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3600000004

第4章 中国古代乐器的产生与发展(2)

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加,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丘明所传的《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晚唐音乐家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流传下来。琵琶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唐代宫廷音乐以燕乐为代表,在民间拉弦类乐器开始出现。

秦汉时期,乐器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发展成汉代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

到了秦汉时,中华民族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即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的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西域传入了“曲项琵琶”,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发展改进,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秦汉时期考古的发现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那个时期乐器的存在和发展状况。考古人员在山东洛庄发掘的一座西汉早期王公墓葬的陪葬坑时,出土了一整套19件的编钟,但是它们已经和普通的军乐器混杂在一个坑穴里,不再有以往统领高雅音乐界长达千年的至上王者风范了;与这套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6套编磬,总计107件。仅从此墓出土的编钟和编磬规模、数量配比来看,编磬的地位和重要性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编钟。这有力地说明了,曾侯乙时代有着最高贵的乐器和权力地位象征的“钟鼓之乐”已渐渐为汉初的“金声玉振”或说“金石之声”所取代。

还有在同是汉初时代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一套体现当时室内小型乐队的木俑。木俑们使用的乐器是竽和瑟,而“竽瑟之乐”也正是风靡战国到秦汉之际的流行音乐组合。此外,从乐俑们的演奏姿态我们也可以发现,曾经的庄严肃穆被轻快和愉悦的风尚代替,再有一些同时代的其他考古发现显示,当时乐舞百戏这类欢快活泼的综合艺术十分受欢迎,各种轻便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已开始在乐队中粉墨登场。乐器与音乐开始了从一种“排场”向人性化、实用性的方向回归,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秦汉鼓乐之风改变的明显标志。

汉代结束后,中国进入到了纷争不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的年代反而是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各种外来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带来了创新的机遇。表现在乐器方面,就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以及在传入中逐渐汉化的乐器,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占据了明显的地位。比如从西域传入的梨形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和 “阮咸”,这就是文化交流触合在乐器方面的现实体现。

到了充满活力和开放精神的唐代,由于人们对外来文化始终抱着新奇和接纳的态度,中国乐器史上的重大变革产生了。遗憾的是,保存至今的唐代乐器实物非常少见,但人们仍可从其他途径管窥异彩纷呈的唐代乐器。

在一幅反映唐朝乐队演出盛况的壁画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些以往从未见过的新乐器,其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里面的琵琶是横着弹的,而且还用拨子。据研究发现:早期西域的琵琶就是横着用拨子弹奏的。在中国,琵琶的演奏方法大约经历了千年演变,而在唐朝琵琶是最流行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在一件出土的唐三彩上,一个唐朝的演奏乐队完整地被展现了出来:乐队所使用的乐器有传统土生土长的排箫、笙、竖笛等,也有从西域传入的琵琶、箜篌、横笛、拍板等,但领衔的则非琵琶莫属。

据《乐府杂录》记载,唐朝时各类乐器总和大约有300种。虽然其中一些古老乐器如今恐怕已经难觅踪影,但一些外来乐器在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却最终成为地道的中国民族乐器。公元907年,随着唐的灭亡,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结束了,但是,历史的痕迹却永久地印刻在古老的土地上。

如今,在西安郊区的一个古镇中,仍然活跃着一支完全仿唐的民间乐队——集贤乐社,他们使用的乐器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祖辈传下来的,演奏技艺也是祖传的,所演奏的则是大名鼎鼎享誉中外的“长安古乐”。据传,唐“安史之乱”时,一位宫廷乐师逃难流落于此,为谋生计创立了一个音乐教坊,专门教导民间弟子演奏唐朝的宫廷音乐,并代代相传延续至今。长安古乐的演奏形式分座乐和行乐,座乐一般坐着演奏,演奏大套曲;行乐就是站着演奏或在行进中演奏,常会奏一些短而优美的乐曲。乐队的核心是鼓,有7种,整套古乐以不同的鼓声为主干贯穿下来的。它使今人有幸聆听到了“余音绕梁,‘千年’不绝”的唐代宫廷高雅音乐。

4.宋元明清时期

这段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弓弦乐器的蓬勃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并且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发展。古琴则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了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总体来说,宋元明清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发展繁荣。

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的萌芽,音乐活动也逐渐开始展示世俗百态,各种风格迥异,适合普通百姓、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音乐形式纷纷涌现。如泛称民俗性的百戏歌舞、趋向于独立的南北杂剧以及俳优艺伎表演等,这些音乐活动,都通过乐器得到了直接反映,从而表明了这些乐器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此外,宋代文化思想中的复古意识,在宋元的乐器中有所体现,其中琴、排箫、笙、龙首苗、悬钟、杖鼓、细腰鼓、铜鼓、悬鼓等乐器的组合形式,对于乐器史的研究也是一种参照。

唐代以后,发展于宋、元,成熟于明、清的戏曲艺术逐渐成为主流,这一转变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的发展轨迹,如今不少著名的中国民乐器都是在宋元之后逐步出现和成型的。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生活中是“南有弹词,北有鼓词”,而后世的说唱音乐题材,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根据文献记录,当时的弹词基本上都是用琵琶伴奏,也有用小鼓、拍板的。

