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2600000005

第5章 情绪心理学:为什么用牙齿咬住一支铅笔能让人感觉更快乐

什么是情绪心理学

当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你兴奋不已,甚至彻夜难眠;当你的亲人突然离你而去时,你痛苦不堪,万念俱灰;当你和恋人约会时,你内心激动不已,满是甜蜜;等等。在某一时刻或情境中,我们内心总会经历不同的情绪体验,或高兴或悲伤,或快乐或痛苦。我们享受着亲人、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着购物或欣赏电影带给我们的愉悦,同样也会因为别人的误会而感到委屈,甚至会因为无意间伤害了别人而懊悔不已。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让我们的情绪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情绪体验;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这种需要不仅仅指物质层面的需要,同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要,如关怀、尊重、爱、归属、自我实现等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高兴、快乐、喜悦等属于积极情绪,而愤怒、害怕、生气、难过等则属于消极情绪。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明,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对我们的心理活动以及全身的生理活动都产生影响。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相关的研究也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从而使我们的心理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之中。而当人的情绪有所波动、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的时候,就会对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证明,消极恶劣的情绪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体力过度消耗等生理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我们心理的健康状况。而且那些精神上长期处于忧郁状态的人,肠胃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因为情绪抑郁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制。据说,人在愤怒的时候1小时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以上的消耗。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危害。现在,我们越来越觉得快乐少了,烦恼多了。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其实很简单。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下面是一些人总结的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小事。

遵从你的内心。选择做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为了顾及人情或别人的期待去做一些事。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简单生活。更多并不代表更好,放慢节奏,简化生活。用不化妆省下的30分钟在花园里行走,用步行代替拥挤的公交车,亲手做一顿简单的菜肴而不去饭馆跟朋友觥筹交错。

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给予。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感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什么是情感智商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聪明是指这个人智商高,这里的智商是经典智商。经典智商崇尚理性思维,理性思维对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重要意义。然而弗洛伊德心理学让我们领悟到,除了理性思维之外,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非理性的思维则体现了情感智商的价值。

“情感智商”又称“情商”,最初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专著《情感智商》中提出。戈尔曼认为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情商占80%。情感智商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行为、能力、信仰以及能使人们实现梦想和使命的价值观。情商决定我们的情绪、感觉,影响我们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在社交中帮助我们识别出别人的情感,指引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商意味着通过与你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使你能够完成你的目标和使命。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中提到了诸如坚定的意志、自信、热情和自我激励等等。这些因素其实与你的情感状态紧密相连。如果你的情商较高,那么你就能获得坚定的意志、自信、热情和自我激励的能力。耶鲁大学的教授彼得·萨罗维对情感智商的定义,则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意识和移情作用。所谓“移情作用”就是同理心,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情感和动机的能力。移情作用能够让你学会“阅读”某人的情感状态,并利用这一信息来更好地与别人相处。

其实,情商并不神秘,它是一系列的技能,包括五个方面:

一、认识自身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避免受情绪的控制;

三、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取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武器;

四、识别别人的情感。了解他人的情绪是沟通与合作的前提;

五、人际关系的管理。高情商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销售员、政治家、心理学家、律师、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中都会无意识地用到这些技能。通过对本小节的学习,你可以把这些技能自觉地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这些技能发展到更高的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情商的人。

很多时候,人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要能做到以适当的方式,为了正当的目的,在适当的时间,掌握适当的分寸,对恰当的对象生气,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有时,人们在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却大发脾气;有时,人们在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时却不堪一击。

情商对人的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就会变得自卑、怯懦,甚至封闭自己的情感,不敢与别人交往。婚姻生活中,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可能会导致婚姻破裂。父母如果不顾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会激起孩子的怨恨。在职场中,情商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录取和晋升。公司中,如果一味展现自己的聪明,不与同事进行情感沟通,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企业领导者如果总为自己考虑,对员工随意批评,就会失去员工的信任。

如果你的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那么你有可能取得很高的学位,但是很难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在团队中,情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换位思考的人很难在团队中赢得尊重和支持。相反,如果你的智商不高,情商很高,那么你很可能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如果你有较高的情商,你就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人伤害。你有充分的自信,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你在人群中很有影响力,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你总是掌握主动权。因此,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并不是很聪明,但是他们却能够取得成功。

虽然我们强调情商的作用,但并不是贬低智商对成功的影响。智商与情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你的智商很高,那么高情商可以使你更充分地发挥智商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功者,无论是革命家、思想家,还是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都是高智商与高情商的完美结合。比如:诸葛亮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妥善处理与将士以及百姓的关系,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还制定外交政策,他是国际著名的外交家,也是爱民如子的好总理。科学家居里夫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顽强的精神和对工作的热忱发现了镭,却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为什么要管理我们的情感

