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01

第1章 论语卷之一 (1)

学而第一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程子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又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谢氏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音洛。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曰:“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纡问反。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弟、好,皆去声。鲜,上声,下同。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鲜,少也。作乱,则为悖逆争斗之事矣。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平声。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与者,疑辞,谦退不敢质言也。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程子曰:“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悉井反。为,去声。传,平声。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而三者之序,则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也。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矣。惜乎其嘉言善行,不尽传于世也。其幸存而未泯者,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乘,皆去声。道,治也。千乘,诸侯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者也。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时,谓农隙之时。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程子曰:“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若常人之言近,则浅近而已矣。”杨氏曰:“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然使之不以其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虽有爱人之心,而人不被其泽矣。然此特论其所存而已,未及为政也。苟无是心,则虽有政不行焉。”胡氏曰:“凡此数者,又皆以敬为主。”愚谓五者反复相因,各有次第,读者宜细推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吴氏者:“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将或至于废学。必若上章夫子之言,然后为无弊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主忠信。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无友不如己者。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过,则勿惮改。”勿,亦禁止之辞。惮,畏难也。自治不勇,则恶日长,故有过则当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程子曰:“学问之道无他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程子曰:“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游氏曰:“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之与之“与”,平声,下同。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皆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抑,反语辞。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其诸,语辞也。人,他人也。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谢氏曰:“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德矣。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德行矣。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张敬夫曰:“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也,是以终不能用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行,去声。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而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和者,从容不迫之意。盖礼之为体虽严,然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先王之道,此其所以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承上文而言,如此而复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为贵,而一于和,不复以礼节之,则亦非复礼之本然矣,所以流荡忘反,而亦不可行也。程子曰:“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美,而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范氏曰:“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谓达礼乐之本矣。”愚谓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厘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近、远,皆去声。信,约信也。义者,事之宜也。复,践言也。恭,致敬也。礼,节文也。因,犹依也。宗,犹主也。言约信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致恭而中其节,则能远耻辱矣;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之言行交际皆当谨之于始,而虑其所终;不然,则因仍苟且之间,将有不胜其自失之悔者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去声。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杨、墨学仁义而差者也,其流至于无父无君,谓之好学可乎?”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乐,音洛。好,去声。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磋,七多反。与,平声。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往来,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愚按,此章问答,其浅深高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鹜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同类推荐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开心学国学(习俗卷)

    本册主要从中国古代礼制、节日礼俗、婚葬礼俗、日常生活礼俗、交际礼俗、华夏图腾及符号、民俗信仰、禁忌风俗八个方面来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习俗知识。不仅如此,在介绍日常礼俗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俗语,这些更加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相信本书将会在普及国学知识等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带来帮助和指导。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天乩之桃之夭夭

    天乩之桃之夭夭

    第一个百年,我站在九奚山上,日夜难寐,看着满山白雪,我生怕一眨眼就错过了他的身影。第二个百年,我潜心修行,我想如果我能修成正果的话,我就可以上天入地,用我的法力把他救回来了。第三个百年,我游历了大江南北,心想如果有他的陪伴,是怎样的光景,第十个百年,直到看到他的那一刻……桃花林开,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蛇出世,断桥之约,等了七日,终究还是留了我一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一切还有挽救的机会。他也把你忘记。他还是那个两千年前没有遇到小白蛇的他。你。还是那个对他一往情深小白,他身上还有那致命的命格。白夭夭,你可还敢于天再搏一回?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成功故事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所以人一定要勤奋。那么样付出,付出在哪里?这一点很重要。勤奋的道理也一样。所谓走捷径或找机会就是讲这个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脑力有限,你用在什么地方或一段时间内在什么地方付出,回报就会出现在哪里。
  •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知命是为了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上,万物皆有联系。我们跟天上的星座,也同样有联系。通过占星,我们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自己、他人的星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一切的关联和矛盾,进而你甚至能真正体会到命运轨迹的神奇。我们不应当排斥“占星术”这个观察生命的另一种角度。一起跟随本书来体会一下四位作者关于2012-2024年12星座运势的看法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空揭秘:太空卷

    星空揭秘:太空卷

    无论是万里无垠的蓝天,还是群星璀璨的夜空,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与渴望。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梦想着能够像飞鸟一样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
  • 黎歌画天下

    黎歌画天下

    我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果让人伤心那只能是命里无缘,并不是我的本意
  • 世鸿尘

    世鸿尘

    一朝入宫,姐姐为妃,她为奴。如此也好,总归她是庶出的女儿,不求那皇恩相伴,不为那身份所缚,若能安稳到老,也是她的福气。兜兜转转,终不过是姐妹反目,暗怒成仇。那一日,他道,“很快,我便来接你回家”。她得了帝心又如何,繁华三千于一身,到头来生生划开了他和她。“不好。若是再瞧见你了,我该哭呢,还是该笑…你只当我再也不会回来了吧”。
  • 天命洛河图

    天命洛河图

    河神洛不凡的女儿偶遇了个神秘美男子。桃树精花颜嘴馋喝了坛六千年的桃花酿。从此天上人间,命运轮转…… 洛小小:“那日,洛水边桃花灼灼,我初次遇见你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人,是如罂粟花一般危险的。”玄夜:“呵,你真是弱小的,同尘埃一样啊!”龙九漓:“曾经,我有两个朋友,一只是爱算计的狐狸,一株是爱喝酒的桃花……”摩炎:“自出生那日君父就告诉我,龙族九女是我命定的劫数,我拼了命的努力终于足够强大,却不想这劫竟是情劫,你说好笑不好笑......” 洛水尽,河图出,九州动荡,乾坤大劫!
  • 无量寿经会译

    无量寿经会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的活够了

    我真的活够了

    “我是群星之主!我是万王之王!我是那不可名状的黑之阴影!我是潜匿于人心之下的最终之恶!汇聚大千世界所有恶!终有一日,违逆我者终将死去,而我将加冕为王……”。“是是是!我知道了,你最厉害!你最棒!来,先把药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