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6300000009

第9章 中风历节(1)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曰:此论轻重不就风病,详其出证,重在半身与臂,辨其重与不重,庶不至误治也。谓风之为病,原由阳虚,而有风以袭之,阳虚则痹,此一肢一节矣。即云各入其门[户所中,而为偏]风不及全体,亦当半身不遂。不遂者,不用也。若但臂不遂,譬如树之一枝,何关全体阳气乎?故曰此为疟(痹)。痹者,闭也,不仁也,谓一节之气偶闭而不仁也。于是证之于脉,必微而数。

微者,阳之微也;数者,风之数也。曰“中风使然”,谓风乘虚入,而后使之半身不遂也。

论曰:仲景于冬时伤寒,治分寒伤荣,风伤卫,及风寒两伤,而篇名贯之以伤寒。盖冬不藏精,致寒侵肌骨,而杀人最捷,其间不无伤风者统之。以寒谓风不足以杀人,实冬寒之易于杀人也。其论中风,既专属风,而仍不外寒为言。盖邪之以渐着人皮肤,虽概由风,而风即挟寒,故统之以风。谓三时之寒,未即杀人,渐深之风,乃杀人于不觉也。故仲景于首段揭“中风”二字,以脉微而数,为正虚邪盛之主象。第二段即论浮紧之为寒者,而次之以侯氏黑散,为邪未侵于心者,示人以填塞空窍之法,与建中之理相类也。第三段即论迟缓之为风者,而次之以风引汤,为除热之方,示人以风之善行数变为瘫痫者,必由于热,与白虎之意相类也。又次之以防己地黄汤,为热已侵于心者,而示人以清心安神之法,与必先救里之理相类也。然中风病,不论寒多风多,大概由于虚,故首尾不脱“虚”字,而浅深则自不同耳。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注曰:此段主一“紧”字,言中风之偏于寒者,邪自外入,其证必以渐而深也。谓中风而寸口脉得浮而紧,紧是寒脉,浮为虚,故不能阴阳相调,而令脉外见,则虚寒相抟,邪即结滞于外之皮肤矣。然浮因血虚,络者血所养也,虚则络空失养,无力御邪,邪乃不泻,盛于皮肤,其或左或右。与邪并者,气多而缓;正之无病者,反气少而急。一急一缓,正邪相引,僻不能如常人之遂意矣,此尚属皮肤近络之病也。若邪在络不去,则邪方入卫,气不得运,皮肤不仁,然犹在经脉之外。若在经则邪入荣脉之中,内骨外肉皆失所养,故重着,然犹在躯壳之间。至入府,府邪必归于胃,胃为六府之总司也,于是风入胃中,胃热必盛,蒸其津液,结为痰涎,气壅隧道,胃之支脉络心者,才有壅塞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试观俗做陈抟,按住颈间两人迎,脉气即壅逆不识人。人迎者,胃脉也,则不识人之由胃气壅不信然哉。至入藏,则诸藏受邪至盛,必迸入于心而乱其神明,神明无主,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矣。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外台》治风癫。

注曰:此为中风家挟寒而未变热者,治法之准则也。谓风从外入,挟寒作势,此为大风,证见四肢烦重,岂非四肢为诸阳之本,为邪所痹而阳气不运乎?然但见于四肢,不犹愈体重不胜乎?证又见心中恶寒不足,岂非渐欲陵心乎?然燥热犹未乘心,不犹愈于不识人乎?故侯氏黑散用参、苓、归、芎补其气血为君,菊花、白术、牡蛎养肝脾肾为臣,而加防风、桂枝以行痹着之气,细辛、干姜以驱内伏之寒,兼桔梗、黄芩以开提肺热为佐,矾石所至却湿解毒,收涩心气,酒力运行周身为使,庶旧风尽出,新风不受,且必为散,酒服至六十日止。又常冷食,使药积腹中不下,盖邪渐侵心不恶热而恶寒,其由阴寒可知。若胸中之阳不治,风必不出,故先以药填塞胸中之空窍,壮其中气而邪不内入,势必外消,此即《内经》所谓塞其空窍,是为良工之理。