“管理你的情感”是情感智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用理智和意志控制情感,表面上是对自己天性和自由的束缚,其实这种束缚能够让你获得更多自由。放任自己情感的人看似狂放不羁,其实是情感的奴隶。能够管理自己情感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情感可以分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正面情感包括愉快、幸福、满足、喜悦等,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嫉妒、焦虑、恐惧、紧张、猜疑等。正面情感可以给生活带来明媚的阳光,有了好心情,世界在我们眼中也会变得美好;负面情感却会给我们投下阴影,消极的心态会给身体、生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被负面情绪控制,就像陷入阴暗的泥沼一样,无法自拔。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的蝙蝠。它的身体极小,却是体躯庞大的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吮马的血液。野马在受到蝙蝠的攻击后,马上就开始狂乱地奔跑和蹦跳,以期甩掉身上的蝙蝠,但是却并不能够达到目的。野马的这种疯狂的动作对于蝙蝠毫无影响,它依然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的身上,直到吸饱血液才满意地飞去,可是野马却常常会因此而痛苦地死去。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发现,蝙蝠所吸食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野马远不会因为失血而导致死亡,它们的死亡是由剧烈的情绪反应所造成的。

很早之前,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就曾做过动物情绪反应的实验。他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只羊羔在安全的水草地,而在另一只羊羔旁边则拴了一只狼。与狼为邻的小羊总是看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狼,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惧而死去。后来,医学心理学家又用狗做了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的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结果笼内的狗在强烈的急躁、气愤和嫉妒的情绪支配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而到了现代,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曾将人在生气时血液中所含有的特殊物质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这些小鼠变得行为呆滞,并且难以进食,几天后则默默地死去。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即把人们在怀有悲痛、悔恨、生气和平静的情绪时所呼出的气体溶于特制的溶液中。结果发现,平静者的“气水”清澈透明,而悲痛者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者的“气水”沉淀后为蛋白色,生气者的“气水”沉淀后为紫色。将生气者的“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即死亡。由此,爱尔马分析,人在生气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生气持续10分钟即相当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而且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其他情绪的都更为复杂,毒性也更强。

以上这些事例和实验表明,负面的情绪对人体的伤害极大,若想保持身心的健康,就一定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负面情绪不但会影响人的健康,还会让人丧失理智,作出很多不明智的决定。愤怒会让人变得不可理喻,激发强烈的攻击欲望。愤怒时的过激言行常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嫉妒就像躲在阴暗里的毒蛇,最先伤害的却是自己,让人丧失生活的快乐,饱受仇恨的煎熬。猜疑会破坏人际关系,友谊、爱情、亲情都会因为猜疑而毁于一旦。恐惧的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让人变得怯懦,损害我们的自信和进取心。焦虑和紧张情绪表现为对未来的过分担忧,会让人感到不安,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抑郁和狂躁,如果情况严重,就是一种心理疾病。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虽然有勇猛、忠义之名,但是他却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往往被情感控制,并最终因情绪失控而丢了性命。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张飞陷入极度悲痛之中。结义兄弟被害,感到悲伤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张飞任由负面情绪发展,完全被悲痛掌控,丧失了理智。他每日“忘南切齿睁目怒恨”,催促刘备为关羽报仇雪恨。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看,应该为大局着想,讨伐曹魏。刘备在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说之下没有急着报仇。张飞报仇心切,把一腔怨气发在了自己人头上,很多军士被他鞭打致死。刘备告诫张飞,鞭挞部属是取祸之道。

然而,张飞无休止地号哭,最终导致刘备情绪失控,一时冲动作出了出兵东吴的决定。张飞下令: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披孝伐吴。这样的任务只是张飞一厢情愿,几乎不可能完成。范疆和张达为此提出异议,却遭到张飞无情鞭打,并威胁说:“若违了限,杀汝二人示众!”范疆和张达不想坐以待毙,只好拼个鱼死网破,趁张飞醉酒睡觉时,偷偷潜入帐中,将其杀死。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很容易被人操纵。如果你很容易生气,别人就可以通过激怒你使你犯错;如果你很胆小,别人就可以通过恐吓让你退却。只有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情感,才能不被别人所左右,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自由。

管理自己情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让别人伤害自己的情感。只要你自己不伤害自己,别人就没有办法伤害你,你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别人的称赞和讥讽,荣辱不惊,在各种情形之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一位总统夫人曾经说过:“棍子和石头也许能够打断我的骨头,但是言语永远也不能伤害我。”别人的言语能否对你起作用,完全取决于你对它的反应。如果你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感,就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语影响自己的情绪。

信念的力量

在心理学领域,信念指的是某种坚定的认知,是一种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想法和念头。信念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一个人认同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通过信念反映出来。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埃布尔森曾说过:“信念乃是一种动力,而强烈的信念乃是更有价值的动力,让一个人持久不懈地努力,以完成跟大众或个人有关的目标、计划、心愿或理想。”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它激励人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原则去行动,比如“我一定会创业成功”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如果某一天你忽然说“我想创业”或者“我要创业”,那么这仅仅是个念头或者愿望。这种简单的表达没有掺杂什么情感。这个念头并不是很坚定,可以创业,也可以不创业。只有当念头里面融入情感,转化为“我一定会创业成功”的时候,信念才算真正产生。

