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500000024

第24章 安步当车

有人问我:工余之暇有些什么爱好:打麻将?下象棋?莳花?养鸟?看电视?聊闲天?我一一摇头。细想一下,要谈业余爱好,除了读书,便是散步了。

住在一个人口多达六百万的大城市里,车辆鱼贯、穿梭,多得如“过江之鲫”,没有事愿意遛大街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我呢,倒不是喜欢上街,商店三五个月不去光顾一回;我的出行,意在散步。只要时间允许,无论是办事情,参加会,看节目,我都喜欢徒步而行,不想坐车。

至于晚饭后,信步徜徉于林荫路上,湖畔河边,花木扶疏的庭园曲径,风俗画面一样的僻巷街头,默默地走,平静地走,轻松地走,尽兴地走,无意其他,无顾其他,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更是早已成为习惯了。有时,夜间读书、写作,感到头昏目眩,就寝之前,也要到院子里走上几圏。回来后,带着几分凉意钻进被窝,很快便悠然入睡。

适量喝酒,到底好不好?吃红烧肉,是否健脑强身?可说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但是,生命在于运动,散步有益身心,却是古今中外从无异议。我国流传已久的《十叟长寿歌》中就有“饭后百步走”、“安步当车久”的经验。古希腊哲人也曾讲过:你要健壮吗?走路吧!俄国大文豪果戈理说,走路永远是祛病疗疾的良药。也许是这个缘故吧?据说,欧洲有的城市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习俗:不论贫富、老幼,入城都必须步行;外地客人驾车来访,也要停车郊外,而后徒步进城。

我的切身体会是:散步不仅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增强身体的素质,而且可以使心胸获得扩展,神志得到超脱,精神上进入一种新的境界。无论是精力高度集中造成的疲劳,案牍劳形沉积下的闷倦,还是“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无法摆脱的干扰所带来的重重烦恼,都可以借助缓步徐行,抛诸脑后,排遣无遗。苏东坡就有过这种体验,他写道Z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学者都有散步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步是他们特有的精神活动方式。古代的大思想家庄子,好像整天都在散步,濠间、浓上、郊野、田园,到处都有他的身影。诗人陆放翁更是随时随地策杖闲游,翻开《剑南诗稿》,触目皆是:“信步闲行遍四邻,拥篱老稚看纶巾”,“端闲何以永今朝,拈得筇枝度野桥”,“不识如何唤作愁,东阡南陌且闲游”,“旅饭风埃小市傍,却呼拄杖踏斜阳”。当代着名作家巴金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散步,每当写不下去或者需要深入思索的时候,他都要出去走走,实际上,散步已成了他创作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外国,也有类似情况。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就唤作“散步学派”。列夫·托尔斯泰经常穿一件肥大的外衫,在查谢卡林区,顺着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幽径、溪谷,走到他从未到过的地方。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回思着过去,审视着现在,憧憬着未来,品味着人生三昧,为自己的创作探寻种种新的路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长达二十五年的流放、苦役生涯中,只要健康允许,就坚持户外散步,从未间断过。他觉得,走路时的回忆是最温馨可人的。卢梭认为,散步促进了他对问题的思考。歌德老人甚至说,他的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散步时出现的。

这种认识和感觉,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为散步时心肌收缩加强,血液流动变快,供给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多,使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脑皮层逐渐松弛,思维自然随之而重新活跃起来。人在散步中会产生一种美妙的情思。近代女诗人林蕴林暮春时节在济宁郊外闲步,得句云:

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

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诗人因心造境,化虚为实,构建一个诗意盎然的鲜活的新境界。

据我亲身感受散步也确能益智怡情提髙思维能力。多年来我习惯在业余时间,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散文、随笔之类的作品,总共也有几百篇了。回顾它们诞生的历程大部分都是在散步中完成构思的。现在,竟至出现这种情况:真要我静坐桌旁,凝神结想,或者在品茗衔杯之际梳理文思倒没门儿了。即使是夜静更深绝无半点扰攘有时也会出现文思迟滞的情况不肯像平日那样泉流、潮水般地涌来,这时我便立即起身,出外散步,伴着风声林籁月色星光展开点点、丝丝、片片、层层的遐想。此刻的散步,看似悠闲自在,散漫无羁,实则脑子里进行着紧张的活动。思维空前活跃,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兴奋点上,上下古今,云山万里联翩浮想,绵邈无穷。

当然,也不能认为,“踏遍青山人未老”,只是革命家的豪情;“步随流水赴前溪”,仅是诗人的雅兴。今天,无论走在哪里,无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各级负责干部,安步当车,随处可见。可以说,散步现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活动形式。但是,在旧时代的官场,出外办事,却必须乘车、坐轿,步行走路是不可想象的。唐代的李贺弱冠能诗,才名卓着,都官员外郎韩愈和侍御皇甫缇听说后,想亲自考察、了解一番,便坐着车子到家去看他,李贺当场作诗,题目就叫《高轩过》。所谓“高轩”,就是高车,“轩”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专供大夫以上官职的人乘坐。后来,诗人刘迎吟咏这件盛事,有句云:“正以高轩肯相过,免教书客感飘蓬。”

在封建时代,为着“谨出入之防,严尊卑之分”,读书士子一经入仕,便与徒步绝缘。《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个形象的描述问:何以为官?日: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真是威风了得!据古籍诠释,官者,管也,牧也,为民父母也。旧时代把长官治理下民看成牧人看管牛羊一样,典型地反映出封建制度下处于对立状态的官民关系。清末一首《京都竹枝词》就是这样描写的:

