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2000000001

第1章 山中少年今何在

——贫富和欲望

铁凝

不久前我看了北京人艺的一出话剧名叫《窝头会馆》,编剧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作家刘恒。有人问起作者这出戏的主题,这让刘恒感到发窘,于是他说主题就是一个字:钱。如果“钱”显得直白,换个含蓄一点的说法就是:困境。

正是“困境”这个词打动了我,让我想到第二届东亚文学论坛的主题之一:贫富和欲望。这几乎是一个当今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因为有人类就有贫富和欲望,有欲望就有困境。而人作为生物界的高级动物,所面临的困境更为复杂。“外在的困境是资源短缺,内在的困境是欲望不灭。”这也是刘恒的话。

面对一个大的命题,我常常感到自己叙述起来的力不从心。那么,不如就让我从小处开始,从我的一个短篇小说讲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写过一个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最短的小说,1000个字,汉字排版一页半纸。有时候我也会像刘恒那样被朋友问道:你这个小说是写什么的?为了简便,我常用一句话表述,我说这大概是一个关于困境和美的故事。小说大意是这样的:二十年多前中国北方深山里的小村子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因为很少有人出去照相。镇上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会跟着热闹几天。小说主人公山杏的哥哥来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照片,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接到哥哥的信,山杏就催爹妈去县城照相,从春天催到秋天。后来,摘完了核桃、柿子,山杏一家终于决定远征县城去照相。那天晚上山杏一夜没睡好,看妈在灶前弯着腰烙饼,爹替她添柴烧火。他们用半夜的时间准备路上的干粮,如同过年一样。天不亮,他们就换上过年才穿的新罩衣,挎起沉甸甸的干粮篮子出了村。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大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他们找到了照相馆,照相师傅将他们领进摄影间。当满屋灯光哗地一下亮了起来,当高楼大厦、鲜花喷泉之类的他们从未见过的华丽布景把这一家三口人包围时,他们甚至来不及惊叹,照相已经开始。在照相师傅的指挥下,他们努力把自己坐端正,同时大睁着眼睛向前方看去。随着灯光哗地灭掉,这隆重的事件,几乎一瞬间就结束了。半个月后,山杏爹从村委会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抢着撕开封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但这张照片上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一家,照片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正冲他们全家微笑的好看的卷发姑娘。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家文学杂志的小说编辑,有时候我会在小说《意外》那样的深山农村短暂地生活,或者说“采访”。在一个名叫瓦片的村子里,我在“山杏”的家里住过。那一带太行山风景峻美,交通不便。村子很穷,土地很少,河滩里到处是石头。因为不能耕种小麦,白面就特别珍贵,家里有人生重病时,男主人才会说一句:煮碗挂面吃吧。我却被当成贵客款待。山杏的母亲为我煮挂面,煎过年才舍得吃的封存在小瓦罐里的腊肉。当我临走把饭费留下来时,他们全家吃惊地涨红了脸,好像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在这个家庭,我见到了被常年的灶烟熏黑的土墙上挂着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就是我写进小说里的那一张。有位德国作家说过,变美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那么山杏一家对这陌生照片的态度,就是把困境变成了美吧?还有善良。

二十年之后,小村庄瓦片已是河北省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了,因为铁路和高速公路铺了过来,一列由北京发车的火车经过瓦片通向了更深的深山。火车和汽车终于让更多的外来人发现原来这里有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有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了可以欣赏的风景,而风景就是财富的资源。我曾经为了自己一部电影的拍摄再次来到这山里,电影里需要深山农户的院落,我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了山杏的家。我看见从前的瓦片村民大多开起家庭旅馆,山杏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不再会为拍一张照片跑几百里地,旅游景点到处都有照相的生意。她们的眼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裳干净时尚,她们懂得了价值,也知道谈论信息。当我向她们打听一个更远的名叫“小道”的村子时,山杏们优越地说:“哼,小道呀,知道。他们富不了,他们没信息!”瓦片和周边的村子都富了,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就有了各种为钱而起的“嚼清”。

