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1100000011

第11章 投资未来有发展的企业(2)

巴菲特明白,汽车保险虽属于日常必需品,但它在定价上有稳定及高度弹性的优势。他认为GEICO能赚钱,而且他认为GEICO的领导阶层也有竞争能力和优势。而目前的企业危机,只能说明GEICO暂时受创,何况它还有市场特许权。1976年,巴菲特起用约翰·伯恩任GEICO公司总经理。巴菲特给他定下的目标,是使公司业绩起死回生。在伯恩的经营下,第一个责任年度从营业销售额的4.63亿美元中,便赚了5860万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更有较大增长。根据柏克希尔·哈斯威1994年度普通投资组合报告,共持有3425万股的GEICO,市价总值为持股成本的38倍多,可见其为柏克希尔·哈斯威公司创造了多么巨大的效益。

作为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有与众人不同的逆向思维,如他总能在整个华尔街都厌恶某个企业或者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的时候,独具慧眼地看到它所具有的潜力,进而采取收购行动。如通用食品当时是一家不怎么活跃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乐虽然有保障,但经营作风显得保守。因此这两家企业的股票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而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不愿购入这些缺乏吸引力的股票。20世纪80年代开始,巴菲特购入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购入通用食品的股权之后,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产品成本,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却继续增加,使得通用食品的盈余获得了大幅增长。1985年,当烟草商菲利普摩里斯收购通用食品的时候,巴菲特的投资成长了三倍之多。80年代后期,柏克希尔公司收购了可口可乐公司后,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四倍之多。

在巴菲特的投资史上值得一提的还有从1986年起,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是美国媒体通讯行业中的名列前茅的大公司。它的资本额为11亿美元,拥有经营电视和广播网、电视和广播电台,同时也为有线电视公司制作录影带。此外公司也发行报纸、购物指南和各种企业相关的专业杂志、定期刊物和书籍。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旗下有8家电视台、9家调幅广播电台和8家调频广播电台,发行8份日报、75份周报、56份购物指南和12个州的不动产杂志。专业刊物发行部门包括农业出版集团、切尔敦出版公司、费尔柴德出版集团等,其中金融服务及医药集团发行多本杂志,包括著名的《机构投资人》和《国内医药新闻》等。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54年,此后30年里,在董事长汤姆·墨非的主持下,进行过30笔以上有关广播及出版的收购行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巴菲特斥巨资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投资。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震惊的是,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的投资组合只有3种,即价值10亿美元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GEICO股票和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在其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对于巴菲特来说是冒了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墨非向巴菲特开出的售价是每股172.5美元,而这个价格与公司当时价值相比,显然已经高了。而且专家们提到,按格雷厄姆的计算公式,这家公司每股单价应在203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只有8%的安全边际,而与低于净资产值2/3的安全边际理论相比,不仅有违于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甚至与巴菲特一贯的收购风格也不相符。对此,巴菲特承认他已对这一原则做了折中。

巴菲特基于对传媒业的深刻了解,才敢于做出这项决定。而且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考虑,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且精明的管理层而下决心的,这是针对巴菲特所崇拜的汤姆。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东报酬率大约维持在5%—7%左右,比斯坦普工业指数还高,其毛利率也是美国一般企业的三倍。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资,1971年,柏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股票总数为1170万美元。1975年,市价总值增加到了3900万美元。而同期,由于空头市场降临,一批年金基金经理人都纷纷减仓,只把手头上21%的资金投入到价格极低的股市里。到1978年底,柏克希尔所拥有的股票,市价总值已达2.2亿美元和一笔价值高达8700万美元的未实现收益。在这三年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52点下跌到了805点,而柏克希尔公司却照样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普通股上的投资,已实现与未实现的获利为1.12亿美元。

1973年开始,柏克希尔公司着手投资1000万美元于华盛顿邮报,至1977年,投资额增加了3倍,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1986年,购入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978年以2380万美元收购了GEICO的保险公司。这时巴菲特有三分之二的资产集中在金融和周期性消费产业这两种产业团体上。

1980年柏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18家之多,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拥有底特律全国银行、通用食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凯塞铝业化学公司、克里夫兰·克里夫钢铁公司、吾尔渥斯零售企业、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资。

