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2800000015

第15章 卷八海外北经

这一章的关键知识点,在于“钟山之神,名曰烛阴”、“共工之臣曰相柳氏”、“夸父逐日”等几条文字。

“夸父逐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但据一些学者考证,它的真正含义是古人对太阳进行观测,从而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农耕生活。

而“相柳氏”等篇,则有关于天文学,它们分别代表着天空“苍龙星”的运行规律。人们观测并记录它们,也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无(qǐ)(1)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

【注释】

(1):同“启”,无嗣。传说这个国家的人住在洞穴中,平常吃泥土,不分男女,死掉了就埋,但他们的心不腐烂,死后一百二十年能重新变成人。

【译文】

无国在长股国的东面,那里的人不生育子孙后代。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1)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2),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注释】

(1)瞑:闭眼睛。(2)息:呼吸。

【译文】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烛阴睁开眼睛就是白昼,闭上眼睛便为黑夜;他一吹气就是寒冬,一呼气便为炎夏。他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他的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活动在无国的东面。他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和蛇一样的身子,全身呈现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1)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2)五谷(3)种。禹厥之,三仞(rèn)三沮(jǔ)(4),乃以为众帝(5)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yú)(6)有一蛇,虎色(7),首冲南方。

【注释】

(1)厥:通“撅”,挖、掘。(2)树:种植。(3)五谷:五种谷物,泛指庄稼。(4)三:表示多数。仞:通“牣”,充满。沮:败坏,这里是陷落的意思。(5)众帝:指帝尧、帝喾、帝丹朱、帝舜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6)隅:角落。(7)虎色:虎文,即老虎皮毛的颜色纹理。色:毛色纹理。

【译文】

天神共工有个臣子叫相柳氏,他长着九个头,这九个头分别从九座山上取得食物。相柳氏所触动的地方,逐渐被掘成沼泽和溪流。后来,大禹杀死了相柳氏,相柳氏的血流过的地方散发着腥臭味,以致那里不能种植五谷。大禹挖填了这些地方,填塞了多次,可那里又多次塌陷下去。大禹把挖掘出来的那些泥土用来修造了帝台。这些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还生着一副青色的蛇身。射箭的人不敢向北方射,因为他们敬畏共工威灵所在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子是四方形的。共工台的每个角上都有一条蛇,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相似,蛇头一般向着南方。

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1)长而无肠。

【注释】

(1)为人:生成的样子,人的外形特征。

【译文】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那里的人身体高大而肚子里却没有肠子。

聂(shè)耳之国(1)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2),为人两手聂其耳。县(xuán)(3)居海水中,及(4)水所出入奇物。两虎(5)在其东。

【注释】

(1)聂:通“摄”,牵、引。(2)文虎:即雕虎,老虎身上的花纹如同雕画出似的。(3)县:同“悬”,无所依倚。这里指孤单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它的词义为“漂浮”,表明这个国家的人生活在海上。(4)及:抓住、赶得上。(5)两虎:即指上文的两文虎,原来图上的画像就是如此。这种说明图画上的物像、人形、山状、方向、位置等的文字,自《海外南经》以下比比皆是。因为原画已失,仅剩说明文字,图画与文字不能配合着视读,所以,文中所指所述往往有不甚了了之感。

【译文】

聂耳部族在无肠部族的东面,那里的人们驯服、使唤着两只花斑大虎。他们正用手牵拉着自己的耳朵。聂耳部族的人们住在海水环绕的孤岛上,能抓到出入海水的各种各样的怪物。有两只老虎在它的东面。

【阅读延伸】

晋朝的《山海经》专家郭璞认为,“聂耳之国”应该是讲这个国家的人耳朵长,他们走路时要用手提着自己的耳朵。

但学者张春生考证说:这个“聂耳”之国也就是下文所讲的“离耳国”,都是指这个国家的人要把耳朵割去或割成某种形状。他认为这里的“两手聂其耳”,其实是表示正要实施割术。

张先生从刑罚的角度出发,推算这个部族大约为被实施割耳刑罚的人所发展、衍生而来。这个推断很有见地。因为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引导我们去认识《山海经》中的很多奇怪的部族。比如一目国,比如雕题国,比如一臂国,等等。这些部族的形成也许就与刑罚和被流放的犯人密切相关。

按照文意考察,这个部族应该处在今天的海南岛。海南岛是中国古代流放犯人的偏僻之地。若提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被流放者,当属北宋的苏东坡了。明成祖朱棣时逃亡的建文小皇帝,也曾在海南岛上驻足。

夸父(1)与日逐走(2),入(3)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4),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5)。

【注释】

(1)夸父:《大荒北经》记载: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这段话也许说明了夸父的血缘关系。(2)逐走:竞走,追逐。(3)入:接近。(4)河、渭:指黄河和渭水。(5)邓林:指桃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很快他就接近了太阳。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就喝掉了黄河和渭河的水。喝完了这两条河里的水,夸父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但他还没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阅读延伸】

夸父,这位“与太阳赛跑”的神话英雄,在《山海经》中出现多次,最引人注意的有两处:《大荒东经》提到他被应龙杀死;《大荒北经》则在同一条文字里记载他先是渴死,紧接着又记载他被应龙杀死。这些记载,单从字面上体会与理解,充满了迷人的神话色彩,它展示了夸父的勇气和悲壮,很能激励和鼓舞人。然而在现代科学背景下,这种说法就显得很荒诞,很不可信。