那一次导演对我的推荐很满意,山杏家几乎原封不动地成为了电影里女主角的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算,我想起从前山杏一家的纯朴,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但事情并不似我的预料,当我回到我的城市后,曾很多次在瓦片家中接待的房东——山杏的爹,因为有了汽车、火车、电话,因为有了信息,遥远的山杏爹总是能够快速把我找到并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比方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他的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为了剧情需要他们还往河里摔过他的羊,摔了一次又一次,五只羊被摔得十天站不起来……这都是钱啊,可他们都没给钱。我一次次放下手中的写作帮助愤怒的山杏爹向摄制组要钱,心中却时有恼火:要是没有火车呢?一切不是单纯得多吗?交通、通讯和旅游业给瓦片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成为一种运载欲望的挑衅的力量。现代化的强大辐射面对封闭的山谷,是有着产生这种力量的资格的,虽然它的挑衅意味是间接的,不像它所携带的物质那么确凿和体面。并且我始终认为,它带给我们的积极的惊异永远大于其后产生的消极效果。

那么,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在进化着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扮演着催生欲望的角色。商业文明的到来和它“温柔的挑衅”使未经污染的深山农人的品质变得可疑;没有它们的入侵,贫苦的山杏们的思维逻辑将永远是宽厚待人。可我想说,这种看似文明的抵抗其实是含有不道德因素的,有一种与己无关的居高临下的悲悯。贫穷和闭塞的生活里可能诞生纯净的善意,可是贫穷和闭塞并不是文明的代名词。谁有权力不让山杏们利用大山的风景富裕起来呢?谁有权力不许一个乡村老汉跳上火车去找人“投诉”亏待了他的摄制组呢?其实当我在这儿比喻火车是催生欲望的角色时,蒸汽机火车已经从中国全面退役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背影;内燃机车、电气机车也不再新鲜。几年前上海就已经出现标志着国际领先技术的磁悬浮列车。在这个人类集体钟情于速度的时代,那个仿佛不久前还被我们当成工业文明象征的蒸汽机车,转瞬之间就突然成了古董。蒸汽,这种既柔软又强大的物质,这个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了近现代文明之旅的动力也就渐渐从领先的位置上消失了。当它的实用功能衰弱之后,它那暖意盎然的怀旧的审美特质才凸现出来。问题是,当今世界,早已先期享受了工业革命那实用功能所带来的诸多物质进步的人们,谁又有权力为了个人今天的审美愉悦,去对那些大山里的山民们说,我们可以富,但你们却不行呢?

我在这时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秋的下午,我在一个名叫小道(向山杏们打听过的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我又问孩子是否在家,女主人说他割山韭菜去了。那天我很想看看这个九岁的深山少年,因为他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那诗里有一个少年的困境,愿望,他的情怀和尊严,有太阳的起落和他的向好之心。那天我没有等到他回家,但我一直记着石板上那三句诗。今天那个少年早已长大,或许还在小道种地,或许已经读书、进城。假如在新世纪的今天,我把他的诗改动一个字,变成“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我还会认为这是诗吗?

与其承认这还是诗,不如承认这是合理的欲望。如同l6世纪葡萄牙诗人在欢迎他们的商船从海上归来时那直白的诗句:“利润鼓舞着我们扬帆远航……”

“利润”这字眼嵌在诗行中看上去的确令人尴尬,但文学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奚落“变富”的欲望,因为变富并不意味着一定变坏,而“变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和贫穷紧紧相连。文学在其中留神的应该是“困境”。贫穷让人陷入困境,而财富可能让人解脱某些困境,但也有可能让人陷入更大的困境。最近我在一篇讨论当代中国乡村的价值变化的文章中读到,消费经济时代的突然降临让许多没有足够心理准备和文化准备的村民,无暇也无力去做其他可供想象的人生筹划。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争盖高楼,喜事大办,丧事喜办,以丧失尊严来换取以为的“面子”。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南方一些农村,有人在办丧事时请戏班子跳脱衣舞,因为花得起钱而在邻里间“挣足了面子”。这让人瞠目,让人想到说的虽是村民但又何止村民?我的一位北京亲戚,当年住在四合院一间三平方米的小屋里,如今他在为自己选购汽车时,打开一款已属高档车的车门,竟皱着眉头不满地连声说,“后排座空间太小,空间太小!”所有这些,更让人思考一个国家在富强崛起时,文明在何处以何种面目支撑。文明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制度性守护,是对人性尊严所必须的自由平等的捍卫。这也正是其价值魅力所在。

