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2100000008

第8章 演释不是临摹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1期。

大学时代的一位画家好友,对音乐世界中莘莘学子整日埋头于演释古人的、别人的作品,感到大惑不解。“这不就等于绘画中的临摹吗?”他问道,口吻里不自觉带了几分鄙夷。这疑问真可谓一语中的,令音乐家们哑然语塞。稍具艺术常识的人都知道,美术家谁也不能缺了临摹一课,但从没听说哪个大师是专事描摹前人或别人而出名。美术家都是当然的创作家和创造者,无须咀嚼别人来供养自己。听说,现在也有画家在出道前为了混口饭吃,专门临摹世界名画,满足市场需求,赚取些许经济回报,那另当别论。而音乐界却有些艺术家——实际上是大多数音乐家——并不直接从事创作,他们或在黑白琴键上双手飞舞,或持弓操琴在丝弦中切磋,或气沉丹田引吭高歌,一辈子皓首穷“乐”,所奏所唱,均出自他人之手。

依照这位画家朋友的眼光,表演他人的作品,充其量只能是临摹,算不得了不起的本事。古人、洋人或者其他的前人已将音乐写在纸上,只要识得乐谱,将那写在纸上的东西径直用乐器或人嗓“读”出,也就大功告成。但是,稍稍留意一下音乐圈子里的状况,就知道实情恰恰相反。音乐演释家,包括演奏家、演唱家、指挥家,不仅备受尊重,而且盛名与音乐创造家——作曲家平起平坐,有些表演名家的声望甚至大有超越作曲家之势。发烧友谈论着伯恩斯坦的马勒、索尔蒂的马勒,以及新近上市的阿巴多的马勒和布莱兹的马勒;聆听过波戈雷利奇的肖邦演奏,才知肖邦的音乐中还有如此浓郁和深广的血脉;帕瓦罗蒂轻松潇洒的“高音C”一出口,人们不仅原谅了他在舞台上笨重呆板的表演,甚至也暂时忘却了他演唱的到底是多尼采蒂还是普契尼……显而易见,那位画家朋友犯了个不小的错误。将音乐演释等同于绘画临摹,不仅混淆了两者的不同,而且取消了演释的独立艺术品格。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临画犹如项庄舞剑,本意不在“此”画,而在所临的“彼”画。“此”画只是“彼”画的一种替代,充其量是个不得已求其次的B角。一旦真有机会观赏原作,谁还会认真地在摹本面前驻足?回过头照这个思路再看看音乐,就会发现,音乐有一点与美术(以及文学)完全相异,即音乐没有“原作”。

这个定论看上去有点惊世骇俗。且容笔者申辩。作曲家写了乐谱,当然算原作。但问题在于,乐谱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乐谱只是死的符号,而我们所谓的音乐,指的是活的音响。毕竟,能看着乐谱就能想象出音响的人属凤毛麟角。就是有这本事的人,在大多数时候,也是要听音乐的。因为音乐的自然本体不是写在纸上的谱,而是鸣响在空气中的声。

这么说,谱子到有点像是临摹,它是将作曲家脑子里想到的声音勉强描摹下来的一种代用品。而一旦要将乐谱变为音响,似乎就很难说什么原作了。不错,作曲家如果有能耐,可以自己将乐谱还原成实际的音乐。如果写的是钢琴音乐,情况大致不差。很多作曲家自小接受键盘训练,都是钢琴好手。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可称得上“原汁原味”。例如,传说肖邦演奏自己作品,指触细腻如丝,节奏出神入化,果然令众人倾倒。但是,即便真有录音将肖邦当时的演奏保存至今(这在勃拉姆斯、格里格等人已是现实,更不提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等现代作家的表演录音早已为人所知),我们能说那就是“原作”吗?迟疑一会儿,认真想想——恐怕不能。

仍以肖邦为例。自不幸患肺结核之后,肖邦一直身体欠佳。为保存体力,也因个人趣味使然,他在中年以后很少抛头露面举行公开演奏会。李斯特是个热心肠、爽快人,自告奋勇宣传肖邦,常常在独奏会中表演肖邦的作品。据称,肖邦听了李斯特弹奏自己的作品后,曾对人说:“他弹得比我自己更好。”史料记载,肖邦对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很不以为然,认为他太过“粗鲁和草率”(肖邦过世太早,否则听了诸如《b小调奏鸣曲》这样的大作,兴许会改变对李氏的看法?)。但是,对于作为演释家的李斯特,肖邦不得不另眼相看。承认别人演释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具权威,这在乐史上并非新闻。可以想见,对付像《“英雄”波罗涅兹》(作品53)这样“体力密集型”的高难度作品,李斯特那双鹰爪般的大手肯定胜过肖邦羸弱的臂膀。

