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2600000004

第4章 性格心理学:不曾了解的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说性格决定命运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说,“这个人性格很温顺”“那个人性格很外向”等等,可是到底什么是性格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

“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目前关于性格的定义,心理学家也没有达成共识。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就是人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诸如坦率、含蓄、顽固、随和、理智、感性、沉稳、活泼等等。性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及行为表现都可以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性格特征。

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性格特征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我们在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中逐渐形成的,而且还受到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性格形成之后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是无法改变的。生活中很多的突发事件有时会使我们的性格发生转变。

心理学家将性格分为积极的性格和消极的性格。积极的性格如热情、大方、稳重、理智、随和、活泼、心态好;它可以让人身处逆境时,坦然面对,积极进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消极的性格如自私、傲慢、暴躁、孤僻、懒惰、懦弱等;它则会让人走尽弯路,受尽挫折,最终碌碌无为,甚至导致悲剧性的下场。

能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人,可以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终日懒散松懈、不求上进、怨天尤人的人,必定一事无成。个性叛逆的人对外界环境采取赤裸裸的反抗,不会妥协,不会婉转,这种性格的人要么成为英雄,要么被环境所吞噬,上演一出悲剧。“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性格过于耿直的人不善于迂回,往往四处碰壁,容易遭遇艰难曲折的命运。优柔寡断的人遇事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这种人容易因为性格中的不足而错失一次次的机会,导致无为、失败的一生。

法国著名的大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人生是由一串烦恼串成的念珠,而达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它。如今,心理学家们更是不容质疑地告诉我们这样:好行为决定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命运。性格决定成败,把握住了性格也就把握住了成功;性格决定命运,改变了性格也就改变了命运。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就必须要改变命运;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改善自己的性格。

诚如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的:心理变,态度亦变;态度变,行为亦变;行为变,习惯亦变;习惯变,人格亦变;人格变,命运亦变。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运势好,他的性格首先要好。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智商条件下,有的人能大获成功,有的人却处处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实也就是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优良的性格品质与成功的人生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优良的性格造就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那些有着真正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的人,往往都具备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开朗大方、正直诚实、信念坚定、富有同情心等性格特征。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有着高尚的情趣。一个人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

优良的性格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任何唾手可得的东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小到一点收获,大到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坚定的信念,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那些性格刚强、自信、乐观、勤奋、勇于开拓、一往无前、不畏挫折和牺牲的人,才有希望获得事业乃至人生的成功。

优良的性格是人生幸福的主要条件。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万事皆存变数,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诸事不顺;可能收获成功,也可能遭遇失败;可能得到鼓励,也可能遭受打击。只有自身具备优良的性格,才能很好地维持心理的平衡,勇敢地面对人生,积极地应对外界的一切突发情况,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性格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能够站在必要的高度上正确去面对,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性格与命运的密切联系。

不健康的性格会导致疾病

从成功的角度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对人的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性格的不同分类中,观察出性格与人们身心健康的关系。

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可以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非常有主见,不易受环境和他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强,对困难和意外情况也能妥善处理。他们的身体素质一般都不差,习惯独立生活,积极锻炼。

顺从型:缺乏独立精神,对别人的依赖心理强,没有主见,容易接受暗示或受人指使。身处逆境或遭遇突发状况时,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他们容易轻信各种谣言,听到对自己有伤害的流言蜚语更是伤心不已。这种心理显然是健康的不利因素,常能引起疾病。顺从型性格的人往往偏听偏信,当试图达到排遣恶劣情绪或摆脱疾病缠身的要求时,他们往往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之类的迷信活动上,结果越陷越深,有的人最后甚至到了神经失常、精神崩溃的境地;身体上的疾病也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进一步恶化,甚至到了无法挽救的程度。

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性格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热情大方,爽朗好相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观向上,关心外界,乐于助人也不拒绝别人的帮助。他们善于交际,喜欢结识新朋友,生活能力强,人格健全。他们与外界联系密切,头脑中会不断地接受各种新信息,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地生活。

