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6700000029

第29章 互文性与中国文论(2)

此外,焦亚东的《互文性理论与钱钟书文学批评的文本网链》、《互文性理论与钱钟书对反仿手法的研究》、《互文性理论与钱钟书的意义阐释策略》等文脱胎于他的博士论文《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他的博士论文系统地论述了钱钟书文学批评中的互文性特征,是这一时期中西比较中涌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互文性理论与钱钟书对反仿手法的研究》一文说明了反仿这一重要的文本转换方法与互文性的契合。反仿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模仿,该文以钱氏文学批评为例说明了文学中的反仿与互文性的联系。《互文性理论与钱钟书的意义阐释策略》一文具体论述了钱钟书在文学批评中运用的“连类举似”和“互映相发”的阐释策略与互文性的相通之处。连类举似、互相映发的好处恰如钱先生所说,可以对欣赏者有所补益,开阔作者的心胸:“连类举似而掎摭焉,于赏析或有小补云”,“连类举例,聊以宽广治词章者之心胸”。

徐学的《“秘响旁通”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兼谈对比较文学认识论的意义》一文认为刘勰提出的“秘响旁通”、“互体变爻”之说与当代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基本相通,两者都强调事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存在着交流与联系,文学现象之间、文学现象与非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流与沟通,在文本的内部充满了多种声音的回响和多重意义的叠变。该文颇具说服力地说明了中国诗学中“秘响旁通”与互文性至少有以下共同特征:复调复旨性;网络互动性或相互指涉性;开放性与文化性。

汪国章在《〈文心雕龙〉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一书的第一章第二节也提到了《文心雕龙》中广义的文的思想与互文性的相通之处,并向国内学者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的互文性理论。该书将出现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西方互文性理论、T·S·艾略特的“客观关联物”、新批评、现象学批评、日内瓦学派、阐释学及读者反应批评等理论与刘勰的《文心雕龙》进行了对比研究,有效地促成了中西诗学对话与交流。该书2005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西“互文”辨析

一、中西“互文”词源学上的辨析

汉语中,“文”甲骨文作,字形显示为正面站立的人体上雕饰的花纹。《说文解字·文部》说:“(文),错画也。象交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错画者,交错之画也。象两纹交互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错者,交错也。错而画之,乃成文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义》:“文即文身之文,象人正立形,胸前丿丶乂……即刻画之文饰也……文训错画,引申之义也。”可见“文”从文字学之“六书”的角度来说,属于其中“烘托显物”式的“象形”,其本义为“花纹”,是“纹”的初文。古代文献中不乏其例,如《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穀梁传·哀公十三年》:“祝发文身。”范宁注:“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礼记·王制》:“被发文身……雕题交趾。”郑玄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循理可见,第一,“文”即“花纹”,由纵横交错的笔画构成,但不是杂乱无章、毫无条理的,它是理的一种体现,因而“文”即为“理”。《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地文。”陆德铭《经典释文》:“崔云:‘文,犹理也。’”纹理是自然界规律的外在表现方式。明代宋濂曾说过“三代无文人,六经无文法。无文人者,动作威仪,人皆成文;无文法者,物理即文”,也突出了“文”作为事物基本规律的含义。西方的文“text”也具有“交互、交织”的内在涵义。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就有著名的“文是织物”论。而这个织物也是有规律可依的,在一定程度上,文体现了事物的规律与内在本质。第二,文的多样性,必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线条构成。《易·系辞上》:“物相杂故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亦云:“经纬天地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物相杂故曰文’,文须五色错综,乃成华采;须经纬就绪,乃成条理。”由此可见,“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天地之间,万物有条理而不紊乱者皆可谓之为文。这样,“文”变成了天文、地文、人文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总的概念。在这个问题上,宋濂在其著名的《文原》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故凡有关民用及一切弥纶范围之具,悉囿乎文,非文之外别有其他也。”这就将“文”的范围无限扩大化了,“百姓日用即道”,而文是道的外在体现,那文也自然无所不包,建造房屋、制作器皿、发明文字、舟楫牛马、瓦盆罐砾,莫不牵扯到文。这种泛文的观点无疑与上古时期文学依附于文化,还没有从文化中独立出来有关,这既造成了文的涵义的包罗万象,也导致了今天我们对“文”意把握的难度。刘师培在《广阮氏文言说》就曾说过:“三代之时,凡可观可象,秩然有章者,咸谓之文。就事物言,则典籍为文,礼法为文,文字亦为文;就物象言,则光融者为文,华丽者亦为文……”文是哲学层面上的关键术语,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奇妙的是,西方“text”的语源与汉语“文”的内涵大有相通之处。因为在西方,“文”为text,而text一词的希腊文词源为“texto”,意指“织物、编织品”,也是线与线有条理地交错相杂。互文性理论强调的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交织与融合,先前文本中的因素既不同于当前文本,又与当前文本相交织、融合。巴特在《S∕Z》中为我们描述了理想之文的网络特征和复数特性:“在这理想之文内,网络系统触目皆是,且交互作用,每一系统,均无等级;这类文乃是能指的银河系,而非所指的结构;无始;可逆;门道纵横,随处可入,无一能昂然而言:此处大门;流通的种种符码(codes)蔓衍繁生,幽远惚恍,无以确定;诸意义系统可接收此类绝对复数的文,然其数目,永无结算之时,这是因为它所依据的群体语言无穷尽的缘故。”这种蜘蛛网般的互文文本不正符合文最原初的意义吗?

