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88700000005

第5章 梅紫的六姑婆

梅紫生性不爱凑热闹,按理说,她在村里应该没朋友,村里的小伙伴们应该会孤立她,或者冷落她。但事实却相反,梅紫在小伙伴中相当有分量,而且人缘极好,小伙伴们总是待梅紫很好,甚至有点讨好她。理由很简单,梅紫家里拥有村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广东珠江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大地恩情》和《霍元甲》时,梅紫家里就有了村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小村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电视机是日本产的日立牌,是梅紫的六姑婆费尽周折从香港带回广州,然后梅紫的父亲去广州接上六姑婆和电视机,一起带回小村的。

梅紫的六姑婆,是梅紫爷爷的六妹妹。梅紫听爷爷说过,六姑婆年轻时在小村里是个远近闻名的大美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格温顺乖巧,很讨人喜欢。六姑婆虽然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但头脑聪明有主见,做事勤快麻利,待人大方周到不失礼数。六姑婆在小村的同龄姑娘中,那是相当出众,数一数二的人物。六姑婆到了出嫁的年龄,三天两头上门说媒的媒婆络绎不绝。上门求亲的人,有许多开商铺做小生意的人,还有一些家境殷实的富户人家,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爷爷的父母亲本来想把六姑婆许配给一户做生意的富户人家,媒人说那家的未来姑爷,不仅家境富裕,人也实在本分。关键是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做生意颇有能耐,精打细算的很会做生意,赚钱能力很强,如果嫁了过去,不愁没好日子过。媒人还说那家的未来姑爷,不仅有钱,人长得还挺俊的,娶妻的要求也不低,一心想要娶个贤惠漂亮的老婆。对于父母亲看中的未来姑爷,六姑婆却另有看法。有自己主见的六姑婆,从众多的求亲者中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在县政府当差的人。六姑婆认为,在县政府当差,那是吃皇粮的人,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工钱,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胜在生活安稳,不用担心吃不饱饭。而且在县政府当差,门路广,人脉宽,有前途,比起那些开商铺做小生意的人好多了。六姑婆分析的头头是道,梅紫的爷爷也认同六姑婆的看法,兄妹二人一起说服了父母亲,同意了这门六姑婆自己亲自挑选的婚事。

六姑婆眼光不错,为自己选了一个好夫婿。六姑公长得高大英俊,相貌堂堂,知书识礼,是个上过学堂的人。两人虽说不是什么金童玉女,但也算成就了一段良缘。婚后夫妻感情和睦,六姑公对漂亮温柔的妻子甚为满意,对她宠爱有加。婚后的六姑婆搬到了县城居住,六姑公为她在县城里置办了两间商铺,请了几个小工,开起了商行,六姑婆成了打理商行的老板娘。聪明的六姑婆不仅会打理田地,对做生意也有一手,一个人管理两间商铺绰绰有余,商铺很快就盈利了。六姑婆灵活的商业头脑,再加上六姑公在县政府当差的强大人脉,商铺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红红火火。出嫁后的六姑婆一如所愿,过上了富足的日子,生活稳定无忧。

过上好日子的六姑婆,也没忘记提携娘家的亲人。六姑婆在小村里给娘家买了些田地,梅紫的爷爷耕种不来,六姑婆就让梅紫的爷爷把田地租出去,也好收些田租帮补家里。爷爷想着还是自己种好,体贴的六姑婆就买了一头大黄牛给梅紫的爷爷。除了这些,六姑婆平时还会不时地接济娘家一些钱和物品。六姑公对六姑婆经常接济娘家从无二话,一点意见都没有。爷爷跟梅紫说,六姑婆是个很照顾娘家的人,嫁了出去依然对娘家有情有义。不出几年,六姑婆生下两子一女,更是母凭子贵,六姑公对她那是言听计从。精明能干的六姑婆打理生意也是得心应手,家里的两间商行生意很好,一家五口在县城生活美满幸福。

六姑婆舒适的好日子过了十来年,时局发生了变化,县城即将迎来解放。县城解放前夕,县政府里乱成一片,人心惶惶,很多的人陆续拖家带口的离开县城去香港定居。六姑公的顶头上司也把自己的家人提早送去了香港,并且打算处理完县城的财产,就放弃官职赶去香港与家人汇合。在纷乱的时局中,县政府里当差的人陆续走得七七八八,或去香港,或回乡下,今天走一户,明天走一家,没过多久便已人去楼空。不想离开的六姑公与六姑婆,看着日渐萧条的政府大院,心里也犹豫了,两人商量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去香港定居。县城里置办的两间商铺短时间里也找不到人接手,家里的房子也未能卖出去,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六姑婆和六姑公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携带着简单的行李,一家人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县城,在西江边的小码头坐上了去了香港的货船。几经周折,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香港。六姑婆一家人历尽艰辛,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香港从头开始,终于在这片异乡之地扎下了根。