至于为什么巴菲特对众人趋之若鹜的科技公司股票完全置若罔闻,巴菲特的理由是自己无法对这类公司有充分的了解。而对于公用事业公司,巴菲特亦不感兴趣,理由是对于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投资的考虑范围之中。这也许更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他的投资风格。他说:“首先我会避开那些让我缺乏信心的一般商品企业和经营管理阶层。我只购买我所了解的公司类型。而那些公司多半具有良好的品质,以及值得信赖的经营管理阶层。”

报纸、电视台的投资一向是巴菲特的强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菲特已有控股华盛顿邮报公司和《水牛城新闻报》20年以上的经验,又入主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0年以上,所以,当他把投资目标又一次定在加内公司时,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举动。

加内公司是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报纸出版、电台和户外广告。加内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有82种日报、50种刊物,以及闻名世界的《今日美国》、《周末美国》等。《今日美国》是美国的全国性日报。1994年加内公司发行销售的报纸,平均每天超过630万份。加内公司当时的市价总值为77亿美元。

加内公司还拥有10家电视台,分布于凤凰城、丹佛、华盛顿、亚特兰大、杰克森维尔和其他城市,并经营6个调频广播电台和5个调幅广播电台,分别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檀波、圣彼得堡、芝加哥、达拉斯和休斯敦等处。加内公司还是北美最大的户外广告集团,在美国国内11个州和加拿大都拥有营运工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报业整体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比较高,平均接近19%。但到1990年就开始下降,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为13%,但还显然优于当时大部分企业的10%。此时,加内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虽也有所下降,但它经过迅速重组,1993年即升至23%。

加内公司迅速复苏,与公司管理层严格控制成本有关,20世纪80年代末,杰克·考利接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采取大刀阔斧的削减公司支出的措施,使加内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11%,高出平均价值约4%。1994年,考利又投资3.99亿美元,以平均每股50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本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800万股。在过去10年中,该公司的股东盈余每年成长12%,1993年盈余为4.74亿美元。1994年下半年,加内公司的股价每股稳定在45—50美元之间,巴菲特花在加内公司股票的平均成本为每股48美元。巴菲特的计算理由是,假如每年成长率为12%,他是以加内公司实质价值的六成购入该股,假如成长率为10%,他则是以五四折买入该股,这就是说无论何种情况,买入该股是在其划定的安全线之内。

收购加内公司符合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一是买进了他容易了解的公司;二是以合理的股价买进;三是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前景光明;四是有负责的、理智的管理人员。

4.别被他人的非议打倒

看中了就立即下手,钱在等着你去取。

——沃伦·巴菲特

在巴菲特对企业投资的生涯中,常常会有人对他的想法和选择提出异议甚至完全否定。但巴菲特却用时间和事实一再证明了自己投资的理智的正确。他对威尔法斯哥和运通公司的投资就强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

柏克希尔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收购中,还有一项收购引起人们对巴菲特的非议,即收购威尔法斯哥公司。

1990年10月,巴菲特宣布柏克希尔已经购入威尔法斯哥公司股票的500万股。1990年,威尔法斯哥以每股高价86美元上市,由于投资人担心经济不景气会蔓延到西海岸,导致对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不动产市场的大量贷款损失。而威尔法斯哥又是加州地区银行业中拥有最多商业不动产的一家银行,因而人们纷纷抛售,并有人沽空该股,导致股价下跌,威尔法斯哥股票在当年10月的卖空收益高达77%。在这种情势下,巴菲特见时机成熟,开始陆续购进该股。

以后几个月间,柏克希尔公司已掌握有该银行流通在外10%的股份,成为该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巴菲特的介入导致了围绕威尔法斯哥银行股票走势的一场争议。在巴菲特一方,其介入持股是看好该股,投入2.89亿美元,为的是它日后的成长。而看空该股者为另一方,如当时美国最大的卖空者费西哈巴兄弟投机该股,是预料该股将进一步下跌,不仅因为它已下跌了49%,而且费西巴哈兄弟的达拉斯财务主管表示:“威尔法斯哥是死定了”,还说:“我不认为声称它们为破产大王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它们离破产也不远了。”摩根斯坦利公司一位有影响的分析师巴顿认为,威尔法斯哥股价最终会跌到只剩百分之十几的价格。