若专治其表,里风邪非不外出,而重门洞开,出而复入,势将莫御耳。

侯氏黑散方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防风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三分干姜三分人参三分茯苓三分当归三分川芎三分牡蛎三分矾石三分桂枝三分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可助药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隐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注曰:此段主一“缓”字,言中风之偏于风者,而有浅深之不同也。谓寸口脉迟,挟微寒也。缓本风脉,并迟而见,则为风虚。于是缓在荣,为血不充而亡;缓在卫,为气抟风而不鼓邪。

既属风所以中经,则身痒而隐疹,即《水气篇》曰“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泄风”。心气不足,即《五藏风寒篇》曰“心伤者其人劳倦”之谓也。入中则胸满而短气,即《胸痹篇》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之谓也。

风引汤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外台》。

注曰: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藏亢甚,迸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以心肾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

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故大人小儿风引惊痫皆主之。巢氏用治脚气,以石性下达,可胜湿热,不使攻心也。

论曰:河间谓风病多因热甚,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

此最确之论。但云全无外风,未免太偏。不知热能生风,风亦能生热,故仲景既云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此偏中外风者也。又以寸口脉浮而紧,亦为中风而实,皮肤经络,风寒递深者也。又以寸口脉迟而缓,亦为中风之脉。然又分别言之,曰“荣缓则为亡血”,谓本气先自病,而外风因之也;“卫缓则为中风”,谓风强则然,而以渐入内者也。下即出风引汤方统以“除热”二字,而方名全主于风,以风为阳邪,故热也。则知从亡血来,是热能生风,而外邪又助之也。从中风来,是风能生热,以滞津液而痰涎壅膈也。是河间主热之论。仲景早引其端绪,但不专主于热,谓实有阳虚而外邪入之,为卒倒,为偏枯,为筋急瘈疭者也。若诸痿全起于肺热,因而传入五藏,为昏惑、瘈疭、瞀闷、暴瘖,皆属于火。为四肢不收,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皆属于上。

悉是湿热之病,与中风之虚多、风多、寒多,皆为中风之理,全不相涉矣。

风引汤方

大黄四两干姜四两龙骨四两牡蛎二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右十二味,杵,粗节,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用头风摩散。

注曰:此亦风之迸入于心者也,风升必气涌,气涌必滞涎,涎滞则留湿,湿留壅火,邪聚于心,故以二防、桂、甘去其邪,而以生地最多,清心火,凉血热。谓如狂妄行,独语不休,皆心火炽盛之证也。况无寒热,则知病不在表,里(不)在表而脉浮,其为火盛血虚无疑耳。后人地黄饮子、犀角地黄汤等,实祖于此。

若头风,乃偏着之病,故以附子劫之,咸清其邪。

防己地黄汤方

防己一分甘草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右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右二味,为散,沐后用方寸匕,以摩疢上,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同类推荐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译注(国学经典)

    《三十六计》是古代兵家计中国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译注》对《三国志》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内容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约成书于明清。本书根据计名,多选取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简介:文轩,男,80后人,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喜爱中国古代文化,向往先秦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心服儒家仁者风度,欲“为往圣继绝学”,作品有《人间词话注释》《三十六计译注》等。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一念难安

    一念难安

    懦弱的善良是否能换来期待已久的感情?前世,顾念安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她的可笑。而当一切从新开始,当抛弃所谓信念和良知,天使?真是傻瓜。“我不是天使,我是恶鬼啊,我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在这世界上,而唯一支撑我的动力,就是要将你们,全都拉下我的黑暗……。”一念不成,注定难安。我是顾念安
  • 黑金棺材

