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500000023

第23章 应试途中的新发现: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我国有一部家教名著《颜氏家训》,其中赫然写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为名利而生,不为名利而行。为国、为民、为事业做大事,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因小名小利而沾沾自喜,以追逐名利为生活的主要目的。同样,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宋应星在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序言中,也意味深长地写道:“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可是,不求功名的宋应星在数百年间却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赢得了后世永久性的推崇。连知识渊博、独步后人的进化论大师达尔文都称宋应星为“东方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恭敬不已。那么,宋应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他在我国历史上做了哪些贡献呢?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明代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他才大学博,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江西奉新县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宋家是一个世代书香人家,曾祖宋景曾任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曾推行过“一条鞭法”的改革政策,而震撼朝野,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宋族后人代代读书,举人、秀才层出不穷。宋应星的祖父是宋景的第三子宋承庆,早逝,父亲宋国霖很小就成了孤儿,由其母亲顾氏及叔父宋和庆养育。宋应星兄弟姐妹六人,他为老三,与他的兄弟宋应鼎是同一个母亲魏氏所生。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宋应升同在家塾中就读。他聪明好学,“数岁能韵语”,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深得老师及长辈的喜爱。后来,他与哥哥一起考入当地县学当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个性活泼,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不感兴趣,喜欢音乐、作诗,常与同窗好友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纵论天下。

课外,他还喜欢学习被当时读书人称为“旁门左道”的各种物件的制作技术。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一个人家去做客。那人家里摆满了许多大小、形状、颜色、图案都不同的花瓶。宋应星立即对这些陶土制成的花瓶发生了兴趣,不断询问这些花瓶的制作方法。一些朋友却摇头对他说:“这些花瓶的制造方法,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不值得我们读书人学习。”宋应星却想:我们对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这只说明自己的无知,怎么能简单地看作雕虫小技呢?我一定要把他们搞懂。于是,他开始留心做各种技艺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与哥哥宋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他的哥哥名列第六。奉新县只有他们兄弟俩中举,故时人称他们为“奉新二宋”。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便前往京师(今北京)应试,但第二年春发榜时,却名落孙山。他们兄弟俩特地去江西九江府白鹿洞书院跟名师学习,又参加了四次京师科举考试,但均告失败。

这时,宋应星已45岁,宋应升已54岁,他们宝贵的青壮年时间,就这样消磨在科举上面,从此他们绝了科举之念。虽然宋应星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但这五次水陆兼程的万里跋涉,并不是一点意义没有。在这些长途旅行中,他们开阔自己的眼界,扩充了社会见闻。沿途他们经过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省的许多城市和乡村。沿途他们有机会在田间、作坊从劳动群众那里调查到不少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知识,为后来写作《天工开物》等书做了准备。没有这些经历,他就难于写出这些著作。

宋应星也在几次进京会试途中耳闻目睹了明末社会的现实情况,这些情况不容易在书本中了解到,只有到基层做细致的社会调查,才能真正观察和体验到。在他多次应试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宋应星体会到终生埋头书本而缺乏实际知识,是真正的不足为道。他终于下决心放弃科举,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有切实关系的科学技术,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

宋应星弟兄各自成家后就分居了,宋家的地产从此化整为零。几次万里征程,也花费了许多钱财,娶妻生子,家庭支出日渐增多,经济状况已经不如过去,宋应星感到整天在家闲居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他决定在社会上谋求一项公职,再借此施展他研究实学的志愿。

崇祯八年(1635年),宋应星到分宜县任教谕,分宜县在奉新的西南,中间经过上高,不算太远。县学有20名学生,教谕则是个未入流的文职衙门中的下级官员。宋应星在分宜担任教谕的时候,类似于我们现在学校不坐班的教员,授课后的余闲时间较多,同时又能接触到一些图书资料,为他从事写作提供了条件。宋应星在这个职务上一直任教了四年,这四年中,宋应星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根据以前的调查所得,再查找必要的参考文献,从事着极其紧张的著述工作。因为在会试途中,他行程数万里,曾做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作了大量的详细的科学考察,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这是宋应星一生中的最重要阶段,他的主要著作都在此期间撰写。

后来,宋应星因教学工作优秀,又被推举到福建、安徽等地任小官,此时已值明朝灭亡前夕。不久,李自成农民起义大军攻占京师,清兵入关,建都北京,宋应星成为亡国之民。明朝遗老组织新王朝,委任宋应星为官,他推辞不就,回归故里,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又多次拒绝清王朝的委任,在贫困中度过了晚年,大约死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享年80岁。宋应星的子孙皆能奉其遗训:一不参加科举,二不去做官,三在家乡安心耕读。

