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100000021

第21章 “背影”的隐喻(2)

叙事伦理学不探究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也不制造关于生命感觉的理则,而是讲述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通过个人经历的叙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营构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叙事伦理学看起来不过在重复一个人抱着自己的膝盖伤叹遭遇的厄运时的哭泣,或者一个人在生命破碎时向友人倾诉时的呻吟,像围绕这一个人的、而非普遍的生命感觉的语言嘘气——通过叙述某一个人的生命经历触摸生命感觉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的例外情形,某种价值观念的生命感觉在叙事中呈现为独特的个人命运。叙事伦理学在个别人的生命破碎中呢喃,与个人生命的悖论深渊厮守在一起,而不是像理性伦理学那样,从个人深渊中跑出来,寻求生命悖论的普遍解答。理性伦理学的质料是思辨的理则,叙事伦理学的质料是一个人的生活际遇。理性伦理学要想搞清楚,普遍而且一般地讲,人的生活和生命感觉应该怎样,叙事伦理学想搞清楚一个人的生命感觉曾经怎样和可能怎样。这并不等于叙事伦理学根本不理会应然——那样就谈不上伦理的道问学了,它只是不从与具体的人身不相干的普遍理则,而是从一个人曾经怎样和可能怎样的生命感觉来摸索生命的应然。听故事的人为叙事中的“这一个”人的个体命运动了感情,叙事语言的嘘气就不经意地形塑或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感觉,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听故事和讲故事都是伦理的事情。如果你曾为某个叙事着迷,就很可能把叙事中的生活感觉变成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想象乃至实践的行为。叙事伦理学的道德实践力量就在于:一个人进入过某种叙事的时间和空间,他(她)的生活可能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背影》是父亲蹒跚买橘子的故事,《背影》是一个老人经过沧桑后舐犊之情的故事,《背影》是朱自清讲给我们的故事,这种故事这种伦理诉求能激发一个人的道德反省。我们看到父亲蹒跚着为我们买橘子,我们会反思父亲为我们做的和我们为父亲做的是否对等?我们是血缘链条的一环,父为子,子为孙,孙又为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亲情的锁链把你固定下来,是也,非也?你的链条断裂,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这样的叙事不是说教,只讲动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对阅读者呢?刘小枫认为这是陪伴的伦理:也许我不能释解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无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陪伴你,给你讲述一个现代童话或者我自己的伤心事,你的心就会好受得多。人生存在着很多的苦痛和孔洞,人生也有很多的漫漫旅途和漫漫长夜,怎样抒解苦痛填满孔洞,这是令人思索的问题。

“背影”的隐喻,也是一种灵魂的自赎,但这种灵魂的自赎也是把“背影”设定为行为崇高者对灵魂卑微者的感召。鲁迅有一篇文章《一件小事》,他写的是人力车(一种用人力挽拉的、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旧时曾广泛流行于中国城镇)夫的故事,在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是一个热门的题材。老舍的《骆驼祥子》更是以人力车夫为主人公,写了旧时人力车夫的艰辛和苦难,在人力车流行的年代,城镇男性的拉车与女性的卖淫,有着某种相似性,即都是在走投无路时选择的求生的方式。男性当陷入了生活的绝境时,租一辆车到街头出卖体力,就是唯一的“选择”。

在人力车穿行于城镇大街小巷的年代,人力车夫几乎就是贫苦和低贱的符号,由于人力车夫没有妓女那样的隐匿性和所谓的“道德的欠亏”,在“五四”时期,人力车夫往往成为受过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的新知识分子所同情和关注的对象。人力车夫的经济状况是大家关注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也是视野之内的,但人力车夫给人的应该是背影,人吃牛肉,但不忍见其觳觫,人坐在车上,那背影的缺失是人的故意忽略,还是另有隐情呢?五四时代的知识者很少人注意到这点。例如蒋梦麟就说道:

我可怜黄包车夫,他们为了几个铜板,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尤其在夏天,烈日炙灼着他们的背脊,更是惨不忍睹。我的美国尺度告诉我,这太不人道。……大家还是少坐黄包车,多乘公共汽车和电车吧!但是这些可怜的黄包车夫又将何以为生?回到乡下种田吗?