内向型:往往自闭,胆小,冷漠,反应迟钝,情绪易消极,没有太多兴趣爱好。他们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外界沟通,别人也很难摸清楚他们的思绪。内向型的人十分缺乏与家人、同事、社会的联系,全身的神经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大脑就会越来越空虚,久而久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对不良情绪的调整能力,对身体疾病的抵抗能力,都会随之下降。比如神志不清、抑郁冷漠、神经衰弱、失眠、厌食、便秘等身体不适现象,大多是因长期孤独自闭而引起的。内向型性格的人如果能多与外界接触,敞开心扉与人交往,培养更多的兴趣,结识更多的朋友,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身心健康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

理智型:习惯理智地认知、衡量事物和支配自己的行为。

意志型:目的明确,意志坚定,在感情和行为上不易受他人的支配。

理智型和意志型的人做事有条不紊,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外界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多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情绪型:总是用感情来认知、处理事物和支配行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他们经常凭主观臆测,意气用事,遇到冲突和矛盾时非常冲动,要么大发雷霆、争吵不休,要么忍气吞声、暗自怄气,这种做法无疑会对精神产生刺激。持久的或经常性的愤怒及抑郁,势必对健康造成影响,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如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佳、神经机能失调,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从以上分类不难看出,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理想性格应该是外向型兼理智型(或意志型),并具独立型性格的人。

当然,人的性格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可能具备多种性格特征,不可能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判断谁是哪种类型的人。但是,某一个人的性格健康与否,却可以大致判断出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积极培养自我调整的能力,随时弥补性格上的弱点,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将大有裨益。

人为什么没有长性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下定决心想要去做某事时,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动力。比如,我们为了减肥,决定每天早起运动,刚开始几天都坚持了下来,可是没几天就觉得厌倦,失去了动力,于是减肥计划终于化为泡影。这就是我们没有长性的表现。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使然。比如,有些人生性就喜欢新鲜的事物,什么事情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都会觉得厌倦,没有继续下去的意志,尤其是对那些别人强制自己去做、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事情,更容易产生厌倦感。相反,有些人则比较擅长循规蹈矩地工作,一件事情一旦做得久了,反而不想再去尝试其他新鲜的事情,喜欢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事情,这样自己就不用怎么动脑筋。

除了与性格有关之外,我们缺乏长性的行为还与驱使这种行为的动机有关。一般来说,驱使我们从事某一行为的动机有两种,即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一般与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有关,而与行为本身无关。比如到考试的时候,家长会跟孩子说,如果你考了一百分,我奖励你一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于是孩子就会刻苦复习,但是他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学习,而只是受阿迪达斯运动鞋的吸引。而内在动机则不同,它是直接与行为有关的一种动机,不受任何附加条件的影响。还是上面的例子,若是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孩子同样也会刻苦努力学习,但是与学习能够带来什么无关,他只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觉得学习就是一种乐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受到内在动机驱使的行为是持久的,可以促使我们持续地去做某件事情,但是外在动机则不然,它对我们持续地去做某事则没有太大的意义。就像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哪一天阿迪达斯的运动鞋对孩子失去了吸引力,他就不会继续刻苦努力学习了。所以,要想持续某一种行为,应该培养对这种行为的内在动机。要想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好习惯,不是给他多少奖励或惩罚,而应该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当然,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因为楼下孩子踢油桶的咚咚声而痛苦不堪,因此想出了一个办法:踢得最响的那个孩子将得到五块钱的奖励,孩子们来劲了,第一天比赛很激烈。以后老头给的奖金越来越少,来踢的孩子也越来越少。到最后,老头说自己出现经济困难,不能给奖金了,从此再也没有孩子来踢了。就这样,老头解决了令他头痛的问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可以同时增长,同时消退。刚开始孩子纯粹是因为快乐而来踢油桶,后来变成因为钱来踢油桶,乐趣从纯粹的内在动机转化成了外在动机。当外在的激励越来越少的时候,孩子们的乐趣也越来越小,最后消退,导致孩子们不再来玩,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同时没有了。倘若外在激励越来越多,也许孩子们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都会同时增强。而在生活中,若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持久行为,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们的教育,我们要注重从兴趣开始,激发潜能,让孩子们真正领悟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再配以外在的激励,这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防御机制影响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必须承担许多重要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应付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从而达到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的目的。看来人真的是一种善于自我保护的动物。当面对焦虑和不安时,运用这些防御机制为自己辩解。