梅紫的爷爷,在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与六姑婆失去了联系。爷爷只知道她去了香港,六姑婆临走前让人带了口信给爷爷。至于六姑婆一家人在香港过得好不好,以什么为生,这些情况,梅紫的爷爷就不清楚了。在这期间里,梅紫爷爷的父母相继离世,爷爷最小的妹妹,梅紫的八姑婆,一个相亲了无数次都看不上别人的大龄剩女,也经人介绍,远嫁去了广州。

梅紫的八姑婆,生性活泼好动,热情开朗,从小就向往大山外的生活,一直都渴望到大山外的大城市生活。八姑婆从小跟六姑婆感情比较亲厚,受六姑婆的影响和关照,自视甚高。八姑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也有不少媒人上门说亲,八姑婆心气高,本地的都看不上眼,来者皆拒绝了,并且还放话说非大城市的不嫁。一来二去的,也就没媒人上门了。后来,有个去了广州工作的亲戚回乡下过年,见八姑婆年龄也不小了,这样耽误下去怕她会孤独终老。看在自小一起长大的情分,给她撮合了一门亲事。未来姑爷在广州的一家国营大商场工作,工薪基层,两人年纪相近,人也老实本分。挑来挑去,差点挑成剩女的八姑婆,相亲后也挺满意的。虽然未来夫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也算是大城市的人,更何况自己年岁渐长,再不嫁就真成老姑婆了。八姑婆同意了这桩婚事,就这样嫁去了广州,那也算是随了她的心意。

梅紫爷爷的家,原本也是很热闹的大家庭。自梅紫的八姑婆远嫁后,就剩下梅紫的爷爷和梅紫的父亲两人相依为命。光阴似箭,梅紫的父亲,也从当年不足十岁的少年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这个人丁单薄的家庭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梅紫一家在小村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梅紫的家突然收到了从香港寄来的挂号信,一封贴着英女王邮票的挂号信,与六姑婆中断了许久的联系方才恢复了。信里只是简略地说了些在香港的情况,并没有详细地说,六姑婆说将会回小村探亲,一切面谈。收到信后没多久,六姑婆办好了回乡证,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回到了小村。阔别故乡多年,终于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一见面,梅紫的爷爷和六姑婆,一个喊了声“大哥”,另一个喊了声“六妹”,两人便热泪上涌,激动地哭了起来。二十多年失去联系的两个亲人,终于见上面了。六姑婆带着她的大儿子,也就是梅紫的大表叔,一起回来的。当年离乡时还是青春美丽的六姑婆,现在已是一个六十岁的大妈了。梅紫的大表叔,当年还是一个未满十岁的孩童,现如今已是为人父亲的中年男人了。梅紫的大表叔,在香港的工作是警察,早已成家立业,儿子都上幼儿园了。这次休假陪六姑婆回乡。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第一次回乡,六姑婆除了行李,还带了很多很多的物品,用大大小小的红白蓝胶袋装着,堆满了梅紫家的整个客厅。大表叔说六姑婆为了这次回乡,前前后后准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光是买回乡的物品就费了不少功夫。

六姑婆和大表叔在小村住了几天,亲戚朋友都去探望了。六姑婆也去了县城,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县城的商铺和房子也早已物是人非。梅紫的爷爷怕六姑婆去了县城回来想起往事伤怀,还想着劝她看开点。没想到,六姑婆倒是看得开。六姑婆觉得,有生之年,还能踏上故乡的土地,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六姑婆说,在香港多年,心里一直想着故乡的亲人,想着这片熟悉的故土。那种思乡之情,无以言表。这一次回乡下,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心里实在安慰极了。几天后,六姑婆和大表叔回了香港。从这以后,六姑婆一年中总会回到小村几次。小村这片生养她的土地,小村的亲人,多年来,在六姑婆心中一直牵挂着,念念不忘。

