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200000011

第11章 伤寒论注释(6)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以候卫,阴以候荣。阳脉浮者,卫中风也。阴脉弱者,荣气弱也。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故发热,汗自出也。《经》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者暠是也。啬啬者,不足也,恶寒之貌也。淅淅者,洒淅也,恶风之貌也。卫虚则恶风,荣虚则恶寒。荣弱卫强,恶寒复恶风者,以自汗出,则皮肤缓,腠理疏,是亦恶风也。翕翕者,熇熇然而热也,若合羽所覆,言热在表也。鼻鸣干呕者,风拥而气逆也。与桂枝汤,和荣卫而散风邪也。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暠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暠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内经》曰:“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暠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

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头痛者,太阳也。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与桂枝汤,解散风邪。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且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味正与此方同。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曰“汗出暠,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汤法。栙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太阳病属表,而反下之,则虚其里,邪欲乘虚传里。若气上冲者,里不受邪而气逆上,与邪争也,则邪仍在表,故当复与桂枝汤解外。其气不上冲者,里虚不能与邪争,邪气已传里也,故不可更与桂枝汤攻表。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太阳病,三日中,曾经发汗、吐下、温针,虚其正气,病仍不解者,谓之坏病,言为医所坏病也,不可复与桂枝汤。审观脉证,知犯何逆,而治之逆者,随所逆而救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栙为便于阅读,据卷十补。下同。

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脉浮,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可与桂枝汤解肌。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伤寒也,可与麻黄汤。常须识此,勿妄治也。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满而呕。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太阳病,为诸阳主气,风甚气拥,则生喘也。与桂枝汤以散风,加厚朴、杏仁以降气。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内热者,服桂枝汤则吐,如酒客之类也。既亡津液,又为热所抟,其后必吐脓血。吐脓血,谓之肺痿。《金匮要略》曰:“热在上焦为肺痿。暠谓或从汗或从呕吐,重亡津液,故得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

《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暠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脱液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暠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促为阳盛,则不因下后而脉促者也。此下后脉促,不得为阳盛也。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此下后脉促而复胸满,则不得为欲解,由下后阳虚,表邪渐入而客于胸中也。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芍药益阴,阳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恶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故加附子。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八九日,则邪传再经又遍,三阳欲传三阴之时也。传经次第,前三日传遍三阳,至四日阳去入阴,不入阴者为欲解,其传阴经,第六日传遍三阴,为传经尽而当解。其不解,传为再经者,至九日又遍三阳,阳不传阴则解。如疟发作有时也,寒多者为病进,热多者为病退。《经》曰:“厥少热多,其病为愈。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暠今虽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为阳气进而邪气少也。里不和者,呕而利,今不呕,清便自调者,里和也。

寒热间日发者,邪气深也;日一发者,邪气复常也;日再发者,邪气浅也;日二三发者,邪气微也。《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暠言邪甚则脉大,邪少则脉微,今日数多而脉微缓者,是邪气微缓也,故云欲愈。

脉微而恶寒者,表里俱虚也。阳,表也。阴,里也。脉微为里虚,恶寒为表虚,以表里俱虚,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阴阳俱虚,则面色青白,反有热色者,表未解也,热色为赤色也。得小汗则和,不得汗,则邪气外散皮肤而为痒也。与桂枝麻黄各半汤,小发其汗,以除表邪。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烦者,热也。服桂枝汤后,当汗出而身凉和。若反烦不解者,风甚而未能散也。先刺风池、风府,以通太阳之经,而泄风气,却与桂枝汤解散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经》曰:“如服一剂,病证犹在者,故当复作本汤服之。暠服桂枝汤汗出后,脉洪大者,病犹在也。若形如疟,日再发者,邪气客于荣卫之间也。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解散荣卫之邪。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三铢(炙)大枣五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可更与桂枝汤。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钱大枣四枚(擘)麻黄十八铢(去节)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藏,若婢。《内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暠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