在弗洛伊德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对自我防御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系统的介绍,她在书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分。”

自我防御机制会阻碍人格的发展,但是只要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行为的话,就不算是一种病态的人格。若在不适当的时机使用防御机制,则会导致病态人格的出现。自我的防御机制有很多种,下面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防御机制。

否认:不愿意承认某种痛苦的现实,就会无意识地加以否定,以为不承认似乎内心就不会感到痛苦。比如,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亲人死亡的事实,他相信自己的亲人一定还会回来,甚至还像往常一样在吃饭的时候为他摆一副碗筷。否认使一个人对现实有一个逐步的接受过程,不至于由于承受不了突然降临的痛苦而崩溃。它是一种保护性质的、正常的防御机制,只有当它干扰了正常的行为时才算是病态的防御机制。

压抑:将那些在意识层面所不能被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一个人对不愿意接受的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比如,一个人无法面对自己高考失败的经历,就会将此事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对此事绝口不提,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合理化:当面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而事实上却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如有些家长对儿童进行躯体虐待,当受到别人谴责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恨铁不成钢”或是“玉不琢不成器”。合理化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如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考取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就自我安慰说,没考上名牌大学也好,那里竞争激烈,压力大。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上面的例子中,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就会自我安慰道,说普通学校也挺好的,竞争不会那么激烈,可以很轻松地学习和生活。

移置:无意识地将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物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取得心理上的安宁。如一个孩子由于调皮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觉得自己没错,满腔愤怒无处发泄,于是回到家之后踢倒身边的板凳,或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发火。这时候虽然对象变了,但是其内心冲动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投射:根据自身的需要或情绪的主观指向,把自己的意愿与动机归因于他人,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比如,中国古代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再比如,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但是害怕遭到女生的拒绝,所以他不敢表白,只能把这种喜欢深深地放在心底。他就有可能起哄说同班的某个男同学喜欢这个女生。在这里,男生就把自己喜欢这个女生的愿望投射到了其他人身上。

反向形成:将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比如,一个有强烈的性冲动压抑的人会去积极地参与检查淫秽读物或影片的活动。

过度补偿: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或纠正。比如,一些残疾人可通过惊人的毅力和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

升华: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转化为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所有的防御机制中最积极、最富有建设性的。比如,运动员可以把自己的攻击性的欲望转化成竞技场上的拼搏。

幽默: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一次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先是听到叫骂声,随后夫人拎一桶水过来,泼得他全身湿透。在场的学生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认同:把一个钦佩或崇拜的对象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从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比如,高官显贵的子女常以父辈之尊为己尊,遇到挫折则自抬身价,做出坦然自若的神态,以免除在人们面前的尴尬局面。

荣格的八种人格

荣格根据“利比多”(libido,即性力)的倾向性,最早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利比多简单地理解为“性的能量”,他将利比多解释为一种“心的能源”,是一种心的过程的强度。并且他假设其中存在一种“快乐的欲望”,而这种“快乐的欲望”则是荣格性格学的基础。当这种“快乐的欲望”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时,称为“外向”;以内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时,称为“内向”。而当这种内向或外向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则称之为“内向型”或“外向型”。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说某个人性格真内向,某个人性格真外向,这种对性格的分类首先是由荣格提出的。

