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1900000010

第10章 《渡荆门送别》

——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公元701年,一位普通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即将临盆时,梦见了太白星。太白星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金星,洋人叫维纳斯,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太白星的神仙是个老头。之后这个妇女生了个男孩,家里干脆给他取名为白。

对了,这个男孩姓李。

李白,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李白的出身却让人颇多疑惑。我们最多只能确定他口中的老家是四川绵州,连出生地都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出生在山东(太扯了),有人说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貌似也不靠谱)。但是,根据李白去世时他家亲戚的说法,李白就出生在四川,我认为这是比较靠谱的说法。

至于李白的家族家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很可能是李白想隐瞒什么。有人说他们家隋末的时候被流放到西域,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回到内地,所以才有了李白出生在西域的说法;有人说李白是梁武昭王九世孙(这可不得了,这就是皇族了),但是如果是真的,那么以李白这么高调的性格,不可能我们不知道;再后来不知道谁提出来的,说李白是李渊长子李建成的后代……

总之一句话,不要迷恋哥,他只是个传说。

关于这哥们小时候的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铁杵磨成针。故事很简单,就是小李白不好好读书,整天游山玩水,还逃课。有次逃课去小溪边玩,遇上了一个老奶奶在溪边的鹅卵石上磨铁棒。李白很困惑,就问老奶奶:您老人家在干吗啊?老奶奶就回答说:我没针用了,拿这根铁棒磨成针用。李白被吓到了,拿铁棒磨成针!最后老奶奶说了千古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让李白若有所思,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虽然那个老太太很可能是李白老爸请的托,但是故事确实很励志。还有就是他梦里看见他笔头上开了花,给咱们贡献了“妙笔生花”这个成语。但是总的来说,这都是传说。而且是不靠谱的传说,尤其是铁棒磨成针这个,这老奶奶除非有阿尔茨海默病,不然不会做这么二的事。

我们差不多可以确切知道的是,李白在大约十八岁的时候,在戴天山隐居了一阵子,跟着一个道士读书学文化。此时他在巴蜀一带也小有名气了,不仅写的文章好,有学问,还会剑术,没事见义勇为啥的。在他第一次去戴天山找那个道士的时候,他并没有找到这个人。但是,他依然很开心,流传下了一篇佳作。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壁松。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水声中依稀传来狗叫声,沾满了露水的桃花显得格外浓艳。丛林中时不时能够看到野鹿,因为道观里没有人,都中午了还没听到钟声。野竹的苍翠让青色的云气能够被分辨,飞泉瀑布好像挂在悬崖的松树上。可惜没人知道道士们到底去哪了,我只好惆怅地靠在几棵松树前。

这首诗可以看出这哥们儿年轻时候的童心,去道观里学习,没见到道士,心思不在找人,却在美景与动物身上,实在是可爱。

有人说,这时候李白隐居是因为在老家犯了事,跑去道观里躲躲。甚至有鼻子有眼地说李白当小吏得罪了他们那儿的县令。没错,这也是传说。小吏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没有品级的公务员,有品级的才叫官。这个在当下人人竞争的岗位,在过去哪怕是普通市民都会不屑。小吏也俗称皂隶,听着这名儿,就有种苦差事的味道。很明显,这传说不靠谱。

在道观学习期间,李白也不闲着,去周边的大城市转了转,比如重庆成都啥的。在成都还拜访了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差不多算是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这其中还包括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在政坛上也风生水起的苏颋。苏颋对李白评价也颇高:“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将他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那是相当给面子了。

一直到二十四岁那年,李白的生活重心都在戴天山。可以说,以后那个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李白,此时是一个标准的宅男。

