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500000002

第2章 论语卷之一 (2)

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马回》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音导,下同。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四十而不惑,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如字。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

从心所欲,不逾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间,本心莹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盖心即体,欲即用,体即道,用即义,声为律,而身为度矣。”又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二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途而废也。”愚谓圣人生知安行,因无积累之渐,然其心未尝自谓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间,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之属,意皆放此。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无违,谓不背于理。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孔子弟子,名须。御,为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武伯,懿子之名,名彘。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去声。别,彼列反。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逾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食,音嗣。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食,饭也。先生,父兄也。馔,饮食之也。曾,犹尝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孔子弟子,姓颜,字子渊。不违者,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发,谓发明所言之理。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子曰:“视其所以,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观其所由,观,比视为详矣。由,从也。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或曰:“由,行也,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察其所安。察,则又加详矣。安,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人焉蝆哉?人焉蝆哉?”焉,於虔反。蝆,所留反。焉,何也。蝆,匿也。重言以深明之。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伦如圣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材一艺而已。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必二反。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然入于其中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子张学干禄。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行寡之“行”,去声。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宜,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貌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书,《周书·君陈》篇。《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五兮反。?车兀?,音月。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车兀?,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陆氏曰:也,一作乎。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讠千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同类推荐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一般认为是由明末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的,也有人说编著者是明代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到了清朝嘉靖年间,邹圣脉又对其做了一些补充,并更改书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对其进行了增补。全书共分为四卷,包括天文地理、文臣武职、器用制作、释道鬼神、鸟兽花木、文事科第等3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还有许多名言警句,一直传诵不绝。其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称“读过《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总之,这是一部蒙学百科全书。现在的孩子对其进行熟读、记诵、揣摩之后,可以掌握宇宙万象与古往今来。正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符合当时风俗习惯的观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或者称为糟粕的内容,还需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辨别。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开心学国学(典籍卷)

    开心学国学(典籍卷)

    本册将国学典籍分成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四个部分,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方便查阅,可谓是一册在手,国学典籍尽收眼底,是中外人士研习中国文化的之作。
热门推荐
  • 脂砚:弃王妃三嫁

    脂砚:弃王妃三嫁

    第一次成亲的时候,她是一个穿越第一天就被送去替嫁的孤女,他是一个马上要被废掉封号的痴傻王爷。他不曾见过她。第二次成亲的时候,她是一个被迫和亲的侯府千金,他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魔头,她不曾见过他。第三次成亲的时候,她是一个威风凛凛的护国女将军,他是一个再次被废弃圈禁的魔头王爷。这次她给他带来一个礼物,一个会说会笑会哭会闹的惊喜。这是一个兜兜转转见君不识君的故事,里面有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生阶段碰到的友情,亲情,爱情,陪伴,承担,热闹,孤独,欺骗,逃离,背叛,躲避等情感,前期女主猥琐发育,后期才会爆发,男主多重身份,也是慢慢成长。男女主三观正,1v1,有甜有盐,后期还有萌物出现。ps:本文不是正常的古言文,文中会有非正常的情景出现,不喜勿喷,本文慢热,请见谅。
  •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公每天都想撒野怎么破

    老公每天都想撒野怎么破

    京城富可敌国的戴家一夜垮台,戴氏夫妇当晚离奇失踪,唯独抛下声名狼藉的戴大小姐,戴安娜。罪魁祸首是受戴家十三年恩惠的瞎子,戴小姐的心上人,君雁鸣。*爱恨难渡,相爱相杀*谁都知道,我是你最虔诚的教徒
  • 穿越农女来种田:相公宠上天

    穿越农女来种田:相公宠上天

    一朝穿越,清婉成了风评颇差的心机女。但还好爹娘疼爱、姐姐信任,虽说有乡亲和妈宝前姐夫上门闹事,但在清婉的铁拳下,这些都不叫事!赚钱买房开商场!日子过得美滋滋!可……管理那么大一个山庄,不是应该很忙吗?可这位萧公子为什么整日缠着她不放?“清婉,今日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是个成亲的好日子呢!”“……”“清婉,我的山庄缺个女主人,你有兴趣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五相智识颂

    五相智识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哥哥万万岁

    哥哥万万岁

    新书《奶爸学园》2020年6月19日已发布,请大家支持哦。高考生李想在一场车祸中改变了人生,从选秀节目中崛起,努力成为娱乐天王,同时,他还是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的哥哥,温馨的家庭让他永远不会迷失在纸醉金迷中。另有完本小说《与萌娃的文艺生活》,其中的萌娃唐糖入选了2018年度十大角色。
  •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一样:感恩·责任·忠诚

    本书以感恩、责任、忠诚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是个人学习榜样、规划职业生涯的范本,也是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弘扬企业文化的权威而精彩的读本。
  • 我有未来科技系统

    我有未来科技系统

    【QQ阅读一组签约作品】高三学生叶宇,获得未来超级智脑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大变化。他靠着非人的头脑和努力,一步步走上巅峰。他是天才少年、科技狂魔、商界传奇、新时代的谱写者……【科技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