荣格的这种根据利比多的倾向划分的性格类型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著名的心理测验,这种测验被称为“性向测验”,由此提出了“性向指数”的概念,并且据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内向型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持久,通常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随波逐流,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相对较消极,往往会采取一种敌对或批判的态度,正因为这样很容易与别人产生摩擦,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较差。外向型的人与内向型的人的性格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比较关注外部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通常会根据别人的期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行事,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但是这种人过于关注外部世界从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有时候会迷失自己。当然,这两种类型的性格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人格特质使然。而且每一个人不可能只是单单的外向型或内向型,往往是这两种类型的融合,只是哪一种性格类型相对来说占据一定的主导。

后来,荣格在他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对内向型和外向型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由于内向型和外向型主要是根据个体对待客体的态度来进行区分的,因此又被荣格称为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除此之外,还有性格的机能类型。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告诉我们某种东西的存在;思维告诉我们这种东西是什么;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并去向何处。根据两种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结合,共有八种性格的机能类型,荣格对此进行了描述。

1.外倾思维型。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认识客观世界,做事都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思维较严谨。科学家就属于典型的外倾思维型,他们认识世界、解释现象、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体现了严谨的思维。但是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比较刻板,情感不够丰富,个性不够鲜明。

2.内倾思维型。与外部世界相比,这种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对一些思想观念感兴趣,善于借助外部世界的信息对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思考。哲学家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类型的人比较冷漠、傲慢,有些不切实际。

3.外倾情感型。这种类型的人能将外部环境的期待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他们善于交际,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性格活泼,对社会活动抱有很大的热情,与外部世界相处比较和谐。但是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没有主见,缺乏主体性。

4.内倾情感型。这一类型的人往往过分关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内心有深刻持久的情感体验,能够冷静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和交际,和气质类型的抑郁质比较相似。

5.外倾感觉型。这一类型的人往往比较注重感官的刺激和享受,善于与外界互动,但是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他们比较注重享乐,往往很难抗拒美味的诱惑,情感比较浮浅。

6.内倾感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沉浸于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与外部世界相距较远。但是他们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而且体验较深入,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些表达出来。

7.外倾直觉型。有灵感的人应该说的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对外界有很好的洞察力,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他们容易冲动,富有创造性,但难以持之以恒。

8.内倾直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善于想象,性情古怪,对外界事物较冷漠,往往容易脱离实际,他们的思考方式一般很难被人理解,想法比较怪异和新颖。荣格认为,艺术家就是典型的内倾直觉型。

哪些力量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我们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人格主要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影响我们人格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环境因素。但是,在长时间的争论过程中,心理学家们逐渐达成了共识,认为我们的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在众多人格研究的方法中,双生子研究则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方法。这一方法遵循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同卵双生子而言,他们的遗传因素是相同的,如果他们在人格上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则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对于异卵双生子来说,如果他们从小就在同一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们人格上的差异则就归结为遗传因素。采用这一方法的研究表明,人格并不仅仅受到某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首先,生物遗传因素。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在研究人格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生物遗传因素的作用。很多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双生子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艾森克的研究指出,在同一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外向性维度上的相关为0.61,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生子在该维度上的相关为0.4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仅为0.17。由此可以看出,同卵双生子在外向性的维度上相关要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这说明生物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弗洛德鲁斯等人在瑞典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他们选取了12000名双生进行问卷的测量,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的外向性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可见生物遗传因素在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上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者对成人双生子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对成人双生子的人格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这些双生子中,有些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有的则是被分开抚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分开抚养还是未分开抚养,同卵双生子在人格上的相关均要高于异卵双生子。我国的一项历时20年的纵向研究结果也表明,人格的许多特质都有遗传的可能性。

尽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遗传对人格的发展的确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我们只能说生物遗传因素为我们的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因不同的人格特质而异。遗传因素对智力、气质等与个体生物因素有较大关系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而对那些价值观、性格、信念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人格特质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其次,环境因素。除了生物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发展同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早期的童年经验、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都在塑造着我们的性格。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期的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研究指出,儿童早期父母的忽视和虐待对其心理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形成攻击、叛逆的人格。斯毕兹对从小生活在孤儿院中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从小就缺乏亲人关怀和爱护的孩子,长大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可见,幸福的童年经历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不幸的童年经历则会引起人格上的各种问题。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不幸的童年同样可以磨砺坚强的性格。