生活在前进,高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文明在过去200多年里发生的变化远远超过了之前的50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人类有文明史的5000年,200多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些。更何况,若从非洲南方古猿走出森林开始,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进化至少已经历了500万年。有人类学家称,几乎所有人都对蛇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源于人类祖先早年在丛林中生活,无数代人与蛇共处,很多人失去生命,因此已把这种警觉融入人类的基因代代遗传。当200多年的进步使人类仿佛已经成为这个星球唯一主宰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欲望将把自己带往何方?我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造成的这所有变化的结果和含义?人类恐怕还要有更漫长的时间去领悟,以让灵魂跟上变化的脚步。今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要求也一再地扩大,虽然我愿意赞美高科技带给人类所有的进步和财富,但我还是要说,以财富和物质积累为核心诉求的变革,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去伦理、去道德、去乌托邦的世俗性技术改革。巨大的物质力量最终并不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依据,它从来都该是更大精神力量的预示和陪衬。这两种力量会长久地纠缠在一起,互相依存难解难分。它们彼此对立又相互渗透,构成了我们内在的思想紧张。而文学要探究的领域,也应该包括这种紧张。

为什么我常会心疼和怀念瓦片村的山杏和她的一家?为什么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是那么爱看电影里慢跑的火车上发生的那些缠绵或者惊险?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怀旧,我想说,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和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回望心灵的能力。就这个角度来说,文学最深层的意义和精神可能是保守的——即使以最先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文学。保守或许对科技创新有害,但在善与恶,怜悯与同情,爱与恨、尊严与幸福……这些概念中,并不存在进步与保守的问题。因为永恒的道德真理不会衰老,而保卫和守望人类精神的高贵,保卫和守望我们共同生存的这个星球的清洁与和平理应是文学的本意。在人类的欲望不断被爆炸的信息挑起、人类的神经频频被信息蹂躏的物欲时代的喧嚣中,文学理应发出它可能显得别扭的、困难而保守的声音,或许它的“不合时宜”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也因此,文学将总是与人类的困境同行。也因此,文学才有可能彰显出独属于自己的价值魅力。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落下去了,

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我还是记起了深山少年写在石板上这简单的句子,因为这里有诚实的内心困境,有稚嫩的尊严,更有对“我”的拷问和期待。“我”是充满欲望和希望的少年,少年是人类世界的未来。

人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呢?!

选自《江南》2011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代表作,书名在印度语里的意思是“献诗”。这部诗集是他从已写成的众多诗集中选取精彩篇什,荟萃成的一件具有整体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泰氏诗歌精华版或精选本。阅读这部书,对了解泰戈尔诗歌来说,大概会有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析;第二部分是莎士比亚戏剧精彩独白选析;第三部分是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略。另附一篇探讨莎士比亚与圣经关系的研究论文。 笔者所以这样结构本书,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首先,有关莎士比亚的研究,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各个角落。但比较而言,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析与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个别重要的十四行诗作过分析和评价,但迄今还没有一部评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著作问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青春和美的理解和看法,从中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天真纯洁的利他主义思想和宽容谅解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战胜时间、珍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诗中还流露出了一些更为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如对当时社会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黑白颠倒等种种丑恶现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懑不平与切齿痛恨之情。这种情绪正是诗人日后创作悲剧的基本出发点。此外,不少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理解诗人艺术观的重要文献。显然,较为全面、具体地对这些诗歌加以评析,有助于人们从诗的角度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深刻。其次,从戏剧人物独白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莎士比亚也极有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中有许多令历代读者耳熟能详、传诵不衰的精彩独白。
  •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诗人生活