写在纸上的音符与实现出来的音响之间,一定存在距离,这是音乐演释之所以成为独立艺术的关键所在。即便作乐人亲自“赤膊上阵”,也无法消除这其中的距离。且不论作乐者是否有足够的技巧能力对付自己作品中的演释要求(舒伯特无力弹奏歌曲《魔王》中的连续八度三连音,对着钢琴大为光火,应是个很有名的故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音乐的“原生状态”本是转瞬即逝的流动音响,想将音乐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不仅缺乏可能,也没有必要。作乐写谱,也可算是固定、保存音乐的一种企图,虽有成效,但算不上彻底成功。照爵士乐手看,古典音乐里的这种企图可比之为荒谬的愚望。要音乐一成不变,不就等于扼杀了音乐的生灵嘛!

明智的作曲家其实从来不会奢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个“钦定”“唯一”的演释。他知道,一旦乐谱写成,到表演家手中,这乐谱该如何转换成具体的声音,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些作曲家甚至鼓励表演家,在自己乐谱中找到与原先自己设想相左(但确有道理)的演释方式。例如肖斯塔科维奇,在穆拉文斯基排练自己的交响曲时,不仅很少干涉这位好友的处理,而且在碰到意见相异的当儿,还常常听从穆拉文斯基的劝告(不过,他后来在那本著名的回忆录里又似乎心生后悔,不该如此“耳根软”)。当然,音乐史中也充斥着作曲家与表演家之间的种种不快。据传,身高马大的亨德尔在伦敦排演自己歌剧时,一位漂亮的女歌手在演唱时自命不凡,背离乐谱高歌一阕俗丽的炫技花腔。生性火爆的大师顿时大发雷霆,威胁要将此女子扔出窗外。

可见,作曲家写下谱子,他心目中所想象到的音响与演奏家经读谱后所实现的效果,两者之间绝不会全然等同。再说,古典音乐的演奏家可谓千千万,各自对同一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更进一步说,大多作品的作者早已作古,尤其十九世纪以前的乐人,很少在乐谱上清楚写明对演释的具体指示,恐怕谁也不敢断定作曲家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倒为现今的演奏家提供了创造的空间。比如巴赫的原稿,除了光秃秃的音符之外,什么也没有。速度、力度、连断法、句读连线等等对演奏家而言极其重要的指路牌,一概阙如。表演家不得不从当时的史料中,从巴赫给儿子指导的只字片语中,从传承下来的演释习惯中,寻找“正确”的演释方式。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觉、趣味和美感判断了。虽说大名鼎鼎的古钢琴家兰多夫斯卡曾宣称,别人都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演释巴赫,而她的演释是遵循着巴赫本人的方式。但此话毕竟只可当作比喻,不能照字面意思直解。至于怪杰古尔德,如果宽厚大度的老巴赫活至今日,没准对他那种神经质的节奏冲力和寒光闪闪的线条交织也会不以为然。没有谁会真的相信古尔德是老巴赫派到二十世纪的代言人,但谁也不能否认古尔德手下的巴赫是最有创造力的演释代表。

诚然,演释中的创造不能超越界限(古尔德大概走到了最边沿?)。像十九世纪浪漫派的做法,随意删改、增补原谱的习惯,到了二十世纪遭到激烈指责,近来已基本销声匿迹。不能改动作曲家的谱面符号,又要在其中发挥自主的决断,演释家的任务也许很像翻译家在两种文字转换间对“信、达、雅”的追求(难怪傅雷会有其子傅聪,而且对钢琴演释会达到如此精深的理解!)。可惜的是,音乐演释如果不动脑筋、缺乏灵性,也容易掉入“照本宣科”的俗套。只要有这般或那般的技巧能力,照着谱子往下走就是了,既无气韵,更无创意(近日不断有报道说,国内外国文学翻译中粗制滥造、剽窃抄袭现象日益增多,不知傅雷先生九泉之下做何感想)。这种情形不仅在学生的演释中屡见不鲜,就是在所谓名家的独奏会和唱片中也比比皆是。在这种时候,演释不复为艺术,恐怕连临摹的资格都够不上了。

