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00000061

第61章 (5)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三句。是一篇纲领。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古之铭志必勒之石。或留于家庙,或置之墓前,其义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史兼载善恶,铭独记善,所以异也。○此段申明“与史异”句。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严,敬也。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此段申明“义近于史”句。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此段言衰世铭不得实,起下段“当观其人”意。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铭以人重,此句为通篇关锁。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徇私则不公,惑理则失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又从“观其人”翻出“公与是”一语。见今世之铭、并其义之近于史者,亦失之矣。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此一转,徐徐引入欧阳公身上来。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公。于众人,则能辨焉。是。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辨之甚难。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而是。议之不徇?而公。○此以见必畜道德者,而后可以为。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从道德侧到文章。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此以见必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后可以为。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此段申明能尽公与是,必待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下便可直入欧公。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可直入欧公矣,偏又作此一顿,文更曲折。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千里来龙,至此结穴。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挽上略顿。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兴入声然不知涕之流落也,,伤痛也。○波荡。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收转,感慨呜咽。其追希祖德,明不明之际也。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正是铭与史异用而同功。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遥应前段警劝之道。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铭一人而天下之为父祖子孙者,皆知所警劝,其为美更多于作史者。“数美归于先生”一语,极为推重欧公。若徒为己之祖父作感激,是犹一人之私耳。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以感欧公者。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承欧公来书之教而加详。愧甚,不宣。并结出自惭意。

子固感欧公铭其祖父,寄书致谢,多推重欧公之辞。然因铭祖父而推重欧公,则推重欧公,正是归美祖父。至其文纡徐百折,转入幽深,在《南丰集》中应推为第一。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提苏轼说入。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点出二生。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俊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叙出二生之文。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一总顿住。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通篇意在勉二生以行道,不当但求为文词。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插入安生,妙。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因“迂阔”、“解惑”二句,生出下两段文字。

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自负不少。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迂阔至此。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叠一句,妙。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一段答他“笑以为迂阔”句。

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应前错落有致。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一段答他“解惑于里人”句。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照起作结。

文之近俗者,必非文也。故里人皆笑,则其文必佳。子固借“迂阔”二字,曲曲引二生入道。读之觉文章声气,去圣贤名教不远。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秦昭王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入秦,献之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以献幸姬。幸姬为言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夜半,至函谷关。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追人。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有能为鸡鸣,而鸡尽鸣,遂得出。○立案。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陡然一劈。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驳得倒。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断得尽。○疾转疾收,字字警策。

文不满百字,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两非今所谓贤人者,见其俱以古处自期也。○分提。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先翻“同”字。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次点“学”字。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接上“相似”,总点“同”、“学”。○合写。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空中立说,句法变换,自成隽永。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醒发“同”、“学”二字,先后缀映,百倍精神。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此处微分主客,是文家点题法。夫安驱徐行,吝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车践也。舍二贤人者而谁哉?写出两人阶级,到底只用合发。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插入自己。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结出别意。同学兄弟,每每若此,言之慨然。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正文只此二语。

别子固而以正之陪说,交互映发,错落参差。至其笔情高寄,淡而弥远,自令人寻味无穷。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浮图,僧也。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叙出所由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通篇借游华山洞发挥,故先点出洞名。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伏篇末案。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闲文生趣。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点前洞,是宾。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点出后洞,是主。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隐下正旨在内。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已上叙游事,笔笔伏后议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借此以喻学之深造。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顿宕。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归结在此一句。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文情开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应前洞。险以远,则至者少。应后洞。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接入主意。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翻跌尽致,亦以曲折递下。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挽上“拥火”句。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应“咎其欲出”句。而在己为有悔。应“悔其随之”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无悔与讥,便是有得,真论学名言。○一路俱是论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

予于仆碑,应篇首。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无限感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直至此,方点明学者。记意寓体,收拾已尽。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点四人结。

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点得有致。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略顿。宝元仁宋年号。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长才屈于下位者,不堪展读。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一句断。下发议。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阻龉语固宜。龃龉,谓不遇也。○此是另一种人,提过一边。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似说许,又似不说许。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税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韩非工说而发愤于韩王,李广善战而终诎于汉武,千古恨事不少。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收上,妙不说尽。

