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3000000035

第35章 唐词篇(34)

接着三句,描写双燕相见欢乐和亲密无间,以写思妇之怨恨。然而,更刺激她的是那双燕呢喃的细语,展开美丽的翅膀翩翩飞舞,终于栖息在画梁之上,相亲相爱,重又相见。“钿蝉筝”大概指一种珍贵华丽之筝(乐器),即钿筝,嵌金为饰之筝。温庭筠《和友人悼亡》诗:“宝镜尘昏鸾影在,钿筝弦断雁行稀。”此处是形容双燕动听之鸣叫,犹如“钿蝉筝”一样美妙动听。“金雀扇”是描写燕子翅膀展开飞舞时的美丽形象。“金雀”,花名,一簇数叶,花生叶旁,色黄形尖,旁开两瓣,像飞雀。“画梁”,雕饰华美之栋梁,为双燕相见之处。“相见”照应“双燕”,衔接严密。以上写双燕之欢乐,反衬女主人公内心之苦:丈夫出征,妻子独守,青春易老,时光难再,这是深情的女子所难以排遣的悲痛。

这种感情,终于在词的结句中和盘托出:“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温庭筠《蕃女怨》(二)有:“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其词意与此相同。“雁门”,指雁门关,自古为戍守重地,雁出其间。丈夫一去,杳无消息,至今不归,雁飞来了,又飞回去了,年华流逝,好不叫人悲伤。这首词艺术构思很巧妙,前五句写喜,后两句写悲,喜与悲形成强烈的对照;而喜中亦隐含着悲。

陈廷焯说:“‘又飞回’三字,更进一层,令人叫绝,开两宋先声。”(《白雨斋词话》)这个评论,很有道理。它不仅更深层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而且含蓄而不露。词意跌宕,耐人寻味。一个“又”字,笔力千钧,刻画入微,说明夫妇分离经年,透露出思妇期待的长久和落空。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是含蓄、深沉,以写燕和雁来反衬思妇的愁苦,燕成双,雁有信,然而她孤独,丈夫不归。词中没有一个“愁”字,而思妇之愁充满字里行间,这不能不说是词人高妙之处。

玉楼春

温庭筠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掠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玉楼春》,调名,《温庭筠诗集》作《春晓曲》,七言八句,五十六字,形式如七言律诗。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愁。

词的开头先交代女主人公家庭的处所。“家临长信往来道”,它靠近长信宫,在通往这座宫殿的大道旁,由此可见她身份不凡。不仅如此,那里的景色也是宜人的。因此,接着第二句就描写“家”的环境:“乳燕双双掠烟草”,每当春天,乳燕双双,在萋萋芳草之上轻快地飞来飞去。“双双”,为下文写女子心中的寂寞和生活的孤独形成对照。“掠”,描写出燕子轻捷的英姿,而“烟草”则写出草色如染,春色甚浓。

三、四两句写这位女子的生活。“油壁车轻金犊肥”,她乘坐华贵的车子,由健壮的牛犊拉车。“金犊”大概指用黄金作牛鼻子栓子或牛轭的饰物,形容其富贵。“流苏帐晓春鸡早”,写她的闺房的帷帐,用五彩丝线制成穗子作垂饰,睡在床上,十分舒适和暖,嫌鸡春天报晓太早了一点。和凝《江城子》(五):“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词意与此句相似。“帐晓”,沈雄《古今词话》作“帐暖”,于意更晓畅。“油壁车”,指妇女所乘之车,因车壁用油彩涂饰而得名。罗隐《江南行》:“西陵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苏小小”女主人公能乘油壁车,并且由“金犊”来拉,也足见其生活的阔绰豪华,非同一般。用“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作为帐帷的垂饰,也可见其居室的贵族化。这两句由车舆至居室,抓住了女主人公的典型生活方式,作了有层次的叙写。

