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1600000020

第20章 不断降价,反而获得更多利润(1)

光是利用清扫废料,我们一年便能获得60万的净利。我们会进行反复实验,看如何更好地利用废料。在冲压的一道工序中,会切下6英寸的圆铁片。以前这些铁片都直接做了废料。这样的浪费让工人们很是焦虑,后来通过实验,他们终于找出了利用的方法。他们发现,铁片的大小和形状正好能做散热器盖,可担心厚度不够。于是他们把两片铁片合在一起,结果经检测,制成的散热器盖比起单张做的更牢固。

人人都承认,如果价格够低,无论市场景不景气,总会有人购买产品。

这一点是商业的基本事实。然而有些时候,无论定价多低,原材料也卖不出去。去年我们就见过这样的情况,但这是因为,厂商和经销商在新一轮生产销售前,总想处理掉高成本的存货。市场停滞的原因便在于此,而不是因为“过于饱和”。所谓的市场“过于饱和”,只是因为定价超出了购买力。

价格过高表明企业运行不稳,因为价格过高总是出于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就像一个没病的人体温正常,一个健康的市场也应当物价正常。通常,高价是由于谣传物资短缺,有人便随之进行投机。尽管并不会全部货物都短缺,但只要一些重要商品,哪怕只是一种商品暂时短缺,投机活动便借此开始。甚至有时,根本没有任何货物短缺。通货膨胀或信用膨胀,会使购买力表面上迅速增强,因此给投机带来机会。有时,货物短缺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这在战时常有发生。但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人们之所以愿意支付过高的价格,都因为他们认为会出现物资短缺。他们会多备些面包,以免之后买不到,或是希望到时转手赚上一笔。一听说糖将出现短缺,那些一辈子买糖从没超过每次10磅的家庭妇女,立刻打算屯上一两百磅。与此同时,投机者已经开始准备囤积居奇。几乎所有战时物资的短缺,都是由于投机或预先多买引起的。

不管一件商品有多紧缺,不管政府是否进行干预并严格控制商品,只要肯出钱,一个人总能买到他想要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商品,都没人能知道全国库存究竟是多是少。再精准的数据,也不过是推算罢了,而对某商品全球的存货估计自不待言。或许我们可知道某商品某天或某月的产量,但这并不能指示第二天或下个月的产量。

同理,我们无从得知某商品的消费量。也许在投入大笔资金后,假以时日,可以得出某商品在某一段时间里相对精确的消费量。但到这数字统计出来时,除了可以作为历史参照,它们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在下一时期,消费量可能会翻一番,也可能降至一半。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消费是据价格和质量的不同而变的。没人能知道,或推算出将来消费量将达到多少,因为每降一次价,便会产生新的购买群体。这个道理谁都懂,但不少人却以行动无视这一点。当一批货进价过高,卖不动时,商店老板会一点一点降价,直到它们能卖动为止。如果他够明智,就不会一点一点松口,让顾客认为价格还有更低的余地;他会一次性大幅降价,将存货全部处理掉。每个人在销售中都会蒙受一些损失。通常的希望是,在损失后会出现盈利的局面以弥补。这不过是种错觉,利润应该是在降价前获得的。谁要是傻到认为繁荣时期的盈利会一直持续下去,那当经济回落时,他就会陷入财务麻烦。然而,仍有不少人相信,甚至深信,做生意就是会有时赢利有时亏损,交替出现,而好的生意就是盈利多于亏损。因此有人声称,最好的售价便是尽可能高的价格。

做生意就该这样。果真如此么?不尽其然。

以购买材料来讲,我们发现,如果不是买来马上投入生产,多买并不划算。在将当时的运输条件考虑在内后,我们只按生产计划购买。如果运输通畅,且可保证材料的稳定供应,那就无需囤积材料。

按计划,一车车的原材料依照一定顺序与数量,用火车送到,并投入生产。这就省下一大笔钱,因为这会加快资金周转,减少了因囤积材料而无法周转的资金。运输不便的话,就得囤积大量的材料。

