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8600000009

第9章 不争无尤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居善地[4],心善渊[5],与善仁[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动善时[10]。夫唯不争,故无尤[11]。

【注释】

[1]上善:最高的善。

[2]处:停留。恶:厌恶。

[3]几:接近。

[4]善:善于。地:选择适宜的地方,这里即指趋向低下之处。

[5]渊:深邃沉静。

[6]与:施与,又说为交往之义。仁:仁爱。

[7]信:诚信,含有可以进行验证的意思。

[8]正:即“政”,为政之义。治:治理。

[9]事:处事,行事。能:发挥效力,达到效果。

[10]动:行动。时:选择合宜的时机。

[11]尤:责怪,怨恨。

【今译】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而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居处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即卑下之处),心思善于沉静,施与(或交往)善于仁爱,言谈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正是因为不争,才不会遭受责怪和怨恨。

解析

上善若水

在这一章,老子用水来比喻善的品格。所谓“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那么,水又有什么特点呢?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这就又点出了老子的“无为”的立场,“不争”的表现,就是“无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以前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在这里,“不争”,就并非是单纯的“不争”,它是以“善利万物”为前提的,只有“善利万物”,才谈得上“不争”。这就是老子思想主张中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争”,另一方面是“善利万物”。

老子接着又说:“(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也就是接近了道。道,是一种非常高尚和圆满的境界,那么,老子因何称誉水接近了这一境界呢?因为水停留在人们都厌恶的地方。这是与“善利万物而不争”相承续的,由于“不争”,所以水才甘心居于大家都不愿意待的地方,而这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好品德。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在吃梨的时候,自己专拣小的吃,而将大的留给哥哥们,这种做法备受家人的称赞,并且流传开来,成为传颂千古的美谈。人们为什么对孔融如此赞美呢?因为孔融在分享好处的时候先人后己,将好的留给别人,而将差的留给自己,丝毫没有争夺之心。而这,不正是一种“处众人之所恶”的精神吗?所以说,“处众人之所恶”,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其实,以水来喻道,在《老子》一书中,此例并非仅有,而是见于多处,例如,在第六十一章,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而在第六十六章,老子又说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两句中虽然没有出现“水”字,但是所提到的“流”和“江海”都是水的表现形态,其内涵与水是相同的。我们先来看第六十一章中的这句话,什么叫做“大国者下流”呢?人们或许很容易将其理解成这样的意思:大国的品行是很低劣的。其实,“下流”在这里与我们当今通常说的“下流”,其含义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所讲的“下流”,一般采用的都是其比喻义,意为品性不佳。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在先秦时期,“下流”的本义还是被运用得比较多的,在这句话中所采用的就是它的本义,也即河流的下游之义。“大国者下流”,也就是说,大国居于江河的下流。“天下之牝”,说的是大国居于天下雌性的位置,而雌性则代表着柔弱。“天下之交也”,即为天下所归附之义。总起来说,这句话讲的是,大国居于卑下和柔弱的地位,然而却为天下所归附。第六十六章的一句说的是,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归往之处,是因为他们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这样百川才都来归附江海。这一句与第六十一章中的那句话所讲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这两句中都提到了一个“下”字,而“下”,正是为老子所首肯的水之所具有的最接近于“道”的品质。

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将人与水区分开来,肯定的是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老子却恰恰肯定的是水的这种“往低处走”的品质。事实上,水为什么要往低处走呢?因为它受到重力作用的牵引。同样,人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约束的,但是人为什么与水不同,不是只能一味地往低处,而还可以往高处走呢?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种强大的主观力量驱使着人克服外力的束缚而争求一种更好的结果,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项根本的因素。而老子却刚好相反,他告诫人们,要向水学习,水是无意识地处下,而人则应当有意识地自处卑下,往那些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去。老子的用意何在呢?在这一章的最后,老子指出:“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与老子前面所讲的“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等话语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只有不争,才可以避免别人的怪怨。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辙在注解这句话的时候提到:“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争也。”这句话恰好是老子之语的反面表达,意思是,有优点却仍不能避免遭受非议的人,是因为他与别人相争。苏辙又说道:“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相反,水就是因为不争,所以身上具有那么多的优点却不会招惹他人的非议和怨恨。有句俗语,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对利益的追逐就像鸟争求食物、就像昆虫趋光一样,正所谓“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人们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往往只见到了它的好处,却忽视了它的害处,就如同水中的鱼儿只见到了食饵,却没有注意到食饵之中还包藏着会令其致命的钩子。而人们不仅自身为了争夺利益而疯狂,还会对与其争利的同道们以仇敌视之,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老子才说出这样意味深长的话语:“夫唯不争,故无尤。”抛弃争夺之心,正是全身远祸的根本之法。而不争夺,就意味着要将利益让与他人,将好的位置奉献给别人,而自己则“处众人之所恶”,待在最为卑下的地方。水正因为具有这种特点而为老子所青睐。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泰勒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宇宙的本原就是水。”他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而泰勒斯更将下面一句话作为自己的格言:“水是最好的。”这与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简直是如出一辙。那么,泰勒斯又是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是什么令这位伟大的古希腊先哲对水如此地厚爱呢?