    黑金棺材

    青壮男子离奇惨死,京城命案疑云层层;武林世家横生祸节,风流少侠惨遭暗算。蒙面怪客杀人灭口,痴情玉女勇护情郎。年轻捕快奉命调查,血身义子误中圈套。月夜蒹葭劫大牢,孤身犯险入龙潭。京城名妓设陷阱,三更马车走险道。密室锦帐催春情,红衣女郎夜求欢。白眉假道析隐情,禁宫病帝赐毒酒。妃子争宠,“猎物”遭殃;天子夺权,臣子命亡。不如做个闲云野鹤,胜过发财升官。
  • 异界Buff店

    异界Buff店

    本书又名《老板,给我加Buff》穿越,本身是偶然还是另有深意任务,适时发布或是充满巧合……锻体境,我还能笑言这里的价格实惠。引神境,为了凑钱我决定变卖家产。涅槃时,我已经沦落到贷款灵石。真神境,不知叫爸爸能不能给个优惠,哪怕便宜一块灵石也好。以上,是某位修炼者的真实内心想法。看着人头攒动的小店,张伟露出了慈父般的笑容。
  • 只是时光负了年华1

    只是时光负了年华1

    她,是屹立与云端的主,无情,冷血,被她演绎的完美无缺,不管是现代还是幽冥,不管是副体还是本体,可是,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那么冷血,若不是历经了那非人所能经历的痛苦,背叛与欺骗,她怎会如此。孤卿:这世界不值本尊怜悯,更不配本尊守护。可是,却有一个人,愿意不求回报,不需她的感情,不含杂质的守护她:卿儿,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不知你,我懂,就好,他们欠你的那一份柔情我来还,不需要任何誓言,我护你,不是因为那无所谓的爱,而是因为,我想守护你……【随心所欲,跟着自己心走,欢迎入坑*^O^*】
  • 纸魔法

    纸魔法

    在这个奇幻世界中,玻璃、铁、橡胶等都是魔法的介质,被魔法师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作为学校里的尖子生,西奥妮却被分到了威力平平的纸魔法门类。失望之余,她发现老天在另一方面补偿了她。她的老师纸魔法师艾默里潇洒风趣,博学多才……然而,原本风平浪静的学徒生活波澜骤起。她发现,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异常黑暗的强大力量——血魔法。纸魔法师身陷险境,命悬一线。为了搭救老师,西奥妮不得已以某种特别的方式走进了他的心房。面对危险的黑暗魔法,西奥妮所拥有的武器,仅是柔软的纸张。少女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 春秋记史

    春秋记史

    所谓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阴谋诡计正是历史的主旋律。
  • 不想说话的娘子

    不想说话的娘子

    宅男魂穿到古代痴呆王爷身上,本想混吃等死,却遇到真命天女,彼此成长改变的故事
  • 明日之难

    明日之难

    每天醒来世界都发生改变,我又能如何去改变这一切活下去.
  • 高地

    高地

    徐贵祥编的《高地》以双榆树战斗为主线,巧 妙地结构了两个军人、两家军人、两代军人40余年情感与命运的纠葛,通过争夺荣誉、争夺战功、争夺爱情、争夺女儿、争夺指挥权等外在行为,展示军人丰 富而深层的内心,同时也揭示了军人在荣誉与作为、 责任与利益、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等诸多矛盾中 ,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
  • 田园医妻

    田园医妻

    医学教授一觉醒来成为了爱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小医女。家徒四壁,两袖皆空,一贫如洗。处境虽然不尽人意,好在有一技在手,种药田,开医馆,打算靠着医术发家致富。还没撸着袖子开干,惨遭退婚。未婚夫说:“我要考取功名,你是医死人的庸医,娶你,背负污名,我仕途无望。”里正说:“你没有户籍,不是杏花村的人,如今解除婚约,赶紧搬走吧!”哪知,隔壁的穷酸书生说:“我愿娶姑娘,入我的户籍。”小夫妻两恩爱无双,日子越过越红火,引来极品亲戚一大筐。手撕极品,脚踹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