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300000010

第10章 中风历节(2)

注曰:此言历节病,亦从外邪,而此则因水气所致者也。谓寸口脉沉而弱,沉弱者,阴脉也。沉则远于肌肉,故曰沉主骨,沉中见弱,筋近骨而柔,故曰弱主筋。骨者,肾主之,筋者,肝主之。然病虽在筋骨、肝肾,实由外邪,故云从汗出得。但外邪何以能伤筋骨?水为阴物,故云如汗出入水,水伤其心,以渐及之,乃湿流关节而历节痛,外水心火相郁,而黄汗出,但非中风不遂之比。故曰历节,言外邪挟湿,入与阴争,递历关节而为痛也。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掣。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注曰:此概言历节因风湿,其在胃在肾不同,而皆因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乃历节病之因于风者也。谓趺阳,脾胃脉也。滑为实,知谷气实。浮为热盛,故汗自出。然谷何以不行而实,岂非酒湿先伤之乎?胃何以致热,岂非风抟其湿乎?若少阴脉,左尺也,主肾主阴,弱则阴不强,故知血不足。肾脉本沉,无故而浮,故知为风。风血相抟,而邪与正争,故疼痛如掣,有似抽掣也。然风何以得至少阴,岂非因酒湿挟风而乘之乎?若盛人,肥人也,肥人湿多,脉得涩小,此痹象也,于是气为湿所抟而短。因风作使而自汗出,血为邪所痹而疼痛,不可屈伸。然肥人固多湿,何以脉骤涩小,岂非酒湿困之乎?何以疼痛有加,而汗出不已,岂非湿而挟风乎?脉证不同,因风则一,故曰“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注曰:此类历节病,由风湿外邪而兼脾肾俱虚之方也。谓诸肢节疼痛,湿流关节也,因而身体为邪所痹,则尫羸。湿从下受,亦或自上注之,总是湿喜归下,故脚肿如脱。肾虚挟风,故头眩。卫气起于下焦,肾元既亏,三焦无主,致太阳与阳明相牵制为病。故胃气欲下行而太阳掣其气在上,太阳欲上行而胃湿相抟不利,故短气,温温欲吐。用桂枝汤去枣加麻黄以助其通阳,加白术、防风以伸脾气,加知母、附子以调其阴阳。谓欲制其寒,则上之郁热已甚,欲治其热,则下之肾阳已痹,故并加之耳。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四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抟,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注曰:此论饮食伤阴,致荣卫俱痹,足肿胫冷,有类历节,但当以发热别之也。谓饮食既伤阴,然味各归其所喜攻,酸为肝之味,过酸则伤筋,筋所以束骨而利机关,伤则缓漫不收,肝气不敛,故名曰泄。咸为肾之味,过咸则伤肾,肾所以华发而充骨,伤则髓竭精虚,肾气痿惫,故名曰枯。肝肾者,人之本也。

肾不荣而肝不敛,根销源断,故曰“断泄”。饮食伤阴,荣先受之,乃荣气不通。荣卫本相依,荣伤卫不独治,因循既久,荣卫俱微。三焦所以统领内气,而充贯四肢者也。失荣卫之养而无所恃以为御。御者,摄也。四属之气不相统摄而断绝。四属者,四肢也。元气既惫,身体羸瘦,足尤在下,阳气不及,肿大胫冷。荣中气郁则热而黄汗。然此皆阴分病,非历节,历节挟外之湿邪而重且痛也。唯外邪必发热,故曰“假令发热”,是表分亦有邪,从肌肉而历关节,便为历节。

论曰:历节与黄汗最难辨,观仲景两言“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似历节有热,而黄汗无热。然仲景叙黄汗,又每曰“身热”,则知黄汗亦可有热,总无不热之历节耳。若黄汗由汗出,入水中浴,历节亦有由汗出入水,而水伤心,故黄汗汗黄历节。历节或亦汗黄,则知历节之汗亦有不黄,总无汗不黄之黄汗耳。若历节言肢节疼,言疼痛如掣,黄汗不言疼痛,则知肢节痛,历节所独也。若黄汗言渴,言四肢头面肿,言上焦有寒,其口多涎,言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而历节但有足肿黄汗,则知已上证皆黄汗所独也。若是者何也?黄汗历节皆是湿郁成热,逡巡不已,但历节之湿即流关节,黄汗之湿邪聚膈间,故黄汗无肢节痛,而历节无上焦证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注曰: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乃湿从下受风,风流注,故或足肿而必发热,且更不可屈伸而疼痛。故以甘、芍和阴,麻黄、黄芪通肌肉之阳气,而藉川乌之迅发,以行其痹着。

乌头汤方亦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二两芍药三两黄芪三两甘草三两(炙)乌头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右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注曰:矾石收湿解毒,故以之为外治。然至冲心,亦能治之。盖脚气而至冲心,皆由肾水挟脚气以陵心,得矾石之却水,而势自不能相陵,所以有护心之功也。