远古神话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学者们认为“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山海经》的撰述者不清楚他所依据的古代图画的真正含义;第二,抄录、转述《山海经》的人漏抄了文字,曲解了字义。

学者们结合上古文献,考证出夸父实际上是“逐日影”,不是“逐日”。这在《大荒北经》的记载里可以印证,它说夸父“欲追日景(影)”,而不是“追日”。这个错误的出现,明显是由于转述、抄录时的脱漏。此外,单就“追”这个字而言,它的字义本应是“循着、随着”,而不是“追逐、追赶”。

上述第一个原因则与《山海经》中的天文观测紧密相连。学者们认为夸父应该是古代的天文官、历官,他负责观测日月星辰,为执政者们提供历法等支持。他观测日影等的天文活动,正反映在《大荒经》的撰述者所依据的古图上,比如,夸父的手杖不过是他的测量工具,等等。撰述者们无法了解夸父活动的意义,便曲解了他,神话了他,从而产生了流传千古的“夸父追日”。

学者们最近的研究表明:“夸父逐日”以及与之相关的邓林、寻木等传说,其实质应该是古代的天文历法官员“夸父”,在冬至之日立表测影,从而确定方位来观测太阳运动的行为。这种说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博父国(1)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注释】

(1)博父国:有人认为这个博父国就是夸父国。

【译文】

夸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那里的人长得高大威武。他们右手握着青色蛇,左手握着黄色蛇。桃林在夸父国的东面,那里生长着两棵非常高大的树木。另一种说法认为夸父国叫博父国。

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1)欧(2)丝。

【注释】

(1)据树:据学者们考证说,这个人凭依桑树一边吃桑叶一边吐出丝,像蚕似的。他们推测这大概是古图上的形象。(2)欧:同“呕”,吐。

【译文】

欧丝野在反踵国的东面,有一女子跪倚着桑树在吐丝。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táo)(tú)(1)。有兽焉,其名曰駮(bó),状如白马,锯牙(2),食虎豹。有素兽(3)焉,状如马,名曰蛩(qióng)蛩。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注释】

(1)騊: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良马。(2)锯牙:如锯条一样的牙口。(3)素兽:白色的野兽。

【译文】

北海内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人们称它为騊。又有一种野兽,人们称它为駮,形状像白色的马,长着锯齿般的牙,能吃老虎和豹子。又有一种白色的野兽,形状像马,名称是蛩蛩。还有一种青色的野兽,形状像老虎,名称是罗罗。

同类推荐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必备书。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有白话文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韩非子》是韩非的生平著作,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作品。是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与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全书现存五十五篇、共计十余万字。按照内容划分,现存的文章可以划分为十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本书精选了《韩非子》五十五篇中的经典篇目,按照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的格式对该著作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秉持“信、达、雅”的标准,对这部先秦时期的法家集大成之杰作进行了注解。
热门推荐
  • 暖爱蜜语

    暖爱蜜语

    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的许悠悠,第一次离开家里独自上班独自生活,怀着兴奋又害怕的心情住进自己的单身公寓里,因为突然脑子一抽,去隔壁借锅,遇上了一个纨绔爱玩的邻居,然后,她与他开始一段“美妙”的相处。第一次见面,许悠悠捂着脸问,“那个,你可以借个锅给我吗?我妈忘记买锅了。”郑高原双手叉腰,上下打量她,一脸坏笑道,“锅?有,屌丝男也有一个,要借锅,那也把我的借了吧,两个都不需要你还,划算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未知的那个人

    未知的那个人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幻想过那么一个人,因为未知,所以更加扑朔迷离。步入婚姻,放弃自我,重拾自信,遇见爱情,走出婚姻,成就彼此,恰似重生,找寻自我。
  • 诸天秘境时代

    诸天秘境时代

    地球上秘境开启,通往光怪陆离的异世界:丧尸秘境、巨人秘境,巫师秘境,天堂秘境……秘境又有诸多通关赛制:生存,积分,吃鸡,塔防……在这场浩大莫名的游戏中,人类能否幸存,成为赢家?
  • 以他的名义谋杀反派

    以他的名义谋杀反派

    古墓帝国国家专营,明码标价公开刺杀!底价:一个首级,一个墓地金币。具体酬金与被杀者武力指数成正比,与刺杀速度成反比!数以万计的刺杀行动发生在万圣公墓帝国,无数古今中外已故反派英雄闻风丧胆!陈东意外穿越到古墓帝国,杀人规则如玩游戏,生存艰难却如履薄冰……
  • 半缘君之深宫青城

    半缘君之深宫青城

    宫覆之夜,命运把他们交织成错,然而,她不在他心上,他更非她的良人,纵缘分使然,跌跌撞撞,来来回回,终其一生,他们之间,不过半缘而已。
  • 仅存七日的阳光

    仅存七日的阳光

    死神好像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他说我只有七天可活,七天后,他手中那把漆黑如同墨染的镰刃就会割下我的头颅,终结我的一生……
  • 中国式控制力

    中国式控制力

    中国式控制力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源于历史上无数先人在控制问题上的探索,中国式控制力是中国数千年制度文化和权力斗争的智慧,促进着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就有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相对较为先进的制度设计。法国现在在所使用的文官考试制度即参照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而中国的宰相制度和监察制度更是让国外无数学者为之所拜服,这些夹杂于制度和权力斗争中的控制力智慧在过去曾被我们全盘否定过,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所借鉴。
  • CRITIAS

    CRIT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