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100000042

第42章 附——转型时期湖北地区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综论(2)

版本批评是本地区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另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领域,主要以金宏宇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和《新文学的版本批评》为代表。如著作者所言,图书版本作为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传统的版本研究一直停留在弄清版本源流、辨明版本真伪和优劣等孤立的版本学层面,又与文本研究处于一种“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境地,缺乏理论上的互通与交流,更少有实践意义上的彼此融合,因此在版本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交界处留下一大片未开垦的空白地。针对这一现象,金宏宇在新文学领域首先提出版本批评的概念,并运用新的观念和视角,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将版本研究与文本研究从文学内外两个向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研究范式,从而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到《新文学的版本批评》,金宏宇先后对现当代文学史中若干有代表性的作品版本进行了精彩的批评实践,如《倪焕之》、《家》、《子夜》、《骆驼祥子》、《围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青春之歌》、《创业史》以及《雷雨》、《屈原》、《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蚀》、《八月的乡村》、《无望村的馆主》、《怨女》等,这些成果不仅是版本批评理论的实现,也理所当然成为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重要内容。

自由主义文学研究主要以刘川鄂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为代表,著作将自由主义文学范畴界定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文学观念影响的独立作家和松散组合的文学派别,他们创作的那些具有较浓厚的超政治超功利色彩,专注于人性探索和审美创造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武汉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1页。)。换言之,著作把自由主义文学(包括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三方面内容)当做一个独立自足的文学整体,以区别长期以来以左翼文学为主体的文学史模式,建立新的文学史研究范式,这一起点决定了著作的成就。具体而言,著作在历时方面梳理了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近代的移植与萌芽阶段、五四及20世纪20年代,与民主主义文学和有初步社会主义倾向的文学同途而殊归阶段、20世纪30年代,与左翼文学、民主主义文学既对立又互补阶段以及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挣扎与断裂阶段,其中包含了对各阶段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论述和评价。同时,著作还在共时层面挖掘了这一线索背后的深层意蕴,譬如中国自由主义作家创作心态,著作从自觉的作家意识、对中外文学遗产的开放态度、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和鲜明的文体意识等方面分别加以阐释,颇具深度,并认为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阵营的鲜明特点,是其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出色贡献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也体现了自由主义文学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传统与现代:文学史的多角度切入

转型时期本地区的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在纵深角度的挖掘,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史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观照。表现在方法论特征上,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许多独立角度的创新。

第一,传统研究方法的继承。传统文论重视从社会、历史角度对文学进行分析阐释,思想史和文化史是其重要的参考内容。转型时期本地区的文学史研究同样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注重从文学的外部角度如思想史或文化史等角度介入文学史研究,不过在内容表现上有了新的质变。就思想性而言,更多是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性观念的关注,以及深层次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如昌切的《清末民初思想主脉》以清末民初思想史的整体变迁为线索,在其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思想史与文学史的密切关联,著作对一系列启蒙观念的阐释也都带有着强烈的逻辑思辩色彩;王乾坤的《鲁迅的生命哲学》试图从生命哲学的基本理论出发,以“中间物”为轴心概念,将鲁迅生命哲学归纳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以建立新的鲁迅解读范型,是本时期鲁迅研究往更深层次掘进的突出成果;罗晓静的《寻找“个人”》选取“个人观念”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发生学和观念史的角度去厘清中国晚清至五四时期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演化,对改变先前“个人观念”使用的模糊和混杂状态大有裨益……不一而足,思想史的和思想深度的突入构成本地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

文化史的多角度渗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者显性表现为文学史与文化史的影响研究,如陈国恩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昌切的《世纪桥头凝思:文化走势与文学趋向》、樊星的《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和《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张卫中的《新时期小说的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李俊国的《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等分别对文学发展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地域文化、代际文化等的内在关联做了准确合理的分析,对各种文化传统、文化潮流对文学的冲击和影响作出有力的价值判断,体现了著作者独特的理论视角,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研究也让文学史的叙述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譬如李俊国的《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作者在当前比较成熟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对中国现代都市小说进行重新审视,做出了新的判断,并对与都市文学相关的都市文学经验、都市言说方式等创作问题也做了回顾与总结,极富启发性,更增加都市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表现力。另一方面的表现要隐秘的多,它渗透在文学史研究的过程中,体现为著作者较为宏阔的文化视野。如於可训主编的《中国文学编年史》(现、当代卷)、黄曼君主编的《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古远清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方长安的《选择·接受·转化——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流变与日本文学关系》等,都将文学研究与文化视野较好的结合起来,寻找到二者精神上的一致性,由于上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渗入对文学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能从一个侧面深入文学史的研究。但如若三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可能对文学史的审美本位造成威胁,使文学史蜕变为思想史或文化史的附庸。本地区学者在处理三者关系时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譬如廖超慧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在结构上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突破了以往文学史或思潮史以中国革命史为参照系进行的历史分期,转而从文学的内部构成出发,将论争史划分为“中外人文思潮认同的差异”、“审美追求的差异”和“雅文学与俗文学的合流”三大部分。从现代文学思潮论争的哲学层、美学层、文学层三个层面进行了分别进行了阐释,以求“充分体现文学自身的特征及科学性、开放性和民族性”和“深入地揭示这一历史时代思潮论争的因由和实质,以探索其发展规律。”(廖超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后记》,武汉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047页。)。著作的整体成就肯定了这一结构的合理性。

