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100000015

第15章 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5)

就他的“任个人而言,鲁迅的个人是站在时代前列的“精神界战士,是从奴性中站起来的解放了的战士,是引导大众走向解放的先驱,是反抗强暴和压迫的同情弱小民族的英雄,而并非“超人的以强凌弱和完全无视民众视民众为“群愚的,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神明和救世主。更重要的,鲁迅是从民族的独立解放来立论的,是以适应当时中国的“改革为胎、反抗为本的社会需要来接受尼采等人的思想的,出发点并非个人,而是民族国家与社会。这就表明鲁迅对尼采等人的学说有取有舍。直到今天,当我们来评判鲁迅的这些思想时,意义仍存,对现实也有启发;同时,我们看到,鲁迅读书并非死读书,读死书,而是与社会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吸收并加以阐释。这就是鲁迅之所以比当时许多人深刻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思想巨人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在追寻他与尼采等人学说的渊源时,我们必须要认识这一点。也许,更大更有意义的启示并不在鲁迅思想本身,而在于去认识一个人该如何读书求知、为什么而读书求知。

文学翻译的历程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西方文化,日益东渐,翻译介绍西方各种著作,在晚清达到高潮。当时在翻译界名重一时的当推严复和林纾。鲁迅正是在这些翻译的作品中,初涉西方学说,开始接受西方文学的熏陶,且感受到了外国学说和文学作品对人的冲击和影响,也许正是这些影响,为他致力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提供了情感、思想的准备。

鲁迅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是在日本开始的。他后来讲到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动机:“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

鲁迅最早发表的外国文学译文是登在一九〇三年六月《浙江潮》第五期上的《哀尘》和《斯巴达之魂》。《哀尘》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随见录》中的一篇,原名《芳梯的来历》,作品叙述的是雨果曾目睹过的一件下层妇女被污辱被损害的事实。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因受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的影响,对外国小说尤其注重,而当时的《新小说》杂志尤其推重雨果。鲁迅译这篇作品大抵与此风气有关。当然,主要是此作品与鲁迅对弱者的同情,对受苦者的同情,对暴虐者和黑暗的悲惨世界的愤慨的情感思想是相通的。从这篇译文以及同时发表的《斯巴达之魂》,可以看到鲁迅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范围及内容选择,他的心,站在弱者和不幸者一边,站在反抗者一边。以后的翻译基本上是朝此方向前行的。《斯巴达之魂》是一篇充满了热血的慷慨悲歌之作。根据文前小引中的“译者无文,不足模拟其万一推断,这是鲁迅编译而成的,所以,既可算鲁迅的创作,又可视之为译述之作。这篇文章,是借古希腊城邦之一的斯巴达人,为抵抗波斯军队的进攻,勇敢奋战,浴血战场的故事,来激发爱国热情,推崇尚武精神,希望以斯巴达人的精神来医治国人的软弱与麻木。此后鲁迅又翻译了一些有关世界历史、自然科学和科幻小说等作品。当他从仙台退学回到东京后,又开始了翻译的工作。一九〇七年,他一面筹办《新生》杂志,以此来推动文艺运动,一面写文章,阐述他从西方思想、文学库中借来的武器,同时又着手翻译工作。这一年,他翻译了英国哈葛德与安德鲁·兰合著的小说《红星佚史》(原名《世界的欲望》)中的十六节诗,收入周作人译的《红星佚史》一书,于同年十二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〇八年,他继续为《河南》月刊翻译匈牙利爱弥耳·赖息的《裴多菲诗论》,后因该刊停办,译文未登完,稿子现已佚。一九〇九年,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七月续出第二册。述及此,应该谈谈此书的命运。自鲁迅决心从事文艺运动后,就想办刊物,但此事终于未果;因此,《域外小说集》是他从事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硕果。但这颗果实的成熟经历了异常的艰难和令人悲哀的命运。在一九二一年上海群益出版社合订出版《域外小说集》新版时,有署名周作人其实是鲁迅写的一篇新序,在《序》中,讲了此书的译印动机和遭遇。文中说:介绍外国新文学,“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其实,即使是小本经营也要有一定的资金作基础的,对过着穷学生生活的弟兄俩,当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幸好,遇到了一位慷慨资助的好心人,他就是蒋抑之。一九〇八年,蒋抑之因治耳病到了日本,与鲁迅结识。鲁迅对他谈了译印介绍外国文学的设想,便“大为赞成,愿意借钱印行。结果是借了他一百五十元,印了初集一千册,二集五百册。原来他们的希望是“待到卖回本钱,再印第三第四,以至第X册的。如此继续下去,积少成多,也可以约略绍介了各国名家的著作了。可是事与愿违,“半年过去了,先在就近的东京寄售处结了帐。计第一册卖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可再也没有人买了……至于上海……听说也不过卖出了二十册上下,以后再没有人买了。于是第三册只好停版,已成的书,便都堆在上海寄售处堆货的屋子里。过了四五年,这寄售处不幸遭了火灾,我们的书和纸板,都连同化成灰烬;我们过去的梦幻似的无用的劳力,在中国也就完全消灭了。

