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500000023

第23章 从容品味

字典上说,从容,是一种举动,一种举止状态、行为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一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境遇、情致和襟怀、修养。处于紧张、波动、喧嚣、浮躁的现代生活漩涡中的人们,很不容易做到悠闲舒缓,沉静安详,静观默察,细心玩味,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近曰,在北京饭店参加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友人邀我到对面一家老店去吃羊肉泡馍。不经意间获得了一次从容品味的机会。

原来,为了能饱吸汤汁,甘软适口,那特制的白面馍馍要食客自己一点一点地掰开,以细碎、匀整为佳,这就要耗上一段时间。我们便卸却尘樊,脱略形骸,以悠闲的心态,从容操作,款诉衷肠,从七情、八苦说到多彩人生,昵昵尔汝语,娓娓话桑麻。尽管并没有跳出“三界”,远离人海,但因心境宁贴,生发一种重返自然、回归乡园的感觉,也就达到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了。

我们一边说着话,一面把视线扫向窗外车如流水、人似潮奔的都市风景线,类似江浙人说的“看野眼”。发现在交叉路口的红灯下面,不同走向的人群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同一去向的行人,神态也各式各样,有的舒徐,有的急迫,有的躁动不宁,有的沉静闲雅,你可以尽情地从中猜测他们的身份、阅历、文化水准,甚至想象背后隐藏着的情节、故事。

过去,每天都和街上的人流打交道,却从来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哪一个面孔,感知的只是一片模糊、一色朦胧,一条由车尘轮迹、衣香鬓影织成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流水线。此刻才注意到,原来这里竟是时装的荟萃,发型的博览,妙曼的或臃肿的身段的大汇展。单是这一点,也尽可以供人们从容品味了。

我们就这样聊着天、观着景,欣赏着、品鉴着,直到一大碗泡馍煮好了,端上来,再悠哉游哉地填进肚子。人生有味是清欢。羊肉泡馍是甘美的,那种悠闲的心态,散漫的清谈,无拘无束的身心的放松,同样是甘美的,令人历久难忘。

在北京、开封、南京、洛阳这些古都作客,我喜欢晨兴闲步,沿着幽深静谧的胡同踽踽独行。那里滤除了嚣尘,充溢着宁馨,残留着经过历史风雨汰洗的斑驳的色彩,是一幅幅萧疏淡雅的风情画。那一条条纡回曲折,仿佛没有尽头的古城路,到处都昭示着岁月的悠长、世事的沧桑。似乎每一条窄巷里都沉淀着感人的故事,荡逸着凄清的韵味,展现着古城的意蕴与魅力。

在这些现代的“乌衣巷”里,每户人家都有各自的沉浮录、兴衰史。通过从容品味,可以在软尘十丈中独得一份清新,在震耳栖噪中保持几分恬淡。这本身就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无分古代现代,人们都是喜欢游览的。所不同者,古人心境悠闲,无论是孔子的游学、论政,柳宗元、苏东坡的登山临水,还是徐霞客的地理考察,都是悠然自得的。为事功也罢,为学术也罢,为饱享山水之乐也罢,反正都是宁心静虑,沉潜其中,必有所得。

相比之下,现代人们外出旅游就总是显得过于匆忙,过于迫促,为旅游而旅游,似乎只要看完所有的景点,跑遍全城的胜迹,就算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任务。不肯按迹寻踪,叩问一个究竟,更谈不到沉潜涵泳,宛转低回,从中捕捉一些灵感,实现某些妙悟了。只是习惯于遇到一个景观,就按动快门,“咔嚓咔嚓”,再遇到一个景观,还是按动快门,“咔嚓咔嚓”,于是大功告成,带回一大叠照片就算了事。

特别是现今交通发达,出游方便,到处都以汽车、游艇代步,纵然不像孙悟空那样,翻一个筋斗云就越过十万八千里,也总是云烟缥渺,过眼匆匆,来不及细细赏玩,从容品味。实在有负于那些名园胜地,美景奇观。

人们常常揶揄《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嗤笑他不懂得从容品鉴西湖的烟柳画桥、情山媚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只是匆匆地过雷峰塔,进净慈寺,穿六桥,上吴山,看红男绿女,吃美味佳肴。说句不太客气的话,我们自己有时就恰恰当了一回现代的“马二先生”。

自然风物、人文景观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商品的特点是消耗,是占有,价值在于实用,买到手了就算了事;而自然、人文景观的价值在于欣赏,可以久存、共享,耐人反复寻味,只是“咔嚓咔嚓”,浮光掠影,是无济于事的。游览的妙处在于得趣、尽兴,在于随缘随机发现物我之间的妙谛,在于暂避尘嚣、纷扰,从“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中作飘渺烟霞之想。