六姑婆每次回乡,大包小包带回来的物品,梅紫想的到和想不到的都有,小到一瓶白花油,大到一台21寸的黑白电视机,六姑婆都能带回小村。有一次,六姑婆写信回来,让梅紫的父亲去广州接她。梅紫有些好奇,平常都是她自己坐车回来小村的,这一次有点不一样。等梅紫的父亲和六姑婆回到小村后,梅紫才明白,原来六姑婆竟然从香港带了一台电视机回来。当时,电视机在村子里是个稀罕物品,没有一个人见过。小村的人听说梅紫家从香港带回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整个村子的人都赶来梅紫家,看这个从未见过的洋玩意。一大群村民挤在梅紫家屋前的空地上,老老少少的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热切的等待着看电视。要看电视,必须自己架设天线。梅紫的父亲搬来一把木梯,爬上了厨房的屋顶,忙活了好一阵子,终于立起了一架很原始的像鱼骨头一样的天线。打开电视机,按照商品说明书来回调了老半天,黑白的电视画面出奇的清晰。自此以后,梅紫家开始有电视看了。那时的电视只有很少的频道,珠江台的电视画面比较清晰,没什么雪花,所以,梅紫家里看得都是珠江台的节目。偶尔遇上电视播放时出现有雪花的现象时,梅紫的父亲就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架鱼骨一样的天线摆弄摆弄,电视画面就会恢复清晰。当时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大地恩情》和《霍元甲》这两部片子,在小村拥有众多忠实的粉丝,每晚必来梅紫家追剧。

每天吃完晚饭,梅紫家屋前的空地上,便坐满了自带板凳来看电视的人。夜幂刚刚降临,梅紫家就开始热闹了,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人。看电视的人,从家里的客厅一直坐到屋外的院子里。家里凳子不够,很多人都是自带凳子。还有很多人是端着自家的饭碗带凳子来的,为了不错过连续剧的播放,边吃边看。一大院子的人,除了看电视,大家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拉着家常。左邻右舍喝着梅紫爷爷泡的大碗茶,谈论着今年田地里农作物的收成,又或是电视的剧情和人物的发展变化,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大家相处的很融洽,孩子们则吵吵嚷嚷的围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每当此时,梅紫在小伙伴中就显得很是重要了。电视连续剧的剧情发展如何,哪一集没看到的小伙伴们就围着梅紫吱吱喳喳的问个不停,梅紫立马就成了剧情讲解员。

除了家里有电视机之外,梅紫让小伙伴羡慕不矣的地方还远远不止这些。梅紫的六姑婆每次回来探亲时,带回来的礼物,让当时所有的村民都羡慕不矣。港派的新潮衣物,虽然大多是穿过的旧衣物,但衣服也有七八成新,而且衣服上没有补丁,这些衣服在当时仍然算得上是很好的衣物。因为那时的村民们,一年中也买不上几件新衣,可以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也是不错的。更何况,那些衣服的颜色鲜艳,款式新奇,县城里卖的衣服相比就老土多了。梅紫穿着六姑婆从香港带回来的这些衣服,与小伙伴们穿的补丁衣服相比,不仅洋气,而且漂亮多了,梅紫自己也觉得挺神气的。

六姑婆每次回来,除了必带的几大袋子衣物外,还会带回来很多好吃的东西。一些在今天价钱依然不便宜的海鲜干货,如鱿鱼和蚝干、发菜之类的必有几包。万宝路香烟、马爹利酒、花旗参片、狮球唛花生油、和兴白花油、保心安油、虎标万金油、丹麦蓝罐曲奇饼干,林林总总的物品,各式各样的都有。这些香港带回来的东西即使在县里的商店里也是买不到的。

在小村里,家里有香港亲戚的人家,会被称为家有“南风窗”的人家。很多从香港回乡探亲的人,都会像六姑婆一样,像个超人一般提着大袋小袋的物品回乡。几个大大的红白蓝胶袋装满了乡下稀缺的各种物品,大到日本产的电视机、录音机,小到衣服鞋袜、糖果饼干,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总会千方百计的带回乡下。小村的物质匮乏,贫穷落后,吃不饱穿不暖的状况,让回乡探亲的香港亲人牵挂于心。他们为小村的亲人所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绵薄之力,带些金钱和物品回来。小村里有他们的根,有他们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有无法抹去的宗族烙印和刻印在心头永不消逝的乡愁。一张小小的回乡证,承载了粤港两地浓浓的乡情。背井离乡的人们,始终心系乡土,六姑婆就是这种心系乡土的人。