这样豪华的生活方式,照理应该是得到满足了吧?但是,这位闺中女子却仍然感到厌倦。为什么呢?下片回答了这个问题。“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这两句过渡自然,从写女子的生活进而写女子的心态。这位女子只不过是笼中之“娇鸟”,千媚百态,她虽受到过宠爱,但似乎没有专注的爱情生活,她可能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天亮了,她还慵倦无力地睡在床上,“暖犹睡”《古今词话》作“晓犹睡”似更合情理,反映她的慵倦的思想。暮春花落,即使闲得无聊,她也无心去扫掉。这“闲不扫”反映了她多少难言的心态。她为什么对生活采取这样百无聊赖的态度呢?最后两句,荡开一笔,峰回路转,由“闲不扫”而写池塘前衰桃,对女子的心态作深层刻画,并作了进一步回答:她是由于痛惜年华的匆匆流逝。她从眼前池塘边的一棵老桃树上,照见了自己。那桃树已枯衰了,桃花都谢了,“衰桃”倒映在池水中,好像照在镜子上,在为自己“红颜”衰老而痛惜。词人赋予“衰桃”以人的思维能力,写“衰桃”,实则写女子自己的感受,她为人生匆匆,红颜易老而无限悲痛。这最后两句,看似写景。写衰桃,其实写女子,确实写得形象婉雅,精妙绝人。

此词以叙事写景为主,通过典型事物和行为的叙述和描写,把闺中女子的生活和思想,形象地刻画出来。她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保证她过着欢乐的生活。在语言艺术方面,以“娇”喻女主人公之生活和受宠,十分贴切。以“惜”写人物心态,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无恨惜春之情汩汩倾写而出。当中两联,对仗工整,末联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使词意蕴藉、凄凉。全词结构严密,一气呵成。故贺裳云:“细观全阕,惟中联浓媚,如‘笼中娇鸟暖(晓)犹睡’,亦不愧前语;至‘帘外落花闲不扫’,已觉其劲;至‘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尤不嫡妮也。”(《皱水轩词筌》)这一评论,是颇有见地的。

杨柳枝

鱼玄机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胡震亨说:“鱼最淫荡,诗体亦靡弱。”(《唐音癸签》卷八)这首《杨柳枝》正具有“靡弱”的特色。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写作者几乎每天与情人送别,每次送别都难免热泪滂沱,泪湿花钿。“花钿”,用金翠、珠宝做成的花朵形首饰。首句写诗人与情人爱情深厚,不可分离,饱尝离别之苦。次句写诗人因离别而引起的悲伤,简直无法抑制,只好用“折尽”春风中吹拂的杨柳,以示挽留之意。“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古人分离,往往折柳枝以示挽留。“折尽”,表示挽留之深情。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这是她“折尽春风杨柳烟”,后发泄苦闷的幻想。西山如果没有在春风中飘曳的杨柳,引起人的情感,引起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不是可以免于因萌发春情而流泪吗?此二句写得深沉、含蓄,把女性诗人的难于言说之情,巧妙地表达出来。“悬悬”,挂念,韩愈《与孟东野书》:“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据史料记载,诗人性格暴悍,以笞杀女童绿翘,而为京兆温璋所杀。她因恋人离别感到痛苦之时,去“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有什么奇怪呢?由此可见,此词不但写了诗人的内心感情,也反映了诗人的独特性格。

古代诗词表达男女感情者极多,但如鱼玄机在此词中所表现的那种桀骜的态度,则是很罕见的。

此词通篇写一个“泪”字:首句写诗人与恋人离别而流泪,末句写诗人因西山无树木而免于流泪。正因为诗人因离别流泪太多,才希望不要再流泪了。此词对男女之情表现得感情真挚,一往情深,明白如话,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此词除了具有“靡弱”的特色外,古人又说:“其诗婉蓓悲凄,有风人之调。”(《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我以为,此评甚为妥帖。从表面上看,诗人桀骜不驯,但她的词却又呈现着“靡弱”和“婉蓓悲凄”的色调,这似乎是矛盾的。然而,她的暴悍的性格,往往导致了她在艺术上的“靡弱”和“婉蓓悲凄”,这是并不奇怪的。