日本学者鹤见佑辅说过,旅游是解放,是求自由的人间性的奔腾;是把拘谨的世故中秘藏胸底的浪漫情怀尽情发露开来。因此,善游者往往不去那种名扬九州、人海沸腾的景点,而要寻觅一个很幽静、有情趣、耐玩索的去处,像袁中郎说的,“逍遥林莽,欹枕岩壑”,意在荡涤胸襟,品玩逸趣。

人们来去匆匆,常常是为了奔赴一个又一个遥远的目标。不能设想,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目标、理想、追求,因为人生的道路原本是由目标铺成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过程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德国着名文学家莱辛甚至说:“我重视寻求真理的过程,甚于重视真理本身。”爱因斯坦把这句话作为终身的座右铭,从中汲取美感,寻求慰藉。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钓鱼的乐趣并不体现于最后的吃鱼,它是在持续的等待、观察、期望、追求中获得心理上的充实、满足,体验情致上的悠闲、恬适。如果放弃了从容品味,过程自然枯燥不堪,目的也就化为乌有了。

一次,我在旧金山观光,游览了闻名于世的九曲花街。这是一条从小山岗以四十度坡向下倾斜的街道。市政厅要求,街道两旁住户遍植鲜花,花圃可以伸入街心,但必须犬牙交错。这样,当汽车向下行驶时,就要弯弯拐拐,作锯齿状下旋,既缓解了坡度,又增加了情趣。可惜我们坐在车上,个个提心吊胆,冷汗搏涔,根本无心赏玩两旁的鲜花丽景。唯恐司机稍有疏忽,或者汽车出现故障,造成人仰车翻。所以,虽然置身花团锦簇之中,却什么也无心赏玩。直到汽车走到尽头,停在平地之上,人们才放下惴惴不宁的心,回头细看那壁立的花街,久久不肯离去。

我想,这和七色人生有些相似:年轻力壮之时,因为要匆匆赶赴征程,身旁纵有千般旖旎、万种奇观,也不能从容玩赏。及至走下工作岗位有了闲暇余裕,那似锦年华、如花盛景,却已逝者如斯,成了明日黄花,统统付与了淡淡的追怀。

从中我也悟出,要从容品味,必须具有悠闲的心境。而这种悠闲、从容的心境,常常产生于经过文学熏陶、哲学感悟的文化气质。悠闲,既标志着心灵的平静与解脱,也显示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倾向的细腻、复杂与深沉。

就一定意义来说,文化艺术本质上又是悠闲的产物。悠闲的背后,有内涵,有背景,有文化积淀,否则,单是悠闲自身是留不下东西的。在中国,它以强大的内在吸附力,在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以及武功、戏曲、音乐、饮食等各种传统文化中沉淀下来。

至今,我们打太极拳,还讲求圆融、轻灵、舒缓、柔婉之中寓托着凝重,体现中国文化的尚和贵柔与从容、悠闲的心态。煎中药,讲究文火、武火兼用,而以文火为主。因为只有慢火细煎,才能充分地汲取药力。

闽粤一带喜欢喝功夫茶,顾名思义,需要破费功夫来慢慢地品啜。二三知己对坐,端起又浅又小的茶杯,一小口一小口地细细地品味茶茗,自如自在地神聊海侃。最有代表性的要算听京剧啦,唱腔缠绵回荡,节奏婉转悠扬,那类“西皮流水”的慢节拍常令许多人闭目晃头,沉酣坐忘。这一切,都凭借着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一种审美文化、精神涵养和人生境界。

本来,广摄博览,从容品味,是人类应当充分享用的一份“特权”。自从开始直立行走,人类就拓宽了视野,调整了视角,既能俯瞰大地,统察品类之盛,又可流眄天穹,仰观宇宙之大。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而且,这种“万物之灵”的每双眼睛都面对着两个世界,即围绕着视觉而构筑起来的知觉体系,属于现象世界;和围绕着记忆而凝结起来的经验体系,属于本体世界。一为感觉,一为想象;一为设景,一为达情。双方面结合起来,才有创造,才有艺术,才有诗文。

这里,怕的是反应迟钝,感情粗糙,来不得半点浮躁、半点遑遽、半点造作。需要的是沉潜涵泳,全身心地浸淫其间,使主体与客体眼前光景和心中的经验与回忆,交织成一种形象,或者一种感悟。

天涯遍地皆芳草,何处楼台无月明。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关键是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和悠闲的心态,多一些从容,少一些栖皇;多一些安详,少一些喧嚣;多一些沉思,少一些浮躁。

同类推荐
  •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到灯塔去(伍尔夫文集)