1921年对库存重新盘点估算时,我们发现囤货过多,然而那是交通条件极差所致。但很早以前我们就意识到,决不能以投机为目的多买。当价格上涨时,人们认为事先买好是很明智的;当价格已变高时,则应尽可能少买。很明显,如果你以每磅10美分购入材料,后来它涨到每磅20美分,那你就比那些不得不以20美分购入的人占了优势。

但我认识到,事先多买其实并不划算。它成了一种竞猜,而竞猜并不是商业。如果一个人以10美分的价格购入大批存货,只要别人还得以20美分的价格购买,他便处于有利地位。之后,他又以20美分的价格购入更多,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所有迹象都表明,价格还会涨到30美分。之前的判断让他大赚一笔,他颇为满意,自然还会再买一批。然而价格又降了下来,他便又回到了原点。这些年来,我仔细推算出,超过需要多买是不划算的:这一次购买赚取的利润,终会被下一次的损失抵消,最后留下一堆麻烦,却没得任何好处。因此在采购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按需购买,争取尽可能低的价格,既不因价高而少买,也不因价低而多买。我们尽量避免购买超过所需的便宜货。当然,作出这一决定绝非易事。但投机最终会毁了一名企业家。假使一个企业家在几次购买中都赚了钱,他的心思会更多地放在买进卖出上,而不是自己的正业上,最终落得个倾家荡产。要避开麻烦,唯一的办法便是,只买自己所需的,不多不少。这将减少企业面对的潜在风险。

之所以详细说明购买方面的经验,是因为它解释了我们的销售政策。我们定价并不过多考虑竞争对手或市场需求大小;我们估算出绝大多数人愿意或能够付多少钱,然后以此为基础定价。将房车的价格与产量作个比较,这一政策所取得的成果便不言自明。

年份价格产量1909-10950美元18664辆1910-11780美元34528辆1911-12690美元78440辆1912-13600美元168220辆1913-14550美元248307辆1914-15490美元308213辆1915-16440美元533921辆1916-17360美元785432辆1917-18450美元706584辆1918-19*525美元533706辆1919-20575美元-440美元996660辆1920-21440美元-355美元1250000辆*以上两年正值一战,工厂转向生产军备物资。

考虑到通货膨胀,1921年的高价并不算高。撰写此书时,这款车售价为497美元,这价格实际比听上去要低,因为车的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我们对市面上每一辆车都仔细研究,看是否有值得借鉴或可改进的地方。任何别人比我们做得好的地方,都可以借鉴。正由于此,每有新车上市我们便买回研究。

通常我们先把车开上一段时间,对它进行道路测试,然后再拆开,研究其制造工艺与材料。大概世上每一辆汽车,都能在迪尔伯恩找到。每隔一段时间,当我们买了新车,报纸都会对此报道,便总有人评论说,福特都不开自己产的车。去年我们订了辆兰彻斯特(Lanchester)大型轿车,它被誉为是英国最好的车。它在我们长岛(LongIsland)的工厂搁置了几个月,然后我决定将它开回底特律。同行的还有好几辆车:一辆兰彻斯特,一辆帕克(Packard),还有一两辆福特车。当我们途经纽约附近一个镇时,遇到了记者,我正好开的是兰彻斯特。便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不开自家的车,我回答道:“哦,你瞧,是这么一回事。我现在在放假中,并不赶时间,所以也不太介意什么时候才到家。这就是为什么我没开福特车。”

哎,这样的“福特轶事”还多的是呢!