杨柳枝

薛能

华清高树出深宫,南陌柔条带晚风。

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伴月明中。

薛能的这首词,藉咏夜风中的华清高树,绘出了一片空明冷寂的景象。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华清宫,是皇家的离宫别院。其中有高高的杨柳探首宫墙之外,伸向南陌的柔枝映带(笼罩)于月光之下,因晚风而闪映。寻常的月色泻落在树枝上,枝叶下面便是轻淡的树荫,这已经够凄清了,何况还有瀑泉声声,与柔枝相伴于月光下,单调的淙淙水声愈加显出凄风冷月的空寂。紧锁深宫的少女,纵然能如华清高树有柔条探首高墙,也不能成为出墙的一枝红杏,徒然在凄清冷寞中增添愁心。

薛能《杨柳枝》序云: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多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其舍诸?(《唐音统签》六百七十一引)他“不爱随人”不落熟套,摒弃了前人以杨柳枝条比作舞腰、枝叶比作翠眉的陈词滥调,旧曲新填,旧题新做,写了这首新词。描摹宫女的心态,通篇写景而怨情自见;无一字直叙宫女的不枯而枯的愁心,而如泣如诉之情随着状物写景汩汩流出。所谓“景语皆情语”,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首词,不用难字奇句,甚至不加雕琢,作者的“搜难抉新”,全在淡语致胜,晚风、夜色、树影、瀑声,组成了一幅境清人寂的图画;由于镜头落在华清宫墙外面,就使墙外之景成为墙内之人的外现。一组“空镜头”,写尽宫女愁肠凄心。

杨柳枝

顾云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送远人。

唐代折杨柳赠别的风习很盛,见到杨柳会引起离愁,听到“柳枝”(曲名)都能触动别恨。这首曲词却另出新意,写出了更深一层的意思。

首句“灞岸晴来送别频”,灞水在长安县东,汉代灞陵依水而建,又跨水做桥,从汉代起,灞陵与灞桥就成为送别之地,往往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句的主词是柳,将它拟人化,说它立在灞水之滨,每当晴日,远行者纷纷至此,它频频送客,款款尽意。次句更写出它的情态,“相偎相倚不胜春。”“春”,既是点时令,又直接说的是春风。杨柳一簇簇、一行行,枝条柔弱,似不胜春风之力,一会儿聚向东,一会儿飘向西,飘拂不已。像煞妻儿亲友的手臂,一手按着鼓动的衣衫,一手挥舞长巾,不胜春风撕扯。两句写的是汉唐人心中杨柳的通常形象,说的主要是柳枝。第三句一转“自家飞絮犹无定”,引出了柳絮。自古以来柳絮被认为是薄命的飘泊物,它生来只点缀晚春风光而已。这句还沿用传统看法,柳絮生出之后,春风频催,抛家傍路,命运未卜。作者问柳:“争把长条送远人”争,即怎,他说:柳啊柳啊,你生出柳枝,也生出柳絮,絮不也是你亲出吗?你难以掌握它的命运,让它随风飘落,不知所止。你却还在这里殷勤地以枝条为人送别,偏生多情至此。

初读此词,觉得是揶揄杨柳,自家尚且顾不了,还多事地为别人伤情。但我们再加咀嚼,就会有新的体味。

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身上总有一股为国为民的刚正之气。不论自己处境如何,他们往往会想到大局,想到人民,所以才有贫困时的老杜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才有居其位时的白居易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等等,那种高度的人道主义与使命感,是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首小曲,仔细玩味,首先感到的是自嘲。你看它,每逢春来,枝条先绿,为春光装点几多新意,为人间平添许多希望。当百花争艳时,它自己的花却只有星星白色,肆虐的东风首先毁伤的就是它的花,这白色不起眼的花絮,不知沦落何处,零落为泥碾作尘,连香都不留。但柳不为自己感伤,它依然用尚存的枝条为人间尽一份薄力,岂不愚之甚。它代代盼着春天,而春来之后却“自家飞絮犹无定”,“也无人惜从教坠”,这时就不仅是自嘲,更多的是自伤了。不过,前两句为我们绘出的柳枝送别之景那样深情,后两句传达的自嘲、自伤掩盖不了它所谱写的那种感人气氛,读全词我们不也感到一种“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勉吗?