明代冶炼铸造、陶瓷烧制工艺技术的进步,也促成了像铁笛、铁箫、瓷箫这类乐器的产生。清代的音乐生活,很多在绘画作品中得以再现。如《过皇会图》中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盛行的民俗文艺演出中的乐器表演形式,有笙、箫、云锣、小鼓、镲、拔等。在清代,仿古乐器仍普遍存在,像编钟、搏钟、磬、埙等,常用来演奏宫廷雅乐或是应用于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中。

京剧在明清时期尤为繁盛,伴奏乐器更是或洪亮高昂或低沉婉转,将戏中的人物情绪发挥到淋漓尽致,实际上京剧乐队却并不庞杂,只是经过长期摸索后合理搭配的成果。其实,京剧乐师们手里拿的乐器大都并非产自中国本土,却最终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乐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二胡。二胡的前身叫“奚琴”,是隋唐时代北方一个叫“奚”的部落发明的乐器。从史料中可以发现,唐宋前一直没有关于像二胡这类弓弦类乐器的记载。这类乐器传入后,同样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大约在元代最终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中国乐器——弓弦类乐器。明清时期以后,这类乐器则是流传非常普遍。

就这样,历经千年的吸收、创造、淘汰和更新,到了明、清时,中国民间乐器的队伍基本成熟了。直至今日,很多不同材质、不同音色的传统民乐器,仍在共同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含蓄温和的特有气质,鸣奏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奋进的世界最强音。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
热门推荐
  • 我的极品护士老婆

    我的极品护士老婆

    【专治不服】唐夜修行归来混都市,医武兼具,救得了苍生,打得了畜生!========新书《都市最强天师下山》已上传,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支持,谢谢!mua~
  • 网游之大神擂台见

    网游之大神擂台见

    都说大神大神高冷酷霸帅,可是每天被小奶妈擂台PK,上演家暴现场是怎么回事?路人甲:号外,看见大神头顶红名横尸江南路边,过来围观拍照。路人乙:楼上不知道过去又要被撒狗粮了!没错,日常恩爱,打是亲骂是爱,于是不止擂台,每天江南杀大神也是一天必做。有人问大神,每天被虐为何还如此开心,大神只说:“媳妇虐我是爱我!”
  • 民企教父沈万三3

    民企教父沈万三3

    元朝末年,乡下少年沈万三被官府抓了壮丁,机缘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刘氏商行做了伙计。凭着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沈万三逐渐学会了商场、官场和交际场上或明或暗的规则,为东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不巧的是,他也掌握了当权人物的一个大秘密,为了自保,只得远离京城,返回江南老家……时局动荡,沈万三用他的处事诀窍,在元朝廷、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几大政治势力中间妥协、迎合、揣摩,走钢丝般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游刃有余地做着生意。从贩售私盐、倒卖粮食、经营钱庄,到炒作地产、采办军资、海外贸易,他的足迹北上大都,南下南洋,处处有生意,时时有算盘,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 白月轻歌

    白月轻歌

    万里长空,白月轻歌。凉风过溪,草折叶浅。
  • 飘

    天亮后,平儿头痛欲裂,胳膊腿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强撑着才爬了起来。大姑和儿子早已坚定地坐在客厅,等待着平儿的答复,看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是不会离开的。平儿十分清楚,任何解释、任何劝慰屁用也不顶的,只好违心地说,等她回北京找找人看看再说。虽然这样的答复难以令大姑满意,但毕竟给了她希望,临走时平儿给了大姑一沓钱,她能做的也惟有如此了。大姑接了钱,说,让你帮忙告状,还要拿你的钱,真是……大姑的泪水滴在了钱上,这几年不停地告状,把家底也折腾光了,还拉了饥荒……
  •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讲述了某次艰苦的边境战争最后防御阶段,某驻防连连长急于建功,命令狙击手出动,狙杀敌方,招致对方大炮报复,我军众多士兵阵亡,连长亦在下撤过程中牺牲的故事。本书是作者施放创作的一部笔力雄健的战争小说。书稿以某次边境战争为底色,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作者极力淡化时代背景,将目光聚焦于战场上的士兵,不追求视觉化的战争场面,而是反复扫描、观察,给读者呈现士兵在特殊而又艰苦的战场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化。由此,作者的个人思考也无限接近战争本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抗日之黎明的天空

    抗日之黎明的天空

    十四年抗战,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将那入侵者赶出中华,也是这一年,林洛羽毅然决然加入八路军,加入了抗战的队伍!
  • 万界仙图

    万界仙图

    死亡是新的开始,重生在神武大陆的李元带着至宝仙图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世,他将为自己而活!结兄弟,创帮派,败天骄,夺至宝,娶红颜。看他如何在异界搅动风云,问鼎至尊帝位,强势归来!
  • 海星风云

    海星风云

    ……海其星,是地球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类地生命星球,距离太阳系一百多光年,从地球乘坐宇宙飞行器出发,需要飞行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