也就是说,当信念与情感融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挥更大的力量。在情感的带领和推动下,我们会朝着更加适宜的方向前进,比如,我们都渴望能够积极地思考,为此我们会掌握相关的知识,看一些带有励志色彩的图书,然后,进行自我肯定和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培养出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的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通过这种自我激励都能够达到他们的目的,因为正面的表达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能保证信念的具体化和情感化。

那就试试下面的技巧吧。

第一步:将信念写下来

当你看到或听到某种有价值的信念之后,你要让自己相信“这种信念可以改变我的生活和我的情感”。你可以把这种信念写下来,贴在墙上,每天起床之后或睡觉之前看看它,为自己读一下。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仪式,你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就会受到这种信念的影响。这类似“座右铭”对人所起的激励作用。

比如,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曾经因为迟到而被先生教导“以后要早到”。于是他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激励自己。

第二步:信念的目的性与价值

具有目的性和价值的信念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为情感本身就与需要和目的相关。因此你要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信念,找到坚持和认同这种信念的目的和价值。问问自己,坚持这种信念的结果是什么?这种信念隐藏着什么样的价值?这种信念是否有正面意义?

比如,鲁迅的座右铭“早”的正面意义是督促自己时时早、事事早,避免迟到。

第三步:将信念付诸行动

确定这一信念对自己、别人以及整个社会具有正面意义之后,你就可以将正面意义渗透到自己的情感中。具有正面意义的信念才会使你接受它。当你获得一种信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问问自己,你的情感加强了这种信念还是与这种信念发生冲突?这种信念如何影响你的行为?如果信念是正确的,你将如何把它付诸行动?什么样的行动可以使信念变为现实?

比如,鲁迅在座右铭的督促下就会每天早早来到三味书屋,开始一天的学习。

第四步:用情感来充实你的价值

你要使信念成为富有情感的经验,而不是单纯的智力表达。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经历,当一种情感或一种信念正在运作的时候,你就在经历它们。以往发生的一些事就会成为这次经历的参考。当你经历这种信念的时候,回想一下你对这种信念的感觉,体会这种信念在思想和情感上引起的共鸣。把信念和情感联系起来,你的信念就会因此而变得富有情感。

比如,“早”这个信念,对鲁迅来说是富有感情的经验,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

第五步:使信念与情感一起运行

完成前面四个步骤之后,这个信念就会变得很丰富了,你可以随时获得这个信念,甚至可以不用思考便拥有它。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经历它,体验它,论证它。当你把一种信念看做理所当然的事,就会时刻受它的影响。在这种信念的影响下,行动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自然。这时信念就和情感一起运行了,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

比如: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这个信念和情感就融合在了一起。

不良情感也具有正面意义

任何一种情感都有其正面意义。虽然有些不良情感,如烦恼、忧愁、紧张、恐惧等会影响人的表现,让人感到烦恼,但是没有一种情感是完全消极的,它们也有正面的作用。比如,恐惧情绪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当人处在危险的情境中,或者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的情感。人的身体会由此提高警惕,变得谨慎起来。

烦恼的情绪也是一种信号,表明一个人与自身或周围环境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烦恼的情绪会促使人寻求改变,调节各方面的关系。

不良情感的存在是客观的,当出现这些情感的时候,不要拒绝和逃避,而要找到产生这些情感的原因,发现它们的正面价值。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任何一种情感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当你寻找那些不良情感产生的原因时,它们的功能和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1.当出现不良情感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的结果可能是消极的,但是它的意图是好的。

2.消极情感的正面意义可以解释一种情感出现的原因,它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处境。

3.经历一次消极情感,我们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收获。

4.不良情感能促使我们改变,以更好的状态面对问题。

5.不良情感很容易使人陷入自我保护的状态,这就是不良情感对人的消极影响。

任何一种情感都传达着某种意图。无论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情感伴随着意图,然后促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没有意图的情感是与行为相违背的。认识到情感的意图,就能更好地发挥情感的正面意义。如果认识不到情感的意图,任由情感发展,就会导致情感的负面影响。

具有高情感智商的人总能发现消极情感的正面意义,因为他们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在完成自我认知的同时还会帮别人认识他们。

人为什么会笑

笑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了,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很多种不同的笑,如孩子纯真的笑、老人仁慈的笑、父母关心的笑、老师和蔼的笑,等等。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笑呢?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却知之甚少。