这首小词,写的是平平常常晚春之物,作者有感而发,它包含了一个古代士人的自嘲、自伤和自勉。它反映的却绝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际,也许作者也并未感觉到,他所讽咏的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胸怀与正气。

杨柳枝

崔涂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杨柳枝”这一词调,本是乐府小章,后为唐代教坊用曲名,唐人也有以这种格调写七言绝句。人们往往以它来咏唱柳枝,借以抒发情怀。

崔涂的这首《杨柳枝》,是借柳枝飞花之时节,来表现人间的分离之苦。“朝朝车马如蓬转”,“蓬”,指“飞蓬”。蓬草随风飞转,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行踪的飘泊不定,“蓬转”也就是这个意思,指转徙无常。全句是说,每天每日,游子旅人的远行车马,就像飞转的蓬草一样,凄惶无着,身不由己。“处处江山待客归”,是与前句相呼应的。前句说了远行人的情况,而这句是说家人的情况。每处每家,一山一水都在等待客游他乡的亲人归来。面对这种分离和等待的痛苦,诗人不由地发出了感慨:“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年关时分,合家团聚,是多么叫人欣悦的事,而随着杨花飞落的春天的到来,新的别离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如果杨花能晚些时候才飞的话,人们相聚的时间不是可以长些,而可以少演些和晚演些伤心别离的悲剧了吗?然而,春风吹时杨花飞,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感情为转移,当人们不得不重新分别在纷飞的杨花之下,为亲人折柳送行时,只能再现“车马如蓬转,江山待客归”的一幕,因此“若是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其实是无可奈何的悲叹,潜台词却是承认了分离的必然,因此也就更加怅惘。

这首《杨柳枝》,语言非常明白通俗。开首两句,以“朝朝”“处处”相对,表现出旅人和家人的共同心理,共同期待,把情感的关节点渲染了出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里,我们感到了原本不谙人事的车马和山水,都有了人间的情感,都溶进了伤别离的泪水。后两句则以一个假设来反衬,既表现了“杨花应合过春飞”的良好而无望的心愿,又强化了前两句的情绪。崔涂一生久在巴蜀湘鄂秦陇作客,羁愁别恨时时溢于诗词之中,每每咏叹自己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因此词章的情调低沉抑郁,表现作者无法回避现实,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矛盾凄苦的心情。“蓬转”之叹,也实为作者衷心所感而发,因此十分真切感人。

离愁别绪,从来就是诗词咏唱的重要内容,人们以各种不同的心态,从各种角度来描绘这种情感,佳作妙章不胜枚举。与它们相比,崔涂的这首《杨柳枝》只是一阕小品而已,确无惊人之处。崔涂的生平也多不可考,但这阕小品的质朴无华,浅显流畅,毕竟在诗坛上留下了一定的痕迹,正如它的作者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一样。

杨柳枝

司空图

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

春风还有常情处,系得人心免别离。

司空图作《杨柳枝》词共二十首,这里只选四首。此为第二首。

同类推荐
  •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收录近十多年作者有关时代历史反思、社会现象剖析、文化教育观察、世态人生感悟、往事回顾、旅程杂记、人物素描、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作者力求发出那些文学研究之外的又不同于流行文化的声音——一个在精神、思想世界里独自散步的知识分子的声音。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本书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 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之一,也是沈从文的一部关于湘西的书信集——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作者所绘插图,作者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直到1991年由儿子沈虎雏整理成册,取名“湘行书简”。版本依据作者儿子提供的《沈从文全集》。
  • 战地行纪(奥登文集)

    战地行纪(奥登文集)

    一部集诗歌、散文、照片于一体的战地札记。此书出版时间正逢欧战爆发前夕,以其翔实的资料、幽默动人的文笔和坚定的反法西斯立场广受欢迎,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其中奥登创作的二十七首十四行诗更被誉为“奥登三十年代诗歌中最深刻、最有创新的篇章,也可以说是这十年间最伟大的英语诗之一”。
  • 守望