我们的宗旨是降低价格、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你会注意到,我们将降低价格摆在第一位。在我们看来,成本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首先要将价格降到一个能增加销量的程度,然后开始着手生产,以努力达到这一价格。

定价时我们不会特别考虑成本,因为新价格自然会使得成本下降。

通常的方法是,先估算成本,再以此决定价格。乍一看,这种方法挺科学的。但从广义上讲,它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假设产品本可按一个价位销售,可算出来的成本却显示没法按这样的价格生产,那知道了成本又有什么用呢?而更重要的是,尽管可以计算出生产成本实际是多少,却没人能算出成本应该是多少。想要知道成本究竟可以降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方法便是,制定一个极低的售价,迫使每位员工为了获利都全力以赴,实现效率最大化。比起轻松地调研,这一方法使我们对生产和销售有了更深的认识。

幸运的是,支付高工资有助于成本的降低。这是因为,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人们可做到稳步提高生产效率。而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5美元的最低日薪,是我们在降价方面采取过的最正确的措施。之后最低日薪改为6美元,则使得成本进一步降低。至于这一措施还能发挥多大潜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定价多低,我们总能获利。就像我们不知道工资能开到多高,我们也不清楚价格能降到多低。但没必要为此劳神。譬如,我们的拖拉机一开始卖750美元,随后又分别卖过850、625美元,而后来我们将价格削减37%,以395美元出售。拖拉机生产与汽车生产是分开的,没有哪家厂能大到同时生产者这两样产品。一家工厂必须全心生产一样主要产品,才能获得真正的经济利益。

大多数工作中,工人有机器协助比没有的好。通过对产品设计与生产程序的安排,机器化生产的产量可比以前手工时多上好几倍。这样,工人可以提供更多服务,也因此有权享有更多物质上的舒适。

将这一点牢记于心,我们便能以更明确的目标来清除浪费。我们不会为公司增添任何无用的东西,譬如,我们不会为了炫耀取得的成功而精心造座大楼。其建造费用的利息,以及之后的养护费,只会徒增产品成本,所以,这些大楼与其说是彰显傲人业绩的纪念碑,最后倒更像是埋葬企业的坟墓。大概建造行政大楼也是必要的吧,不过在我看来它难免叫人猜测,这公司的行政事务是不是特别多?我们从不认为有必要搞那么多繁复的行政事务;我们希望靠产品自身做宣传,而不是靠在哪儿生产之类的噱头。

标准化生产使消费者受益,同时也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利润,以至于他都不知这钱该怎么花好了。然而标准化应出自真诚的目的,不辞劳苦,无所畏惧。光是停止6种车型的生产,算不上标准化。一般来说,这倒可能会限制企业发展。通常获利的方法是,从消费者那儿赚取尽可能多的钱。因此,企业要是也遵循这一方法,就自然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标准化应是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依他们的需求设计产品,并最终投产,使得生产成为达到服务目的的一个手段。

同类推荐
  •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2005年,中国零售业将全面放开,世界各大零售巨头蜂拥而至。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自己的零售企业将如何面对。生存还是毁灭?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己的赢利点。本书结合最新零售业的发展,全面梳理了零售业的十个赢利关键点,以新鲜、生动的笔触,透彻的分析,给民族零售业指出了生存之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我国零售业由当初“狼来了”的恐慌转为促动、奋起,大动作的兼并、重组构筑“旗舰”壮大实力与“洋”店抗衡。
  • 市场推广制度

    市场推广制度

    本书内容涵盖了企业市场推广动作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市场调研管理制度、市场计划管理制度以及产品管理、价格管理、广告管理、渠道管理、人员管理、促销管理、客户管理及售后服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沃顿终身教授格兰特发现,我们大多数人能被划为三类:付出者、互利者和获取者。获取者只关注谋求利益,互利者愿意等价交换可预期的好处,而付出者则是不同寻常的一类人:他们乐于分享,不求回报。那这三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有何不同?格兰特教授潜心研究10余年,认为在商业社会“分享”与“合作”的时代主题下,付出者从长远来看更可能成功。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一部分付出者成了牺牲者或垫脚石,另一部分却跃至成功阶梯的顶端?格兰特对此深入挖掘,指引我们发展适合自己的社交风格,选择有效的付出方式,以实现可持续的成功。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济人。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日疋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热门推荐
  • 神医挂帅

    神医挂帅

    见过会打架的神医吗?据说小侯爷身边有个姑娘特别不好惹哦!宫绫说:“人生在于吃喝玩乐,打打杀杀的太吓人。”温子玉:“那你提着剑做什么?”有人说,那历经苦难却依旧温柔对待世界的花,一定会是盛放到最后的那一朵。宫绫:“我的前一半人生遍布荆棘,当我好不容易见到阳光,却发现这光……亮瞎了我的眼!”
  • 师桥艾她

