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27

第27章 学缘师恩(2)

石声淮教授给我们1956级新生讲授先秦文学。

我们新生向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兄学姐打听声淮教授的教学情况,他们笑笑,并不回答,却说“给你们讲个故事吧”:钱基博老先生是国学大师。石声淮老师是钱老“钦定”的乘龙快婿。

钱老先生女儿钱锺霞美丽端方,二十有五,待字闺中。石声淮老师是钱老先生的得意门生,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才华出众的学生。一天,钱老先生在家里一手牵过女儿,一手拉过石声淮老师,把两人的手放在一起,郑重宣布两人结为夫妻。石声淮老师身子瘦弱,相貌平平。钱锺霞有点不乐意,写信告诉哥哥钱锺书。哥哥不敢直接劝阻老夫子,只好假托老母之意。最终钱锺霞服从父命,嫁给石声淮。石声淮于是成为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乘龙快婿、钱锺书先生的妹夫。

石声淮教授得到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如此钟爱,可见其国学功底和才气非同一般。

果然,石声淮教授讲课受到全年级320位同学的欢迎。

1956年9月,石声淮教授到六班辅导。那天,石声淮教授到三栋学生宿舍一男生寝室的消息,不胫而走,其他三个寝室的男生和住在一栋学生宿舍的女生都聚拢来了!石声淮教授看到这个阵势,说:“我们到草坪上去!”全班32个同学像小鸡跟母鸡一样,簇拥着石声淮教授来到一号教学楼与三食堂之间的草地上。石声淮教授首先盘腿席地而坐,全班32只“小鸡”围坐在石声淮教授身旁。

石声淮教授说:“我今天来‘识荆’,求大家自报大名。”

有同学第一次听到“识荆”这个词,一不知其形,二不识其义。石声淮教授见有同学面露“惊疑”,解释道:“‘识荆’出自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当下,我就是‘李白’,各位就是‘韩荆州’!”一席话使同学们感受到先生的亲切仁爱。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李白给韩朝宗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李白是“景慕”韩荆州的。石声淮教授用“识荆”,“求”我们学生的姓名,其对我们寄予厚望之情,溢于言表。

“尊重学生”是华中师范学院一景。刘介愚院长经常先向学生打招呼。有一次在昙华林,一位同学在行政楼外转弯处,就受到刘介愚院长“同学,你好”的礼遇。还有一位同学除夕晚会化妆演出,第二天(元旦)一大早去打热水洗脸卸妆,在大道上遇见刘介愚院长等院领导十余人的庞大队伍,正在她转身躲避之际,听到刘介愚院长亲切问候“同学,新年好”!

在我们毕业离校数十年后,声淮教授还能叫出我们许多同学的名字。一次,我们年级有三位同学到云架桥拜望声淮教授。声淮教授用吴侬软语向师娘钱锺霞先生介绍:“今天来了三个huì。”这三位同学的姓名是彭慧敏、袁慧真和陆明惠。

“书生,书生,书——生啦!”

声淮教授在下班辅导时,常抽查我们背诵古文的情况。当发现有的同学“吃汤圆”时,就会发出这样的呼号!

有一次,声淮教授在发出“书生,书生,不能同‘书’生分”的告诫后,自然而然、静心而神往地闭目吟诵起来……不时还用肢体语言表达文中的意境。有一次上课,声淮教授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吟唱完《离骚》后,在座学子无不惊讶万分,个个目瞪口呆。既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造诣,又切身体会到古典文学吟诵乐感之美。沉静良久,回过神来,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其时,有同学赞曰“昆曲啊,昆曲”!先生在音乐方面很有功力,钢琴弹得很好。先生的吟唱音色淳厚、曲调优美、抑扬有致、韵味绵长,俨然是在唱昆曲。

此后,同学都成了“昆曲”吟唱者,个个都能将《离骚》全文背诵。有一回,声淮教授下班辅导时,有一个寝室八位同学,集体学唱“昆曲”,背诵《离骚》全文。声淮教授听完后,颔首赞许,笑着说:“从表情看,你们当中没有南郭先生,都是书生!”

“书生,书生,不能同‘书’生分”的告诫,至今铭记在心。

声淮教授讲授先秦文学,按进度分章节发讲义,日积月累成了一大摞。如果不装订会丢失,那太可惜了!