六姑婆每次回乡,除了这些必带物品,还会从香港带些糖果回来。各种各样不同口味的都有,有巧克力糖、水果糖,还有奶糖。特别是过年回来探亲,糖果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拿去探亲戚的糖果,六姑婆总会预备一些给梅紫和哥哥姐姐们。六姑婆总是亲自把糖分到梅紫兄弟姐妹手里,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小把的糖果。剩余的糖果,六姑婆会拿给梅紫的爷爷放着。梅紫拿到糖果,总是先收好,却又忍不住拿出一颗,剥开金色的糖衣,把糖果凑进鼻子闻一闻,然后才放入嘴里,咬上一小口,慢慢品尝,再三回味。好东西要与小伙伴们分享,拿到手的糖果,除了自己品尝,剩下的几颗,梅紫会带出去与小伙伴们分享,让小伙伴们也尝尝香港糖果的味道。分糖果时,每个小伙伴只能分到一小块,人太多,每个人都想尝一尝,一颗糖要分开几份。虽然每个人只能吃到一点点,但每个小伙伴都说很好吃。这些从香港远道而来的不同口味的糖果,或许是那个年代那个小山村里能吃到的最好吃的糖果了。小村的商店里,能买到的糖果,只有那些硬硬的带水果味的糖。偏僻的小山村,连大名鼎鼎的大白兔奶糖也没有,更别说什么巧克力糖之类的。爷爷知道梅紫把糖果分给了小伙伴,总会背着其它家人偷偷的塞几粒糖果给梅紫。梅紫知道,爷爷最疼爱梅紫了。

平时,梅紫能吃到的糖只有麦芽糖。平日里将那些晒干的鸡毛鸭毛,还有用完了牙膏的旧牙膏管收集起来,等到那些走村窜户上门收破烂的人来到村子,梅紫便拿出去与他交换麦芽糖。收破烂的收下东西,就会拿出一根细细的竹签,在一个粗陶罐中,挑了一点麦芽糖缠在竹签上,缠上几圈,递给梅紫,就完成了以物换糖的交易了。梅紫一直眼神热切地看着他缠麦芽糖,心里面不停地对他说,缠多点!缠多点!把整个竹签都缠满最好不过了。收破烂的仿佛看穿了梅紫的心思,笑着对梅紫说:“你想吃麦芽糖,以后存多点东西来换,烂铜烂铁烂胶鞋、鸡毛鸭毛鹅毛都可以换麦芽糖。”梅紫看了看手上的麦芽糖,回应了一声,很满足的吃了起来。麦芽糖有点黏牙,但很甜,那是一种简简单单的甜味,吃在嘴里却是大大的满足。

每次只要听到村子里响起了“当当当“的特有的声音,还没等到那一声拖得长长的:“收烂嘢啦,收买烂铜烂铁烂胶鞋、鸡毛鸭毛鹅毛”的声音传来,各家各户的小孩子便急急忙忙的跑出家门,捧着存放多日的各种各样的废品,赶到收破烂的人身边,热热闹闹的围了一个大圈。有的拿的是晒好的鸭毛,有的拿的是烂了的胶鞋,有的是一些无用的烂铜烂铁,统统都可以换麦芽糖。孩子们吵吵嚷嚷的围在一起,争先恐后的和收破烂的人进行交易,惟恐那陶罐中的麦芽糖会分光,每一个拿到麦芽糖的小孩都很满意这种交换。而这种甜蜜蜜的幸福味道,也不是可以经常尝到的。因为能换的东西并不多,鸡毛鸭毛只有过年过节才有,而收破烂的人也只是不定时的来村里。换到麦芽糖的小孩,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没东西换的小孩,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吃。所有的小孩都期盼着收破烂的人能经常到村子来,期待着能吃上一口甜蜜的麦芽糖。

同类推荐
  • 风中叹息

    风中叹息

    他说她自杀了,她有些哭笑不得。人生的际遇,有时候真的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细细想来,又都是有迹可循,是命中注定的。一个爱得痴,一个爱得懦,一个爱得无可奈何......
  • 小城1980

    小城1980

    本篇以19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为背景,以某座小城市的十户人家为主线,讲述了小城中的三代人,历经30年的时代变化与变迁。
  • 农村的童年生活

    农村的童年生活

    你玩过纸枪吗?你小时候藏老母吗?你小时候爬过树吗?你小时候有被抢零食有让的经历吗?你小时候偷过钱吗?你小时候玩泥巴吗?什么主人公的脸被狗咬了??它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讲述的是村里的童年生活,下篇讲的是村学校里面的童年生活
  • 孤独的悖论

