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200000020

第20章 伤寒论注释(15)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自阳经传于少阴,阴虚客热,下利,咽痛,胸满心烦也。与猪肤汤,调阴散热。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味甘,寒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是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断利。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阳邪传于少阴,邪热为咽痛。服甘草汤则差。若寒热相抟,为咽痛者,服甘草汤。若不差,与桔梗汤,以和少阴之气。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味辛、甘,微温甘草二两味甘,平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甘平以除热,甘梗相合以调寒热。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热伤于络,则经络干燥,便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与苦酒汤,以解络热,愈咽疮。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甘,微寒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音声;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钚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甘草汤主少阴客热咽痛,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抟咽痛,半夏散及汤主少阴客热咽痛也。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桂枝(去皮)辛,热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暠半夏、桂枝之辛,以散经寒;甘草之甘,以缓正气。已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少阴主水,少阴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汤温里散寒。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干姜一两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暠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少阴病,下利,脉微,为寒极阴胜,与白通汤复阳散寒。服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寒气太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也,与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以和之。《内经》曰:“逆而从之,后而逆之。暠又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暠此之谓也。服汤脉暴出者,正气因发泄而脱也,故死。脉微续者,阳气渐复也,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咸,寒猪胆汁一合苦,寒《内经》曰:“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由是病气随愈,呕哕皆除,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暠此和人尿、猪胆汁咸苦寒物于白通汤热剂中,要其气相从,则可以去格拒之寒也。已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则邪气犹浅,至四五日邪气已深。肾主水,肾病不能制水,水饮停为水气。腹痛者,寒湿内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湿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湿胜而水谷不别也。《内经》曰:“湿胜则濡泄。暠与真武汤,益阳气,散寒湿。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芍药三两酸,平生姜三两(切)辛,温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湿淫所胜,佐以酸平。附子、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后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气逆咳者,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水寒相抟则咳,细辛、干姜之辛,以散水寒。若小便利者,去茯苓。小便利,则无伏水,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芍药之酸泄气,干姜之辛散寒。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气逆则呕,附子补气,生姜散气。《千金》曰:呕家多服生姜,此为呕家圣药。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为里寒;身热,不恶寒,面色赤,为外热。此阴甚于内,格阳于外,不相通也。与通脉四逆汤,散阴通阳。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葱味辛,以通阳气。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芍药之酸通寒便。腹中痛,为气不通也。

呕者,加生姜二两。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咽中如结,加桔梗则能散之。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利止,脉不出者,亡血也,加人参以补之。《经》曰:“脉微而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暠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可服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者,四肢不温也。

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柴胡苦,寒芍药酸,微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暠枳实、甘草之苦甘,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肺寒气逆则咳。五味子之酸收逆气,干姜之辛散肺寒。并主下利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上咳下利,治则颇同。悸者,加桂枝五分。悸者,气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也。桂,犹圭也,引导阳气,若热以使。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渗泄。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里虚遇邪则痛,加附子以补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泄利下重者,下焦气滞也。加薤白,以泄气滞。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下利不渴者,里寒也。《经》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寒故也。暠此下利、呕、渴,知非里寒。心烦不得眠,知协热也。与猪苓汤,渗泄小便,分别水谷。《经》曰:“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暠此之谓与?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传经五六日,邪传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为邪渐深也。今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邪气未深入之时,便作口燥咽干者,是邪热已甚,肾水干也。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全肾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肾水也。青,肝色也。自利色青,为肝邪乘肾。《难经》曰:“从前来者为实邪。暠以肾蕴实邪,必心下痛,口干燥也。与大承气汤,以下实邪。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少阴入府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府之时。阳明内热壅甚,腹满,不大便也。阳明病,土胜肾水则干,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救肾水。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不云急温。此少阴病脉沉,而云急温者,彼虽寒甚,然而证已形见于外,治之则有成法。此初头脉沉,未有形证,不知邪气所之,将发何病,是急与四逆汤温之。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表邪传里,至于少阴。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既留于胸中而不散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阳受气于胸中,邪既留于胸中,则阳气不得宣发于外。是以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是胸中实,不可下,而当吐。其膈上有寒饮,亦使人心中温温而手足寒,吐则物出,呕则物不出,吐与呕别焉。胸中实,则吐而物出。若膈上有寒饮,则但干呕而不吐也,此不可吐,可与四逆汤以温其膈。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脉微为亡阳,涩为亡血。下利呕而汗出,亡阳亡血也。津液不足,里有虚寒,必数更衣,反少者,温其上,以助其阳也。灸之以消其阴。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邪至少阴者,口噪(燥)舌干而渴,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渴者,热甚能消水故也。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木生于火,肝气通心,厥阴客热,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伤寒六七日,厥阴受病之时,为传经尽,则当入府。胃虚客热,饥不欲食,蚘在胃中,无食则动,闻食臭而出,得食吐蚘,此热在厥阴经也。若便下之,虚其胃气,厥阴木邪相乘,必吐下不止。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经》曰:

“阴病见阳脉而生。暠浮者,阳也。厥阴中风,脉微浮,为邪气还表向汗之时,故云欲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木也,王于卯、丑、寅,向王,故为解时。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邪至厥阴,为传经尽,欲汗之时,渴欲得水者,少少与之,胃气得润则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四逆者,四肢不温也。厥者,手足冷也。皆阳气少而阴气多,故不可下,虚家亦然,下之是为重虚。《金匮玉函》曰:虚者十补,勿一泻之。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阴气胜则厥逆而利,阳气复则发热,利必自止。见厥,则阴气还胜而复利也。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馀,必发痈脓也。始发热,邪在表也。至六日,邪传厥阴,阴气胜者,作厥而利。厥反九日,阴寒气多,当不能食,而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除,去也。中,胃气也。言邪气太甚,除去胃气,胃欲引食自救,故暴能食,此欲胜也。食以索饼试之,若胃气绝,得面则必发热。若不发热者,胃气尚在也。恐是寒极变热,因暴热来而复去,使之能食,非除中也。《金匮要略》曰:“病人素不能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暠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阳气胜也,期之旦日夜半愈。若旦日不愈,后三日脉数而热不罢者,为热气有馀,必发痈脓。《经》曰:数脉不时,则生恶疮。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伤寒,脉迟六七日,为寒气已深,反与黄芩汤寒药,两寒相抟,腹中当冷,冷不消谷,则不能食,反能食者,除中也。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气已绝,故云必死。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伤寒,先厥而利,阴寒气胜也。寒极变热,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其喉为痹者,热气上行也。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利不止,必便脓血者,热气下行也。热气下而不上,其喉亦不痹也。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前厥后发热者,寒极生热也。前热后厥者,阳气内陷也。厥深热深,厥微热微,随阳气陷之深浅也。热之伏深,必须下去之,反发汗者,引热上行,必口伤烂赤。《内经》曰: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阴胜则厥,阳胜则热。先厥五日为阴胜,至六日阳复胜,热亦五日,后复厥者,阴复胜。若不厥为阳全胜,故自愈。《经曰》: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为愈。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足十指。阳气内陷,阳不与阴相顺接,故手足为之厥冷也。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为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

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圆主之,又主久利方。藏厥者死,阳气绝也。蚘厥,虽厥而烦,吐蚘已则静,不若藏厥而躁无暂安时也。病人藏寒胃虚,蚘动上膈,闻食臭出,因而吐蚘。与乌梅圆,温藏安虫。

乌梅圆方

乌梅二百个味酸,温细辛六两辛,热干姜十两辛,热黄连一斤苦,寒当归四两辛,温附子六两(炮)辛,热蜀椒四两(出汗)辛,热桂枝六两辛,热人参六两甘,温黄柏六两苦,寒肺主气,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于内,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寒。蚘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蚘。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圆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圆,日三服,稍加至二十圆。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燥。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欲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指头寒者,是厥微热少也。默默不欲食,烦躁者,邪热初传里也。数日之后,小便色白,里热去,欲得食,为胃气已和,其病为愈。厥阴之脉,挟胃贯膈,布胁肋。

厥而呕,胸胁烦满者,传邪之热,甚于里也。厥阴肝主血,后数日热不去,又不得外泄,迫血下行,必致便血。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手足厥,不结胸者,无热也。小腹满,按之痛,下焦冷结也。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其后必便脓血。先热后厥者,阳气邪传里也。发热为邪气在表,至四日后厥者,传之阴也。后三日复传阳经,则复热。厥少则邪微,热多为阳胜,其病为愈。