当时按进度分章节发讲义的,还有高庆赐教授“现代汉语”,杨潜斋教授“语言学概论”,邵子风教授“古汉语”,胡雪教授“外国文学”,等等。

大家都要将这些讲义装订成册。这推动了“大办工厂”活动,有的同学办了装订厂。装订厂切下来的纸边,被另一同学利用,开办了造纸厂,用脸盆盛水将纸边泡成纸浆,再将纸浆均匀地铺在平放的纱网上,放到向阳的窗台上晒干。

声淮教授来到寝室辅导时,见到木板是“装订厂”,窗台是“造纸厂”,称赞道:“这样‘大办工厂’,为教学服务,很好;书生以读书为主,不要‘大办工厂’。”

在“大办工厂”后,又号召我们学生“自编教材”,在编教材中“拔白旗,插红旗”。声淮教授在下班辅导时,对我们同学说“我的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你们有辨别能力,要给我指出来”。

但是,我们毕业离校时,还是将教授们的讲义(“先秦文学”讲义、“现代汉语”讲义、“语言学概论”讲义、“古汉语”讲义和“外国文学”讲义),带到了各自从教的学校。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想起声淮教授说过“我的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为了不给教授们添麻烦,将那些讲义从书架移到隐秘的地方!

在一次小班答疑课上,有位同学向声淮教授提了个问题: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结局有何现实意义?”

声淮教授首先背诵了该文的结尾部分:

颖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声淮教授接着向我们介绍历史系张舜徽教授对“母”字的训诂:“母亲”的“母”字,是“‘女’字加两点”。那两点是什么?是乳汁之所在!

最后,声淮教授总结道:“两兄弟都是母亲乳汁养育大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是很自然的事!”

全体同学听后,嘴唇变圆,“啊——”!

啊!今日看来,声淮教授观点“不一定‘很苏联’”,但是,肯定“很中国”。中华文化育出“一国两制”大树,结出“胡连会”硕果,是有历史渊源的。

声淮教授的答疑意义深远。

1957年“大鸣大放”时,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钱基博老先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给湖北省领导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当时钱基博老先生年事已高,身患重病,交付石声淮教授寄出。朋友建议不寄为好。石声淮教授拖延多日未寄。钱老先生一再催促,声淮教授终于寄出去了。后来,钱基博老先生为此被错划为右派。当时,钱基博老先生病重,华中师院领导出于“人道”,未将“右派”结论告诉他本人。但是,右派必须接受批判,就将钱基博老先生女婿石声淮教授找去代替接受批判。

钱基博老先生本人,至死不知道自己是“右派”。

1957年12月3日(周二),石声淮教授在三号楼一楼阶梯教室,给我们1956级讲“课”,其内容是:

我的岳父钱基博老先生,于1957年11月30日(周六)逝世。钱基博老先生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声淮教授潸然泪下,全体学子屏气凝神。

我们毕业离校后得到喜讯:中共华中师范学院党委接受石声淮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岂止如此!声淮恩师,博闻强记,治学严谨,令所有学子惊叹敬佩;恩师为人行事的人格魅力更是令我们爱戴并仰慕,恩师教学的生动亲切,也使我们深有如坐春风的享受。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往事并不如烟,它依然鲜活地印刻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人生。由此,我们长存对声淮恩师的感恩之心。

(彭慧敏,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研究员。曾任湖北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百燕,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教研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左灵宝,1956年入中文系。湖北教育学院编审)

听课札记

【涂光雍】

53年前,我从武汉一中考入华师中文系。同59级所有的同龄学友一样,当时的我们,是那样的年青,那样的激动,那样的好奇,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在人生最重要的大学学习阶段,令我们尤感幸运的是,遇见了好些终生难忘的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师,这其中就有我们由衷尊敬与钦佩的恩师黄清泉先生。

清泉师的名字,时常使我们联想起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959年秋至1964年夏,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昙华林里上大学,其时清泉师正同系里的老师们一起,住在冬青和金桂树交相掩映下的一幢名为“颜姆室”的西式老楼房的二楼。当时的清泉师,年龄三十上下,是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一名风华正茂、儒雅可亲的广东籍青年教师。

清泉师是老系主任方步瀛教授的高足。起初,担任我们元明清文学课主讲的是方先生。不久,方先生便慢慢将元明清文学的部分章节乃至全部课程的主讲任务,都交给清泉师来承担。于是,自1963年下半年至1964年上半年,我有幸聆听了清泉师主讲的全部元明清文学课程。我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整理、抄录的两厚本《听课心得札记》。下面,特从“札记”中选出两则,以示半个世纪前的老学生对昙华林的深切怀念和对授课名师们的由衷敬仰之情。