也是这个时候,保德信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乔治·沙劳表示:“巴菲特是出了名的讨价还价者,也是长期投资者。”但是当时得州由于能源价格下滑而导致银行倒闭的事给人们心理预期蒙上了阴影,乔治·沙劳认为“加州有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得州。”言外之音对威尔法斯哥的情形不容乐观。在贝伦的一位名叫约翰·利西欧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巴菲特无须担心谁在长期挥霍他的金钱,只要他不要一直试着去买谷底价位的银行股。”几乎所有的舆论都看淡威尔法斯哥,甚至有人开始教巴菲特,如何在他最熟悉的行业之一进行投资了。

而巴菲特之所以选中威尔法斯哥银行投资,是有他的道理的,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家银行的情况。

1983年,深具理性和睿智的卡尔·理查德出任威尔法斯哥公司董事长,他走马上任后,决心不惜血汗,要把死气沉沉的银行来个根本转变,使之变成能赚钱的大企业。在他的努力下,1983年到1990年的7年间,威尔法斯哥的平均获利是1.3%,而且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是15.2%。1990年,威尔法斯哥以560亿美元的资产,排名为美国的第十大银行,充分显示出了卡尔·理查德的管理水平。尽管他尚未着手股票回购或发放特别股利的计划,就已经使股东们获利了。在理查德领导下,威尔法斯哥亦专注于控制成本,分析师们从比较公司和非利息支出占公司净利息收入的比例中,可以了解到银行的营运费用占净利息收入的百分比。据测算威尔法斯哥的营业效率是20%—30%,这个数据表明,它的营运成本,比第一洲际银行或美国银行还要好,而理查德的一个特别应该指出的管理本领是,一旦成本被控制住以后,他就不让成本再度增加,从而能持续地改善威尔法斯哥的赢利状况。按理查德自己的说法是:“我们试着像是经营一家企业来管理这个公司,2+2=4,而不是7或8。”巴菲特在1990年买进这家银行的股权时,该银行是国内任何主要银行中,对商业不动产放款最高的银行,高达145亿美元,是它股东权益的5倍。由于当时加州的经济不景气状况正在恶化,因此,分析师推算银行的商业放款中,有一大部分将成为呆账。这导致了威尔法斯哥股价在1990年和1991年的下跌。

当时由于美国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倒闭,震动了金融界,金融检查人员认真地分析了威尔法斯哥银行的贷款投资组合情况,迫使银行在1991年拨出13亿美元作为呆账准备,1992年度再提列12亿美元作呆账准备。因为准备金是每月拨出,投资人开始对每次的提列金额感到紧张。按规定银行并非一次足额提到放款损失准备金,而是在二年内慢慢提到。但投资人对于银行是否能撑到其放款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表示怀疑。

1990年由于柏克希尔宣布它拥有威尔法斯哥股权后,股价在1991年初明显上扬,达到98美元一股。这为柏克希尔赚取了2亿美元的利润。但正如巴菲特事后承认的那样:“我低估了加州的不景气和那些公司的不动产问题。”果真在1991年6月,当银行宣布另外一笔放款损失准备的提列造成股价两天之内下跌13美元,降到每股74美元。虽然股价在第四季度略有回升,但由于威尔法斯哥必须为它的放款损失再增拨另一笔准备金,这明显将使盈余减少,因此到年底,该股以58美元一股收盘,这与1990年10月柏克希尔以平均每股57.88美元买进的价位基本持平。

威尔法斯哥银行1990年赚了7.11亿美元,但1991年由于提列呆账准备,只赚了2100万美元,1992年虽然达到2.83亿美元,但仍小于它前两年的盈利水平。但反过来说,如果加上呆账准备金,那么该银行仍有每年赚进10亿美元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与大多数人们的分歧在于,若考虑所有的放款问题之后,它还有赚取盈余的能力吗?巴菲特认为有,而看空卖空者则认为没有。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3)》本书分为大卫·休谟、让·雅克·卢梭、亚当·斯密等部分。
  •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朱丹红编著的《李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 讲述了: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由于一 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 他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 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咀嚼回味揣测的 名篇,连带着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显得神秘。《李 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即是以小说体的形式, 来写李商隐郁郁悲苦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死脉

    死脉

    一个破烂的人,修着破烂的功法,用着破烂的武器,释放着破烂的技能。一个人站在破烂的关墙上,拖着破烂的残躯,望着破烂的战场,守着破烂的地球。一个人等待着黎明的曙光...
  • 女人婚姻纠葛