《域外小说集》两册共收小说十六篇,其中英、美、法各一人一篇,俄国四人七篇,波兰一人三篇,波思尼亚一人二篇,芬兰一人一篇。鲁迅共译了三篇,一篇是俄国迦尔洵的《四日》,俄国安特莱夫的《谩》和《默》。鲁迅选择译介的小说都是有针对性的。《谩》描写一个男青年真诚地爱他的恋人,恋人也海誓山盟,但他的恋人终于负心而去,终于使他悲愤之极,看到了无“诚的社会中的种种欺骗,最后终于进入疯狂。《默》写了一位牧师由于无视爱、毁灭爱,最后受到无处不在的沉默的报复,最后也坠入疯狂的故事,揭示摧残“爱而导致“默最后走向死寂和灭亡的哲理。这两种无诚无爱的人生,鲁迅认为恰是中国普遍存在的。《四日》写的是一个身负重伤、濒于死亡的士兵的极端惨状。这一篇与他当时已译出但并未收入集子的安特莱夫的小说《红笑》一起,是对野蛮的控诉,是对侵略者“兽性的爱国的批判,鲁迅翻译它们,目的也即在此。鲁迅后来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对留日阶段的文学翻译有过总结:“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所以‘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小半是自己也爱看,大半则因了搜寻绍介的材料。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绍介给中国。……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家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也曾热心的搜求印度,埃及的作品,但是得不到。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

由于介绍和翻译,鲁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这一阶段的收获不仅在于为国人了解外国文学有所贡献,为他自己的创作也打下了深厚的思想、艺术基础,后来的小说创作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对他的影响。他自己也说过,创作《狂人日记》时,“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日本留学阶段,是他翻译生涯中的第一站。归国后的最初十年,鲁迅的阅读兴趣移向中国古代典籍,故除了翻译过少数日本人写的几篇有关儿童心理、艺术鉴赏、社会教育的论文外,翻译文学作品基本处于停笔状态。从一九二〇年开始,直到逝世前,是鲁迅翻译的活跃期,也是成果迭出的阶段。这一时期,除了选译作品基本上承袭了在日本时期的标准外,由于形势的需要和思想武装的需要,又译介了不少文艺理论作品,这是和前期翻译明显不同的特点。一九二〇年八月,他翻译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并于九月发表在《新潮》上。一九二二年一月,编定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集,该集收鲁迅此前发表过的爱罗先珂童话九篇,当年七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五月,还出版了曾在上年《小说月报》上连载过的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还是在这年五月,鲁迅与两个弟弟合译的《现代小说译丛》由商务印书馆列在《世界丛书》中出版,内收有鲁迅译的俄国安特来夫、阿尔志跋绥夫、契里珂夫,芬兰亚勒·吉阿,保加利亚亚跋佐夫等人的小说九篇;仍是这年七月,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他译的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剧本《一个青年的梦》。一九二三年六月,与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收鲁迅译森欧外、芥川龙之介、菊池宽等六人的小说十一篇;七月,所译俄国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一九二四年九、十月间,译毕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十二月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始译于上年底的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集《出了象牙之塔》由未名社出版。一九二六年,他译出苏联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一书中的《亚历山大·勃洛克》一节。一九二七年五月,整理荷兰望·蔼覃的长篇童话《小约翰》译稿,此书系与齐宗颐于一九二六年七月开始合译的,次年一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一九二八年二月,译毕日本坂垣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四月,选译完日本鹤见辅的随笔集《思想·山水·人物》,此书历经三年,终于完稿,五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一九二九年这一年,他翻译出版了日本片上伸的论文《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俄国开培尔、日本厨川白村等人的文艺论文合集《壁下译丛》,苏联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及论文集《文艺与批评》,与柔石等编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两册。一九三〇年,翻译了日本岩崎·昶的论文《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苏联文艺政策文件的汇编本《文艺政策》、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苏联作家阿·雅各武莱夫的小说《十月》、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一九三二年,编定了与文尹(杨之华)合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一天的工作》,次年三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后又与《竖琴》(鲁迅编译的苏联“同路人作家短篇小说集,良友公司一九三三年一月版)合为一集,题名《苏联作家二十人集》,一九三六年七月由良友出版。一九三五年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小说《表》,七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二月译完果戈理小说《死魂灵》第一部,十一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八月,出版了从一九三四年九月开始翻译次年四月译毕的高尔基的《俄罗斯的童话》;九月,将据德译本翻译过来的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坏孩子和别的奇闻》编定,交给上海联华书局于次年出版。一九三六年,这是鲁迅逝世的一年。就在二月,鲁迅还在开始译果戈理《死魂灵》第二部(残稿)。