方一名越脾汤,即此义也。

右七味,咀,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心下满,微痛,小便利者,则欲成结胸。今外证未罢,无汗,小便不利,则心下满,微痛,为停饮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茯苓白术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脉浮,自汗出,小便数而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阴阳血气俱虚,则不可发汗,若与桂枝汤攻表,则又损阳气,故为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先作甘草干姜汤,复其阳气,得厥愈、足温,乃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则脚胫得伸。阴阳虽复,其有胃燥、语,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以和其胃。重发汗为亡阳,加烧针则损阴。《内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行。暠重发汗,复烧针,是阴阳之气大虚,四逆汤以复阴阳之气。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干姜二两(炮)味辛,热《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暠甘草干姜相合,以复阳气。

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苦、酸,微寒甘草四两(炙)甘,平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用补阴血。

右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之。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升味咸、苦,大寒《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暠芒硝咸寒以除热,大黄苦寒以荡实,甘草甘平,助二物推陈而缓中。

右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八片)辛,大热《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暠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暠甘草、姜、附相合,为甘辛大热之剂,乃可发散阴阳之气。

右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语。师曰:至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

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语,故知病可愈。阳旦,桂枝汤别名也。前证脉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证相似,是证象阳旦也。与桂枝汤而增剧,得寸口脉浮大,浮为风邪,大为血虚,即于桂枝汤加附子,温经以补虚,增桂令汗出,以祛风。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与甘草干姜汤,阳复而足温,更与芍药甘草汤,阴和而胫伸。表邪已解,阴阳已复,而有阳明内结,语烦乱,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泄,以和其胃,则阴阳之气皆和,内外之邪悉去,故知病可愈。

释音

清凉上七正切。疫音役。忿孚呦切。疹之忍切,瘾疹也。

飧泄上音孙,下音薛。囟音信。痎音皆,疟也。上音拙,面骨也。下音遏,鼻也。逮音代,及也。砭悲廉切,石针也。焫如劣切。中病上音众。之长音掌。嗌音益,咽也。沓徒合切。俱见音现。嚏丁计切。瘳音抽,病愈也。痼音固。迄许讫切,至也。狭懵上户甲切,下莫孔切。殒羽粉切。晬祖对切,周岁也。

痏羽轨切。膺于陵切,胸也。髃音偶,又音虞,肩前也。痓充至切,恶也。一曰风病。暍音谒,伤暑也。痉巨井切,强急也。几几音殊,短羽鸟飞几几也。栙挛力全切。内药上音纳。晡布胡切。

洒苏狼切,惊貌。恶寒上乌路切。怫音佛。鼾音汗,息也。癃音隆。淅思历切。熇许酷切,热也。歠昌悦切。漐直立切,汗出貌。胫胡定切。

栙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几几,音紧紧,义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六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本草》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暠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也。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三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经》曰:

“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暠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下利脉迟微,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者,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同类推荐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提倡一种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指引,更俭朴、更严整的生活态度,以求挽救他所认为自清中叶以来,日渐松散的社会……了解书的意义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借由反思,摸索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模式,寻出当代的出路与价值。
  •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

    《经学博采录》记载和评述了乾嘉道咸间各经学家的生平及其学术成就,收罗甚博。此次整理本以《辛巳丛编》6卷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光绪八年《敬跻堂丛书》12卷本对校,并以广雅书局校抄本参校。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道德经全书

    道德经全书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蜜爱成婚:霍总宠妻无度

    蜜爱成婚:霍总宠妻无度

    她要接的人迟迟没有出现。原本今天是她的生日,虽然她不喜欢太热闹的聚会,但还是跟男友成灏约好了让他来家里给她庆生,可成灏刚进家门不久,父亲就把她叫到了屋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田园娇女之夫君娘子来了