    守望

    《守望》共收录了刘剑近两年来创作的新作百余篇,记录了他旅行的足迹,也记录了他为公益事业奔波的身影。这些诗歌,充满驳杂而丰盈的诗意,展现了作者的大胸怀、大气魄。诗基调平正,情景交融,语言流畅好读。
热门推荐
  • 我在废土做任务

    我在废土做任务

    浩劫之后物种突变,物竞天择,胜者为王。他是小人物,要做这个荒废世界的引领者。
  • 幸福是什么: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故事

    幸福是什么: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故事

    郭明义是学雷锋的优秀模范人物,被誉为雷锋传人。这本书是作者与辽宁省新华社记者合写的一本书。书中着重写了郭明义从小爱劳动,爱社会,爱学习的故事,也将郭明义在部队,在鞍钢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奉献精神赢得大家的喜爱和尊重的故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学身边的英雄,从小事做起,此书得到了辽宁省委、政府的支持和表彰。
  • 执剑人间

    执剑人间

    我若手持诛仙剑,敢问天上神仙,何人敢来此人间?这是一个小镇少年,无意之间得到一把剑的故事。七国战起时,烽烟遍神州。有西海无名岛上,不知何人奏玉箫。有伽蓝禅寺酒肉和尚,一生只修一个禅。有龙虎山老道下山收徒,自诩身手高至三层楼。有北境雪山之巅,举剑问天,欲与天公试比高。
  • 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

    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

    卓越的领导者是天降英才还是后天培养的呢?如何能够成为成功的领导者?《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详尽介绍了领导力包含的八个方面的能力:远景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和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领导力的42个黄金法则》详尽介绍了领导力包含的八个方面的能力:远景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备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协调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和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
  • 星陨决1

    星陨决1

    拥有着仙道,妖魔,天神,人类的天陨大陆,有着这样的传说:当天陨大陆受到危险时,传说中的星宗就会出现,星官则救援生灵。而我们的故事是来自郑府的郑浩陨,郑天哲之子,他身上拥有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与天陨大陆的未来息息相关……接下来,郑浩陨会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天陨大陆中修炼法术,推开天陨大陆之中谜题,盛大郑门。
  • 手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手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 抗日神书

    抗日神书

    中国立国五千年,夙以和平正义昭天下,不幸邻邦日本,军阀专横,鹰眈虎瞰,妄图吞并中国,以为征服世界之准备。中国政府鉴于最后关头以至,毅然发动全面全民长期抗战,将以争取领土主权之独立完整,将以争取国家的民族之平等和自由,故中国之抗战,实为御侮而战,实为自卫而战。作者文笔细腻伤感,数月整理二战令人震惊的故事,借穿越给你震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赦免之日

    赦免之日

    本书作者为奥斯卡金奖外语片《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重金签约作者,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以罪孽洗清罪孽,用死亡救赎死亡。41年,7条人命,9段匪夷所思局中套局的连环故事。当末日终于来临,设局者能否得到赦免?
  • 红母

    红母

    在未来,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鼎盛时期,人类被圈养在船上,每天生活和工作在一个模拟领域。统治者有一套激励机制,即五星评级办法。对自己的处境完全处于无知的手机族,从小就开始为自己的五颗星充血,充满一颗星能从四等舱升到三等舱,充满三颗星能从三等舱升到二等舱,五颗星充满,便成为精英升入头等舱“文明社会”,实现长生不死的终极梦想。有一天,手机族中有那么些个不安分的人,开始对自己的世界产生怀疑。他们不惜以身试险,黑入红殿,一步步接近真相。原来,五星激励机制是个谎言,“文明社会”更是个更大的谎言,手机族被圈养在船上,激励机制只是为了他们的意识能得到自然提升,而收获他们意识的,不是别人,正是统治者红母。意识被分等级采集,囚于黑笼子,最后用于红殿里的人——量子能转化的有机身体+人类生物意识。而红母自己则将五星精英的意识传入互联网供自己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