后来李白在四川各地玩了大半年,峨眉山、成都、重庆,都是他早就玩过的地方。同样是二十多岁,王维已经考中进士,而李白依然在四川巴蜀转来转去。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他终于决定,离开重庆,真真正正地去外面闯荡一回。他只闯荡了一回,这一回,就是一生。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前途未卜,年轻的李白乘船沿江而下,到了荆门。这里是巴蜀地区与江汉地区的分界线,过了荆门,就离开了巴蜀。对现代人来说,离开自己生活的区域并不算什么,但是在李白那个时候,这种心情必然是复杂的。毕竟,咱们现在一小时开车走的路程,顶得上他们两天的步行或者骑马、坐船一整天……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从很远的地方沿着水路来到荆门,现在也算开始了楚地的游览路程。山随着平原旷野慢慢消失了,长江也流入大平原,显得格外壮阔。月亮就像是飞在天上的镜子,云气蒸腾,就像海市蜃楼。还是要感谢这些家乡流淌来的江水,是他们一路送我到这里。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是没有赠别的对象,或者说赠别的对象其实是李白自己。自己给自己送别,不得不说这哥们儿太有个性。

但是,闯荡的日子充满了艰辛。他在洞庭的时候,与他一起从四川出来的朋友吴指南突然病逝。这件事情给李白的打击很大,按照他后来的回忆,他当时为朋友披麻戴孝,痛苦不已,就像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一样。为了安顿好朋友,李白哭着背着尸体找地方安葬,路人看着都不忍心。因为是夏天,还是在山野间,尸体的气味甚至引来了野兽,李白也不为所动。

出门在外,终究不如家里。李白家庭条件虽然不错,此时毕竟闯荡在外。路上的盘缠早就结交朋友、周济落魄书生用光了一大半,此时的他只能含泪将朋友简单地安葬在洞庭湖边。因为他距离此行的目的地——金陵(今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李白并没有忘记这个朋友。几年后,李白已经成家,条件也好些了,还特地回到旧地,重新安葬这位生死之交。

死者长已矣,李白的漂泊还在继续。接下来的几年里,无论是长江下游的金陵、苏州、扬州、杭州、台州甚至于东海,还是湖北湖南沿江各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近乎流浪的游历中,李白结识了包括孟浩然在内的众多文艺界名流,名声也渐渐风生水起。

李白在二十七岁的时候,结识了前任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并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李白很幸福,同时也会有疑问,李白浪迹天涯的经费从哪里来?而且他不仅浪迹天涯,貌似一路上还锦衣玉食,一掷千金。比如在长江下游的时候,为了接济落魄的读书人,一下子捐出了三十万!

有人说,李白是个生意人;有人说,李白是个富二代、啃老族。我倒是觉得,李白可能是个家境不错的人,但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啃老。

李白的出行,大部分都是应朋友邀请,或者去有朋友待的地方,然后……白吃白喝。所以他游历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很多关于锦衣玉食、一掷千金的描写,我倒更觉得是一种艺术上的夸张,他并没有那么富有,如同杜甫说自己很穷一样。(杜甫可是朝廷命官,中央的干部,说他穷,你也信?)

而李白的路费和生活费,我想早年应该确实是家族的支撑,比如说刚刚出荆门那会儿。之后,可能也是以朋友的馈赠为主。这么说,可能你会觉得李白这人忒不仗义,到处白吃白喝,连生活都是靠吃朋友的。嘿嘿,李白当然不会白拿别人东西。比如某个谈得来的土豪朋友修个房子啥的,李白送篇文章写首诗,这样钱不就来了吗?可以说,这就是那时候的稿费。要知道,后来的韩愈专门给人写碑文,起步价就是二十万钱!以李白的文笔,肯定不会差,一篇文章赚个万把块肯定是小意思。

自己有点小收入,出门旅游有朋友接待,家里还有个大家闺秀老婆。这样的生活,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满足。但是,作为李白,他绝对不会止步不前,他的梦想是立足政坛,而不是山野。有人说,李白是个道教徒,确实不假。但是更多的时候,李白与当时的读书人一样,是个坚定的、怀揣经世致用思想的儒生。