相对而言,张箭飞的《鲁迅诗化小说研究》从诗化小说理论入手,将鲁迅小说纳入到一个新的研究体系当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自觉,同时还从另一角度重新点燃了传统研究理念的光芒。著作依据诗歌的文本特征,将诗化小说“丰盈的诗意”还原为三个层次:思理的层次、意象的层次和音乐的层次,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构建了完整而独特、有限而抒情的鲁迅诗性叙事的统一体。并进一步以细读的方法深入解析鲁迅诗化小说的风格构成及表现形态,大大拓展了鲁迅小说研究的视域。可以肯定的是,从文学内部角度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张著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它可能挖掘民族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二,与大规模的融入传统研究方法不同,转型时期湖北地区一批学者锐意进取和创新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对西方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应用上。他们的研究常从文化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知识出发,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取得了较好效果。

文化学研究如周晓明的《多源与多元:从中国留学族到新月派》,著作将新月派置身于中国留学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从世界化、现代化、文化化等视域对新月派进行了准确的历史定位:首先,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以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社团和群体,其文化、文学活动明显地具有留美文化、尤其是美英留学文化的性质,它在现代中国跨文化交流、特别是美英文化文学思潮的传播和濡化过程中扮演了中介和中坚作用;其次,新月派同其他新文化、新文学社团或派别一起,致力于以反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表征的现代文化变革,并以其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文学实践,为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一方面的贡献;第三,在文化化视域中,新月派作为作为深受美英文化传统影响的、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自由派、改良派,与其他各种思想派别,尤其是与左右两大文化思潮、文化派别处于比照和对立之中,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源与多元互动并存的精彩格局,同时也因之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样,著作通过寻找文学社团流派发展的轨迹,找到其在世界化、现代化、文化化等视域中的位置及相应的因果关系,说明文学不是做单线的自足的发展运动,而是有着更加开放广阔的生存时空——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时空。

此外,李遇春的《权力·主体·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和周新民的《人的出场与嬗变——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等著作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对一时期的文学史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理论运用得当且论述严谨、阐释充分,体现了敢于创新的学术勇气。譬如上述二著都借鉴了福柯的话语理论,但重心各所不同:李著同时结合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探讨红色文学秩序中中国作家的话语状况,揭示其与作家心理、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周著则主要借鉴话语理论的谱系分析和批判分析方法,揭示了“人”的话语的历史性特点,并以“文革”后近三十年的小说创作为例,在纵横两方面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人”的话语网络,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受西方影响颇多,这使西方理论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但西方理论的实践与运用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语境基础上,脱离具体语境谈问题是非常荒谬的。上述几部著作在借鉴西学理论的同时,都十分注重本土化的文化语境和创作实际,这也是它们能够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震荡,原有的学术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的失衡,学科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同样受到目前普遍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但湖北地区学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却表现出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塌实的学术作风令人敬佩!也正是从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对文学审美的执着和当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坚守。

同类推荐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闲庐序跋集

    闲庐序跋集

    本书是熊召政近两三年来的序和跋作品集,收集了作者的说文、谈艺、述忆之类的随笔、杂文共88篇。情真意切,性情真挚,文采动人,值得爱好文学艺术的青年好好品读,把握文艺的方向与正气,学习老一辈文人的为文与为人精神。该书的出版为中国当代文艺复兴梦再添砖瓦。
  • 边缘的人生

    边缘的人生

    香港作家黄碧云花了多年时间搜集数资料,写成了以吸毒者为题材的《烈佬传》。小说处处流露对隐于黑暗的小人物的关爱。本文从用心写作说起,指出作者如何努力尝试走入他们的世界。为了更真实地演绎这些人的故事,让他们可自我发声,她更一改以往暴烈血腥的创作风格特色。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平淡的演绎,简浅的句子,广东口语的夹杂等,均可说是为了实践这种创作理念而运用的艺术表达手法。此外,男主角虽处于社会边缘角落,却无碍作者表述其中的人情世界。
  • 无边的忧郁

    无边的忧郁

    本书收录有悠悠心会、体验自卑、圣陶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文学呼唤崇高、红桥个体世界、大学一年级等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
热门推荐
  • 中锋不死

    中锋不死

    四大中锋或将谢幕,新老内线的交替,上演那个年代的热血满腔。有着不一样的背景,“穿二代”墨惜,96的一员,从一个被虐的稀碎稀碎的菜鸟,成长为中锋传统的守夜人,开创壮阔的中锋王朝
  • 时古对类

    时古对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出历史的阴暗

    走出历史的阴暗

    穿越进历史,和古人同呼吸,共命运,叙写一段今古的传奇
  •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老板,为了薪水,为了面包,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却没有一个选项是留给自己。本书用大量精彩的案例阐述了敬业、负责对个人职业生涯和生命价值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重视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深刻体会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涵义。
  • 玄天战记

    玄天战记

    科学天才,与敌对势力同归于尽!苍天可怜,将其转生另一个大陆!不负前生怪才,成就新生的伟业!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

    喜爱美食是生活的一个乐事,佳肴不仅可以品味、饱腹,还可以在享受色、香、味的同时,了解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几乎尝遍天下美食之后,董克平先生将其中印象深刻的佳肴从记忆中筛选而出,在文化的汁液中涮洗浸泡,用干净、老道的文字轻煨慢炖,而制成了这本《口头馋:董克平饮馔笔记》。初尝满口鲜香,细品则味蕾轻颤,高潮过后,余韵悠长。
  • 第三种青涩

    第三种青涩

    不瞒你,这是我的第三次初恋。如以往,一场微不足道的卑微的暗恋。我甚至都能想象到他讲话时的满眼星光。那不属于我。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