一双蔗棍轿前催,曲巷回过喊若雷,

更有双鞭前叱咤,威风扬起满城灰。

对于这种腐朽的官场习气在旧社会是不易摆脱的包括杜甫那样“恫瘰在抱”、体恤民瘼的伟大诗人在内。他曾在朝做过一任微官,入了仕自然就与普通士子不同了。在一首名为《逼侧行赠毕四曜》的诗中,他是这样写的:

逼侧何逼侧,我居巷南子巷北,

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

自从官马送还官,行路难行涩如棘。

我贫无乘非无足,昔者相过今不得。

不是爱微躯,非关足无力。

徒步翻愁官长怒此心炯炯君应识。

过去还可以街头徒步,常相过从,但做了微官之后就不能了,尽管住得非常的近。“不是爱微躯,非关足无力”只是因为徒步上街有碍官家体面,那要惹官长生气的。

其实,这种当了官就不能步行的规矩,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据《论语》记载,孔子的高足颜渊死了,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为颜渊置办外椁。孔子说:“我儿子孔鲤死时,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来替他买外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记得老作家曹靖华过去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嗟呼,艰难岂止穿着事,行路当年未等闲!

同类推荐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农耕年华

    农耕年华

    作者将自身对农耕文化的丰富积累,对农耕、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灌注到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或已然消失的农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留,踩水车、推乌头、沤制草塘泥、打连枷、消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书中还大量介绍了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时节气、农家菜肴、农村行当,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孤山踏雨
热门推荐
  • 小放牛

    小放牛

    牧童哥,你过来,我问你,我要吃好酒哪里去买哪哈咿呀咳?小姑娘,你过来,你要吃好酒在杏花村哪哈咿呀咳!——京剧《小放牛》。我在青山坞下了长途汽车,有电瓶车在车站等候,司机说是专程来接这趟车的,从这儿到“杏花深处”还有一段路。下车的除我之外还有两个年轻人,我们三个坐上了那辆带有观览性质的电瓶车,都说“杏花深处”的服务还挺周到,要不这段路程得走四十分钟。
  • 剑术风云

    剑术风云

    元末明初,江湖以剑为正派,其他武器为旁门左道,本是一名剑客的萧文,却遇上了江湖变革的时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愿初心不改,不忘最初。
  • 黑蚂蚁

    黑蚂蚁

    云南腾越西南,滇缅交界,重山峻岭绵亘杂沓,溪流泉瀑纵横交错。其中都是亘古无人的荒山野地,森林甚多,往往回环数百里不见天日。除却林中藏伏的各种毒蛇猛兽之外,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虫蚁,俱都凶毒已极,沼泽间的瘴气又重,休说孤身行旅,便是大队人马带了兵器、食粮想要横冲过去也办不到。为有种种危险灾害。常人从来不敢深入。但这里面财富甚多,非但珍贵药材、兽皮多到无数,更有荒金、石油好些天然富源埋藏在内。一些贪利的山野土人把那大片森林认作衣食父母,虽不敢犯了奇险深入腹地,每当雨季过后也常结伴裹粮人内,大都走进个十里八里,将所采掘猎取的贵重物事得到手中,立时急赶回来。
  • 余生换我宠你

    余生换我宠你

    根据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计算,世界上的事物将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完全重现,也就是说,……
  • 陌上公子陌相安

    陌上公子陌相安

    当红明星穿越至民国成了少帅,一同穿越的还有个母胎单身25年的粉丝小姐姐?动荡的年代,面对回到现代与爱人相守,该何去何从?怕是唯有两相安好才算圆满“从前以为相知,相爱,相守如同一颗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顺其自然,理应如此”“如今,我只愿你安好,一世周全”
  • 三杰剑

    三杰剑

    明代晚期,局势动荡,武术大兴。张淳风张大人清正廉明。张家的三位公子本该在家享受童年。怎奈天灾人祸,遭到陷害。被满门抄斩,三位公子劫后余生,习得一身武艺,但志向不同。从此各自踏入了一条别样之路。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我是哥布林

    重生之我是哥布林

    古地球充满了科学金属的味道,在这个世界,虚拟网络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虚拟里不在只是解压消磨时间,而是社会金融市场的主流!在这个时代机器人代替了所有的劳动力,虚拟网络市场成了金融市场的主流,在这你可以收入不菲的资金,在里面可以赚钱,可以相亲结婚都是有法律认可和保护。23岁肃冥因地球发生地震遇难,成了植物人,殊不知再一次醒来!“这是哪儿?”“哟嚯~又有一个经验值!”“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看着我,你们为什么药拿棍子戳我?”“别跑,别叫,成为我变强道路上的一小截经验值吧。”肃泯狼狈不堪不知跑了多久,来到河边一脸惊恐:“什么情况?我…我怎么变成哥布林了…”
  • 背包为家

    背包为家

    《背包为家》是儿童文学作家张国龙创作的一本随笔美文集,分为背包回家、遥想他乡、天涯情旅三卷,其中所选文章或抒发少小离家的乡愁客思,或描写各地行旅的风土人情,或追忆梦里故乡的山水人事,无不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对于青少年读者开阔眼界,感悟生活及文学极有助益。书中,作者用徐缓的笔触讲述自己在各种各样人生旅途中的见闻感想。作者看来,走过了东西南北,经历了初夏秋冬,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如果没有真挚和全情的投入,再好的风景都似一夜昙花,转眼便是云烟。故而,作者将对大自然及自由思想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倾注到笔下的文字中,青少年读者可以跟随这些清新优美的文字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