家庭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方面。研究表明,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与孩子保持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懂得尊重孩子,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能够形成正直、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懂得合作等积极的人格品质。

学校是我们接受教育的场所,这一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的人格。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关爱,并将自己的热情与期望投注在学生身上,学生觉察到这种期望后,就会被这种热情和期望所鼓舞,并试图刻苦努力学习从而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人格的要求不同,比如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要求女性必须是温顺的、柔弱的、只需要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这种差异已经越来越小了,如今女人同样可以顶半边天。

综上所述,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不同的程度地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对我们人格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才造就了我们在人格上的差异。

克雷契曼的五种性格

在上述的内容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荣格关于性格的分类,这一节将主要介绍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性格进行的分类,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艾鲁恩斯特·克雷契曼。荣格对于性格的分类是从理论推导而出的,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而克雷契曼关于性格的学说则是基于观察庞大的人群而建立的。

艾鲁恩斯特·克雷契曼于1921年出版《体格与性格》一书,该著作是以临床精神医学为基础的研究,对性格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克雷契曼长年观察大量的精神病患者,据此他将性格类型分为“分裂型气质”和“躁郁型气质”两大类,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黏着性气质”。起初的两种分类分别是根据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得来的,但是并不是说这两种类型的人就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他只是比正常人患这种病症的可能性更大,正常人只是这种异常性比较薄弱。从这一点来看,精神病人是把正常人的某一面夸张化了,这说明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并不属于不同的群体。因此,可以根据精神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来界定正常人的性格类型。

克雷契曼的学说说明,一定的性格类型是由一定的精神病发展而来的,或者说一定的精神病是一定的正常人的极端。现将克雷契曼的学说中的五种性格介绍如下:

内闭性气质。这种气质的人往往令人难以捉摸,性格孤僻。他们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但不一定是利己主义者。他们明确划分自己和别人的界限,十分厌恶别人侵入自己内心的领域。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伤害。这类人不善于交际,属于非社交型,具有害羞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孤独的特性。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凡事采取置身事外的超然态度,觉得一切事不关己。这类人的体型大多数是瘦削的,声音低沉,喜欢用强制性语气。男性多半给人高深莫测、难以接近的感觉,女性则给人理智、冷漠的感觉。

同调性气质。这一类型的人外向开朗,容易亲近,善于交际,不会猜忌,容易相信他人,属于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他们能够顺利而且轻易地适应环境,与周围的人、环境和社会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这一类型的人以肥胖型居多,身材中等。说起话来声音柔和悦耳,但是语速比较快,抑扬顿挫比较明显,有时会突然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男性常给人和善、稳重的感觉,女性则给人可爱的印象。

黏着性气质。这种气质的人整体上给人以“坚强”的印象,性格刚直,一丝不苟。一旦开始做某件事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但是也会因为过于投入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其他的事物,无法将自己的精力同时投入两种事情上。热衷于某一件事情之后,往往会废寝忘食,打乱自己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们还尊重秩序,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对待感情非常执著。非常有耐心,即使是非常单调乏味的工作,也都能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不会冲动行事,往往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出自己的决定。这一类型的人以身体健壮者居多,身高中上,肩膀厚实,肌肉发达。不论男女,手掌都很宽大,手指粗肥。说话声音低沉,缺乏抑扬顿挫,说话喜欢拐弯抹角。

自我显示性性格。这种人自我表现的欲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在很多场合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甚至哗众取宠来博得别人的喝彩,虚荣心很强。他们好胜心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还有些孩子气,任性、撒娇,容易依赖别人,碰到困难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他们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典型。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善于隐藏和伪装自己的情绪,意志力比较薄弱,对行为缺乏克制性。这种人在体型特征上较少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地与环境因素相联系。他们说话声音高,而且语速快,有明显的抑扬顿挫。