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身强力壮的去当强盗,身体弱的去当小偷,身体更弱的去当乞丐。

那末怎么办?还是让他们拖黄包车罢!兜了半天圈子,结果还是老地方。

除蒋梦麟外,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沈尹默,他们注意人力车夫时的心态和方式,是相同的却又并不完全相同。胡适写了一个年龄十六岁的童工车夫的酸悲和凄惨。而鲁迅的《一件小事》则没有写到车夫的生计问题,它歌颂的是车夫“精神”上的崇高、道德上的圣洁。

鲁迅毕生坚持对大众的启蒙,揭示广大民众“精神”上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着作的鲜明特色。在这个意义上,这篇歌颂车夫精神的《一件小事》,在鲁迅作品中显得很另类刺眼。然而,它毕竟关注的是车夫这类底层民众的“精神”而不是他们物质意义上的生计,所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它与鲁迅作品的基调又是一致的。《一件小事》写的是车夫在寒冷的冬季看到一个仆地的老妇,“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车夫本来没有撞着老妇,但老妇说自己摔坏了,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这里鲁迅先生写了车夫的“后影”也即背影。对底层民众的“精神”赞美而非针砭;底层民众的灵魂的某种显现,不是令鲁迅感到寒冷、绝望,而是让他感到温暖、生出希望,这样的例子确实屈指可数。

鲁迅对国人感受得更多的是寒冷和绝望。鲁迅原先学医的本意是救治国民的身体,后来他意识到中国民众“精神”上的病苦远甚于身体上的病苦,而疗治这“精神”上的病苦也远较疗治身体上的病苦为紧要,这才弃医从文的。这种变化,在《呐喊·自序》中说得很清楚:“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俞芳在《鲁迅先生和人力车工人》中,写了鲁迅与好几个人力车夫的故事,其中既有鲁迅对人力车夫“精神”的关心,也有鲁迅对人力车夫“生计”的留意。俞芳回忆说,鲁迅曾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讲过一个人力车夫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坐着人力车回绍兴会馆时,把钱夹落在了车上。后来,人力车夫将钱夹送了回来,并一定要鲁迅当面点一点,看有没有少东西。鲁迅先生非常感激。因为这里面除钱之外,还有一些重要文稿。鲁迅先生就拿出一元钱酬谢他。起先他不肯收,再三推却,最后鲁迅先生好容易说服了他,他才收下,称谢而去。鲁迅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他需要钱,但拾金不昧,这是何等可贵的品德!或许这就是《一件小事》的最初素材。人力车夫“精神”上的某种特异表现,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并最终在心中发酵成一篇小说。俞芳又回忆说,有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鲁迅下班后坐人力车回绍兴会馆,忽然注意到人力车夫衣衫单薄,特别下身只穿着单裤。下车后鲁迅在车资之外,另给了车夫一元钱,嘱他一定要买条棉裤,并说这样下去,腿关节要冻坏的。第二天,积雪未化,寒气逼人,气温更低了。鲁迅先生下班后,就到教育部门口注意观察,出乎意料之外,他发现站在门口寻生意的人力车工人,几乎都是穿着单裤的。鲁迅先生感慨地说,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单靠个人的同情和帮助是不行的。人力车夫“生计”的艰难,未尝不令鲁迅心酸,但也止于心酸,鲁迅并没有把这种心酸化为文字。