同类推荐
  •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

    《谢女士谢女士》是作者谢舒以自己在纽约的生活见闻为内容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从20世纪80年代入美国陪读,到现在定居在美国,主要包括初入美国时打工的经历、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传奇或生活、西方人的生活状态等,文笔老练,表达出对祖国诚挚的感情,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她写纽约江湖的镇江老板仍然惦记深埋故里的金子,她写国内屈辱国外风光最后死于骨癌的“小曹”,写靠经营饭店而去做收藏的邓先生,写少女时代为红军送信年老后在美国治病的周老太……
  •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

    《昨日之蛇》是由洛夫先生亲自编定的一本诗歌选集。作者在长达七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各类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个题材是诗人着力很深的,那就是“动物题材”,蝶、鱼、鸟、蟋蟀、河蚌、蛾、猿、蛇、灰蝉、浣熊、泥鳅、雪雁、乌鸦、蜘蛛、苍蝇、蚯蚓,蚕、蟹……都在作者的诗笔下得到传神的表现。
  • 圣彼得堡:时光

    圣彼得堡:时光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作品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转载,是80后作者中实力派的散文作者。文风大气,沉着,厚重,质朴,铿锵有力,充分的展示了作者的才华,缜密的思考,成熟的文字,激情的探索,是这个散文集的主要特点。
  •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最初在法国出版的时候,标题为《特权论》,其中收录了《要焚毁萨德吗》和《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后来又以《要焚毁萨德吗》为标题重新出版。萨德是18世纪法国色情文学作家,Sadism即性虐待狂一词由他的名字而来。一些人认为他是性的邪恶,鼓吹本能的放纵,万恶不赦。另一些人把他看成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欲念的满足,终获彻底解放的战士。他的作品在法国被明令查禁,直到20世纪初才平反,是“被诅咒的作家”的先驱。波伏瓦切入的角度很特别,她的书名叫“特权论”,从特权阶级对自己处境的认识讲起,以旧时的贵族阶级为例:贵族们捍卫自己的权利,却不去考虑这权利的合理性。萨德出身贵族,却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特立独行,违背贵族遵循的道德标准,用最直白的方式,要求将自身的愉悦作为法则。虽然他最后失败了,可是他张扬的行为揭示了特权阶级身上的利己主义只可能是一厢情愿,无法在所有人眼中赋予自己合理性。第二篇《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也是从特权阶级的角度出发,在法国五六十年代的环境下,有些知识分子站在利益的一方,试图混淆普遍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与萨特发生论战,波伏瓦为萨特辩护,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9)

    郑万鹏所著的这本文学史,并不着意于“全面”,也不像别的著作那样特别看重历史分期,而是注意择取在当代文学的五十年发展中的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学事件和文学环节,予以评述。例如本书很重视“建国文学”的研究,提出了“建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不无可商榷之处),并对此进行了饶有新意的概括,指出这些作品“表现出历史的整体感,表现了饱经动荡与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局面的衷心欢迎”。像这样的立论和判断,本书多有展示,正是作者学术勇气的证明。
热门推荐
  •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本书是在2006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引入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并依据我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以及各个时期的突出特点以及民族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内在联系,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划分为创立期、完善期、发展期、创新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是国家民委社会科学项目“我党第三代集体领导对民族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
  • 帝君在上