神经质性性格。这一类型的人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言语和态度,常常会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而胡思乱想一阵子。由于胆小、怯懦、容易担心,所以形成了他们犹豫迟疑的个性,从而导致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某件事情。这种人在体型上以瘦削型居多,说话声音较小,甚至一紧张就会颤抖,由于缺乏自信,说话往往底气不足,甚至说到一半就不说了。

当然,克雷契曼的五种性格只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的,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属于某一性格类型,他可能同时具备两种或更多的性格类型的特征,只是哪一种更明显而已。正如克雷契曼自己所言:“真正的类型,并不是以把所有人进行分类为目的的。对于类型而言,最根本的不是让我们去算多少人属于哪种类型,而是类型能为我们解说些什么。真正的类型,绝不是收集东西的箱子,而是焦点。”

性格与人格有何差异

“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印记或雕刻的意思。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性格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留下痕迹,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都会表现出自己性格的某些特征。

恩格斯说:“刻画一个人物不仅应表现他做什么,而且应表现他怎样做。”在这里“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一个人的活动动机或对现实的态度;而“怎样做”则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以及如何去拒绝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反映了一个人的活动方式,如果在很长的时间内,在相同的或相似的情境之下,一个人总是表现出某一种态度或行为方式。久而久之,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就会逐渐地得到巩固,形成一种习惯化了的模式,那么这种比较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

但是,目前关于性格的定义,心理学家并没有达成共识。通常对于性格的描述,主要是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和上面的描述不谋而合。看来我们所说的性格简言之就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

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性格包含社会道德含义,英勇、刚强的性格是为社会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而懦弱和粗暴的性格则是很少有人能够容忍的。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会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刻苦努力,与人相处要真诚热情,遇到困难要有勇气、百折不挠等等。尤其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上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面对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学生,当交给他们同一任务时,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比较自信、勇敢、有毅力,但又比较任性和粗暴的学生,老师就要叮嘱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要一意孤行,要多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而对于缺乏自信、不好外露、没有主见、易受暗示,但有一股韧劲的学生,老师就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性格总是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在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尽管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我们也会以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去应对,但是我们性格中那些稳定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预测到这个人在某种情境下将会做什么以及怎么样做。

与性格相比,人格则是心理学中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一个领域。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我们引用了《普通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而性格所覆盖的范围比人格要小得多,性格属于人格的一部分。

简单地说,性格是表象,通常以外在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观察到的特征;而人格是内在的、只能从自身的角度观察到的特征。

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认为性格是一套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这就是说性格是稳定的,不会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对一个人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能够推测他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下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来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心理学家称,性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性格总是在外向型和内向型之间转换。婴幼儿时期属于外向型时期,那时性格还未充分发展,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才能生存下去。进入幼儿期之后,开始转向内向型,因为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外界的束缚开始进行反抗。进入儿童期之后,对很多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又开始转向外向型。进入被称为“暴风骤雨期”的青春期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加强大,这一时期属于内向型时期。成年期逐步体验到现实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认识到必须努力工作,提升自身的价值,为家庭成员的幸福而奋斗,这时由内向型的特质转为外向型。进入老年期之后,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再度回归到内向型。

有研究表明,心理疾病同样也会引起性格的变化。比如,抑郁症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就会引起性格的变化。通常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点,追求完美、缺乏幽默感、做事刻板等等,即使受到一点小事的刺激也会让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的波动,陷入异常的状态之中。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往往更容易使人格出现转换。这类人在发病前可能会有自闭、敏感、反应迟钝等症状,但是一旦发病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格的荒废。

年龄上的变化和心理疾病能够导致性格发生变化,中毒导致的精神失常、被洗脑或心智受到他人控制同样会导致性格发生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军队由于频繁使用兴奋剂,出现很多中毒者。这些中毒者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恐吓他人、好斗的特点,严重的还会丧失心智。麻醉剂中毒虽不像酒精或兴奋剂中毒那样明显,还是会使人处于忧郁的状态之中,对外界漠不关心。在没有药物作用的情况下,某些邪教组织的洗脑或心智上的控制也足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邪教组织所使用的酷刑足以让人陷入孤立和绝望的境地,最终丧失自我认同感。