同类推荐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 王岭书法千字文

    王岭书法千字文

    《千字文》作为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之中,非但没有被淹没,至今还能光芒不减,自然有其独特的理由。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雕塑:雕塑艺术源流

    人类最早的陶器塑造,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产物。它是伴随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的需要,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出现的。我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热门推荐
  • 叶罗丽精灵梦之强者回归

    叶罗丽精灵梦之强者回归

    灵犀阁阁主和星空阁阁主出现,她们选择帮助谁?王默、陈思思又是什么身份?新的叶罗丽战士出现,是好是坏?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狂傲帝君暗卫妃

    狂傲帝君暗卫妃

    现代女警顾雪若,一招抓贼被砸死,魂穿异地,何去何从?上官府大小姐上官雪若,一朝睁眼,身是魂非。上官雪若:“如果早知道最后是这样的结局,那么从一开始我会让我们在一起”即墨长卿:我很少后悔什么事情,却后悔从一开始没像九弟那般真心实意的对你”即墨孤鸿:“如果不是我,你或许会有更好的结局,但是怎么办?我不能忍受站在你身边的是别人。”她以为,她爱他,但是他更爱的,是她背后的一切。她以为,他不爱他,却在她身陷险境之时一命换她之生。他以为,他爱她,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成全她的童话,却在一个托大里失去了她。如果,所有的爱,只是为了这场皇位之争的白热化,那么,请让我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收录了对2018年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收录了2017年各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的内容;中南海讲座,收录了201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并用主讲专家的一些论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透视;2018政策热点解读,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对2017年及2018年一些新的政策热点的阐释和解读;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对2017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阐述及对2018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展望,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大势、把握世情。
  • 无域之皇

    无域之皇

    九年前,异界的投影突然凭空出现。可以在两界自由来去的钟纬,开始努力促进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来自地球的万能解毒药,颠茄碱了解一下。五两黄金救你一条命,不算贵吧?”“啥?你要用延寿十年的丹药,换我一瓶西地那非?没问题,伟哥拿好。”“危急关头怎么办?来来来,一针肾上腺素,保证比天魔解体好用,还不伤身。”
  • 异世九宫传

    异世九宫传

    这是个以实力为尊的异世界。浴火重生之前祐灵觉得能活下去就已经很满足了,重生回来之后,祐零觉得,活着不能那么容易知足,不如先拯救一下世界吧。祐零:喂,那边那个,据说你是穿书过来的?你知道女主去哪了吗?
  • 蠡园惊梦

    蠡园惊梦

    电视主持人曹可凡首次披露家族百年风云变幻,以细腻、翔实、生动的笔墨,描写一个海上商业大亨家庭五代人的悲欢离合,以及家族与荣氏家族等近代中国史上风云商业大亨的恩怨情仇。
  • 网游之梦幻王者

    网游之梦幻王者

    带着王者荣耀的英雄们,重生到梦幻西游里,而在梦幻西游里,岳章成了唯一的“玩家”!!!“恭喜,您获得了“艾格拉斯-无影剑”。”“恭喜,您获得了高级魔兽要诀。”“恭喜,您获得了“首席”称号。”“恭喜,您获得了超级神兽。”......
  • 两只总裁鸣翠刘

    两只总裁鸣翠刘

    两只总裁鸣翠刘,一个霉女上西天。刘翠最近灰常倒霉,先后碰上两个前任男友,他们都是过去被她甩掉的,他们现在都成了她的大客户!
  • 一宠长欢:邪皇纵妻无度

    一宠长欢:邪皇纵妻无度

    裴映雪没想到自己睡了一觉,醒来就已经到了六年后。六年时间里,穿越女占用她的身体胡作非为,等她重新回归,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裴家长房幺女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因作恶多端、心思歹毒而被皇帝厌弃。爹娘无视她、兄姐憎恶她,就连青梅竹马的表哥也已经另娶他人。然而还有更艰险的挑战摆在面前——她该如何破除重重困难,和皇帝再生一个儿子巩固后位?简言之,这是一个萌萌哒的软妹纸无奈成长为高冷御姐的辛(刷)酸(新)血(下)泪(限)史。