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6700000042

第42章 结语

屈指算来,互文性在中国的传播已经有三十年了,无论是互文性本身还是其在中国的接受都发生了深度的变异,本书以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重现其理论提出的来龙去脉。本书在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互文性理论本身及其在中国的流入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这一研究以互文性为个案研究为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影响情况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图景。一方面,可以看出诞生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如何进入中国,被中国学者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有何变异,中国学者如何误读了西方理论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作为异质性的西方文论缘何能够进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接受语境的描述,说明互文性在中国嫁接成功的原因。除此外,还略带描述了西方学者如克里斯蒂娃等对中国的理想化误读及这种误读带来的后果。总体看来,中西文化的交流乃是不可抵挡的世界潮流,中西文论在差异中共存是世界走向多元共生的必要条件,因此这类研究的价值就不言而明。总体说来,本书共论述了以下内容:

本书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诞生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研究及变异的情况,并且将世界其他国家的互文性研究情况,主要是欧美的研究状况系统地向国内做了介绍,可弥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在第一章中第一次向国内学者介绍了互文性在西方的社会文化语境,指出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哲学美学上的语言学转向及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是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书中还区分了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这两个常常被学界混淆的概念,论述了后现代在西方的兴起,论述了后现代精神与互文性精神在思想内涵上的契合。同时,本书指出并阐述了五月风暴的革命原因、革命过程及其在文化上的解构意义,指出五月风暴催生了全球的解构思潮,后现代主义则是革命在文化上的产物。本书还指出了由五月风暴而催生的解构思潮对互文性理论在思想上的启示意义。当时作为互文性提出者的克里斯蒂娃虽然忙于自己的博士论文,但是由于她身处风暴中心的巴黎不可能不受到革命的副产品解构思潮的影响,这也是她的互文性理论颇具解构色彩的重要原因。

本书还追溯了20世纪哲学领域的两大转向之一语言学转向,指出其是互文性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在20世纪的这一重大转向中,语言从工具论转化为本体论,人们对语言问题的思考更趋深入,语言学转向几乎影响到了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的整个文论,正如有学者在当时所说的那样,“在当代如果谁不懂得语言学,那他就生错了时代”。动一发而牵全身,语言学观念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哲学的命运,影响了诗学的命运。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互文性理论的三大理论渊源,分别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思想、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复调小说、洛特曼独特的文化符号学圈三个层面论述了互文性理论的渊源,并指出有关互文性的思想其实在巴赫金的诗学思想中已经脱出,克里斯蒂娃作为巴赫金思想在西方的传播者只是将其集中化、系统化和明确化。本书同样指出了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与互文性思想的相通之处,这是国内学界目前还没有论及的问题,克里斯蒂娃懂俄语,她不但对巴赫金的诗学理论非常熟稔,而且还接触并整理过洛特曼的著作,并从他那里吸纳了不少文化符号学思想,很难说明她后来提出的解析符号学不是对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思想深入思考和研究之下的超越。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这一部分可成为今后学界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书还论述了互文性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诗学嬗变,这部分内容国内学者已有深入研究。书中在吸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对互文性诞生的前前后后、互文性思想基本内涵、互文性提出后的诗学嬗变作了进一步的有益探讨。此外,本书从人物传记入手,对互文性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娃的学术背景,如何来到巴黎,来到巴黎后如何进入巴黎主流学术圈,如何与巴特、索莱尔斯、拉康、托多罗夫建立起友谊,如何在研讨班上初露锋芒引起以巴特为代表的学术巨子的赏识,如何进入巴黎学界及其与“泰凯尔”集团,并在上面发表一系列重要文章,如何提出互文性的概念,之后又如何得到学界的推崇等热点问题作了动态的详尽描述。这些,对于互文性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作为研究的佐证。本书还介绍了克里斯蒂娃的丈夫索莱尔斯的先锋派创作实践及其互文性主张,论述了他对互文性理论的肯定和强化作用。他的《戏剧》、《女人们》、《数字》等先锋小说在国内的研究十分薄弱,因而这部分的介绍与论述就显得极为重要。另外,本书还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两个路线分别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重要阐述者,当然这种区分只是出于一种便当的考虑,两派之间的思想各自鲜明却也有偶合之处。结构主义一路有T·S·艾略特、热拉尔·热奈特、里法泰尔、孔帕尼翁等人;解构主义一路有罗兰·巴特、德里达、哈罗德·布鲁姆等人。

笔者披览大量资料,详尽地论述了互文性在中国的传播及国内研究的具体情况,把国内的互文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1980—1990年的初步译介阶段,1990—2000年的继续发展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深化拓展阶段。从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段介绍与论述,以期对互文性在国内的接受情况作全面深刻的把握。本研究描述了“泰凯尔”集团1974年访问中国的一些具体情况,对这段历史进行还原,关于这次访问,国内学术界较少提及。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情况下,指出了当时“泰凯尔”集团对中国的误读及由于当时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正在进行,而使中国错失了一次正面进行学术交流的良机。