君年五十九,以嘉仁宗年号。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指范、郑诸公。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感慨不尽。

起手叙事,以后痛写淋漓,无限悲凉。总是说许君才当大用,不宜以泰州海陵县主簿终。此作铭之旨也。文情若疑若信,若近若远,令人莫测。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本册从科学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农业科技、中医科学、纺织科技、教育科举、古代学校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科教知识,多角度地展示了科教的精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书的内容丰富,记述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写了下层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书使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几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述的是从上古到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曾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写作风格史无前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梁珂缘

    梁珂缘

    十万年前他战败幼年被囚于诛魂塔,期间因为一个女孩的照拂才得以存活,在他被族人救下后,才得知那女孩已被处死,唯一有些联系的便只余她生前服侍的一位公主——却是和他有着血海深仇的一位公主,他违心护着她的同时也推波助澜的借她的手毁灭水麒麟一族,几千年后,当他在自己的无极宫准备收网的时候,却传来了她的死讯,他没有任何犹豫便去了灵山战场,徒手翻找于千万具尸体中,终于找到了她身穿戎装已经支离破碎的身体,他抱着她,枯坐着,仿佛油尽灯枯,两万年后,他受伤被她救下,他守着不堪的回忆,她却没有,在和她相处的日子里,他却察觉到了当年一个石破天惊的真相“不管你是苏宛还是孙宛,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你都是我的,宛宛。”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还是回异世界种田适合在下

    还是回异世界种田适合在下

    放飞自我穿越异界,假如公主殿下爱上我?受召者?预言之子?世界的希望?我只想好好在家玩科技论阿宅如何用未来知识改变世界在冰雪的大地上改革春风吹满地
  • 仙神何在

    仙神何在

    一个现代世界的孤儿,从小就在孤儿院沉默寡言,长大以后莫名其妙的就对中国古神话起了兴趣,大学每天都在研究各种神话故事,易经,八卦,道德经等等这些在中国古神话中有着浓郁色彩的书籍都是他研究的中心。时光荏苒,马上就要奔三的人了还是光棍一个,恰逢地球周边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形成五行大证,某个倒霉蛋被一束宇宙流光打中,尸骨无存,在同一时间的异界,也有一个倒霉蛋孤儿正好被闪电劈中魂飞魄散,故事由此开始了,且看这个倒霉蛋如何在异界验证仙神何在吧。。。。。。
  • 觅仙

    觅仙

    渺渺觅仙路,悠悠问道心。一个既不是废材也不是天才的追梦少年,和一面铜镜一起来到异界,开始他奇遇不断、荡气回肠的觅仙之路。
  •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你是我的小星星:星座宝贝个性化教育攻略

    本书独辟蹊径,从星座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教育的案例,对不同星座的孩子进行个性化识别,并将之与个性化的父母形成对照,再进一步分析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适应情况,最后给出家长和孩子的个性化匹配的应对建议。以此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发现培养孩子的合理目标,针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孩子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走向目标,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焦渴

    焦渴

    奥斯陆出现了嗜血的连环杀手!两名女性接连在家遇害,喉咙遭利器刺穿,流血至死。令人骇异的是,现场发现的血量远少于死者身上所流失的血,凶手甚至在第二名死者家里打了一杯血果昔。警方发现,受害者都是同一交友软件的重度用户,而凶器疑似铁制牙齿,除此之外毫无线索。人心惶惶之中,有心理医生宣称凶手是吸血鬼症患者。警察署长知道这桩凶案只有一个人能侦破,那就是哈利·霍勒,但是哈利不再是警队的一员。他向他所爱的女人和自己许下诺言,永远不会回警队,因为他接的上一个案子将他最亲密的人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 终极教官在花都

    终极教官在花都

    他是他人眼中的魔鬼,面对强敌,他无所畏惧,铁拳破之。他是莫逍城,一个不羁的男人,一朝回归,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 西游之传奇大圣

    西游之传奇大圣

    这是一个光明的西游,这是一个干净的西游,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这里崇尚的一切就是付出就有回报,人性本善
  • 那些欲和风走的青春

    那些欲和风走的青春

    太过张扬的女孩青春总是暗伤连城,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在青春中没受过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