不能不说,这正是将改变民众的“精神”视为“第一要着”的观念使然。

也许是鲁迅先生对背影的内涵赋予了高大的精神,也许是朱自清的“背影”文字在人们心理的积淀,背影成了后来人一再书写的“永恒”的题材。但后来人过度的阐释,有点使“背影”的含义超重。康德说使用意象“本质上为了使心意生气勃勃,替他展开诸类似的表象的无限无穷领域的眺望。”康德的本意是,意象能延展人的审美视野,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它召唤着人,把意象人格化精神化,但是人门集聚在意象的树下乘凉,这样意象的审美疲倦也开始了。背影看不到别人的审视的目光,在这个意义上说,你可以删改它扭曲它塑造它,看到感觉什么样的背影与看的人有关,人选择了一种背影也就选择了一种人格精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端木蕻良有一篇短文名《背影》,是在借助一件小事,塑造了一个将军的形象:

我的朋友,在灯影下,给我讲了一段吃苦瓜的故事:

我们广东人都喜欢吃苦瓜,有一次,我们在朝鲜战场作巡回宣传。

回来时,吃到新鲜菜——一盘苦瓜。吃得真算得意,很快就吃了大半盘。这时候,我们的将军也来到饭厅吃饭,他在那边桌上,大口地边吃边听作战参谋在身旁向他汇报战争的情况。他看到我们这些搞宣传的人刚刚回来,就热情地过来和我们闲谈。

到有人来告诉他,开会的时候已经到了,他才想起该走了。可是,他还没迈出第一步,又转身回来,望着我们的脸说:“你们吃的苦瓜,如果没有吃完,是不是可以分我一点?”

这时我才想起,原来湖南人也是喜欢吃苦瓜的。不过我们觉得,我们剩得未免太少了点。如果我们能记得湖南人也是喜欢吃苦瓜的,我们早就会分给他了。

现在,只剩了一个盘底儿,又是吃剩下的,实在不好意思。但是他满不在乎,这就使我们也觉得不该在乎了,索兴把剩得不多的苦瓜,连盘子都端给他。他亲手端过去,连声笑着说:“谢谢”。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平直的背脊,轻快的脚步。我心里想:他不是别人,他是我们的将军!这个称号,和他是多么相称啊!

在灯光下,我似乎跟着他的话音,也看到了一个正直的背影。这位将军经常走在我们行列前头,所以,我们也经常见到他的背影!

先驱者无疑是走在前列的,他们留给我们的就是背影,但这背影升华的是象征,更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对这种背影的解读,读出的是一种谀词,吃苦瓜也可能是将军的爱好,也可能是将军拉近和兵士距离的一种带兵的方式,吴起曾为负伤的兵卒用口吸取脓血,而兵卒的老母亲知道后大哭,它知道儿子不会在战场上回来了,儿子会以死来报答吴起的,一口脓血换得的是兵卒的血肉和斗志,小的成本获得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啊,吃苦瓜背影,和正直有点牵强,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尴尬,他是把这个将军的正直的性格负载到背影这个载体的,但是内在相同的东西实在匮乏。这样的背影还是情感的东西的抒写,但硬往品格上靠,总让人心里不舒服。

同类推荐
  • 一个医生看世界·成长篇

    一个医生看世界·成长篇

    《一个医生看世界:成长篇》详细记录了作者的成长经历、求学历程,以及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在这期间,国家和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影响着作者的人生。少年时,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考入了武汉医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工作后,作者不甘于原地踏步,继续刻苦求学,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在工作岗位上也颇有建树。作者以一个医生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对生活多有关注与感悟,总结出来的一些人生经验与学习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又具有英雄气概。其词以豪放雄迈著称,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这本小书精选了词人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评注者不仅对词中生疏的语词做了简洁的注释,还附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带领大家轻而易举地进入辛词的世界,领略辛词的艺术魅力。
  •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精选散文作品,部分内容首次在大陆出版。本书内容由作者亲自编排,依据宋词词调分类方式,将文章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短文唯美动人,长文气势雄浑,篇篇精致。张晓风将对生活的热爱赋在优美的言辞中,你能读到女子柔情、家国情怀、国学典故与普世仁爱。愿在本书中你能得到向上的力量。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未来世界

    重生之未来世界

    苏绝,大神作者之一,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混吃等死,目前这个愿望看起来在实现中……但是!妈呀,怎么一觉醒来自己就“死了”呢?居然还留名青史了!!凭着自己那堆没有价值的小说?!未来的世界……真是奇妙!重生的苏大神留着宽面条泪如是说
  • 论反派如何击败主角