此外,在他生命的后十多年中,他不仅自己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还为多人校过外国文学作品的译稿。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直到他临去世的前三天,还为曹靖华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作序,真可谓为了文学的翻译,为了培养新的年轻的翻译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在此节中,我们所提及的仅是鲁迅文艺翻译生涯的主要部分,还有不少的散篇译文未加记述,也许还有的译文至今未发现,这都是需要逐步去开展搜集考证的工作。

翻译,对译者而言,也是一个阅读作品的过程,是吸收、消化别人作品的养料的有效途径。鲁迅一生翻译了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洋洋大观,成就斐然。但我们应该看到,他阅读的范围远比这宽广得多,数量也不知多多少,因为只有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才会有所比较,才能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就像鲁迅整理古籍一样,一部古籍的校勘,决非仅仅限于该书本身,所涉及到的参校书籍数是难以估量的。翻译亦如此。一是本身选择就决定了必须多读才能确定拟译书的价值;一是译一部作品所要参阅的书必然会旁涉不少。这样,当一部书译定之时,译者的思想、艺术修养自然有所收获,而知识性的东西自然也会随之增多。鲁迅具有宽广的视野,敏锐深刻的思想,丰厚的艺术功力,广博的知识,与他一生都未中断翻译工作,是不可分的。

致力于外国美术的介绍

同类推荐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全传

    宋氏家族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族”。宋查理的三双儿女均有着显赫的背景,影响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在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风云变幻的三四十年代,这个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名声显赫的,宋家王朝的变迁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本书介绍了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内容包括:立志科技强国、“去放一个大炮仗”、创造太阳的人、和不念经的和尚在一起、伟大的瞬间、在新的起跑线上等。
  •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中国近代军事家。他从第十六混成旅起家,经过十余年经营,逐步形成了雄踞我国北方的军事集团,尔后走上了从旧式军阀到爱国将领的蜕变之路。他治军有方,又爱兵如子;身居高位,仍葆平民本色。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告,为求抗战胜利而殚精竭虑。冯玉祥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历程、护国爱民的毕生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在黑暗中艰难求索、救亡图存。
  • 麦克谦传