据科学家称,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和一部分猴子会笑,其他的生物都不具备笑的能力。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约从出生的第八天开始婴儿就会笑。心理学家认为,笑是婴儿简单乐趣的(如食物、温暖、舒适)第一个表示。耶鲁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雅各布·莱文博士说,婴儿在他们六个月到一岁之间就学会了对事物发笑的本领。尽管我们笑的本领在生命的最初就已经习得,却是在以后一生的时间里来完善。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家普罗文对笑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他发现,笑最初只是人类祖先在游戏时,互相胳肢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当时,人们发出的是一种“呼呼”的喘气声,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逐渐成为现在的“哈哈”大笑。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也赋予了笑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笑能够加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人际交往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分享一个笑话时,会增加他们之间的友情。牛津大学的罗宾·邓巴第一次发现,笑能增加人体内的内啡肽,而这种物质被称为是我们身体里的一种天然的“鸦片”,能让人感到非常快乐。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人自然而然的笑与在谈话中感觉窘迫和紧张时的笑是不同的,前者是发自内心的,而后者则是被迫的,受到社会环境的操控。

对于人类为什么会笑的问题,美国精神病学家V·S.拉马钱德兰在其著作《大脑?还是幽灵?》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当发生意想不到、需要提高警惕的事情时,人会紧张起来;但当弄清楚情况后,如果这件事情对自己没有威胁,人就会笑出来。”美国的拉玛昌达拉医生也对人类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他认为,当你预感到有某种结果出现的时候,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结果与你预想的大相径庭,这时候可能你会发笑,你通过笑来告诉周围的人,你所预想的结果只是“假警报”。拉玛昌达拉医生是在诊治一名患怪病的印度妇女时,发现这种被称为“假警报”的现象的。他用一根针触击这名妇女的皮肤时,她竟然会“哈哈”地笑个不停。拉玛昌达拉医生认为,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皮肤接受的疼痛信号会被送到大脑中,相应的部分就会对疼痛作出反应,紧接着这一信息传到大脑中的感觉中心,最后就会产生疼痛的感觉。但是对这名妇女来说,针触击的这种疼痛的信息只在大脑的疼痛中心而未传到感觉中心,疼痛中心和感觉中心的联系被异常地切断了。因此她感觉不到剧痛,大脑只能将其解释为“假警报”,于是便“哈哈”大笑了。

比如,你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凶神恶煞、怒气冲冲的人,这时你不由得紧张起来,于是你用双手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包,你以为这个人是抢劫的。可是,当他走到你面前的时候,只是向你打听去某个地方的路线。这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想到自己刚才紧张的心情你不由得暗自发笑。刚才出现的那个凶神恶煞的人原来只是一个“假警报”而已,当这个“假警报”被解除了之后,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某种危险存在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但是当发现原来危险并不存在,只是自己虚惊一场而已,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在心理学中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解释,认为“笑是一种缓解紧张状态的方法,通过笑我们能够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此外,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笑能增加亲和力。面对同样两个人,一个面无表情,异常冷漠,而一个脸上经常挂着微笑,你更愿意和哪个人相处?很显然,你更愿意和后者打交道。心理学家建议要经常和喜欢笑的人交往。因为常和爱笑的人相处,自己也会受到感染,变得爱笑。而且假笑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要忽视假笑,“假作真时假亦真”。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只要你能把假看做真,那么真心诚意的笑将跟随而来,几乎可以起到和真笑同样的效果。”由此看来,不论何种形式的笑,都可以看做是缓解紧张状态的方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心理学家认为,笑是一剂良药,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消化能力。来自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爱笑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更加出色。开怀大笑的人的大脑会得到更为充分的氧气供应,变得更加机敏。

看来我们经常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没事的时候多笑笑。

人为什么会愤怒

笑是一种让人愉快的情绪,而愤怒则不然。生活中,我们发现自己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发怒呢?

从心理上说,愤怒是一种能够进行自我保护的反应。当对我们有价值的事物受到威胁时,为了维系生活的平衡,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愤怒的情绪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比如,你非常喜欢自己的女朋友,觉得她在你的生命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你觉得她对你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某一天,你突然发现她背着你和别人在一起了。此时除了愤怒之外没有什么能够表达你的心情了,你伤心、难过,甚至觉得在朋友面前很难堪,但是为了掩饰自己比较脆弱的一面,你表现出一种强势的愤怒情绪,实际上这也是在进行自我保护。因为我们为保护我们的利益而愤怒,为争夺有价值的东西而愤怒。而且往往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方会作出妥协,这样就避免了冲突的发生,保护了自己。这就是愤怒作为一种保护自我的手段的运作机制。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些人不容易发怒,而有些人很容易发怒呢?对此的一种解释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已经有了足够的保障,不会因为少吃一顿饭就饿死,也不会缺少某一样东西而无法生存,能够引起我们生气的因素相对变少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不会生气,当有些事情触犯了自己的利益时还是会愤怒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被称为“自尊情感”的情绪,这种情绪和愤怒有密切的关系。所谓自尊情感就是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可能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自尊心”有点相似,但是却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愤怒是保护我们的自尊情感的一种行为。比如,你听到别人对你说“你身上一无是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是一种祸害”“你简直糟糕透顶”之类的话时,你的自尊情感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出于对自尊情感的保护,我们就会愤怒。但是,自尊情感高和自尊情感低的人对此的反应是不同的。若一个自尊情感高的人面对别人的侮辱时,他们能够宽容对待,因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也不会产生愤怒的情绪。相反,一个自尊情感低的人则会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从别人的肯定和尊敬中获得自己的自尊情感,因此,当面对别人对自己不适当的评价或侮辱时,就会很愤怒。从这一点看来,自尊情感的高低和自尊心的高低刚好是相反的。一般情况下,一个自尊心高的人面对别人的侮辱和怀疑是很容易愤怒,而一个自尊心低的人则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试图提高自己的自尊情感,冷静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值得尊敬的地方。要学会尊敬自己,然后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尊敬,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一点琐碎的事情而愤怒了。