关于教育的作用,其实已不必再赘述。研究表明,不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对我们性格的养成有一定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日本对年轻人所进行的调查报告将年轻人分为四类,即孜孜不倦型(为了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不懈努力,但是缺乏弹性,容易受挫而崩溃)、我行我素型(与世无争,有时候会逃避现实,不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焦躁型(不满于现状,经常会有惊人之举,奇装异服,行为不端)和浮躁型(对学习毫无兴趣,爱看电视节目,化浓妆,举止轻浮)。这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校正,使他们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所以,性格并不像我们之前所认识的那样是不可改变的,像上述的年龄、心理疾病、心智控制、教育等都可以使其发生改变。看来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江山易改,本性也是可移的。

人真的拥有四个“真正的自我”

约瑟夫·鲁夫特和哈里·英格拉姆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每个人都是由四个层面的自我构成的,这四个层面的自我分别是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隐藏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1.公开的自我:自己了解,他人也了解,属于自由活动领域。所谓“当局者清,旁观者也清”说的就是“公开的自我”。比如,我们的性别、年龄、长相等等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公开的自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的开放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以及他人的关注度等等。“公开的自我”是有关自我最基本的信息,同时也是自己和他人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2.盲目的自我:自己觉察不到,但是他人能够了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指“盲目的自我”。“盲目的自我”一般自己不易觉察,除非别人告诉你。它可能是你不经意间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盲目点可以是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由于自己事先不知道,所以当别人告诉你时,你可能一时无法接受,甚至会惊讶、怀疑、辩解。“盲目的自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往往盲点就会比较少,“盲目的自我”比较小。而熟悉并且能够指出“盲目的自我”的其他人,往往也是那些关爱你、欣赏你、信任你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意见。

3.隐藏的自我:自己了解,但他人觉察不到。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目的自我”刚好相反。就是我们常说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隐私、个人秘密。身份、缺点、痛苦、愧疚、尴尬、欲望等等,都可能成为“隐藏的自我”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性格比较自闭、自卑、胆怯、虚伪的人,“隐藏的自我”会更多一些。适度的自我隐藏,能够避免外界的干扰,独守自己的心灵花园,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隐私,那么他就赤裸裸地暴露在别人面前,没有隐私和安全感。当然适度地隐藏自我能够保护自己,如果自我隐藏得太多,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无法与外界交流。这样自我就会受到压抑,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

4.未知的自我:自己和他人都未觉察的自己。这样的自我也被称为“潜在的我”,属于自我层面的处女领域,等待着别人去发现和挖掘。“未知的自我”通常是指一些潜在的能力或特性,或是只有在特定的领域才能展现出来的才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层面,隐藏在海水下面有无限能量的巨大的冰山,也属于“未知的自我”的层面。“未知的自我”是我们知之甚少同时也是最值得挖掘的领域,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着去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肯定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每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存在公开区、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性格测验来了解“公开的自我”和部分“隐藏的自我”,但是测验结果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出入的。因为在进行测验的时候,被测验者往往有一种“社会赞许”的倾向,为了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往往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对于性格测验的结果不能过度依赖。

关于自我的四个层面,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每个层面所占的比例不同。有些人可能隐藏得比较少,暴露得相对多一些;有些人可能比较容易聆听别人的评价,对盲目的自我了解得较多,而有些人总是敢于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试图去挖掘自己性格中未知的部分。每个人都是一个没有谜底的谜,我们只能慢慢地去走近,去了解,去感受。

同类推荐
  •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可是,当人们翻开心理学那厚重的课本时,可能就会感到困惑: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此之多,要从何读起?为什么感觉如此枯燥难懂?为了使更多的人轻松了解心理学,本书以漫画的方式,生动地讲解了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解释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希望人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下,快乐阅读,快乐收获。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 缺失的心理课