    麦克谦传

    本书是麦克谦(R.M.M’Cheyne,1813~1843)的好友安德烈·波纳根据麦克谦的日记以及通信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麦克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麦克谦是19世纪前期苏格兰国教牧师。虽然他任职时间并不长,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但对苏格兰国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国教就分裂,但分裂的各派都高度评价年纪轻轻的麦克谦。麦克谦一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似火。他高尚的品格影响了许许多多人,包括后来在中国作出有益贡献的宾惠廉、戴德生等人。尤其是他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工作态度更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的表率。本书自19世纪40年代出版后,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重印、再版。
热门推荐
  • 霸君宠妻:腹黑圣女驯夫记

    霸君宠妻:腹黑圣女驯夫记

    云落桑这辈子最不幸的事情,是遇上叶落辰。云落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是遇上叶落辰。且看风起云涌,红尘作劫,步步为妻。叶落辰:“桑儿,今生,我护你。”
  • 燕都日记

    燕都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平江记事

    平江记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订三国遗事叙

    校订三国遗事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影之我有个梦想

    火影之我有个梦想

    宇智波钢太郎:“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互相理解。千手和宇智波的孩子,他们会亲如兄弟,会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一起接受爱的教育,我有一个梦想,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即使土地贫瘠的风之国,也不会有人饿死,即使邪教组织遍地的雨之国,人人也会以礼为荣。到时候九大尾兽会拍着手掌,吃着火锅,一起唱着爱的赞歌。”八岁的宇智波泉奈眼里闪着崇拜的小星星问道:“是真的吗?大哥。将来会这样美好吗?”宇智波钢太郎将宇智波泉奈扯到一边悄悄的说道:“嗯,如果不同意,就用爱的铁拳说服他们同意。”宇智波泉奈眼里的小星星更亮,心里暗想到,不愧是大哥,果然是宇智波最有文化的人。
  • 重生女尊之美人不欲折花

    重生女尊之美人不欲折花

    最爱的人的欺骗让她带着悲伤来到这个异世大陆——凤鸣大陆!在这里女子为尊,男子为卑,带着现代记忆的少女化身为小女孩的她在这异世大陆里会走出怎样的人生呢?无意间将这里的男子当成现代女子相待,结果惹到一群怎么也甩不掉的跟屁虫,她该怎么办才好?收?还是不收?凤鸣大陆传统节日——折花节!传说在这一天里,女子折下男子手中的花,两人便能白头偕老。众男捧花围堵,逃不掉,无奈道:“抱歉,我没兴趣!”“你逃不掉的!”众男一拥而上!
  • 七与茶

    七与茶

    谁青春年少的时候没有遇见过一个刻骨铭心的人,然后辗转走失,伤了心的,擦了肩的,有些人终究没有那么深的缘分一起走过人生大半的路程。失了眠,肿过眼,青春里那个穿着白衬衫抱着吉他哼着情歌的少年,淡得像是没了气泡的可乐,再也没办法在出现的一瞬间发出让人愉悦的声音。然后,总会遇见一个人,像茶,一杯加了冰糖的花茶,他的爱一开始有些烫嘴,被可乐伤了的心不敢轻易尝试,再执起杯,微甜且香。年少时,遇见一个爱而不得的少年,后来,遇见了一个少年,地老天荒。就像北方之于苏七,就像,苏茶之于苏七。
  • 林徽因诗集

    林徽因诗集

    林徽因,我国二十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及作家,曾被胡适誉为“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所仰叹。本书精选林徽因最有代表的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若干合为一集,以飨读者对这位才女才情的仰慕。本书版本典雅、素朴,内文排版大方,是阅读、收藏不错的版本。
  • 妃命难抗

    妃命难抗

    我是嫡女,你不过是个庶,岂敢欺辱在我头上?容貌毁,修为散,不过是个废物,你也敢对我冷眼相待?哼,不知死活!那个高傲的女人眼角尽显睥睨之色,话语中字字珠玑。容貌毁?那又如何!我何曾在意过?修为散尽?重练一回,让你知道,什么才叫天才!女人,太能打不是好事,妖娆的身姿突兀出现在众人跟前,他冷淡艳丽的薄唇微微勾起,水莲般的眸子笑的一脸得逞。男人,你太风骚了,品味太低。凤华离掩嘴冷笑,面对男子的着装一副贬低之气。风水流转,明争暗斗,一次次的阴谋袭来,看她如何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