此外,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对行为和结果进行预测。于是,当某种行为或结果不在我们的预料范围之内时,我们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而这种焦虑和不安往往会以愤怒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和朋友约好了去逛街,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她还没有出现,你想着等一会她。可是过了半个小时她还是没有出现,你不由得有点急躁和不安,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她仍然没有出现,这时你的这种急躁和不安的状态最终演变成愤怒。也就是说,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或是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时,我们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比死亡更痛苦的,就是等待死亡

曾听过这样一段相声:有个老大爷,儿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住两层的楼房,就打算把二楼租出去,可是相继来了好几个租户都被他赶走了,原因就是嫌他们太吵,老大爷图的是个安静。这天,有个小伙子来租房,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肯定不会吵,他白天一整天都不在家。可是这个小伙子正在谈恋爱,每天夜里都回来得很晚,噔噔噔地跑到楼上之后就往床上一躺,然后把两只笨重的大靴子很高地一扔,再很重地落在地上。接连几天都是如此,楼下的老大爷可受不了了,因为自己每天夜里都会被重重的靴子砸楼板的声音给惊醒,于是那天早上上楼去找小伙子,把这事跟他说了。小伙子感觉很过意不去,保证以后一定注意。当天夜里,小伙子还是噔噔噔跑到楼上,一只靴子已经落地了,小伙子这才猛然想起来早上老大爷交待的话,连忙把第二只还没落地的靴子接住,轻轻地放到地上。第二天一大早老大爷就来敲门,让小伙子赶紧搬走,跟他说:“每天你两只靴子一块儿扔下来,扔完了我还能睡,昨天你就扔了一只,我一宿没睡,就等那第二只了。”

这个相声的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扔靴子》。这段相声体现了人们关于痛苦感受的一种心理规律,就是等待痛苦出现的过程比遭受痛苦的瞬间更要痛苦。人们对痛苦怀有天然恐惧心理,在痛苦尚未发生而又即将必然发生的时候,恐惧感占据心头,人会感到比痛苦实际到来的时候更为痛苦,可是,当痛苦真正发生的时候,人们知道这是不能够回避的,反而会较为坦然地接受。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痛苦定律”。有一个笑话讲的是在一次执行枪决的时候,因为子弹是劣质的,连续两发都没响,这时临刑犯人受不了了,哭求着说:“你们掐死我吧,我受不起这个惊吓啊!”这其中也蕴含着痛苦定律的道理。

这就是有一些罪犯为何畏罪自杀的原因。尽管畏罪自杀会比被判刑处决死得要更早,但这无疑会尽早结束等待死亡的恐惧的折磨。

这种恐惧是在人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对自我进行的一种情绪控制,它远比人们遭遇突然事件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得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为了贯彻希特勒所提倡的“优胜学”的政策,德国科学家用美军俘虏做了许多惨无人道的心理实验。其中的一项实验很适合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德国科学家找来一位美军俘虏,并对他说:“我们将要用你做一项生理实验,我们会在你的手腕上划一个口子,并让你身上的血一滴一滴地从这道口子流光,然后看看你生理上会有什么变化。”德国科学家接着说:“马上就要上实验台了,你有什么遗言赶快交待吧。”德国人在做实验之前还很人道地给美军俘虏提供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吃过饭之后,美军俘虏被带到了实验台上。

德国人对美军俘虏说:“做这个实验前我们需要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德国科学家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然后他说:“实验开始。”

他从冰柜里选择了一块非常细薄的冰块,而不是刀片,接着他用冰片在美军俘虏的手腕上划了一下,当然,美军俘虏的手臂也没有血流出来。这时,德国科学家又在俘虏的上方放了一袋水,下方放了一个桶,然后让水一滴一滴地滴到桶里并发出嘀嗒声。

很显然,这声音是滴水声,而不是滴血声。可是这个俘虏却坚信是自己的血在流,他开始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四肢也渐渐地麻木起来。不到一个小时,这个毫发未伤的美军俘虏竟死了。

反复做令自己恐惧的事就不恐惧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挣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自从恐惧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头脑中,它就内化为我们感情经历中的一部分,如同用刀在我们记忆的木板上刻下深深的印痕。一旦与恐惧事件相伴的情景出现,我们的情感便会掉到往日恐惧的印痕里,不自觉地产生恐惧反应。