    女人婚姻纠葛

    小说讲述三个年轻女人婚姻生活,她们是对方的闺中密友,性格截然不同,却又无话不谈。婚姻生活中,她们彼此羡慕。在婚姻的潮水中,她们失望,守候,追寻。兜来兜去,却发现现有的生活根本不属于自己,于是她们身在婚姻的围城中,追求围城外的幸福。
  • 恶魔王子的伪天使

    恶魔王子的伪天使

    这个世界存在着多种未知,没有地图,他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却总是在生命现实里上演别离割舍。从前回不去,命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错开来。其实生命的开始不过是一场早已写好的结束。属于彼此的心结,他们的轨迹忽然失衡,行驶至天涯之远。就让她以永恒的生命,来达成永远的存在,以永恒来证明他追寻的彼岸,一直就在这里。他们都是带线的玩偶,向着那写好的结局一路狂奔,直到穷途末路。我的天使,谢谢你曾经带我去看天堂的模样。
  • 若我从你身边经过

    若我从你身边经过

    “那你为什么叫如初?”“没听说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吗?”若我从你身边经过,只是经过,拜托让我成为你的陌生人。从此以后,你要快乐。以真实的校园生活为原型,揭露青春密语。
  • 堪十郎的野望

    堪十郎的野望

    男人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业;穿越于日本战国,竟发现那些所谓的战国大名与名将大部都是女的;不过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就是之前是抢地盘收人才;现在是抢地盘收美女;但我的真心,只为你付出……
  • 猹

    经过二月中旬那场50厘米厚的暴风雪之后,多伦多强劲的冬天终于减了势头,气候慢慢温和了下来。三月初的一个早上,我站在书房的窗口望着后园,发现邻居家屋顶上厚厚的雪都融化得只剩薄薄一层了。那本来松软的积雪现在呈现出冰的晶体,底部开始有淙淙融雪水流淌着。那些树枝已经泛青,还在严冬的时候它们的芽苞就已经悄悄鼓起。再过上个把月,冰雪就会不见踪影,郁金香和黄水仙会最早开放,接下来什么苹果花接骨木花日本樱花都会悄然绽放,我们这一带街道两边会被争先恐后出现的花团锦簇所包围。来加拿大定居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 我的能力是偷渡

    我的能力是偷渡

    王元偷渡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这里他勇斗武者,见证科幻,与骑士为敌,与法师为友,带领蓝星走上万界之巅。这是一个没有系统的小人物的成长故事。
  • 销售就是提问

    销售就是提问

    有这样一个关于“提问引导”的实验:让人们观看关于一场车祸的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里有一辆红色的达特桑(Datsun,一种小型跑车)在一个黄色的让行牌旁。然后有人被试问: “你有没有看见别的车经过停车牌旁边的达特桑?”结果,大部分人都记成了达特桑旁有一个停车牌.而不是让行牌。研究人员的口头信息、词汇以及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所见的记忆。
  •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爱里相遇,成为伴侣,识为知己。幸福,就在每一个平凡的片段;圆满,就在每一个日常中创造。蔡颖卿说:“从两个人开始,再回到两个人的生活,如果以线条相连,画起来就是一个圆……这是朝向完整的一段过程;它有时辛苦,有时甜蜜,但所有的心意与努力,都可以用来填满这个圈,用来踏实这个圆。”透过这本书里的情、住、行、衣、知、食,蔡颖卿带领我们看见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凡生活日常,学习温和、信任、同甘共苦与彼此尊重的功课,透过深度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因此懂得──原来所谓的浪漫,是从脚踏实地的持家里开出花朵来的;而婚姻,也跟人生里所有的目标一样,要努力、要照顾、要发展。
  • 深渊入侵后的那点事

    深渊入侵后的那点事

    有人问东方翼,你到底是神?还是仙?东方翼淡淡一笑,”那些都是我册封的,而我就是我。东方翼不愿意争霸,但各方强者纷纷臣服于他。他只想让身边的人在末世之中活得好一些,没想到身边的人却越来越多。东方翼愣愣的看着身边的众人无奈的说道,“我养不起你们了!!!!新人写作,作者只想将自己的脑洞,竭尽所能的呈现给读者,做一个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