由于社会动乱,加上有强烈的反清思想,宋应星的著作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大部分已经散失。现在保留下来的作品只剩《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共五种,而后两种是《卮言十种》中残存下来的。宋应星利用原有的文化知识虚心向工农群众请教,并及时记录下有关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知识,终于写出了不朽的《天工开物》这部宏伟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主要的代表作,此书,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刊刻的。全书共3卷l8章,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123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卷,又细分作18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等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等。

《天工开物》里包含着许多创新。如我国的采矿行业,自古以来没有专著记述,只有一些零星记录,但在《天工开物》里却有详尽的阐述,对有关矿产的种类、产地、采掘方法、采掘经验,说明十分详细。此外,我国的化学,历史上也没有专书记述,但《天工开物》中对冶铸、锤锻、燔石、五金等都有很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此书保存了不少机械工程史料,对后人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史有着极大的帮助。宋应星的研究方法同近代科学很接近,他记述的“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是亲身仔细观察的记录。他所论述的耕田、水利、纺织等生产工艺都使用准确的数据来表达。除了文字的说明外,《天工开物》还附有百余幅精美的插图,把各种器具的制造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得后人很容易学习和仿制。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说到《天工开物》的重新面世,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自从《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还在明代末年,就有人刻了第二版,准备刊行。然而由于朝代更替,《天工开物》在清代由于政治原因并没有得到发行并在中国消逝。一直到300多年后的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就到北京的各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说在经过清朝将近300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几乎在中国绝迹,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原来早在l7世纪末,《天工开物》就传入日本,并很快被翻刻流传,受到日本各界的重视,成为一本基础读物,并兴起了“开物之学”的风潮。随后,它又被传到朝鲜,被转译成法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和俄文。达尔文读到此书,立即给予高度评价,反复引证说:“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物竞天择原理的明确记述。”(《物种起源》)19世纪30年代,有人把它摘译成了法文之后,不同文版的摘译本便在欧洲流行开来,对欧洲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过许多重要的影响。如1837年,法国汉学家儒莲把《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天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译成了法文,并以《蚕桑辑要》的书名刊载出去,马上就轰动了整个欧洲,当年就译成了意大利文和德文,分别在都灵、斯图加特和杜宾根出版,第二年又转译成了英文和俄文。当时欧洲的蚕桑技术已有了一定发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经验不足等而引起了生丝的大量减产。《天工开物》和《授时通考》则为之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防治蚕病的完整经验,对欧洲蚕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亦阅读了儒莲的译著,并称之为权威性著作。他还把中国养蚕技术中的有关内容作为人工选择、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例证。

到20世纪,《天工开物》先后被译成现代日文、英文、德文、法文等在各国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受到高度评价。法国汉学者儒莲称此书为“技术百科全书”,日本学者三枝博音称其为“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英国学者李约瑟把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可见这部书在世界科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在明、清两朝是一个无名的“文化英雄”。在当时,他的声名不彰,并非偶然。因为封建思想笼罩了整个社会,把天文、地理、农艺、医药、数算之类的科学技术视为末流小技,得不到官方应有的倡导扶持。而国人又把这些技术“祖传秘方”在家族内部传承,宋应星“不求闻达”,辛勤探索,在没有老师可请教,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商讨的情况下,到各种生产场所参观,向工人仔细请教各种生产的技术。他凭借个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巨著《天工开物》的写作。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世人钦佩、学习的壮举。宋应星不愧为17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诗人!

同类推荐
  •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资源大搜索(趣味科学馆丛书)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是今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与未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只要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就一定能够达到诗意般地安居。《生态资源大搜索》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态系统、认识生态因子的作用、生态的作用。《生态资源大搜索》由刘芳编著。
  •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为英国达尔文著。1872年出版。该著是作者继《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之后,从情绪表现方面进一步论证人类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进化论观点的名著。它使心理学从19世纪研究意识,发展到20世纪初研究智慧起源,进而发展到以研究行为为对象的机能主义心理学阶段,使西方心理学的思想主流进一步脱离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生物科学,同时也使心理学走上生物学化的道路。
  •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UFO档案