    孤独的悖论

    故事讲述了一个童年不幸的小男孩,在目睹了父母破碎的婚姻后,对美好有着极度的渴望。然而自小的遭遇让他木讷而寡言,为此他错失许多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好在一个人的出现,点燃了他内心中一丝丝微弱的光亮。
  • 人生的底线

    人生的底线

    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拯救危难患者无数,其中包括英模人物和老革命,让他身上充满了光环,并得到崇拜者的追求,但已经有家庭的他是否会越过这条人生底线呢?一次意外的手术失败,让他彻底跌下神坛。不但家庭破裂,也被赶下了令他钟爱的手术台,被发配到一个无法展示他精湛医术且充满死亡的病区。他该何去何从?从逆境中振作起来的他终于意识到,救死扶伤不一点不一定依靠精湛的医术,更需要爱·····
热门推荐
  • 怀素上人草书歌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侦探柯南之亚特兰蒂斯的眼泪

    名侦探柯南之亚特兰蒂斯的眼泪

    土屋川奈以为自己的人生会一直顺遂下去,除了一年前的那场车祸,结果却有人告诉她,土屋川奈在一年前的车祸已经死了,那么请问,她是人还是鬼?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彭惠安集

    彭惠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兜里必须有糖

    快穿:兜里必须有糖

    【每个世界1v1,结局无cp】有一天,做了许久心愿任务的阿棠突然获得了一个第39号系统,而后她发现自己的灵魂居然被系统安装了一个福利(大雾)。第39号系统:以后你的主题是爱情!阿棠:???(一脸懵逼.jpg)虽然她做任务很顺利都是因为她泡得到仔,但是现在真的让她主做泡仔任务,她是真的方了~附:此文恋爱为主,或许很苏~ (新书《靠近男配一点点》已出,欢迎各位小可爱们来看看哦!) 喜欢就点个收藏哦!
  • 咕哒子的游戏王之旅

    咕哒子的游戏王之旅

    迦勒底御主咕哒子,在某次前往特异点时,意外穿越至游戏王的世界,从此走上打牌的不归路。“最强的御主一切都是必然的,就连抽卡本身也是由御主创造的!”“我要召唤我518元的他妈西!”“飞哥,屠龙了!”“呆毛,开饭了!”“Stella!”
  • 费尔黎德帝国统一

    费尔黎德帝国统一

    在一个充满各种牛鬼蛇神的世界里,哪怕走在路边也莫名其妙的被送去见死神,活人和死人更是长时间对立,一个从小在地宫了长大并被死灵法师改造成了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成长的死灵,如何混入活人阵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大佬她她她回来了

    大佬她她她回来了

    何夕,从小在乡下生活,十四岁那年,在中考前夕被顶级的百年上流中学毫无缘故的提前破格录取。引起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舆论。父母:刚回国内,从小没与她接触过,看样子她挺没教养的。乡村里的教师:这个娃娃太懒,太自大了,平时都不来学校……同村人:平时没怎么见到她,农忙的时候她从来都不亲自下地…………媒体:许多家长都表示非常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和这样的一个毫无是处的人朝夕相处,王校长请问你怎么看。清河一中任性的王校长:破格录取就是破格录取,不要问我凭什么为什么,问就是没原因!隔壁的乡村教师,邻居纷纷抢过话筒……乡村教师翻了一个白眼:你这记者也忒没礼貌,老夫还没说完嘞。乡村教师:那个女娃娃就是忒懒了,你们帮我问问她,啥时候能来学校?或者是别再寄那些竞赛的奖品过来了,她那百八十个奖杯奖状,荣誉室都快放不下了,让她啥时候过来去一下,她的奖金忒多了,她赞助学校的俺们心领了……同村人:她从来都不亲自下地,她小小年纪靠着她自己改良后的收割机,能帮俺们一村的地都给收割完嘞。然而,后来的何夕,她不仅没有参加中考,还直接旷课了两年…………何年:简介不配有我吗?作者:吃手手
  • 最好的夏天遇见你

    最好的夏天遇见你

    重生是为了什么?为了复仇?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经历?金手指?系统?但她都没有,她该怎么过?作为一只工作普通,人生经历普通,收入普通的小小米虫,绯汐月要认真思考一下她要怎么过重生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