    帝君在上

    作为一个女帝,对于到底怎么从预设中的大开后宫苏爽无双走向前途莫测的夫管严之路的,殷颂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本书又名《孤日天日地打狗虐渣的那些年》《从帝姬到女帝只差一个坑蒙拐骗的距离》《扒一扒朕那群整天不干正事儿就琢磨着与朕发展不正当关系的臣子们……》从母族被诛惊悸而亡的柔弱帝姬,到统御八方威仪无限的大梁女帝,穿越而来的前猎头之王殷颂面对自己即将凉凉的境况呵呵冷笑:一群zz,你们对力量一无所知!男主:曾经,众人:北境定远王位高权重、权倾朝野,威名赫赫又野心勃勃,迟早得反!后来,众人:……好巧哦,陛下以前府上宠爱的那个男宠和定远王一个名字曾经,众人:定远王深沉冷漠、不近女色,估计这辈子是看不见北境的当家主母喽!后来,众人:……听说了么,定远王要把北境当彩礼送给陛下了!(惊恐脸)殷颂:以前,我以为他是个位高权重、温柔体贴、成熟稳重的完美男主,久经思量,我就从了霍劭:嗯?殷颂(泪流满面):后来,人设就崩了!好想把这个小心眼超记仇一言不合就炸毛的醋精心机boy给退货啊!跪求啊好不好!霍劭(把人拉起来,温柔的摸摸毛,慢条斯理):不好殷颂:……嘤嘤嘤,你听我解释,我与那个晏妖孽沈左相卫国公洛首富匈奴王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嘤嘤嘤……“……”霍劭(沉默片刻,露出一个平静的微笑)殷颂:“……暴露了,凉凉!”(生无可恋)总而言之,这就是个披着权谋复仇皮的苏爽幽默超甜升级文!女主酷帅狂霸拽白皮切开黑是终极大boss!欢迎大家来一起嗨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期而至

    无期而至

    相遇便是一种缘分,无论最后我们是否在一起,那都会是我们最难忘的回忆。
  • 阎王的小狐妃

    阎王的小狐妃

    灵狐山上狐王家的小狐狸,由于皮“狐”苏妤儿不知收敛性子无奈之下被狐王抓去凡间调教一番,投胎时被阎王爷误批去凡间成在土里的小白菜。凡间“游历回来时”差点拆了阎王他老巢。“阎王傅清风,你给你家狐奶奶滚出来”“奶奶我差点在凡间被只猪拱了……”“哦~那最后你不也是被猪拱了呢?”(阎王,你要为你今天的话付出代价的哦!)之后谁想到冷面一世的阎王最后被一只小狐狸调教的头头是道!!!“妤妤儿~为夫错了”“妤儿,什么时候我们要个小娃娃啊~”
  • 幸福女人芳香疗法

    幸福女人芳香疗法

    与芳香为邻,携自然精华温润你的容颜,和精油相伴,萃科学真谛驻留你的健康。闻香识女人,女人爱闻香。芳香疗法——一门充满诗意的科学。让植物中萃取的精油激发你潜在的生命活力,诗意的治疗手段,刺激你的嗅觉和触觉,抚慰你焦虑的心灵,然后,静静等待——让自己进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 记忆感应师·幻听

    记忆感应师·幻听

    根据一位女性民众通报,哈里森警官率领刑事组以及鉴识科的干员来到这座废弃的庄园。警方先围起封锁线,阻绝多数看热闹的民众与闻风而至的媒体记者,甚至是凶嫌。多数命案的凶嫌,都有一种莫名的心理因素,重回现场欣赏自己犯案的杰作。命案的现场是一座极为传统的中式旧宅院,中央大厅两侧红砖瓦砌成的无数厢房,转进廊处还有假山鱼池,虽然杂草丛生,池水干涸,不难想象以前荣景。最右边柴房也是灰尘满布,中间一张椅子捆绑一位少女,年龄推算是14岁左右,正值豆蔻年华,却被绑在椅子上活活饿死。
  • 师兄,你上

    师兄,你上

    面对一群老弱病残师弟世侄们,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动情地说道:我甘心当一根蜡烛,照亮世间……照亮...那个师弟,麻烦你把灭火器拿来一下,我,我屁股又着火了……远古五大氏族,为了对抗黑暗而选择牺牲自我,封印未知黑暗的通道,绝通天地。薪火相传万年之后,前人的伟业已成神话。万年之后,灵气复苏,秘境重启。辈分高得吓人,手无缚鸡之力的陈海生被当成了最后的希望……“师兄,你上!”一百零九岁的师弟,气喘吁吁地呐喊:“师弟们给你摇旗助威了!”“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