两个目瞪口呆的记者。
张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十八九岁的大学生,能够那么快的反应过来。当然他的本意不是如此,只是对这个社会太多了解的记者来说,他只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不希望这些单纯的学生被一些所谓的助学组织给欺骗。
回到学校后,左天佑将今天的事情发到论坛上,并告诫助学会成员要高度重视这样的记者。如果遇上,可以选择沉默不与其说话。更重要的是,不要被这种偷换概念的问话给套住了。
星期一,正在上课的左天佑被班导叫出了教室。
和班导一起来到了院长办公室的左天佑感觉到有些莫名其妙。当看到坐在院长办公室的张伟后,他终于有些明白了。
张伟看到左天佑便站了起来,主动和左天佑打招呼:“你好啊,左天佑同学。”
左天佑礼貌的向孔院长问了好,然后才回答道:“张记者,您在学院外面埋汰我还不够,还要跑到我们学校来继续侮辱我吗?”
张伟笑着说:“对不起,左天佑同学,我正式向你道歉。主要是我刚开始没有充分了解到你们这个助学会的性质,以为是社会上那些乱七糟八的助学团体,为了赚取你们这些学生的廉价劳动力。所以才说出那些话来,请你原谅。”
张伟的这番话,使左天佑的气稍稍的削减了一些,但他还是没有说话。
张伟继续说道:“今天我们来,就是为了正式采访你所倡议的这个助学会,也请左天佑同学配合我一下,行吗?”
左天佑继续没有说话。
这时孔院长说话了:“天佑同学,这位张记者跟我们学院以前也打过交道,是一位非常有正义感的记者。你配合他一下,行吗?”
对于孔院长的话,左天佑不得不听。他是非常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老院长是国内有名的经济学家,其渊博的学识,让左天佑非常的敬佩。
在这种情况下,左天佑转过头对张伟说:“你问吧,我配合你就是了。”
老院长和张伟都笑了。张伟问道:“左同学,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倡议成立这个助学会的呢?”
左天佑回答:“是因为自己寝室里的同学家庭非常困难,每天只能吃一顿最便宜的饭菜而开始有了这个想法的。”
“那你们可以选择捐款捐物啊,为什么要用自己去劳动来帮助他们呢?”
“我们自己吃的用的,都还是来源于父母。父母给自己钱财,无非还是希望我们能在学校里吃得饱穿得暖。而我们拿着父母给我们解决温饱的钱财挪作他用,这是不是对自己父母的不孝呢。我们不能为了帮助他人而做一个不孝之人。所以我才有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来帮助应该帮助的同学这样的想法。”
张伟鼓起掌来,高兴的说:“这个想法非常独特,我非常赞赏。我认为这是一举三得的事,第一不辜负父母,第二不辜负同学,第三锻炼了自己。左天佑同学,我真的很敬佩你的这个主意。你让我看到了新世纪大学生的榜样。”
接下来,对于张伟的问题,左天佑一一作出了回答。
当张伟问到经费是使用的问题时,左天佑借孔院长的电脑打开助学会的首页,将里面的财务公示栏展示给张伟看。
张伟看完财务公示后,又看了看网站上的其他内容。当得知这个网站也是出自左天佑之手后,张伟不得不佩服起了这位才十八岁的大学本科新生。
张伟问左天佑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本院的高年级也希望加入到这个助学团队,你会不会接受?”
左天佑如实回答道:“我是这么想的,高年级的学长毕竟经历比我们要多,他们的价值观和我们有一定的差别。为了在助学过程中,不发生不必要的内耗。最好的方法是他们自行组织,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规章制度和信息共享给他们,帮助他们完成助学活动。”
最后,以张伟和左天佑一起合影结束了采访。
张伟走后,孔院长将左天佑留了下来。
孔院长问道:“左天佑同学,你的这种助学方式我非常欣赏。你能不能想办法变更一下,使我们学院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享用这样的助学方式呢?”
左天佑回答道:“院长,其实我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这并不复杂,主要是管理团队不能散。其次需要学院的大力支持。”
孔院长看了看左天佑,知道他心中肯定已经有了办法都会说出这样的话,于是他说:“别藏着,说详细些。”
左天佑这才说道:“首先学院牵头组织成立助学会,而这个助学会以现有的管理团队为主,因为目前这个团队已经非常成熟了。然后,助学会将全院所有的特困生的基本情况公示在助学会网站上,让大家进行监督。最后,助学会在学生当中开展以帮助自己身边的同学完成学业为主题宣传活动。当然,学院能给予少量的学分奖励那可抵得上大量的宣传。通过以上的方式来号召全院学生参与到助学活动当中,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孔院长答应学院组织研究研究,让左天佑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