有的时候恐惧还可能是被传染来的。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在恐惧时产生的汗液散发出一种化学信号,周围其他人会下意识地接收这种信号,从而同样产生恐惧感。比如,不会恐惧飞行的人会因为周围人害怕,从而也产生恐惧感。

这一结论来自于美国纽约州立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的一项试验。该校研究小组找来40名志愿者,在他们初次跳伞时,把可吸收性衬垫放到他们的腋窝下,以收集他们在即将跳伞时产生的“恐惧性”汗液。当然,这些被试验者的汗液并不都是因为害怕、恐惧产生的。然后,研究人员让另一组志愿者去闻这些收集来的汗液样本。

当研究人员用扫描设备监视这些闻“恐惧性汗液”的被实验者的大脑时,他们发现这些人的大脑“恐惧中枢”的活动增强。这一结果表明人的情绪压力确实具有传染性,个人的恐惧感确实会传染给其他人。

另外,恐惧心理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生性腼腆,胆小怕事,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这样的人最容易产生恐惧感。比如说,有些人害怕黑暗,养成了开着灯睡觉的坏习惯。这种恐惧心理一般是从小开始的,因为人在小时候最爱听与鬼神有关的神秘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事件以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黑暗之中。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对光亮的依赖,导致夜里不敢关灯睡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曾经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是在夜里做了一个噩梦,这种恐惧的心理未能及时得到排遣,于是造成了对黑暗的恐惧。

恐惧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它会使恐惧者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恐怖,注意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容易冲动等等。恐惧是可怕的,会被反复诱发,可能会对人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恐惧不可克服。有趣的是,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去做令自己恐惧的事情,时间一长,恐惧就会被解除。

当然,要克服恐惧心理,还要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面对恐惧的事物能对其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或者找朋友一起讨论,以找到所恐惧的事物的真相。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提心吊胆完全是多余的,所恐惧的东西是“杯弓蛇影”,根本不足为惧。此外,面对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吓唬自己。

平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比如设置恐怖情境,分析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恐惧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

为什么哭过之后心里会畅快许多

啼哭是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出的第一声。当我们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哭就是我们和外界最初的交流方式。饿的时候,我们哭着向母亲发出信号,希望她赶紧给我们喂吃的;不舒服的时候,哭着想让她抱抱,希望她寸步不离。那时候,哭好像是屡试不爽的办法。现在常听到有人说到这样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确如此。

此后,我们在经历心灵的创伤、肉体的疼痛时都会哭,但是人类为什么会哭呢?对于这一问题,威廉姆·吉姆和卡尔·里根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人不是因为悲伤而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从这句富有哲学意味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悲伤”这一心理活动要滞后于“哭泣”这一生理反应。

一般人以为哭是由于悲伤,其实在高兴的时候人也会哭泣。据统计,事实上人的一生中要哭2000多万次。不论是悲伤还是高兴流的眼泪,都和人的自律神经有关系。当人处于高兴或悲伤的情绪状态时,自律神经就会受到刺激,进入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流泪。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哭完之后即使之前让我们哭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是心里仍然会觉得畅快了很多。这是因为哭可以帮助人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同时,人在难过的时候会刺激大脑反应,分泌出很多毒素。当我们哭的时候,这些毒素就通过眼睛排泄出来。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哭作为人类一种高度进化的行为,它具有“示弱”的功能,向别人显示出自己的弱小,通过表示“顺从”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阻止他人对自己的攻击。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女人为什么比男人爱哭。女人天生给人一种柔弱、需要保护的感觉,而男人则是勇敢、坚强的。因此,女人哭了很容易理解,而男人哭了则让人无法接受。其实,哭泣并不代表脆弱,不哭也不代表坚强。这只是长期以来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社会期望造成的差异。事实上,男人只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敢哭,他们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女人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哭泣,事实上是由男女双方感情构造上的差异造成的。

尽管哭有很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大量地哭并不是一件好事。尽管哭和笑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但是笑只牵动人面部的三块肌肉,而哭则会牵动七十二块肌肉。与笑相比,哭泣会消耗人大量的能量和体力,所以在哭过之后我们会感到特别的累。而且如果经常哭的话,眼球就会长时间地浸泡在有毒的液体里面。我们听说过有人哭瞎了眼睛,其实应该不觉得奇怪,眼球长时间地浸泡在有毒的液体里面,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据说,有人对不同情绪状态下眼泪的成分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导致人们哭泣的情绪不同,眼泪的成分也会有差别。悲伤的泪水含水量比较多,而且味道比较淡;愤怒的泪水水分少,钠的含量比较多,因此会比较咸。遇到伤心的事情时,要有合理的发泄方式。当然,偶尔哭一哭是有好处的,但是哭的次数多了就不好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关键。

钱真的能买到快乐么

快乐能够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每天都在追求快乐。我们努力地工作,希望能让家人过上快乐的生活;我们刻苦学习,希望父母看到我们优秀的成绩而快乐。甚至在和朋友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时候都不忘加上一句,希望你天天快乐之类的问候,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这却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相信你若向人询问构成快乐的因素有哪些,肯定有大部分人认为金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钱是否真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买到快乐呢?