在中国,文所涉及的意义广阔无边,已经发展为“天文、地文、人文”的广义的对文的认识。在西方互文性理论里,文同样指向社会、历史等广阔的文化文本,引文就是这种广义性的证据之一:“引号里的这首诗、这句话出自别处,它展开了我在读者眼前打开的视线。这是发出的一声呼唤或是唤起的一段回忆,交流如此这般建立:所有作品,全部文学宝库被简约地回顾,和我的作品一道在读者的脑中交织。”

二、“仿拟”、“飞白”与互文性的相通

由于英文的“Intertextuality”翻译为中文是“互文性”、“文本间性”等,中国学界有时亦将其简称为互文。这往往造成误解,使人们认为中国的“互文”与西方的“互文性”是一回事。例如,有部学术著作中这样提到互文性:“‘文本间性’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不难接受,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之类‘互文见义’的手法,但布鲁姆并不是提出这个概念的第一人,艾略特早已说过:‘从来没有任何诗,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和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价。你不可能只就他本身对他做出估价;你必须把他放在已故的人们当中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整体论述来看,作者显然明白互文性的要义,但仅仅因为中国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之类‘互文见义’的手法”而认为中国人就能很好地接受西方互文性的结论却并不可靠。因为西方的互文性和中国的互文修辞在原则上来说是两个概念。可见,目前仍然有将中西“互文”进行辨析的必要。

在中国,互文是一个修辞学概念,其目的是用简约的语言表达出丰赡的意义内容。在古汉语修辞中,互文是一种省文方式,是为了行文的简约凝练而采取的一种文字上的技巧。互文手法的使用能够达到以少胜多、言此及彼、丰富文义的效果。互文由来已久,逐渐发展为训诂学上的专门术语。《礼记·文王世子篇》:“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诸父诸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道达矣。”郑玄注:“上言父、子、孙,此言兄弟,互相备也。”《祭统篇》:“王后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夫人蚕于北郊,以共纯服。”郑玄注:“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耳。”《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郑玄注:“孟冬云‘大饮丞’,此言‘用礼乐’,互其文。”《诗经·邶风·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孔颖达疏:《毛诗正义》云:“言‘与’言‘以’者,互文。”《文选·恨赋》:“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李善注:“心当云危,涕当云坠,江氏爱奇,故以互文见义。”《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刘宝楠《论语正义》:“有命在天,互文见义。”从以上资料看,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了互文的手法,而且名称繁多,叫法不一。

可见,在中国,大凡互文、互言、互备、互体、互参、互辞、互其文、互文见义等都是今天所谓互文。东汉郑玄在《毛诗笺》中提到互辞、互文、互言、互其文等。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除互文、互言外,还提到了互相足、互见其义、互相见、互相发明等。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清人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称“参互见义”。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参互》中称之为“参互”,包括“互备”和“举隅”。

《辞海》对互文的解释为:“互文,修辞辞格之一。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如:“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郑玄的注解为:“‘约’与‘先’互言耳。君子‘约’则小人多矣;小人‘先’则君子后矣。”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汉乐府民歌《战城南》中的“战城南、死城郭”;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等等,都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可见,在中国,互文是炼字的一种方式。

从上可知,来自西方的互文性与中国修辞学上的互文形同而神异,有着风马牛不相及的内涵。但是,在修辞学上另外三种修辞格却与互文性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引用”、“仿拟”、“飞白”。引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分为明引和暗引,是我们行文时最为普遍的一种作文方式,在此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下面着重谈谈“仿拟”、“飞白”与互文性的相通。

为了讽刺而故意仿拟某种固定格式的,叫仿拟格。因此反讽应该归入这一格中。举个现成的例子,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举了《镜花缘》中的紫芝的一段大书,这样的大书就是对历史上现有故事的戏仿。原文如下:

“列位压静听,在下且把此书的两句题纲念来:遇穷时师生错路,情殷处父子留宾。”又把醒木一拍道:“只为从师济世,谁知反宿田家?半生碌碌走天涯,到此一齐放下。鸡黍殷勤款洽,主宾情意堪嘉。山中此夕莫嗟讶,师弟暌违永夜。”又把醒目一拍道:“话说那子路在楚蔡地方被长沮桀溺抢白了一番,心中闷闷不乐。迤俪行来见那道旁也有耕田的,锄草的,老的老,少的少,触动他一片济世的心肠,脚步儿便走得迟了。抬起头来,不见了夫子的车辆。正在慌张之际,只见那道旁来了一位长者,头戴范阳毡帽,身穿蓝布道袍,手中拿着拄杖,杖上挂着锄草的家伙。子路便问道:‘老丈,你可看见我的夫子么?’那老者定睛把子路上下一看道:‘客官,我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识不得芝麻,辨不得绿豆;谁是你的夫子?’老者说了几句,把杖来插在一边,取了家伙,自去耘田去了。”