    《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 这世界唯一的你

    这世界唯一的你

    我们已不再年轻,终于可以一意孤行。这是自由极光的第九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么闪闪发光,从此你再也不能将他们忘记。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声色犬马,流光溢彩;惊为天人的先生与小姐,奇诡美丽,人生离奇。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还羡慕他们,但其实我们都做过他们。其实,那些后来被称为“奇葩”的人,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照亮过整个世界。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你我、不同的回忆,送给你,迷恋过去的你、假装坚强的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你:不要试图去讨好这个世界,你是这世界唯一的你。
  • 集外诗

    集外诗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快乐打工记

    快乐打工记

    葛书瑜和箫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人都靠着祖产混日子。整天关心的就是吃喝玩飙车,交女朋友。偶尔有生意砸在头上,让懒散的两人活动活动。情节人物纯属虚构,若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 江北女匪

    江北女匪

    他是高高在上的云西世子,她是娇俏机灵的小山匪。他本是翱翔九天的鹏鸟,她却似匍匐于地求生的蝼蚁,命运之线却生生地将他们纠缠在一起,注定要让他们在繁华过后泪滑落眼角、心凋谢零落。他为了江山算计将爱玩于股掌,她为了大义舍爱于天下。他挣扎在爱的深渊,她徘徊在爱的边缘。军阀派系的斗争,世家内院的龌龊,他的欺骗隐瞒,让她心神俱伤。当一切尘埃落定,在江山、爱情、亲情、大义面前,她是否还肯紧握住他的手?
  • 借口心理学

    借口心理学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借口无处不在。不论任何时间、地点、场合,只要出现问题,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寻找各种貌似合理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然而其实,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的,所有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诱因。本书紧密联系实际,把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帮助大众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借口的诱因,并帮助我们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借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既是制造失败的根源,也是攻克办事难关的一把利器,怎样为你所用,就看你的掌控能力!
  • 男人不狠 万事难成

    男人不狠 万事难成

    男人不狠,万事难成。换句话说,大丈夫行走于世,一定要彰显雄性的天赋优势和本质属性,一定要纵情冲杀,快意取舍,否则将一事无成。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小故事,来阐述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画龙点睛的感悟,每一个故事,都能为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 心明无惑

    心明无惑

    不知道还没写写写就知道了知道,闻道,明道,
  • 影后老婆超全能

    影后老婆超全能

    【双洁甜宠1V1】当穆清从一个十八线开外的小明星站到影后的颁奖典礼台上,穆清手持奖杯,霸道宣布:“君邵霆是我老公!”台下君爷一脸宠溺。媒体嘲笑穆清高攀君邵霆,穆清冷笑,“星耀集团听说过吗?我开的。”君爷嘚瑟,“我老婆是星耀集团总裁,是君氏集团最大的股东,还是君氏家族的族长夫人,我的顶头上司!”白莲花炫耀渣男送给她一家公司,穆清:“一家公司就这么嘚瑟?”君爷立刻大手一挥,“把我名下的所有公司以及子公司都归到夫人名下,算了,不用这么麻烦,把君氏集团送给夫人玩吧。”你们知道什么叫宠妻吗?君爷会告诉你:“在夫人面前,什么的都是浮云,人生三大原则,夫人第一!夫人第一!夫人第一!”本文女主全程智商在线,不小白,不软弱,欢迎入坑~
  • 妃为天定

    妃为天定

    柳瑶,是著名全科医生,也是个疯子,为了摆脱智能芯片控制,她连自己都杀。可是她死了又活了,陌生时空,陌生身体,一堆麻烦,那该死的芯片依旧想控制她!“叮,前方五百米处有病人需要救治,请宿主立即救治。”那是害过她的绿茶白莲花!“叮,扫描有伤患,请宿主立即救治。”那是被她救过的白眼狼!仇敌要她救,白眼狼也要救,当她圣母?弄掉渣系统之前,她还是先弄死这些杂碎。“叮,有危险靠近,系统自动屏蔽。”某人还未靠近,渣系统就直接遁逃。“夫人,快随本王回家,处理杂碎的事交给为夫就好。”她是他的命定之妻,肆意妄为他惯着,捅破天他顶着,反正是要宠着。
  • 快穿第五人格:当个小红娘

    快穿第五人格:当个小红娘

    “滴!您已成功进入庄园!当前附身者,祭司,菲欧娜·吉尔曼!”许知意:〖脏话〗让我当红娘就算了还要我让他们搞基?许知意:啊伊索小天使……等等为什么会黑化!我吃摄殓啊喂!她没有问过一个问题:我怎么来到这的?也许她早就知道了,也许不想回去……?〖严重ooc警告!cp有雷点警告!文风偏沙雕,不喜勿看!〗
  • 观念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观念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