    田园娇女之夫君娘子来了

    有道是,父债子还,母债女偿!于是乎,一对懵懂无知的小儿女,一出生就被绑定了。十二年后,独孤娇千里寻夫,西陵虞英雄救美。自此后,他身边多了个无微不至的小妻子。自此后,她发现夫君桃花好旺,千斩不绝。◆◆悍妻·初来乍到◆◆“王妃,她可是太子妃的妹妹,打不得啊!”独孤娇一脸的无辜:“没打她啊,是按摩。”“……”按摩的手法是分筋错骨手吧?西陵虞冷冷说:“光按摩哪儿够?管家,刀伺候。”“……”王爷,那可是太子爷的小姨子哇!“谢谢天虞哥哥,一把杀猪刀就够了。”独孤娇用她纯真的笑脸,说着无比血腥的话。西陵虞觉得甚好,他们合伙坑他,他就娶个祸害坑死他们。哼!◆◆暖夫·相处之后◆◆“王爷,不好了,王妃把您的奇花异草都给拔了种玉米了!”西陵虞懒懒打一个哈欠:“拔了就拔了,反正本王也不喜欢了。”“王爷,大事不好,王妃把您的鱼塘变成荷花池了!”西陵虞折扇轻摇叹道:“王妃心疼本王,这是要种藕给本王熬汤喝,贤妻啊。”“王爷,王妃去镇国王府找您皇叔祖了。”西陵虞从摇椅上挺身而起,一阵风似的刮走了。皇叔祖太为老不尊了,自己都儿女成群了,还勾引他家爱妃!PS:云玲又开文啦!喜欢的亲们点个收藏,不喜欢的亲勿喷,谢谢!
  • 花开雾夏你未归

    花开雾夏你未归

    她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不顾一切的去爱,“你很下贱。”这是他吻她之后说的话,她触碰到这几个字的时候,血液和心脏激烈的碰撞,明显感觉到了所谓的破碎。她不是好女生,也从不标榜,就这样在彩色的世界,活着自己的黑白。下贱,也许吧,在他们的世界,她一直就充当着那样的角色。
  • 夜阑惊华

    夜阑惊华

    沐悦笙再次醒来就变成了沐府的七小姐。从来不信神的她第一次信了。当她的日子过的不要太好时,半路却杀出一个靖王世子。世人都道世子清高儒雅,也因为太高冷以至于二十好几都没娶妻。她却知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气死人,那些想嫁他的女子怕是都被他怼跑了。而这高龄+毒舌+高冷的世子独独对沐悦笙看重。靖王得知这混蛋儿子终于开窍,简直老泪纵横。当沐悦笙与这高冷的世子经历各种不可知的事情后,生活还是要继续,明天依旧美好。甜文!甜文!甜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 心急撩不到唐警少

    心急撩不到唐警少

    不小心端了个贼窝,许初一不但被当成同伙被抓审讯,还成了警局的八卦人物。本以为会无罪释放,却没想到无缘无故惹上了传闻中赫赫有名的特警大少。从此就和这个特警大少发生了很多故事……
  • 八零大佬崛起

    八零大佬崛起

    一场车祸让林宇梦回二十年前。他不想活得窝囊,他想赚钱,想成功,想改变世界。最后成了大佬。
  • 捡了个天帝系统

    捡了个天帝系统

    买了个天帝玉雕来辟邪,没想到居然穿越了。随即金手指归位,在天帝系统的培养下,成为称霸修仙界的仙帝。二郎神孙悟空天蓬元帅三太子八仙钟馗满天神佛随我征战,带着修仙者小弟征服诸天万界。从此诸天万界传播着吾的神名:礼赞太上开天至高执符光明含真清灵玄天上帝~一切从修仙界开始……QQ群:578940368
  •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梦红楼之痴心宠玉

    神瑛卧病,偷梁换柱薛女如愿。到头来事事总成空。潇湘祭祀,险遭暗算巧遇良人。开始一段缠绵悱恻。一个是肩扛万里江山,身系千万苍生的太子爷。一个是向往天高云淡,纵情青山绿水的俏佳人。试看他们如何演绎红楼的生死大爱。新文出炉《红楼鸳梦玉舞蹁跹》推荐俺的完结文《红楼之还珠与溶》顽皮的水溶《红楼之霸乾坤》智慧的水溶好友文《幻黛之红楼情劫》晟世锦莲《情牵红楼绛珠魂》长河出品http《红楼之禛心锁玉》心随碧草《红楼之蝶玉雍祥》纳兰蝶儿《红楼之禛》《红楼之雍帝禛情》泪语忧潭《水掬黛心醉红楼》雨若菲彤《墨戏黛之笑红楼》雨若菲彤《红楼续梦之水黛情》竹梦鹤影《红楼之慈父》衣者
  • 魔帝

    魔帝

    无极峰,宋国三大修真大派无极宗的主峰,原该归于沉寂的主殿内,此刻却是灯火通明,喧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