读书多的人一眼就认出了,这段大书的原形为《论语·微子》。原文这样说:“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可见,《镜花缘》中的紫芝讲的大书是从《论语》中脱化出来的,听者在听到这种大书时,稍有经验者就会想到《论语》,与《论语》形成互文对照。这种从仿照原文重新编排的故事方式就叫仿拟,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这样的例子。

除此之外,鲁迅还仿拟张衡的《四愁诗》写下了《我的失恋》。《四愁诗》的原文是:“我所思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依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鲁迅的《我的失恋》中说:“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这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模仿,沿用旧的模式、浇上新的忧愁是互文性最为常见的一类。诗人们常说的“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情景,本论文中提及的当代作家李冯的《孔子》里亦有关于这段的描述。显然,仿拟是基于原文基础的二次写作,其内在特质仍然是互文性。

在中国,还有一种修辞叫“飞白”。飞白是一种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方式。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没有引用和仿拟频繁,但也不失为一种互文。飞白用得好的话,会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作品本身彰显幽默风趣的风格,彰显作者的独具匠心与幽默机警。例如《红楼梦》第九回写道,贾政询问宝玉的学习情况时,大为生气,就拿宝玉的侍从李贵开刀。贾政斥责李贵说:“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东西算帐!”曹雪芹在这里就用了“飞白”的修辞手法,用心设计了李贵的回答。李贵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攸攸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里的“荷叶浮萍”就是“食野之苹”的误用。曹雪芹在这里有意误用了《诗经》里的句子,用飞白的方式刻画出了小厮知识贫乏的个性特点。从整体效果来看,是其他修辞远远不能及的。飞白在风格上很像俏皮话,但是飞白和俏皮话不同的是飞白有着原文出处,可以说就是在原文与故意篡改了的诗文之间的互文性中,读者才能领略到飞白的无穷趣味。飞白是从反面来抄袭原作。正如西方学者所说:“只有出于玩味和反其道而行的抄袭才具有真正的文学意义。”

互文性与中国文论

一、“和实生物”的互系性思维与互文性

在差异中求共生、在和谐中求发展一直都属于中国传统诗学智慧之一。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和”与“同”的不同,并有精湛的议论。西周末年的伯阳父也称作史伯在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第一次区分了“和”与“同”的区别。“和实生物”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万物在和谐中才能求得发展。

同类推荐
  •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是作者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三上湄公河及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了4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介于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以两种笔法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发生在金三角的“10.5”惨案。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当时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3条鲜活无辜的生命啊,作者力图把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与面对屠杀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的一段人生航程。本刊选载如下几章,以飨读者。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 蜕

    《蜕》是在1938年老舍先生于武汉所写,未完成,是老舍第一部描写爱国学生参加抗战的抗战长篇小说。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巫师世界的御主

    巫师世界的御主

    【背景设定:龙族+哈利波特+崩坏3+Fate】段璋觉得,或许这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打打游戏混混日子,然后让妹妹介绍个女朋友。不过在他十八岁这一年,世界之门朝他打开,将他带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里有故事中的英灵,千奇百怪的生物,人见人爱的魔法,还有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谨以此书送给青春时那躁动不安的幻想】
  • 重生农家败家子

    重生农家败家子

    一个现代宅男穿越成为传说中种田文里的败家子,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爹娘宠着,虽然家境普通,仍然咬牙供他上学,一家子都指望着他中秀才,做大官,可是原身据说及其不靠谱……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位大人不靠谱

    这位大人不靠谱

    一位悲催的炼金术士一位失去记忆的魔法师因为一些原因,魔法师成为了炼金术士的助手于是乎,两人的倒霉旅行,就开始了……对了,还要提个醒,这两个家伙的脑子都不太正常……(此书……估计完结了,但是张宅和祈夜的旅行还远远没有完。各位咱们有缘再见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空想世界的异界传闻

    空想世界的异界传闻

    在一个没有平行世界、没有生死界限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物种,他们一齐相遇,会勾勒出了一副怎样的画卷呢?
  • 血妖姬

    血妖姬

    她是谁,吸血鬼?妖精?还是未知的神秘种族?上古时候的残忍灭杀让她的种族完全破碎,她要恢复实力,她要恢复记忆,灵魂;但残破的记忆碎片让她只能在各个世界中寻觅自己的一部分一部分。只有当危险来临,当致命来临,血妖姬之力才会暂时苏醒拯救;一步步走过修炼成长,看血妖姬如何找回完美。
  • 空有花落飘百世

    空有花落飘百世

    树上花开花又落,落入凡尘是一世。凡尘只为护一人,百世轮回她成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点滴生活0a

    点滴生活0a

    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想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能寻到往日的生活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