第一则,写于《关汉卿与<窦娥冤>》听课之后: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会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曾任金太医院尹,入元后不屑仕途,全身心投入戏剧活动,参与组织玉京书会(当时民间杂剧创作团体),亲自登台演出。其经历颇似英国之莎士比亚也。

关氏生平创作尤丰,有杂剧六十余本,其中有悲剧,有喜剧,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现实生活。他敢于暴露当时社会中的黑暗,较广泛地塑造了社会上各类人物的艺术形象。其中,刻画最为深刻,也最为成功的是一些普通妇女的形象。

代表作《窦娥冤》,远在百年之前,就有法文译本。后来日本也将之译成日文。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全世界热爱进步文化事业的人们,也为其戏剧创作七百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远在七百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如此杰出的戏剧家,实乃中华民族之自豪与骄傲也。

黄老师对关汉卿情有独钟,课堂上始终充满着激情。他平时说一口不太标准的广东普通话,有时说快了,个别字音我们不大能听清听懂,但是在课堂上一讲起关汉卿,他的劲头便来了,不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每堂45分钟的课,我们不断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一直沉浸在艺术享受的氛围之中。

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在讲到关氏的人格魅力时,黄老师有声有色地引用并讲解了关氏的散曲《不伏老》。他说关汉卿在《不伏老》里,将自己比作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话对我启发尤深。我想,我们在读书、工作、做学问上,何尝不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铜豌豆”精神呢?人活世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困苦征服,被挫折征服,被失败征服,更不能怕人冷遇,怕人嘲笑,怕人打击。举凡世间所有有大作为和取得大成就者,无一不是认准目标、勇往直前、敢作敢为、不畏险阻之人也。

遵循黄老师的教导,我将《窦娥冤》全剧反复阅读,并认真做了五千字的读书笔记。我按照“第一折纠葛——矛盾开始”、“第二折入狱——矛盾发展”、“第三折三愿——矛盾高潮”、“第四折报仇——矛盾结束”的剧情发展线索,对每一出场人物都作了细致分析。我在读书笔记的结尾写道:“黄老师在讲课时,高屋建瓴地将窦娥的性格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1)由幻想到认识阶段;(2)由呼天抢地到咒天骂地、感天动地阶段;(3)由家庭斗到公堂,再由公堂斗到法场阶段。黄老师所传授之人物性格‘三步分析法’,将使吾辈受用无穷也。”

第二则,写于《姚鼐与<登泰山记>》听课之后:

《登泰山记》为清代桐城派之集大成者姚鼐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文章叙事简炼,描写细致,在寥寥456字的记事写景中,巧妙地穿插了必要的考证,实践了作者主张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

黄老师讲析此文,对我启发尤深者有三:

其一,注意把握桐城派散文创新理论的特色。桐城派是代表清代散文正统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清代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姚鼐是这个流派的中心人物、杰出作家。其散文创新理论特色表现在:他把作家的人格修养美同作品的意境风格美统一起来,从而阐明了“文之精”中“神、理、气、味”的真谛。

其二,注意把握《登泰山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该文记叙了浏览泰山的经过情形,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时间为线索,以游程为顺序,由此既可看出时间之推移,又可看出地点之转换,依次写出所经之历程及所见之景色。作者运用此手法,其妙处在于:既能使文章自然朴实,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又能使文章重点突出,色彩鲜明,变幻多姿。

其三,写日观峰观日出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故可将它与古人写的同类题材游记散文相对照,注意在比较中学习。于是,我找到了清代顺治举人孔贞瑄写的游记散文《日观峰观日出》。二人同写日出景象,但观察角度和行文风格迥异。孔氏写得具体、细致,如工笔画;姚氏写得精练、大气,如写意画。如此比较学习法,使我获益良多矣!