    师桥艾她

    什么叫悲催,被几路神仙一起盯上算不算?逗比的末日重生之路,除了休闲打怪这小日子简直不要过得太舒坦。但,好像一不小心惹上了个不得了的东西…而且…不是一个…是一堆…
  • 不负花期不负你

    不负花期不负你

    这是一个以桂花花期为主线,讲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几经辗转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有虐有宠,双洁文,结局美满。那一年,他10岁,她5岁,开得正盛的桂花树下:“北宸哥哥,你要走了吗?”“是啊,丫头。”“哦,那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你啊?”“嗯…又一年花开的时候吧!”时光荏苒,命运它总是将我们连在一起;可若记忆尘封,我们谁又还记得谁?“对不起,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嗯?”当我们在爱情里迷失方向,相识亦是陌路:“顾先生,今日一别,日后我们当算是回到最初原点;他日若是相见,视彼此为陌生人即可。唯愿各自安好,互不相扰。”然而,当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记忆被唤醒,你可还愿意与我携手看花开花落?“丫头,如今花开正盛,飘香十里。故人已归,可佳人却不在。你可是也要我等你?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还以老树为证、花开为约,可好?”
  •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

    《王位寓言集:长生不死药》可以让孩子乘着寓言的翅膀,去认识奇幻美妙的世界,让孩子透过寓言的缤纷幻想,参透人间百味。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的篇幅虽然短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一个个显易易懂、形象生动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寓言是开发孩子想象力的沃土。
  •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常见《羊皮卷》范本的经典,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励志好书,17部世界级成功宝典以各自的主题让《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并照耀着生命的前程。相传两千多年前,一个贫苦青年海菲在神的指引下,得到秘密流传下来的经商致富秘籍,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些秘籍书写在羊皮卷上,因此被称为“羊皮卷”。但令人惋惜的是,自海菲之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些神秘的羊皮卷。虽然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富有羊皮卷意义的书籍却从未消失过。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长寿就这么简单

    长寿就这么简单

    本书《每天一堂长寿课(长寿就这么简单)》亮点包括:十二时辰,时时蕴涵养生之道;从头到脚,处处直言长寿真经;21种另类养生方,方方奇妙;33个养生好习惯,个个灵验;……?如果您觉得这些还不过瘾,那么还有——7部国学经典为您的健康掌舵;12位国学大师亲传长寿之秘。
  • 侯门娇宠:重生农家小辣妃

    侯门娇宠:重生农家小辣妃

    成绣在侯府别院渡过了屈辱短暂的一生,临死前才知道,原来她以为的缘分,都是源于一场算计。大概是执念太深,竟然重生到了十二岁那年。醒来面对的便是偏心的祖母,奸诈的二伯,狠心的婶娘。当一个个麻烦都解决掉的时候,成绣突然发现,自己的小生意竟然越做越好。甚至再度与前世喜欢的那个影子,不期而遇。重活一世的成绣明白了他们两人之间的云泥之别,只可惜,这一次,不放手的人,却换成了他......
  • 这个娱乐圈我承包了

    这个娱乐圈我承包了

    重生平行空间,唱歌、拍戏、他无所不能。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他样样精通。影视圈、演艺圈、甜甜圈、呼啦圈……恕我直言,这个娱乐圈我承包了。因为在这个世界,我不是看不起某个人,我是看不起你们所有人。
  • 两厢厮守一厢情愿

    两厢厮守一厢情愿

    民国时期,江南小城温城有一个手工作坊业主,家有一女,才貌双全,她经历了结婚、离婚、自由恋爱、再结婚、失去爱人、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独自建立和支撑起自己的商业王国,她的百年人生见证了温暖之城温城的历史发展、人情大爱,她的一生一厢情愿地厮守着对爱人、亲人的爱,和对陌生人的大爱,最终安祥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