    缺失的心理课

    本书前两课是基础课和认知课,通过一些真实有趣的故事,将心理学知识结合到生活中,让读者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类似心理现象的影子,从而强化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其余的课程则从心态、修养、情绪、梦想、职场、逆境、社交等方面展开,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建议。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热门推荐
  • 刑场上的较量

    刑场上的较量

    黄半仙刚把猪赶进猪圈里,忽然趔趔趄趄跑进一个人来,浑身是血,见了黄半仙,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小兄弟救救我,后面有日本人追杀。”黄半仙来不及细问,就把他藏进猪圈里,又往他身上抹了许多臭泥巴,直到看不出人和猪来方罢休。黄半仙从猪圈出来,故意在地上打个滚,然后趴在地上嚎起来:“臭当兵的,你回来,凭啥抢我的马,你个臭当兵的……”正嚎着,几个日本人追了进来,问黄半仙看没看见一个受伤的军官。黄半仙哭哭唧唧说:“他把我打翻在地,抢走了我的马,骑着往西跑了。”
  • 满目阳光皆是你

    满目阳光皆是你

    “喜欢一个人就要努力的站在他的身边,做一个能配得上他的人。”这句话在叶岚的心里默念了数十遍。一纸合约,一段关系,从开始到结束,叶岚都恍然如梦。她拼尽全力要站在他的身边,努力触摸到他的光芒,却没发现,从一开始他的心就已经被她俘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养成病娇之青梅你站住

    养成病娇之青梅你站住

    【1v1双洁】幼儿园:“我、我叫席澜,你呢?”“我叫林晚秋。”朋友之缘就此结下。席澜:我们是好朋友了,说好不离开,就不要离开我,好吗?小学:席澜:晚晚你失约了,我要惩罚你!一等就是六年。六年之后,华丽归来!初中:席澜:既然回来了,就别想跑!......ps: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隐之处是吾乡

    神隐之处是吾乡

    简月出身平凡,资质一般,性格内向保守,也坚韧善良,安安稳稳在一本玄幻文里当了二十二年的路人,没成想一朝贪了个小便宜,把自己给卷入了剧情。若无尘清冷高贵,容貌无双,实力强硬,多智若妖,痴情专一,是标准的男主,也是这本玄幻师徒恋的男主角。但是有一天,他不想做这个男主了。简月:在我身边,就做你自己吧,我依然爱着你。若无尘: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话:我们互相深爱,保留各自的深度。
  • 传奇天下之少年篇二

    传奇天下之少年篇二

    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捡到了不该捡的东西,从而被神秘师父带上山隐世习武,身为了天武者!下山后不断壮大自己,发现自己被卷入一个个强大的势力,寻找消失的天狼一族,开启天启之门,走向习武巅峰!
  • 丁鹤年集

    丁鹤年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苍天神木诀

    苍天神木诀

    有人问什么是永恒?佛经里说一瞬间即是永恒!有人问什么是极致?佛经里说一世界有千千万万劫,每一劫都是一个轮回,远古的世界,远古的文明在到达极致之时,是被上天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有了毁灭,而后世界终归混沌,重新开始。…………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距离的隔离;随心所欲,天地即在脚下,星空即在眼前;那是洪荒远古的世界,那是各族刀剑相向的争霸时代;没有了躯体,没有了灵魂,剩下的只是观望的眼睛。一道光束,一个声音,一段故事开始,一副画面闪现,一种灵感来袭!没有了黑色,没有了金色,没有了所曾出现过的任何颜色,他悟了,无所存在,无处不在,地久天长!一段记忆苏醒,一种力量回归,一个新的开始;就像孩子回到了妈妈的怀抱,他们不断的交融,不断的变化;渐渐的,所有人都被这道九彩光芒沐浴着,所有鸟儿都朝着这边飞舞鸣叫着;所有的兽类都匍匐在地仰头长啸着,萧寒在此刻睁开了双眼……………只要你能跟随小妖的脚部,你就会明白的。
  • 青春行了

    青春行了

    这本书是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想象的,也有真实的,记录了一个个不同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艰辛,希望大家会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