    诗人生活

    每首诗歌都倾注着我发自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许你有同样的体验,或许你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只要遵循内心,只要一路向前,只要每天都设立更好的目标,你就能头脑更聪明,内心更光明,心态更年轻。只要一切都全身心投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会有更多值得分享,只有会更多值得讲述。因为我们是人。
热门推荐
  • 战帝系列(三)

    战帝系列(三)

    石敢当强忍内伤剧痛,沉声道:“阁下如何称呼?”“小野——西——楼!”异服女子一字一顿地道……
  • 繁花遍地淡淡香

    繁花遍地淡淡香

    一座平凡的城市,一段不安的青春,铸就不朽的光辉!
  • 武道纪元

    武道纪元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科技的发展,对上古遗迹的探寻,终于迎来了创世纪的武道纪元!在这里,世间是否有神,一步步的被论证,世界未解之谜逐步被揭开。被人们遗忘到角落的武道,重新焕发出光芒,武道如今已经融入社会,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道,体现的不单单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一种具体精神的追求和信仰。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诸位随我踏入这武道纪元,去寻道,去寻找自己的信仰!!!
  • 仙澈

    仙澈

    这小子一脸贱笑,超级讨厌?没事,美女喜欢!孤儿,穷小子?菜鸟?没事,小爷有奇遇!仙二代了不起呀!美女!你的仙草掉啦……苏澈!你个王八蛋!……到底是王八还是蛋呀?哈哈哈……让我们一起来看主角这菜鸟如何戏游修真界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 大宋第一赘婿

    大宋第一赘婿

    手持开红包系统,为原本短命的大宋中兴皇帝续命,再造一片河山,什么靖康耻,什么金国不可战胜,什么草原天骄,统统在我脚下臣服吧!李逵做我保镖,林冲做我先锋大将,踏平西夏!当站在帝国权谋的最高点,李仁该继续选择脚下这个大宋,又或者是……取而代之?一切尽在大宋第一赘婿!
  • 大河流域骑兵歌

    大河流域骑兵歌

    公元2179年,在印度境内首次用科学的办法证实了“灵力”的存在:精灵“狂战士”被量子学说证实了能量存在。
  •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似水流年:情深缘浅

    在青春这条充满爱与痛的路上,女孩花衣先后遇到了温润如玉的邹群,开朗活泼的肖波,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都是无果而终,但是他们的出现却使花衣成为更好的女孩,感谢上苍让她在这最美的时光遇到了他们。
  • 豪门伐爱:驯服复仇首席

    豪门伐爱:驯服复仇首席

    草根偷儿苏天晴,在一次偷窃中,以一种最特殊的方式巧遇财阀罗烈。向来视女子如敝履的罗烈,这次却赖上来,要苏天晴为他负责。只因她那双明眸让他无法自拔,也恰是这双明眸,引发了他银色面具下的邪恶,为苏天晴设下一个又一个爱和恨交织的陷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的那一些故事

    我们的那一些故事

    我们的故事,曲曲折折但也甜甜蜜蜜。我将记录我们的生活,我跟她的生活。
  • 天歌,三生情三世劫(完+出版)

    天歌,三生情三世劫(完+出版)

    天歌系列之一:好脾气好身材好腹黑的师父VS伪文艺呆萌小徒儿!身为一只妖精:静心修炼,成功渡劫后位列仙班?NO!精研妆容,让自己美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NO!进入六道轮回,祈求阎王爷给自己投到皇家当格格?NO!小妖飘萝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修得好长得好嫁得好都不如——拜得好!拜对了师父,人生岂得完美二字!师父,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最高!若有一天我住进了离恨天,你可还能将我救赎?飘萝,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若我苦至心底,可还有机会闻到独属你的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