很多的研究都表明,金钱和快乐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即只要是金钱都能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不管是劳动所得,还是意外收获,甚至是赃款,都可以达到使我们内心感到快乐的作用。此外,来自英国沃尔维克大学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教授和乔那森·加德纳教授,对英国的9000户家庭进行了一项历时10年的追踪研究,希望能够发现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金钱和快乐之间不仅有明确的关系,而且由金钱所带来的这种快乐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健康。金钱越多,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就越多。如果是天外飞来的横财,则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但是,金钱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因为中了几百万而成为富翁,至此以后终日酗酒,最终酒精中毒而死;某某为了在父母去世以后能得到更多的家产而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最终锒铛入狱。

另有研究表明,金钱和快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浦·布利克曼和他的同事对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选取了一批中了彩票的人作为实验组,其中有些人的中奖金额还达到了上百万美元,然后随机挑选了一些人作为对照组。要求两个组的每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快乐程度进行打分,并要求他们说出希望自己将来有多快乐。最后,还让他们说出这些快乐中有多少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中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并不比对照组的人快乐,而且在希望自己将来有多快乐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询问到他们的快乐有多少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回答出现了差异。与实验组那些中了彩票的人相比,对照组报告他们的快乐更多地来自于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朋友的闲谈,和家人一起过周末等。

也许人们会对上述结果提出质疑,因为研究中的实验组是通过中彩票这种非同寻常的途径来获得金钱,不具有代表性。于是,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另外一项研究。他们选取那些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金钱的人作为被试,看他们的收入和快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该研究中,要求来自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的人分别对自己目前的快乐程度进行评分,然后统计不同国家的人的平均快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的人比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的人要快乐,但是当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种差别就消失了。这说明,当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还算满意的水平,金钱的增多和更多的快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呢?大量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快乐感有50%是由基因决定的,剩下的50%中有10%取决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比如婚姻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和收入水平等等,40%的快乐感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以及我们看待自我和他人的方式。可见,在快乐感的来源中,只有40%的因素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们需要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朋友的一个电话,家人的一句关爱,老师的一次肯定,都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越是不想拥有,越容易获得快乐和幸福

一次,学生们怂恿苏格拉底到繁华的集市上走一遭,因为那里的物品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不去欣赏一下就太可惜了。苏格拉底耐不住劝说,就去逛了一番。集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果然令他大开眼界,然而苏格拉底慨叹道:“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苏格拉底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常人肯定考虑的是自己想要拥有其中的哪些,可苏格拉底恰恰相反,在他眼中,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富足的了,所以,集市中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

正因为苏格拉底心中没有这种匮乏感,所以他的心里才是快乐的。正所谓知足常乐,相反,自己想要拥有什么却又得不到就会产生苦恼。当然,知足常乐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两回事,知足的根本在于对自己此时的拥有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有个事例讲的是一个人因为贫穷买不起鞋穿而感到很苦恼,可是有一天他忽然见到一个没有脚的人,这才陡然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他知道,相对于拥有健全的肢体,穿的衣服破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一个经常被讲述的故事,说一个老大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草帽,二女儿卖雨伞,晴天的时候老大娘就替二女儿担忧,因为晴天雨伞就不好卖了;而雨天的时候老大娘又为大女儿发愁,因为雨天草帽就没人买了。有人劝慰她换一个角度来想,晴天时就想着大女儿的生意好。而雨天时则想着二女儿的生意好,这样,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老大娘就都会为女儿感到高兴了。

事情并没有变化,但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变了,人的情绪就随之改变。我们要因为自己的拥有而心怀感激,而不应当因为自己的缺乏而抱怨。这样,才可以常享快乐的人生。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以苏子的达观,怀知足之心,则何匮之有呢?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想要的少。占有再多只能体验到一时的快乐,而无穷的欲望仍然会折磨贪求的心。知足才能真正常乐。

幸福也是一样,当你不是总在想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是最幸福的。

有一个知名的企业家,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却突然被检查出自己患了癌症,此时,他蓦然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在社会上奔波辗转,虽然是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自己也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却从未用心体验过幸福,于是他决定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抛弃一切世俗的纷扰,再无利害得失之心,而只一心平静地过着安乐的生活。不久之后,他在复查时发现,自己竟然神奇般地痊愈了。他在追求一切的时候,其实得到的只是外在的富有,而在放下了一切的时候,才获得了内在的富足,才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关于幸福的定律:当你不去在意自己究竟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走进了幸福之中,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求而不得,不求而反获的事情呢?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某种情况下,越是强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却越是无法集中,而放松下来则常常会自然地投入进去。关于幸福感也与此相似。其实,人们在心里刻意地惦记着的幸福都是由于不满足而产生的,而不满足则会促成一种焦虑感和失落感,这种焦虑和失落的心理正是破坏幸福感的基本因素。