由于清泉老师和前辈名师如方步瀛、石声淮、高庆赐、万立丰等先生的多方指导和直接影响,使我毕业留校后终于欣然爱上并选择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记得1964年初,系里安排我同60级1班的8名同学由洪炜老师带队,去蒲圻一中进行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我主动挑选的教学实习篇目,便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明代张溥的碑志文《五人墓碑记》。备课期间,前辈业师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至今回想起来,点点滴滴,铭刻于心,实难忘怀。

2003年9月,我在谬任华师黄鹤诗社首任社长期间,学校曾委托我负责主编、出版“华师百年校庆书系”之一《桂苑诗词楹联选》。在编稿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步瀛先生的诗。谁都知道,方先生不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文系举足轻重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领军人物,而且是名闻遐迩的诗词楹联大家。可惜,中经“文革”动荡,他的诗稿竟散失三十余年。幸亏清泉师多方努力,好不容易从方先生子女的家中寻觅到仅存诗稿21首。尤为难得的是,在方先生严于格律的近体诗中,有一首专咏“昙花”的古体诗:

曾因一现委尘埃,两枝三枝看几回。

谁料名山偶闲步,见传百朵忽齐开。

折腰争舞仙云佩,垂手斜擎白玉杯。

日影渐移相对久,才离花室又重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小学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统编版)》是一本中国古代寓言作品集,收录了《熟能生巧》《邯郸学步》《猴子捞月》等六十余篇寓言故事,每篇故事后附有“寓意点拨”。所选寓言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语言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到小寓言中蕴藏的哲理,从中汲取到许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半壶闲梦

    半壶闲梦

    要分四张:第1章散落记忆;第2章诗情画意;第3章随遇而安;第4章闲来说道。
  •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本书是小说家叶兆言最新散文自选集,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写人记事描物,体悟五味杂陈的人生。近年来,小说家叶兆言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受到读者喜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小说家,散文只是玩票!”但其散文的精彩,可与小说媲美。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缘故,小说家叶兆言的散文表达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陈年旧事、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师友,都显得学识丰富、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他的文笔简洁平实,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自有一种韵味,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深厚学养及其浓厚的现实与人文情怀。
  • 七月木槿

    七月木槿

    白云浮动,芦花柔美,河水潺潺,心情平宁。草地上雏菊星星点点,仿佛夏天遗失的纽扣。在季节虔诚的祈祷中,暮然回首,沿岸的粉白色木槿花,纯朴而恬静地开放,装点每一个抒情的夏日。
热门推荐
  • 野原琳的自救

    野原琳的自救

    我所在的地方就是修罗场,我在的地方同时又是人间天堂,总之我,野原琳的传奇将不会停歇,我注定不会在神无毗桥之战逝去!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 封神之独占鳌头

    封神之独占鳌头

    无意中得到一本《封神榜》的乌云仙,在使截教免于消亡之后,又面对着拯救整个世界的使命。无数世界入侵封神世界,邪魔肆虐。乌云仙为了拯救整个世界,选择去掠夺诸天世界气运,誓要让道门立于诸天之上,镇压寰宇!各个世界都有少量细节魔改,并非完全遵从原著(笑)目前进度:封神大劫(已完)特洛伊战争(已完)楚汉三国(进行中)=================新书《我不想当剑神啊》已发,求捧场!书友群:节操喵的摸鱼小窝,902781772
  • 快穿之炮灰逆袭成boss

    快穿之炮灰逆袭成boss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林一梦感觉自己好像毙了狗,一路兼职顺风顺水,怎么这回,小命差点儿休矣?不过,话说好像在电视中看到了和攻略任务一模一样的容颜……
  • 杂言

    杂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上海(民国趣读·老城记)

    老上海(民国趣读·老城记)

    本书全面讲述老上海旧城风貌、市井文化和百姓生活。从亲历亲睹的角度,分别描绘了老上海的地标建筑、公馆名园、租界、弄堂里巷、“摩登”印记、老营生、馋嘴美食、乡俗俚语、文坛旧事、戏曲演艺……用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上海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地再现了老上海及老上海人的生活。唯有了解京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本书对了解上海的历史、人文都很有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卢龙湾

    卢龙湾

    郭红与陈俊南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喜欢魏天浩的率真,王锦程的傲才。
  • 快穿之编号717

    快穿之编号717

    系统七七绑定了苏南南,本以为自己宿主是个高冷美人,没想到自己宿主不但毒舌而且嘲讽技能全开,从内心吐槽到开口暴击,从闷骚转到明骚。七七表示惹不起,惹不起
  • 技能生成器

    技能生成器

    “任先生,您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巅峰,令人叹为观止!请问,您还有什么不会的吗?”“嗯~我不会输?”“您不觉得这话太装逼了吗?”“实力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