矾石二两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注曰:痱者,痹之别名也。因荣卫素虚,风入而痹之,故外之荣卫痹,而身体不能自收持,或拘急不得转侧。内之荣卫痹,而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因从外感来,故以麻黄汤行其荣卫,干姜、石膏调其寒热,而加芎、归、参以养其虚,必得小汗者,使邪仍从表出也。若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此风入而痹其胸膈之气,使肺气不得通行,独逆而上攻面目,故亦主之。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杏仁四十粒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石膏三两川芎一两五钱当归三两人参三两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服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注曰:此风入荣卫肢节之间,扰乱既久,因而邪袭肾府,手足拘急,阳不运也。百节疼痛,阴不通也。烦热心乱,热收于心也。恶寒经日,不欲饮食,肾家受邪,不能交心关胃也。故以麻黄通阳开痹,而合黄芪以走肌肉,合黄芩以清邪热,独活、细辛专攻肾邪为主,而心热腹满,气逆悸渴,及先有寒,各立加法,为邪入内者治法之准绳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注曰:肾气空虚,风邪乘之,漫无出路,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致头中眩苦至极,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此非轻扬风剂可愈。故用附子暖其水藏,白术、甘草暖其土藏,水土一暖,犹之冬月井中,水土既暖,阳和之气可以立复,而浊阴之气不驱自下矣。

白术一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右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注曰:因论历节,推言之也。谓历节之因,虽风湿兼有之,概多足肿胫冷,是病在下焦,下焦属阴,阴虚而邪乘之,正未可知。但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以八味丸为主。盖脚气不必兼风,行阳去湿,治正相类。然唯桂枝故有偏行荣卫之力,若肉桂则专下入而补矣。今人习用肉桂,不知此理也。

干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薯蓣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两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注曰:此治风极变热之方也。谓风胜则热胜,以致内极热而汗多,将必津脱,津脱而表愈虚,则腠理不能复固,汗泄不已,将必大泄。风入荣为厉,《内经》曰厉者,有荣气热胕。今见入荣为热,即是厉风气矣。盖风胜气浮,下焦本虚,至厥阳独行,而浊阴不降,无以养阴,而阴愈虚致下焦脚弱。故以麻黄通痹气,石膏清气分之热,姜、枣以和荣卫,甘草、白术以理脾家之正气,汗多而用麻黄,赖白术之扶正,石膏之养阴,以制之。故曰越婢加术汤,所谓用人之勇,去其暴也。汗大泄而加恶风,即须防其亡阳,故加附子。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煎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

取二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之一。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三国志》全书叙事脉络分明,文字简约明畅,写人写事,时见文采。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与我国古代许多书籍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在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和修订,至今存在多种版本。经过考证和论述,以及前人留下的总结经验,我们采用了内容齐整、流传最广泛的“宋本”。这本书出现以后,就广为传诵,宋朝以后历代文人又不断增补、修补,加上了宋朝以后的历史简述,直到民国时期,才形成这个通行的“版本”。由于这本书在中国影响极大,曾被誉为“古今奇书”、“袖里通鉴纲目”,还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发行。近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还把《三字经》列为儿童道德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热门推荐
  • 天地主宰

    天地主宰

    绝世武神秦阳,因故被神域九帝围攻,自爆元神,重生为一个被宗门暗算的小城世子,且看他如何以体内的封禁战灵,重踏武道,步步为营,杀上九霄,屠戮神魔,成为这天地万界的大主宰!
  • 人生的枷锁(全集)

    人生的枷锁(全集)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被公认的杰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本书问世至今,曾三次被搬上大荧幕,并入选了“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小就过着不幸的生活。他父母双亡,先天跛足,童年时代也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当他步入社会,又经受了理想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备受煎熬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更加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决前行。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菲利普终于摆脱了之前禁锢自己思想和精神的种种枷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 治期篇

    治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价女佣:冷面总裁独家宠爱

    天价女佣:冷面总裁独家宠爱

    他说:“你只是我的女佣,我做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报复你!”她却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当做是我夏小晴做了一场梦!”他怒吼:“那种事情可以当做是做梦吗?难道你会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做这种事?”她转过身反问他:“难道你的第一次是给你最爱的女人?”一场车祸,他失忆,在他和别的女人结婚那天,她选择离开了。三年后归来,她已经是当红歌手了,而他,竟然成了她唱片公司的老板……
  • 促使孩子提高智力的108个好故事

    促使孩子提高智力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包括孙坚智退海盗,孙亮断案,韩信分油,田忌赛马,庞振坤妙计上学堂等。
  • 会魔术的魔法师

    会魔术的魔法师

    求评论,求推荐,求收藏,新书《关于我努力学习是为了修仙这件事》。不要开玩笑,那只是在变魔术。没人会魔法,但有人会高超的骗术。别来烦我,我只是个魔术师。一一一一选自《威尔经典语录》。
  • 鸳鸯茶

    鸳鸯茶

    《鸳鸯茶》讲述裴香茗在国外留学两年,回家乡准备成婚。对象是她年幼时订下娃娃亲的沈不离。在裴香茗心里,沈不离文质彬彬,满腹才华,可是性情忧郁,捉摸不透。裴家三代都是茶商,裴正峰善于经营,虽然在乱世,生意也照样做得红火。谭家坊和沈家大院分别坐落在武功山的万龙山和羊狮幕,早年曾为了山顶的两棵茶树“武功一品”而结下梁子,之后就不曾往来。沈家拥有的茶场,有108个药棚子,茶叶和药材生意都做的十分红火。
  • 海贼王之破晓不夜

    海贼王之破晓不夜

    在一座叫布莱斯的小岛上,一颗参天大树将这座小岛覆盖着,阳光透过透明的树叶照耀着大地,小岛上的人们安居乐业,但有一天黑胡子马歇尔.D.蒂奇为了追寻强大的力量,血洗了这座小岛,一个孩子活了下来,他叫不夜,而他也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蒂奇,别来无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证

    魔证

    三千大道皆云溟,渺渺烟波逐剑行;问天问道问世心,证魔证仙证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