    UFO档案

    他们来自何方,他们目的何在,他们到底是谁,这些神秘莫测的访客总是不期而至,与人类共同分享着天空。回顾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UFO一直与我们同在。早在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之时,就有过对不明飞行物的描述。UFO――成为人类延续时间最长的谜题之一,它们的出现也许并非偶然,如果说它们是媒介时代的科幻作品,那么,古代的遗迹与文献中又为何频频出现它们的身影。当我们重读人类的文明史,静静地仰望着星空的时候,我们不禁自问我们是宇宙中惟一的生命。还是接受过天外来客的礼物。
  • 青少年应知的科技小常识

    青少年应知的科技小常识

    本书内容包括:天然昆虫标本——琥珀、区分天然琥珀和人工琥珀、静电的利用和伤害、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控制湿度与人的健康、气压与天气等。
热门推荐
  • 我的QQ有灵气

    我的QQ有灵气

    主角一日登上QQ,却突然发现QQ完全改变,关键是,它居然还能带我修仙?神马累计发送一千条消息可获得一次灵气潮汐;神马累计添加一百名好友可获得一柄仙家法器;神马累计获得一百个赞可获得灵丹一瓶......好了,不说了,刚刚又发满了一千条消息,我得忙着去渡灵气潮汐劫了......
  • 我的动漫无敌穿越

    我的动漫无敌穿越

    穿越的方法有很多,车祸,跳楼,跳河,雷劈,电脑爆炸……但是,我们毕竟没有办法验证。而凌钥,则是在连续几天的修仙之后猝死穿越。穿越+系统=人生巅峰?可是,这个智障系统坑死个人,一来就是高危世界,没有办法,凌钥只好苟出一条活路了。(更新随缘,一周一更)
  • 洪荒青松道

    洪荒青松道

    一个洪荒世界问道的传奇,同时也是一个传说的初始!
  • 奥法王庭

    奥法王庭

    在白河之战,人类投降并建立元素与圣光信仰三十年后,梵尔特帝国的公民们似乎已经逐渐遗忘了曾在历史上留下璀璨光辉的奥法。而奥法议会最后一位在世成员的子嗣,将凭借一身无上传承,在白河之战留下的一片废墟下,重塑奥法的荣耀。圣光教廷与元素学派的激烈碰撞,伤痕累累的帝国政局中汹涌的暗流,虎视眈眈的兽人部落与精灵王国,一切尽在《奥法王廷》
  • 你的潜能刚刚开始

    你的潜能刚刚开始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均等的能力,这是一本影响孩子一生励志成长的青少年读物,是兼优、品德高尚模范生必备天天进步手册。
  • 一朵花的名字

    一朵花的名字

    小发死的时候,嘴里叨念着一朵花的名字。路小溪不知那朵花是不是她在路边见到的那朵。她在路边见到的那朵花、白白的、蓝蓝的、粉粉的、紫紫的、黄黄的,哎呀,好像还绿绿的,路小溪跟奶奶描述这些的时候,结结巴巴的,小脸都涨红了。村里正流行着一种病毒,那病毒是什么,谁都说不清。反正那病毒像个妖怪,专逮小孩。多奶奶坐在床边摸着小溪的头,没有回答小溪的问题。她眼睛四下看着,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一寸寸地搜索了一遍。她希望看到那个妖怪,又担心看到。她的心老了,五十多岁了,她那五十多岁的心突然怕起妖怪来了。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阿加西,笔芯啊

    阿加西,笔芯啊

    19岁,她感谢自己的公司,她成功的和自己的偶像合作拍戏。15岁,她殊不知,自己当时所做的一切,改变了自己同时也改变了那个自己视为偶像的人。“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你说我们前世回眸了多少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如此,下一世你还在我面前的驻足停留。”
  • 风从指尖划过

    风从指尖划过

    我是沈凉楹,在我遇见寒硙前,我从未料到我会在意一个人,他莽莽撞撞的闯进我的世界,从此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发现我的目光会开始追随他的身影,情绪变得患得患失。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在这个世上,最美好的莫过于喜欢一个人,但是一切都结束了,如今我们要从对方的世界里退出来,我不是缺乏爱他的勇气,只是我已经彻底迷茫了,我究竟对他,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同是处在回忆的长河中的人,谁能把谁送到对岸,看似平凡的相遇,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天开的窗。他,爱她,很确定;她,爱他,很犹豫,她有着不敢爱的过去,上一辈总是在提醒她,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伴侣。未来,或残忍,或美好,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