    论反派如何击败主角

    “让在下看看,是谁在开挂?是谁在装逼?”天释世界,武道为尊……不,外挂为尊,在这个满是主角外挂的世界里,苏敬很不幸的收到一个任务,当一个反派,整治一下泛滥成灾的修真界外挂。
  • 帝衍玄天

    帝衍玄天

    拳碎星河,脚踏八荒!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眼,打碎这时光长河,逆流而上!要这片宇宙撑满他伟岸的身影!且看一代帝尊如何逆天崛起,轰杀那虚伪的神灵,动乱染血的上古洞虚!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城下笔记

    城下笔记

    作者真诚记录了大学毕业后十年间的经历、观察和省思。这批随笔,或记叙“趣事”,或主题思考,或对生命难言之痛的幽黯表达,皆是作者沉浸生活的即时性书写。作者直面日常生活,念念不忘将反思和审美注入日常生活,使自我更加健康、美善。
  • 江山不如你多娇

    江山不如你多娇

    (甜宠1v1)当红主播玉雪娇穿越到桃源大陆,被当做丞相女儿进宫选秀,结果妃子没当上还惹了一身桃花债,她慢慢揭开一段前世情缘。她被误认为万人诛杀的妖女,为了不连累他,她甘愿死在他剑下;他为了救她,不惜与天下为敌,替她逆天改命。今生今世,是重蹈覆辙,还是再续前缘……他说:江山如此多娇,不如阿娇一笑倾城;她笑答:三千桃花灼灼,只取你一朵藏在手心! (书友之家:471239242)
  • 就爱这颗糖

    就爱这颗糖

    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到底要怎么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个问题让男主、女主挠破了头,哎,你这么跑了,我这颗糖给谁吃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因为财产,她成为了继母算计的对象;因为未婚夫,她成为了异母妹妹算计的对象;因为权势,她成为了未婚夫算计的对象;原本高傲的她却不曾察觉到这一切,当她拨清眼前的迷雾,洞悉那背后的阴谋,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不是一个任由别人欺侮的对象,犯我者,我必还之!﹡﹡﹡﹡﹡﹡﹡﹡﹡﹡﹡﹡﹡﹡﹡﹡﹡﹡她是高傲的世族嫡女,有着旁人都无法企及的出身,可是在高傲的面具之下,却是一颗孤独的灵魂。他是征战一方的大将军,在那坚毅的面孔下,却有着一颗济世匡天下的心。有人说,她是他的天命女,有了她,他才能度过劫数,成就一番事业,可他却笑着坚定地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他的眼中,她是那种只会任性撒泼的世族女子。在她的眼中,他是那种只会征战的寒族役门子弟。她与他的相遇是不愉快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遇上,那又岂是一个缘字可以解释?抑或是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兜兜转转,算计与阴谋,朝政与战争,江山与美人……何为真?何为假?当她努力的折断了金丝雀的翅膀,插上苍鹰的羽翼时,他会是她命定的良人吗?﹡﹡﹡﹡﹡﹡﹡﹡﹡﹡﹡﹡﹡﹡﹡﹡﹡﹡本文涉及到一点宅斗、宫斗、朝政、战争、外加一丝的种田,当然还少不了言情必备因素之爱情。一盘大杂脍,各位看倌若喜欢的话就请舀一口尝尝吧。原名《朱阁芙蓉女》,现改名为《世族嫡女》[领养]女主阿芙:由亲爱的水若冰露领养。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推荐某梦的完结文《贵妇难当》: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 长风当歌

    长风当歌

    武林第一美女是大多数武林女子梦寐以求的头衔吧。可是在这个武林中,这个头衔像个诅咒一样,所有当上武林第一美女的女子都会悄无声息地从武林中消失这一年,宁歌出乎人们意料地成为了武林第一美女,那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呢?而那些失踪的武林第一美女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