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却能品咂出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生活是需要态度的,而“态度”决定你的思想和走向。岁月的“遗珠”被作者拾起,串连起来,闪着动人的光泽,令人喜欢。
安徽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许辉
沈从文是从湖南凤凰田野里肆意生长起来的,汪曾祺是在江苏高邮水乡中茁壮发展起来的,而端华则是从皖南的原野上走出来的。他们都固执地带着故乡山水的印记,在城市里讨生活。岁月熟悉的味道从字里行间流淌而出,营造了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空间。
著名作家余同友
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在现代社会中身上保留着某些“古板”特质,用文字将这种“特质”放大,构成了一种美,不仅仅存在于作者本身,读者也会从中感受到这种经过“雕琢”之后的美来,也一定存在于自己的经历中。这一点是很有吸引力的。
宣城市文联副主席、作家黄廷洪
“接地气”,又不失“诗和远方”的意蕴之美,这也是对现代人“身心”近距离的一次解读,给人以对美的想象空间。作者用朴素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有趣的生活图景,无论时间变化,真心不变,真情不变,总有许多动人瞬间存留心间。
宣城市文联主席、作家徐艾平(书同)
我理想中的生活,拥有一个带露台的房间,露台上放几盆花草,有一把木椅,几上摆放着一本书和一杯热茶。在阳光明媚的上午,看着远方,想一想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会有另一些人。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坐在那里也是一种幸福。我越来越觉得一段美好的岁月就是用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简化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维持内心的平静。在飞逝的时光里,与你爱的世界融为一体,相生相成,难舍难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消逝,容颜变老,一些熟知的人离开,再往后甚至能遇见亲人离世的小高潮。尽管心里很清楚这是一种生命的正常代谢,也仍免不了疼痛。我只是在寻找一种方式,一种在我看来很特别的方式,将他们藏起来,我想告诉自己,他们一直都在。过往的许多事都在脑子里装着,仿若推开一扇门,轻唤一声,就会立即有人转过身来。对于我来说,过往的那些事很特别,丢弃了就永远丢弃,如若拾在手里,便会盛开,芬芳四溢。写这样一本书,也正是为了圆这样一个梦想,让自己的心灵之旅不孤单。
曾经是散养的野孩子,书没好好念,爬树掏鸟,偷桃摘果,母亲恫吓我,再不好好读书就会像前村的老万那样娶不到媳妇,背驼了眼瞎了都没人管……打架、放屁、摸女生屁股,我永远是站在那帮男生最后面的一个,但讲究公平的校长绝不会因为我站在最后面而轻饶我,他对每一个人都不会手下留情……喜欢一个姑娘,用小刀将她的名字刻在竹片上……在那个年代,我遇到的那些人用他们的方式改造了我。
让他们从我的笔端流出,这是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以文字的方式收留他们,也替自己找到了一份消除寂寞与空虚的工作。当然,他们也在以他们的方式拯救我,净化我的心灵,使我变得安静。诸如此类,这是一股幸福的源泉,一种浪漫的感觉。我会一直坚持,让他们融入我,变成我生命色彩的一部分。
当然,我也明白,随着他们的走出,我的身体也会慢慢变老,此消彼长,直至衰竭……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等着自己慢慢变老,看看生命的尽处会有些什么……
一本书,一杯茶,一种生活,几行文字。如此,幸福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