有句俗语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们习惯于将身边的一切看得平常,即使它很好,也浑然不觉;即使它很坏,也能够平静地承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甘于现状,有些人认为自己当下的生活是不幸福的,而一心汲汲于对幸福的追求。可是这些人往往只是将幸福作为一种结果来看待,忽视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而是收获于生活的过程本身。

同类推荐
  •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为什么有的人光彩照人,有的人却委靡不振?为什么有的人人见人爱,而有的人却人见人嫌?为什么有的人路路畅通、事事顺利,而有的人却时时遇堵、事事碰壁?秘密是气场!气场决定心态,气场影响形象,气场左右成败,气场改变命运。气场来自你的身体与心灵,是一个人散发出的一种能量。气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刻都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命运。你的气场是由你的精神创造的,你的命运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气场与内心相互支撑,相互映射,塑造一个强大的自我。
  • 每个人都有天使守护

    每个人都有天使守护

    作者首次将出生日期与色彩相结合,简单直接的进行分析。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颜色,解读了色彩中蕴藏的的能量信息。以及如何来运用这些色彩。人们常因外相而误解,却很少有人用心理解他人内在的美好。透过色彩或许你能看到不一样的信息。
  •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

    也许,您读过催眠术的著作;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的表演。可您了解催眠施术治疗身心疾病的真实场景吗?本书以15个鲜活的催眠案例为主体,详尽介绍催眠师如何把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如何使他们与潜意识对话,调整身心状态,并与心理痼疾作抗争。本书更有催眠师的心得体会若干,正所谓“甘苦寸心知”。
  •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爱上学校,不再厌学》从心理学、家庭、社会、学校等角度分别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改变厌学情绪的方法,希望对读者们有所裨益。
  •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能对人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详细介绍了心理暗示产生的原因、其蕴涵的潜在能量,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技巧,能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暗示的力量,从而掌握并运用这种力量,获得人生的成功。《心理暗示的力量》由牧之编著。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 法律文书教程

    法律文书教程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法律文书教程》就是其中一部。
  • 湖南人性格地图

    湖南人性格地图

    湖南人号称“南方的北方人”,性格张扬刚烈,像辣椒一样火爆,不达目的不罢休。在外地人心中,湖南人是很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湖南人总是给人一种出类拔萃的印象。湖南人头脑机敏,对政治军事感兴趣,而一旦应用到经济上来,也能有所成就,湖南人的机敏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 封神之余元

    封神之余元

    纣王高傲,雄才伟略;妲己娇媚,魅惑天下;闻仲忠义,九死不悔;比干奸猾,争权夺利;太上寡言,老谋深算;元始华贵,生而人上。准提不顾面皮,渡人西去,只为教派气运;接引脸色疾苦,默诵真言,终盼佛教大兴。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封神世界。余元:“其实,我只想活下去!”
  • 啸少你家白月光又黑化了

    啸少你家白月光又黑化了

    “啸哥,我跟她们说我将要收到一束玫瑰。”“嗯,给你定1314朵。”“啸哥,我跟她们说你将送我一套房子。”“嗯,江边联排别墅都是你的。”“啸哥,我跟她们说你是我男朋友。”“错!”男人摸着她的头,神情满是宠溺,“乖,是老公!”前世错信渣男贱女,害死一心爱她的男人。重活一世,她发誓一定好好爱这个男人。啸哥,喜欢我咩,一见钟情不行,日久生情也可以哦!
  • 遗迹年荒

    遗迹年荒

    千昔。这个神圣而庄重的称谓,从一场大战,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忌。没有人知道原因。只知道各境之主严令:提千昔者,斩。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已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唯有四境之主还知晓一些讯息。于是,一切都成了传说。传说千昔是这个世界的守护者。传说千昔在存亡之际,定会出现。然,故事就是从这个传说开始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卿为何不知愁

    仙卿为何不知愁

    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步步你。三界第一“穷”神被那条疯龙劫走了!什么!快追啊!!(闷骚魔龙×禁欲系上神)人间金陵。某处垃圾堆边,一道异常耀目的刺闪落下,一时间雷霆万钧,几乎翻天覆地。角落处一个浑身破布黑泥满面的女乞丐一脸淡定地飞升了……
  • 懂事之前,情动以后

    懂事之前,情动以后

    《懂事之前,情动以后》是知乎傲娇才女、90后灵气少女芈十四首部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因情动而懂事之后倾心创作且获得高赞的短篇故事和情感随笔。从初见心动到甜蜜相爱,再到挣扎相处、遗憾分离,年轻时的爱,总是充沛饱满又充满缺陷,但是有什么关系呢,组成我们生命的,从来不是枯燥的永恒,而是那些怦然心动的细节。“年轻时的恋爱,就像是你与世界交手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或者是游戏正式启动前的新手课程。它的本质,是教你如何理解他者,如何付出信任,如何接受伤害,如何消弭疤痕,如何再次启程。”在这本书里,有故事,更有思考;有爱情,更有成长。愿你早日遇到那个如彩虹般绚丽的人,更愿你成为那个如彩虹般绚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