至七日传经尽,热除则愈,热不除者,为热气有馀,内抟厥阴之血,其后必大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伤寒阴胜者先厥,至四日邪传里,重阴必阳却,热三日,七日传经尽,当愈。若不愈而复厥者,传作再经,至四日则当复热。若不复热,至五日厥不除者,阴胜于阳,其病进也。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伤寒六七日,则正气当复,邪气当罢,脉浮身热为欲解。

若反脉微而厥,则阴胜阳也。烦躁者,阳虚而争也。灸厥阴,以复其阳。厥不还,则阳气已绝,不能复正而死。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伤寒发热,邪在表也。下利厥逆,阳气虚也。躁不得卧者,病胜藏也,故死。

同类推荐
  •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黄庭外景经: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世长生之妙典”(国学网原版点注,傅刚审定)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参校版本:一、《云笈七签》所收务成子注本。二、《修真十书》梁丘子注本。三、《道藏辑要》尾集二蒋国祚注本(简称蒋本)。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诗传通释

    诗传通释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西元8035

    西元8035

    太阳系SSS级通缉犯X再次向水星某城市投放光速病毒系警L?飒为此头痛不已毕竟人家戴着面具手上掌握数亿人质为此,星际特警出了个主意改变物理常数排列穿越至X小时候在她无害时将她抹去以绝后患特警接手了这桩任务却在两年前找到了一个叫做诗岚的女孩可是……为何那个女孩只有十五岁。
  • 六指农女

    六指农女

    一觉醒来,小业主苏柳穿越了!“来都来了,就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吧”,苏柳握紧拳头!然而,事实是:苏柳,女,贫困户苏家长女,天生六指,不详之名远播海外。内有包子娘,外有贱二房,上有极品爷奶,下有白莲花庶妹。苏柳轻抚着被破布条包裹的手指:唉,六指上位,难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符篆道

    符篆道

    新书《超神移植》上传中,更新稳定,独特世界开启中,期待道友共启!————————————本书已完本,正是丰收时。独特的符篆修行,独特的世界探索,等待独特的你来开启。新书筹备中,诸位道友稍安勿躁。待来日,再战苍穹!
  • 灵话

    灵话

    洪荒逝,灵屠起。人灵一族,掌执五印,妖武超自源,统御四海,主宰八荒。妖灵一途,莽荒之巅,现世之隅,两巢四海,鸟兽虫鱼,镇霸双极。神灵一道,天间八部,雷火瘟斗,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惩善罚恶。佛灵一寺,唵嘛呢叭咪吽,一众诸佛,四圣菩萨,八大金刚,十八罗汉,无尽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唱梵音。魔灵一气,刑兵列斗,魔雨星风,四僵八部十二巫,朝月伐人灭神矛,一丈魔高,天无二日。鬼灵一府,天齐仁圣,地藏鬼王,五方鬼帝,阴司六天,十殿阎罗,四都判官,天师钟馗,孟婆无常,马面牛头,无数鬼差,千万阴兵,尽在幽冥。邪灵一念,万法皆灭,邪兵不破。一场传奇,十个人生,谁主沉浮?
  • 婚途陌路,情深不晚

    婚途陌路,情深不晚

    本来岌岌可危的婚姻,随着一系列变故变得牢固;一对感情淡薄的夫妻,最终发现彼此才是命中注定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武倾天下

    侠武倾天下

    初入江湖,初见便倾心。半卷残书,半年杀六人。不想这一切,却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是智取巧夺?还是以杀止杀?是引颈受戮?还是改天换命?是天各一方?还是终成眷属?一切尽在,三尺青锋下、风云江湖中!
  • 魔法夜路

    魔法夜路

    魔法的世界玄奥繁杂,变化万千,冥冥之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小承天,原本只是小山村里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却被偶然经过的神秘魔法师发现了体内蕴含的魔法才能。罕见的S级土系特殊属性,举一反三的绝佳悟性,以及对魔法领域无穷无尽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小家伙儿将在魔法世界里走出怎样一条道路呢?答案不妨由你来猜,由我来写~
  • 盛世医妃,王爷请上钩

    盛世医妃,王爷请上钩

    她是赫赫有名的战地军医,天赋异禀,绝技傍身,医死人生白骨,一手医术横行。一朝穿越,她是南国被毒打而死的落魄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