本书论述了互文性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指出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引进热潮下进入中国的,而在此前的1974年作为互文性理论的主要阐述者的泰凯尔团体成员曾对中国进行过短期访问。这次访问没有留下任何学术方面的资料,这与中国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到了80年代西文文论大量涌入中国,互文性就是这股文化强流中的一股小流随风潜入。

本书将互文性与中国文论中的互文性思想做比较研究,论述了与互文性相关的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资源,指出了傅玄、刘勰、皎然、黄庭坚等人的诗学思想与互文性的诗学关联。书中论述了互文性与用典、互文性与诗注的挖墙脚、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与互文性的相通之处。

本书论述了90年代之后,学者们开始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论进行理性思考,反思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利弊。文论失语症的提出就是这股反思思潮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种学说。本书论述了互文性传入后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李冯和李修文的文学创作为例,论述了他们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互文性特征。在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上,列举了近年出现的以互文性为理论武器的批评文章,并以王宁、陈晓明等人的文学批评为例,阐述了中国文学批评界所受的互文性影响。在互文性对读者的阅读方式的影响方面,论述了互文性阅读方式使读者打破了传统的线性阅读模式,使阅读显得更为随意、轻松、自由。

最后,本书论述了互文性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及互文性理论在国内研究的不足。在局限性方面,论述了在意义的追寻、文学性的偏离、作者地位的消弭、对于独创性的否定等方面互文性所体现出来的偏颇。而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则出现了误读、同义重复、泛化、译介落后、研究落后等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一生最爱纳兰词

    一生最爱纳兰词

    本书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笺注、典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近二百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早早离世,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旋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本《一生最爱纳兰词》里。
  •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新诗杂话:朱自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每一篇都极为宝贵,但其中尤以散文最为瑰丽,堪称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他笔下生花,文思泉涌,拥有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不拘泥于已有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早期格调最为明快的喜剧之一。讲述了那瓦国国王和三个贵族朝臣的故事,一开始,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不料法国国王派公主带三名侍女前来谈判某地归属问题,四名男子很快放弃初衷,各自堕入情网。莎翁在剧中以巧妙的情节创造出许多使观众 捧腹的笑料,嘲笑了摒弃爱情的禁欲主义,也嘲笑了爱情的盲目性,全剧到处都是文字游戏和双关语,剧中各阶层的语言特色和穿插其间的民歌等,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的语言天才。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与校草的公车之吻

    哇,好帅!呜,双唇就这样相撞了,还是在公交车上,众目睽睽,丢人啊!恨意就在这时熊熊燃烧着!刘致远:我们打赌,赌你一个月后会接受我!林思烟:不可能,那只是个奇迹!刘致远:我就是你的奇迹!
  • 幽莲双生录

    幽莲双生录

    师傅,师傅,为什么....,师傅为什么要替我挡,梦里拂过前世的影子,留下最温暖而又冰凉的一句话,好徒儿,为师知道,从来就知道,第一眼所见就知道你从来不会害人,永远不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PASSIONATE PILGRIM

    THE PASSIONATE PILGRI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潘多拉奥特曼

    潘多拉奥特曼

    这个世界即将陷入毁灭的危机,这个时候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奇迹?还是希望?不,我们要相信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因为这就是奥特曼!
  • 唯有孤独永恒

    唯有孤独永恒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 大鳄1:血色交割单

    大鳄1:血色交割单

    一部横跨40年的资本传奇,一个金融天才的复仇传奇,再现资本游戏的罪恶与救赎。17岁的少年袁得鱼亲眼目睹身为“上海滩证券教父”的父亲卧轨自杀。袁得鱼自小拥有金融天赋,他意识到事情并不是传闻中父亲一意孤行做多股票帝王医药导致负债累累那么简单。在这起轰动全国的帝王医药事件中,父亲的世交——泰达证券的唐子风与另一群金融大佬临时倒戈,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少年袁得鱼拿到父亲遗留手表上的交割单——上面有7个名字,其中有个名字已经模糊。名单上那些人是敌是友……
  • 极品妙手神医

    极品妙手神医

    他是妙手邪医,以一手绝世称奇的医术,玩转都市。
  • 无限之天灾降临

    无限之天灾降临

    黑暗大陆,一群自称“第四天灾”的势力涌入其中,几乎造成物种灭绝!漫威世界,一群自称“第四天灾”的势力涌入其中,将灭霸老农一顿狠揍!顶上战争,一群自称“第四天灾”的势力涌入其中,捍卫不死地冲向处刑台!第四次忍界大战,一群自称“第四天灾”的势力涌入其中,将六道斑打得半死!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亦或是那一声:“叮!终极任务发布,请全体玩家立刻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