泰勒斯为什么说宇宙的本原是水呢?因为水是人们生活当中的一种最为基本的物质,一切生物都不能离开水而存活,泰勒斯还细心地发现,每次洪水退后,都会留下肥沃的淤泥,而淤泥里面则生满了植物的幼芽和动物的幼虫,他将这一现象推而广之,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万物都是由水而生的。可老子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些能够讲出来的道理,都不是终极的道理;那些能够说出来的事物,都不是永恒的事物。而水恰恰是一种现实当中的可名之物,既然可名,也就并非终极,并非永恒,既然并非终极和永恒,它又怎么可能是宇宙的本原呢?显然这是很荒谬的。那么,老子是怎样来描述世界之本原的呢?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见第二十五章)老子将先天地而生的“道”作为世界的本原,而“道”是不可捉摸、不可想见的,它超出了直观的认识范畴,而真正地达到了终极的高度。老子思想的高渺之处正可由此而略窥其端倪。至于水,在老子看来,水是“几于道”的,它只是接近道,但决不等同于道。

水的智慧

老子在概述了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总体品质之后,又具体列举了水的七种智慧,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用现代汉语来讲述,就是居处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沉静,施与(或交往)善于仁爱,言谈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辙曾经专门注解过老子,著有一本《老子解》,在此书中,苏辙对老子所讲的水所具备的这“七善”进行了很好的阐释:

居善地——“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避高趋下”,就是说水避开高的地方,而只往低下的地方流;“未尝有所逆”,也就是说水从不违背这个原则;“善地”,即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在这里就是说,水之避高趋下是一种善于择地的表现。这一点与前面“处众人之所恶”的涵义是大略相同的,是告诫人们,应当善于谦卑,而不汲汲于高处。

心善渊——“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这是说,水的表面看起来是很平静的,但它的内部是“空虚寂寞,深不可测”的,有着极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能够包容万物,就如同深渊一般。一个“心善渊”的人,一定是达到了很高修养的人,是一个具有涵养而不浮浅的人。浮浅其实是为人的一项大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浮浅很容易让人放肆,而人一旦放肆起来也就难免要做错事。人们通常说的“恃才傲物”,实际上也是一种浮浅的表现,而真正有涵养的人决不会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也包括自己所拥有的其他方面。在第四章中,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简单来说,这也就是告诫人们,应当避免锋芒毕露。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浮浅的人,在自我放纵的同时极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而这对自己是相当不利的。

与善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这是说,水泽润万物,但是它施与了那么多,却从来不索取报酬,这就是善于仁爱。大家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从受恩者的方面来讲的,而在施恩的一方呢,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应当“施而不求报”。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善恐人知乃真善”。其道理何在呢?有的人做了善事,唯恐别人不知道,心里想着,有人将自己的善举用大喇叭宣传一下才好呢。在这种情况下,行善的动机也就不纯洁了,他是做了善事,可他的意图是怎样的呢?他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至少部分是为了显耀自己,向人们表明自己有多么高尚,而这样的善行,尽管也不能否定它,因为行善毕竟还是行善,不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在客观上他是做了好事的,但是,其意义和价值肯定是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的。

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其意思是,水进入圆形的地方就会旋转,进入方形的地方就会转折,堵塞住它,它就会停下来,而决开它,它又会流下去,这些都是可以信验的。说话要讲求诚信,而何谓诚信呢?诚信的话是可以进行验证的。大家都很熟悉“狼来了”的故事,在故事中,那个放羊的孩子出于搞恶作剧的心理,在分明没有狼来的情况下大声呼叫“狼来了”,在附近劳动的人们听到了他的呼救声急忙操着农具以及一些临时性的武器赶来救他,可是着急忙慌地赶来之后,却发现一切都平安无事,连一只狼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原来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在寻开心。这说明了什么呢?那个孩子的话是不可验证的,他说狼来了,可是狼没有来,大家过来一看,他说的话是假的,是不可靠的。后来呢,孩子又将这个把戏反复地导演了几次,但是周围的人并非傻瓜,次数一多,他的话每一次经过验证都是假的,还有谁会相信他呢?于是,当人们再一次听到“狼来了”的呼声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都没有去救他,而这一次却是狼真地来了,狼群不仅吃掉了很多羊,那个孩子自己也成了狼的腹中之物。

正善治——“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这是说,水可以清洗一切脏的东西,而且它又是很公平的,水在一个容器之中,它的表面一定是平的,即使容器偏了,水面也依然是平的,不会有高下之分,而消除脏乱和公平行事正是为政的基本之所在。

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遇物赋形”是说任何东西在水面上都会显现出自身的形状来;“不留于一”就是说水并不要求某种特别的形象,而是什么都接受。善于做事的人就是这样,他不只是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而是对解决复杂的问题也丝毫都不辞让,真正地是来者不拒,这才是真正的“能”。

动善时——“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水在适当的时候凝固和结冰,在适当的时候干枯和涨溢,总是能够配合天时与节气,它不会在冬天涨溢,也不会在夏天结冰,这就是善于选择时机。

总而言之,在老子看来,水具有着近乎完美的品性,是最接近于道的,因此老子才说:“上善若水。”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热门推荐
  • 赵州和尚语录

    赵州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过得幸福、快乐、富有,有的人却一直生活在烦恼和贫困之中呢?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本书告诉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远离消极的心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险阻,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本书从心态的重性开始,分别探讨心态与职业,心态与人际交往,形象与心态,心态与健康……包罗万象,而又深入具体地分析了心态的特征以及影响,是一本参透人生哲理,把握心态脉络的智慧之书,希望能助你揭开心态的神秘面纱,洞悉人性的弱点,调整自我,改善自我,走出心态的误区,踏上成功之路。
  • 精灵入侵的日常

    精灵入侵的日常

    【二次元精品原创】【欢迎试毒】食用说明:非同人,非系统,这其实是一本误入二次元的硬科幻小说,当然也可以是玄幻,都市言情也说的过去,总之——它是一本连女生都喜欢看的男频小说(认真脸……)真·简介:“叮咚,恭喜你被选中成为宿主……”“系统?太好了,我要升级!”“抱歉,宿主升级要自己修炼。”“那我要积分,兑换神器。”“抱歉,没有兑换功能。”“那我要神兽。”“也没有……”“那你有什么?”“我有一个坏消息:敌人杀过来了,你再不逃就没命了!”“∑(°Д°)”【作者将有300W字完本作品,人品保证,放心收藏】
  •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智大勇(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在田忌赛马的故事中,孙膑用了绝妙的策略;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略施小计,就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难题;孙权断案,明察秋毫,根据一粒老鼠屎探查出事情的原委……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智有勇者才能成就大的事业,你能从他们故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得到勇往向前的动力。
  • 红尘渡君归

    红尘渡君归

    贵为公主又如何,迎来一朝覆灭,她满腔仇恨沉浮于世间,满手业障,凭一己之力撼动朝局。此恨绵绵,谁渡君归?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不靠谱的店主

    不靠谱的店主

    “店主说了,今天他必须死,就算是耶稣也救不了他”“店主说了,一定要让他变成不男不女,给他注入女性荷尔蒙”“店主说这个女的太贱了,给她注入男性荷尔蒙,把她也变成不男不女!”群号:674342298
  • 我在万界抽红包

    我在万界抽红包

    想要咸鱼翻身的陈风突然被红包系统丢到一片草原,看到远处而来的道士,只见一个大大的红包在对方胸口浮现。“叮!恭喜抽中全真教基础内功!”至此,陈风踏上了万界修炼之路,射雕、不良、一人、天行、仙剑、狐妖、诛仙、斗罗、斗破、凡人、遮天、莽荒、超神……都能看到他在薅羊毛(抽红包)新书《我在万界做老祖》
  • 皇朝经世文编_1

    皇朝经世文编_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